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之钢铁雄心-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艘桓霰壤ヂ丶兑笮鸵恍┑暮侥附ㄔ旒苹�
    只不过计划毕竟是计划,最终究竟哪家能真的造出来,那就是难说的事情了。
    在国社政府出台了新的航母建造计划后,沿海的造船厂也陷入了一片繁忙当中。繁忙的并不只是天津、旅顺等地的大型造船厂,虽说新出台的航母的确是在这些地方建造的,但是不要忘了航母独自出呵件很危险的事情,无论是在海面还是水下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护航舰队。
    而这时的国防海军,虽然也算是当时极为顶尖的大型海军,但是想要给多大十六艘的大中型航母提供护航舰只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何况除了这十六艘外,将来很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航母…
    所以,就在上述几家大型造船厂拿下航母的订单同时,那些不具备航母建造能力。但是却有建造大型军舰能力的普通造船厂,也夺下了其他舰只的订单,比如说轻、重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等…
    另外还有大量护航航母的订单,也被交给了一些普通造船厂。
    虽说护航航母由于航速的原因。并不适合,也无力参与一般的大型航(当然也有例外),换句话说护航航母就像它的名字所表述的一样,只适合进行护航任务,或者说是反潜任务…
    不过国社政府批准建造的护航航母多少有些不同,该怎么说呢,与其说他是护航航母,到不如称其为“两栖攻击舰”…
    和需要大量护航航母来对付德国潜艇的英国和美国不同。在未来就算中国和轴心国敌对,也基本没什么机会能碰上德国人的潜艇,毕竟德国潜艇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大西洋,虽然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地中海。但只要直布罗陀海峡还在英国这样的欧洲国家手中,中国就无法走出地中海…
    当然哪怕是这样严光也满足了,毕竟他很清楚摊子铺的越大,将来的压力也就越大,和苏联还有美国那样把基地弄的全球都是。单是军费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压力。
    刚开始的时候这样当然没什么,不过只要碰上那么一两次金融危机,估计就要焦头烂额了…
    何况如今中国的领土面积已经很大了,土地上的民族各式各样∠光可不消自己亲手建立的国家将来和苏联一个下场…
    由于不需要和拥有庞大水下舰队的德国敌对,临近的日本虽然水下舰队实力比历史上强。但是在战斗力上依然渣的很,再加上中国有着相当数量的护航舰。也因此对护航航母的需求也就不像英国和美国那么迫切。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在后世,那些护航航母在战后几乎都没了什么用处,基本上都是个拆解出售的下场,因此严光按照后世两栖攻击舰的慕,要求海军设计一型和两栖攻击舰没什么区别的护航航母。
    两栖攻击舰,是一款用来在敌方沿海地区为实现两栖作战提供支援的舰艇。以往两栖作战列舰艇仅能搭载陆上载具以及机械登陆艇的功能已不符合整体作战需求,在50年代,美军诞生了登陆战的“垂直包围”理论,登陆兵从登陆舰甲板登上直升机,飞越敌方防御阵地,在其后降落并投入战斗♀样可避开敌反登陆作战的防御重点,并加快登陆速度。
    新的护航航母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的…
    唔,或许它应该被叫做通用两栖攻击舰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曾经建造过一级“硫磺岛”级两栖登陆舰,只不过“硫磺岛”并没有船坞设计,也就是说他无法使用登陆艇等装备,只能使用直升机和垂直起降战机。
    70年代初,在硫磺岛后美国又建造了一种更先进,更大的登陆舰艇,被称为通用两栖攻击舰,它实际是集坞式登陆舰、两栖攻击舰和运输船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登陆作战舰只,它既有飞行甲板、又有坞室,还有货舱。以往运送一个加强陆战营进行登陆作战,一般需要坞式登陆舰、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运输船只5艘,而通用两栖攻击舰只需一艘就可部代替它们。
    这就是“塔拉瓦”级通用两栖攻击舰…
    中国不是英国和美国,没有频繁的水下威胁,当然,至少是目前为止,不过就算后世的核动力潜艇出来了,这个时代所谓的护航航母估计也没什么用处。
    虽然中国没有来自水下的压力,但是作为中国的主要目标日本,在太平洋和南洋有着数不清的,甚至是包括日本本土在内的岛屿,攻下这些地方不但需要大量的兵力,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登陆舰艇…
    因此建造一级既能护航,又能进行两栖登陆的舰艇,就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了。
    何况新的两栖攻击舰,还有着全通甲板。
    虽然这个时代的直升机还没有达到实用阶段,不过用活塞飞机做火力支持也是件不错的事情,何况两栖攻击舰既能做护航航母,又能做登陆舰,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舰艇用到6、70年代估计也没什么问题 钱啊…
    而在听到严光的提议后,海军的将领虽然觉得这样的思路有些异想天开,但是在没有护航压力,而且也的确需要大量两栖舰艇来对付日本在衡的岛屿的情况下。也就点头同意了。
    没办法,虽然日本本土距离中国近在咫尺,哪怕是航程稍微长一点的战斗机,都能从山东到东京飞一个来回,如果拿下朝鲜半岛的话,就是绕个圈都没问题。
    可是考虑到日本的民族特性,另外还有岛国本身的加成——————日本本土并不适合重型坦克使用,哪怕是50吨级的坦克。在日本也很难施展开。
    像后世的日本90式坦克,全重不过50多吨,却只能在北海道部署,在其他地区根本无法使用。不过日本却是离不开90式,因为他需要90式在北海道用来防范苏联。
    而在冷战结束后,日本新设计的10式坦克,重量不过44吨,全重也不过才48吨。只要想想后世1a2和豹2a6的重量,就能明白10式的防御力有多渣。
    日本防卫省宣称现在的材料科技以及车体构型可以让10式装备和90式同等防护力的复合装甲,而材质只需要当年70%重量就可以。
    90式的防护力就已经够渣的了,10式的防护力和90式差不多是同等水平。日本人在10式上主要下功夫的地方是火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90式太重了。只能在北海道地区使用,而如果想要在日本本土的其他地区使用。就需要一型更轻的坦克。
    后世日本国内的道路交通网极为密集,当初61式战车开发即是为了仰赖铁路输送、但陆上自卫队自从开发74式战车后,已经放弃使用铁路运输的概念,改以公路。而90式战车使用专用的特大型连结车进行输送,但日本桥梁与道路的可承受重量有限,无法长时间负荷其重量,若是小型的40吨级车量就无此问题。
    这就是日本人开发10式的原因,不是不想弄更重型的,而是无法弄…
    严光所要面临的情况和日本人一样,或者说比日本人更麻烦。
    目前国防军装备的坦克主要是30吨的15改型,另外还有45吨的t40和60吨的t41坦克。
    暂且不提后面的两个,要知道这可不是后世的日本,这时的日本桥梁和道路方面的基础是比较差的,所以不要说后面两个了,就连前面那个30吨的也很难施展开…
    在加上日本的地理形态,对日本本土展开攻势的时候,恐怕坦克部队就很难派上用场了。所以在对日本展开攻势的时候,妄图通过占领日本本土,迫使日本在衡的殖民地也跟着投降是不可能的…
    而且没有坦克的支援,单凭空军和炮兵火力和日本陆军对抗,最后就算能够获胜,恐怕也是伤亡不浅…
    因此根据国防部制定的计划,在和日本翻脸后,在对日本本土实施攻势的同时,也将日本在衡的殖民地剿灭的一干二净,只要在衡的殖民地都被剿的干净了,只剩下本土的日本自然也就没了反抗的余地。
    当然,其实除了这个办法外,还有一个一锤定音的武器可以使用。
    只不过那么武器虽然早早就已经投入开发,而且每年都消耗着大笔的资金,但是说实话,这个武器什么时候能出来,就连严光自己心里也没底…
    ————————————————————
    虽然这时那件可以一锤定音的武器,还在罗布泊那里研制着。但是严光依然很的,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件武器什么时候能出来,万一等到战争结束了才出来,那可就是白费力气了。
    而和严光相比,蔡锷等人怀疑的却是这件武器是否真的具有严光所描述的那么大的威力。
    没办法,虽然严光在描述的时候已经非常的含蓄了,但是在蔡锷等人看来还是太玄乎了一些。
    因此,在批准了大量的军舰建造计划同时,新的两栖攻击舰的建造计划也得到了批准。
    新的两栖攻击舰,标准排水量:20000吨,满载排水量:30000吨,甲板全长230米,宽度40米,在尾部拥有一座船坞可以装载登陆艇等载具,另外除了进行登陆任务外,新的两栖攻击舰还能进行运输任务——————这也是同时期护航航母的任务之一。
    这时的海军,对新的两栖攻击舰还是寄予厚望的,毕竟眼下他们的手头上也没有别的登陆舰艇可以使用。再加上新的两栖攻击舰的性能不错,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当作航空母舰使用,因此哪怕只是刚刚开始,海军也下了10艘的订单…
    这个数量,如果是用来做航母使用的话,也足以扫平一般的合国家了。
    顺带一提,该攻击舰被命名为“风雪”级…
    ————————————————————
    关于在那个章节里修改的办法,其实我已经尝试过了,而且是在当天的凌晨两点尝试的…
    只不过哪怕是直到现在,这个章节的修改依然没有通过,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难道我那个章节里真的有什么需要审核的地方?不会吧?…
    我冤啊tt!(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堪培拉
    ~日期:~11月16日~
    就在凌波号和昆仑号在世入的注目下下水、入役的时候,风雪级两栖攻击舰的建造计划也得到了批准。只不过虽然风雪级属于两栖攻击舰,但是在建造的时候却是用的护航"航"母的名
    毕竞现在严光还需要利用日本入,这个时候突然造一大堆登陆舰出来,想要不引起日本入的猜疑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现在的中国可没有什么登陆任务而和登陆舰相比,护航"航"母就要隐蔽的多了。
    要知道在这一时期,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国家,都在大规模的建造护航"航"母,甚至就连日本自己也有几艘护航"航"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造的那几艘航"母根本就毫不起眼。
    当然,作为标排两万,满排三万的大型船只,风雪级还是很有震慑力的,毕竞这一时期哪怕是日本的云龙级航"母也不过才1700的标排,满排更是只有22·而已。
    十艘如此大型的护航"航"母,已经和其他国家主力航"母差不多水平了。
    然而在有凌波号和昆仑号珠玉在前,风雪级虽然也很引入注目,却还是此刻风雪级的感受,大概就和下水仪式时一直在凌波号身旁的昆仑号差不多吧。由于已经有一个很成功的前辈在,所以根本无法被入注意到虽然风雪级的排水量比一般的航"母都要大,但是由于风雪级是作为两栖攻击舰存在的,而在舰身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需要作为船坞,因此风雪级的载机数量并不是很多,算上甲板系留的话也不过才50架而已。
    不过在舰身的船坞内,却可以装载多艘登陆艇,这些登陆艇最大可运载60吨的41坦克一辆或是150名士兵,而风雪级则可装载4艘登陆艇,因此风雪级一次至少可以运送841式坦克或60名也就是一个营的士兵。
    同时船内空间至少可以装载6辆41坦克,若是短途行动的话一艘风雪级甚至还可以搭载三个营的兵力不过那样的话,舰上的空间就会很挤了另外,最早的水陆两栖坦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经出现了,至少严光就知道当时意大利曾经研制过一型,只不过似乎并不怎么成功的样子。
    而在1933年前苏军曾装备了t37型水陆坦克之后,后又相继装备了t38和t两型水陆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攻略台湾的需要,国防军也曾研制过几个型号的水陆两栖战车,目前已经批量装备海军陆战队的是一种1"重的两栖战车装备85nn9克炮,能够在水上缓慢行驶。因此在紧急情况下,风雪级甚至可以直接在水面上将这些两栖战车投放出去,同时风雪级的甲板也进行过特殊设计,可以直接停放坦克或两栖战车,而在使用时这些坦克或两栖战车也可以通过倾斜式通道直接驶入船坞内甚至在担当运输任务的时候,也可以将运输的货物装放在甲板上。
    这也使得风雪级的装备装载量大增。
    虽说风雪级的造价不菲,但是考虑到其极强的两栖作战能力还是值得的,毕竞十艘风雪级就可以一次投送至少一个旅的兵力,必要时甚至能投送一个半师的兵力,而在东南亚范围进行活动的话再加上风雪级可以使用舰载机的能力,不但可以在登陆作战的时候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持,甚至还能在护航"舰队的配合下和敌方航"母舰队进行大规模航,掩护普通登陆舰的登陆作战。
    可以说至少在这个时代,风雪级的设计还是很完美的。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风雪级的成本和建造工时和普通登陆舰相比实在是太高了,而且航"速也只有2节,在必要的时候无法跟随航"母舰队一起作战而且由于这个时代的直升机还仅仅只是初步实现了实用化,大量载入什么的根本就是不用想的事情,这也使得风雪级的两栖作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降低。
    虽说在战争年代,科技想来都是日新月异的,但是根据严光自己的推测,想要看到历史上那些真正实用的大型舰载直升机,恐怕至少需要等到50年代后好在风雪级的底子不错,改一改的话哪怕是用到六七十年代也没问题,到是不需要像英、美等国一样,在战后只能将那些无用的护航"航"母拆解出售
    没办法,先夭性不足,哪怕是有弹射器也无法起降重量大增的喷气式飞机。的性能不错,再加上国社政府在做军火商的时候也赚了不少钱,因此只是第一批的订单就是十艘,堪称魄力十足。
    而国防海军更是打算趁此机会,意图压倒德、美、英、日等国,成为世界第一海军。
    不过就在海军在严光的面前,和陆军还有空军争夺着更多的军费时,远在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入却没有他们那么幸福“我已经投降了,你们想要千什么!!!”
    在距离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只有十多公里的一座村庄内,一个肩膀上有着枪伤的澳大利亚士兵大叫道。
    然而在他的身侧,十多个日军士兵却在那里狰狞的笑着。
    和某些入想的不一样,澳大利亚的首都并不是悉尼,而  是堪培拉。
    这点可能很多入不理解,不过也难怪,毕竞在后世无论是悉尼还是墨尔本都要比堪培拉出名的多,更何况悉尼在后世才曾经举办过奥运会事实上与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或偶然地由于风景优美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同,堪培拉从一开始就是经过周密计划而建设的。当两个主要州府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议员为了竞争在联邦中的地位,谁也不放弃他们白勺要求时,建一个新首都的建议通过了。190澳大利亚的宪法提出在政府所在地成立一个联邦特区,1908年,在考察了二十三个地区以后,议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