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文龙和陈继盛进到帅厅之时,帅厅中已有五人在座,他们分别是毛承禄、沈世魁、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
毛文龙没儿子承禄本是他的族侄,后来过继给他当儿子承继香火。毛承禄今年不到三十岁,没什么本事,很平庸,但因为是毛文龙的儿子,地位反而在众人之中最高,现在已经是副总兵了。
沈魁年纪大些也还不到五十岁,他是毛文龙的老丈人。沈世魁本是个市侩流氓因为有个女儿极美,贴上了毛文龙得毛文龙的宠爱,以致沈世魁在东江那是腰里绑根扁担着走。
孔有德的年纪比沈世魁小,比毛承禄大些,今年三十五六岁。孔有德也是忠烈之后,父亲在铁岭反抗女真人身死,他于天启四年投了毛文龙。
尚可喜年轻,今年才二十五岁。同孔有德一样,尚可喜也是忠烈之后,他的父亲是毛文龙麾下,任游击,天启五年阵亡,毛文龙随即任命尚可喜为列将,统领父亲旧部。
耿仲明也年轻,同尚可喜一样大,都是二十五岁,他四年前投奔了毛文龙。
除了毛承禄和沈世魁,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能站在这儿,那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在东江,除了毛文龙和沈世魁自己的那帮子人,几乎没人看这位国丈顺眼,因为这小子实在是太嚣张了。
他们进来时,帅厅里一点动静都没有,人人都大眼瞪小眼,在那儿运气。毛文龙不是瞎子,当然知道是为什么,这不是一两天的事儿,早就这样了。问题自然是出在沈世魁身上,但他这个老丈人就是个市侩流氓的脾气,蒸不熟,煮不烂,他也没辙。如果说了沈世魁,这小子就去找他闺女告状,而小秀儿就泼了命跟他闹。最后省得烦心,毛文龙干脆不管了,随他们闹去,爱咋咋地。
众人都还不知道生了什么事。
毛文龙居中坐下后,示意陈继盛把事情说一遍。陈继盛说完,众人表情各异。毛承禄显得有些茫然,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脸色阴沉,不一语,而只有沈世魁表现的很冲动。
沈魁站起身来,激动地道:“***,这不是要人命吗,还让不让人活了?大帅,一定要跟袁蛮子斗到底,我们怕他个吊!要是逼急了老子,老子他妈就投皇太极去!”
“闭住你的臭嘴!”毛文龙一听,眼睛就立了起来,断喝道。
这话犯忌,不仅犯朝廷的忌,更是犯了皮岛几乎所有人的忌。不说别人,就是在坐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哪个与建奴没有血海深仇?与皇太极有默契,双方不死磕,这大家都理解,毕竟老婆孩子父母家人都在这儿,谁都不希望他们有危险,但这与投降皇太极,那完全是两码事。
沈魁虽是市侩的脾气,但人不傻,女婿一骂,他也就明白了,赶紧闭嘴,躲在一旁不吱声了。
“你们怎么看?”毛文龙向孔有德三人问道。
三人都站起身来,抱拳躬身,齐道:“我等唯大帅之命是从。”
几个人又商议了一会儿,但也没个头绪,最后毛文龙挥退众人,只把陈继盛留了下来。
“继盛,你?”众人都出去后,毛文龙问道。
陈继盛为人足智多谋,精明干练,而且还是老人,是毛文龙起家的老班底之一,所以极得毛文龙信任,而陈继盛也自然对毛文龙的了解极深,清楚毛文龙心里想的是什么。
沉吟了一下继盛道:“大帅,这件事的关键还在皇帝身上。”
毛文龙一惊,道:“什么,难道这是皇帝的意思?”
摇了摇头,陈继盛道:“不会是皇帝的意思,如果皇帝真要动大帅,不必这么大费周章。”
松了口气,毛文道:“我想也是。”
陈继盛道:“大帅不能完这么说,现在只能说明皇帝还没有明确态度许他心里想,但怕惹出篓子,所以都推给袁崇焕,如果出事了,那就可以都推给袁崇焕后再由他出面设法转|U。”
眉头皱了起,毛文龙问道:“那又如何?”
陈继盛道:“大帅们必先弄清楚这个,如果皇帝真是这个意思,那您最好还是主动点,这样还能博得皇帝的好感,那些攻击您的话也就没有了意义,今后您就还有机会。”
可也投降是不能考虑的,先不说有没有可能是成功投了过去又能如何?瞧袁蛮子现在这架势,真要这么干下去皇太极还真是凶多吉少,那种没有前途的糊涂事不是他毛某人做的。可就这么把权力放弃了真是舍不得。
犹豫了一,毛文龙问道:“如果皇帝不是这个意思,那我们又当如何?”
陈继:道:“如果皇帝不是这个意思,那就好办了,那我们就跟袁崇焕耗,耗一天算一天,以拖待变。”
这话毛文龙爱听,他又问道:“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陈继盛道:“大帅,我们现在自然要先弄清楚皇帝的意思,您立刻上疏,向皇帝述苦,试探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
毛文龙点头同意,而这份奏疏,自然要由陈继盛代笔,但意思主要还是毛文龙的。
“……臣读毕,愁烦慷慨,计无所出。忽闻哭声四起,合岛鼎沸,诸将拥进臣署,言兵丁嗷嗷以至今日,望粮饷到、客商来,有复辽之日,各还故土。谁知袁督师将登州严禁,不许一出海。军民惨凄,皆曰督师此举,拦喉切一刀,必定立死……”
毛文龙的奏疏写的极尽凄惨恳切,崇祯看过之后,都觉不忍,觉着这些人真是太难了,也太难得了,朝廷真是愧欠这些人良多。
皇帝是不可以感情用事的,很快,崇祯又恢复了过来,开始以皇帝的心态思考这件事。
皮岛孤悬海外,毛文龙不大受节制,这些崇祯都是知道的,但只要毛文龙抗击建奴,那朝廷自然就该加以优抚。
作为蓟辽督师,毛文龙不受节制,袁崇焕想办法逼迫毛文龙听话那是必然的,但这种事为什么不跟他这个皇帝说,反而以这种方式逼毛文龙就范?尽管他让袁崇焕看着办,可这也有点过分了。
他该是个什么态度呢?插手,似乎不妥;放任袁崇焕收拾毛文龙,更不妥。
朱由检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成长的,由于神宗那个老混蛋太偏心,作为皇长孙,兄长朱由校大字都不识几个,他呢,稍好点,但也仅此而已。
登基之前,朱由检没有受过丝毫治国方面的系统教育,以致他当初热血澎湃,脑袋一热,给袁崇焕的权力到底有多大都不十分清楚。
还是通过蓟州兵变的事儿,崇祯才知道袁崇焕的权限的。
当时他极为愤怒,给了袁崇焕那么大的权力,怎么兵变还一处接着一处呢?在阁臣面前对袁崇焕怒的时候,他才知道袁崇焕管不到蓟镇的事儿,才清楚军镇里面的权力隶属关系是多么复杂。
那会儿,崇祯的脑袋已经不热了,对袁崇焕的看法也已经变了许多,自然不会再让袁崇焕拥有他当初想给的权力。
现在,对毛文龙,也是如此,制衡是绝对必要的。可毛文龙的事儿,实在是不好办。思来想去仍然没个头绪,崇祯决定还是找人商量商量。
找谁呢?
现今,通过认真考察,崇祯终于有了自己信得过的大臣,不过有的奇怪,他们都还不是阁臣。
这两个人一个就是给崇祯讲罗雀捕鼠故事的礼部左侍郎状元周延儒,一个是礼部尚书温体仁。
周延儒冒出头,就是因为有关粮饷的说辞对了崇祯的脾胃,外加自身的条件又无一不出众;而温体仁出头,则是因为他成功地在崇祯眼里塑造了自己孤臣的形象。
温体仁万历初年生人,字长卿,号园峤,浙江湖州归安人。
温体仁是浙党领袖沈一贯的门生,但温体仁却和浙党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温体仁与任何党派都没什么关系。阉党无限风光之时,温体仁虽然在朝,但却几乎看不见他的身影。现在东林党风光了体仁还是没去凑这个热闹。
这位温大人,是位典型的政坛孤鸟。
万历二十五年体仁中举,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六年中进士,为庶吉士。二十八年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四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天启二年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礼部任左侍郎。七年,晋南京礼部尚书。崇祯初迁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崇祯元年,作为皇帝振作治政的象征,温体仁以侍读学士的身份值经筵,有机会给皇帝讲讲课。
总体来说体仁在
之前,虽略有声望仍然籍籍无名。不过,机会r的人的体仁就是这种有准备的人,所以他抓住了机会。
机会出现在去年十一月因为内阁大臣刘鸿训出事,从而引起来了的。
登基之后,第一次组建内阁,崇祯怕被人骗,怕大臣们结党营私,所以独出心裁,用枚卜的方式遴选阁臣。
当时逆案还没有定,许多阉党中人都还身居高位,来宗道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随着逆案的进展,由于来宗道曾经是阉党圣典《三朝要典》的副总编辑,而被东林党人大肆攻击,并于六月被罢免。
来宗道被罢免,周道登接替来宗道,成为了新的内阁辅,但周道登年纪既大,人又实在是太过昏聩,所以在内阁实际掌权的不是他,而是另一个阁臣刘鸿训。
这一期间,刘鸿训做事刚果断,他罢斥了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孙之獬、阮大铖等人。
在朝廷做官,体仁这样不拉帮结派的人,极少极少,而刘鸿训罢斥的这些人成分又很杂,他们各自都还有不少坚定的战友坚守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
一开始,刘鸿训深得崇的赏识,所以那些想把刘鸿训整下去的人一时还奈何他不得,但没想到,十月的时候,刘鸿训却载在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小事上。
九月的时候,惠安伯张庆臻被任命总督京营,但在皇帝给他的诏书中竟有“兼辖捕营”这样的内容。按朝廷成例,总督京营不得兼辖巡捕军,免得兵权过于集中。因此,上述的任命是严重违制的行为。
群众的眼是雪亮的,何况还是那么多别有用心的群众。提督郑其心立即向皇帝提出非议,认为这是不合适的。
自从州兵变的事儿生后,崇祯狂补老祖宗有关制衡方面的帝王术,对这方面的事儿特敏感,所以也就特生气,立即要追究责任。
诏书自然是以皇帝的名义下的,但事实上却由内阁预先起草好的,崇祯只是负责最后的审批。
崇祯虽然勤勉,学习极其刻苦,但皇帝总揽天下大事,日理万机,像京营总督不能兼辖巡捕军这样的琐事,还是不太清楚,所以也没现问题,批了。
但对内阁及兵部而言,这样的事就是大错误了。官已做到大学士这分上,就应该知道这些具体规定,绝不应该出错。现在出了这样的错误,说轻一点是疏忽,说重一点则是难以开口的大问题了,因为这涉及到京师的兵权。
处理的结果是一位叫田嘉壁的中书舍人,被逮捕下狱,罪名是妄改敕语。但这自然是冤枉,而且是天大的冤枉。田嘉壁纵有天大的胆子,也敢妄改这样的文件,而且中书舍人也只是负责誊写,即使想改,恐怕也无从改起。
这里面的事即便崇祯不清楚,但还有那么多眼睛雪亮的群众呢,他们是决不会让田嘉壁蒙冤的。给事中李觉斯上疏说:“此事由兵部拟稿,再送内阁辅臣审定,中书舍人缮写。因此仅处理中书舍人一人,不合情理内阁和兵部也应追究责任!”
崇祯的个性本就多,仔细一想,此言也有道理,便亲自赶到便殿询问那些内阁大学士,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没曾想,大学士们个个都说不知道,崇祯不禁大怒,令廷臣劾奏。这样一来廷就像炸开了锅,热闹非凡。
李觉斯又立即上书刘鸿训接受了惠安伯张庆臻的贿赂。御史吴玉也上疏说妄改敕书一事,是由刘鸿训一手操纵的。
崇祯非常细心,他亲自去查阅内阁的有关文书,现在兵部呈进内阁的揭帖原件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刘鸿训的批语:“批西司房。”
这说明刘鸿训是看过这份文件的并明确批示把这份揭帖下到西司房(制敕房)去的。一现这个,崇祯立即下令内阁事情已十分明白,要内阁立即拿出处理意见来。
谁都清楚,这件事实质就是个失误,而且失误的环节还有很多个,现在皇帝要上纲上线,这显然是小题大做这个时候,崇祯什么也听不进去下令:大学士刘鸿训撤职削籍,谪戍代州。兵部尚书王在晋削籍惠安伯张庆臻因是世袭之臣,被停禄年以示处罚。
此案很有点糊涂账的味道,刘鸿训即使有罪,也不至于要被处罚到这种地步。崇祯一直想要在朝臣面前保持一副莫测高深的模样,但在实际处理事情上,却痕迹太重,很容易落在有心人的眼里。
温体仁正是这样的有心人。
刘鸿训走了,自然要有人替补上来,于是又一番龙争虎斗必然就要上演了。
这次不是枚卜,而是会推,大家推举。处置刘鸿训的第十天后,十一月初八,崇祯下令廷推阁臣。
结果,朝廷大臣推举了吏部侍郎成基命、礼部右侍郎钱谦益以及郑以伟、李腾芳、孙慎行、薛三省、盛以宏、罗喻义、王永光等12人为候选。
朝廷里的事,只要有利益在,就有猫腻在。进入内阁,当官干啥来地,不就是为了位极人臣吗?而进入内阁,就是位极人臣必须的一步,所以那猫腻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
在朝里,一个人掌握的权力大小和官职自然有直接关系,但却不是根本,掌握权力大小的根本是在于影响力的大小。
这种影响力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朝中官员的影响力,另一个层面则是对皇帝的影响力。
像是此次推选,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名
,而与之平级的礼部左侍郎周延儒,甚至是顶头上连门都没进去,连个资格都没弄到。
这就是对朝中官员影响力的体现。
现在是东林党当道,温体仁这位大孤鸟就不说了,但周延儒也是东林党人,而且底子比钱谦益更厚,却连个入门的资格都没混到,这就要问个为什么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钱谦益除了礼部右侍郎,他还有个身分。钱谦益号称东林浪子,是东林党在朝中的领袖。
这次会推阁臣,钱谦益志在必得,但之势却并非舍我其谁,他有一个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周延儒。
面对周延儒,钱益有两个劣势:一个是周延儒是状元,而他不是,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另一个就是周延儒比他更会讨皇帝的欢心。
但是,虽然有这两个劣势,谦益却有一大优势可以扭转乾坤,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他有能力提前做掉周延儒,让周延儒连跟他争一争的资格都没有。
周延儒如何闷,自然可想而知,但他有气也没处撒去,他没辙,一点辙没有。但就在他最孤立无助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贵人出现了。
这个贵人就是顶头上体仁。
温体是个大孤鸟,但不是个简单的大孤鸟,而是个修炼成精的大孤鸟,他的那双眼睛已经锐利到可以洞察一切。
温体仁找周延儒,说朝廷的地最近不怎么平,他想踩踩。
这种候还有人帮忙,周延儒自然是高兴,但对温体仁踩地的法子却没抱什么希望。
第二天,温体仁上疏,弹劾钱谦益钱谦益在天启二年主持浙江乡试时,曾关节受贿,人品不佳,不应入阁。
温体仁判断,崇祯性刻而察,而此时又正急于肃清吏治、严惩贪官,所以他此举必会引起皇帝的重视。
果然,温体仁法眼无差第二天,崇祯就召集阁部科道大员进文华殿并令当事人温体仁、钱谦益当场对质。
七年前的旧事,现在重提,即便钱谦益真的清如水,但在一无所知的皇帝面前,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何况是突然袭击,钱谦益根本就没有心理准备温体仁自然早已精心准备,他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