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安禄山新史-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面人中,除了魏伶,就是他们最具长远战略眼光。
“大都护!如今攻击突厥,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受制于我们的兵种配置,只有不到一万地骑兵,也只能出不到四万的步兵,这样的实力,深入突厥,绝对非常危险!”田乾真说的非常不客气。
安禄山点点头,如果不是自己手下的兵力实在太少了,他绝对会马上下令大军进入突厥。 第二次灭掉突厥的功劳,绝对可以让自己地武将散阶,提升到最高的骠骑大将军。
“就算没有危险,我们也面临着一个道义上的问题!这次攻击我们的虽然是突厥人,但寻根究底,是契丹可突于。 就算我们声称是为了给毗伽可汗报仇,突厥人也不一定会相信!这些人向来非常团结。 就算梅录啜真地杀了毗伽可汗,我们这么进去。 他们也不一定欢迎!”田承嗣说出了另一个问题。
“还有!营州兵力不多,如果放任可突于继续在四周劫掠,对我们商贸也非常不利!”杨融提点了一下。
“唉!就这么放过突厥,真是有点不甘!南下帮助营州、幽州当然没问题,只是这个朔方实在是太远,那边我还不一定帮地上忙呢!”
“大都护!其实要教训突厥人,也不一定需要我们亲自动手。 他们不是曾经以粮种为诱饵,鼓动室韦各部攻击我们,现在我们何不以突厥的牛羊为条件,鼓动室韦各部攻击突厥后背呢!”魏伶地笑容谈不上好看。
“好!好计!马上叫人去执行!”安禄山点点头,内心突然一动。 “不过,你们说,突厥人会不会在南下无果的状况下,转而攻击安东。 在过冬前劫掠走大量地粮草呢?”
“不无可能!”安怀秀一皱眉头。 “突厥今年的形势并不好,要不然突厥百姓也不会在梅录啜一鼓动的情况下,就跟从他南下!而且他兵分两路,让我们根本没法两边兼顾!”
“如此就不好办了!”大厅中再次陷入沉闷。
大堂中一片安静,只有作为会议临时兼职茶童的武令珣,匆忙给众人正在不断变浅的茶杯中添新茶。
“那个……你叫武……”
“小将武令珣!大都护!”武令珣赶忙上前给安禄山添上热茶。
“恩!武令珣!刚才你也一直在听。 你觉得,要是这样的情况,我们想出去打突厥人,却又得防备他们打我们走后的地方,该怎么办?”安禄山不知道怎么就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一个小小地地方军旅帅来回答。
满堂的其他文武官员,都没有出声,只是把目光投向了满脸迷惑的武令珣。
“……这个!大都护!小将是猎户出身,没读过书,也不知道什么计不计的,但是以前打猎的时候。 想往前去找猎物。 却又担心猎物回到自己找过的地方,那就在原来哪儿放饵下套子。 等它就行!”
“呵呵!”安守忠一阵轻笑。 “我们可没有那种能将所有突厥人引来的饵!”
“不!我们有!我们有饵可以让突厥人聚集到一块儿!”魏伶突然笑了。
“是什么东西?”安禄山等人齐声问道。
“登利!”魏伶笑着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登利?”
“没错!那个梅录啜既然敢让登利出来,那就不可能真正放心,只要登利和我们亲密联系,他就不会再让他一个人率军在外。 到时候,要么是他将登利地大军调往朔方合成一股,我们不必担心他包抄我们的后路;要么是他直接带兵前往幽州,我们只要面对一路大军就可以!这次突厥军主力也是步兵,我们完全不必怕他们!”
“呵呵!这样简单的计策,对于那些刚刚得到大权的篡位者来说,确实非常有效!”安禄山笑着点头同意。
一封封飞鸽传书,飞向了幽州营州等地,而安禄山也开始下达动员令,除了调集安东军中最精锐的八千骑兵和四万步兵外,还有大量的工程辅助人员随行。
安东手工艺作坊中大量应用木工简易车床,这样带来地好处非常明显。 大量的本来非常复杂的军用器械,被成批的制作了出来,这些就都是辅助人员。 安禄山军队的人数少,人均战斗兵器数量,却绝对全军第一。
既然大炮的效果不好,那就用传统的床弩、连弩车之类的代替,而流水作业的高效率,加上脚踏式车床带来的高速度,让安东地重型兵器一点都不缺。
当大军顺利在扶余城附近集结完毕地时候,安禄山也终于受到了各方面的消息。
先得到地消息,朝廷对于突厥的贸然行动,立刻有了反应,派出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为行军大元帅,率领两万京城龙武军越骑,再统合河北、河东、关内三道兵马十五万兵马,讨伐入侵的突厥军。 因为出击的都是骑兵,所以速度非常快,估计马上就能和三道的人马汇合在一起。
其次则是因为登利屡次和神秘人会面,并且谣传那些人都讲唐话,突厥兵营中开始流传登利准备借唐军为可汗报仇的流言。 梅录啜忍不住了,最终在强攻朔方数天没有成果后,带领受损不严重的十万大军,转向幽州方向,可能准备集中全力攻击幽州。
还有就是幽州节度副使权行节度使窣干发出的求援信,这是安禄山授意发的,只是为他出兵找一个借口,当然没什么问题。
虽然三个消息是先后到来,但总体还是令安禄山满意。 所以在征询了手下意见后,安禄山决定率领已经凑齐了五万的大军,南下合围梅录啜部队。
这次战争,对于中原的唐军来说,拖得越久,就对他们越不利。 虽然在上次安禄山建议用棉衣装备远征渤海部队后,李隆基就已经下令在关内种植棉花,唐军的棉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毕竟不适合在寒冷的冬天作战,所以中原唐军,现在只想着尽快结束这次战斗。
当然,冬天对于所有的士兵来说都不利,突厥人也是抱了同样的念头。
唯一有点例外的,恐怕就安禄山了。 经过强行军,安禄山顺利带兵来到营州,在安东本来应该已经很冷的时候,营州的温度却还是不低。 想到了南北温差和环渤海效应的安禄山,马上就知道在冬天作战中,自己的安东最占优势,所以虽然几次带骑兵骚扰行攻击,却在没有接到信安王李祎的具体指示前,不作任何大规模的行动。
战争,一相持就到了十二月,漫天的大雪降领到了幽州大地上。
这些雪一下,就连本来无所谓的安禄山也忍耐不住了。 人没问题,军输出问题了呀,大量的军粮不能从安东运来,营州马上就会吃空了。 当然,安禄山知道这个问题突厥人应该比自己还严重,但他最后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汇合上信安王李祎,合击突厥人。
第九章第二十九节 大破突厥兵
第九章第二十九节 大破突厥兵
唐军陇右训练出来的战马,质量绝对比普通突厥战马要好。 但是,好汉架不过人多,唐军骑兵的数量,却没法和突厥骑兵的数量相比,所以两军骑兵如果正式作战的话,吃亏的绝对是唐军。
人怕冷,马当然也怕冷。
让寒冷的北风一吹,刚开始化雪的地面,就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层。 看到外面走路都要小心滑倒,安禄山和信安王李祎决定行动了。
这是一个疯狂的主意,从来没有哪个军队的主帅,敢在这样天寒地冻,连人行走都有困难的时候发动战争,更不要说攻击行动了。 但是,在安禄山向信安王李祎送了一具,自己后方送来的样品军械后,已经不准备再相持的李祎,也同意了安禄山的作战计划。
第一次大规模依靠军械攻下营寨的行动,就要开始了。
寒冷的北风,既吹到了有城池阻挡的唐军哪儿,更吹到了只有厚布帐篷阻挡的突厥军哪儿。 这样寒冷的天气,人马在野外,根本承受不了。
梅录啜已经决定,天气一转好,马上就退兵!
其实他早就想退兵了,只是自己的处境非常微妙,远比自己当初预想的危险。 南面是大唐信安王李祎的十七万大军,东面是幽州龙门关的六万幽州军,北面则是营州和安东的九万联军。
不幸中的万幸,因为他地地理位置特殊。 在刚开始时阻断了唐军之间的共同联系,让他们没法协同攻击。 不过自己也没法行动,虽然面对那一面都没有大问题,但只要自己一异动,就又会让其他部队马上察觉,到时候三面一围攻,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所以在考虑了一番后。 梅录啜准备撤兵了。
正如同前面提到过的原因,由于担心自己一动。 唐军就会有所行动,却又只得半天一里半天一里的往后退。 如果不是突然而来的大雪,他都已经退出饶乐境内了。
大量的火堆,在背风处的突厥营帐中生起,虽然御寒地皮衣有不少,无奈薄薄的帐篷,实在挡不了多少地寒意。 在这冰天雪地的野外,再厚的皮衣,也没法挡住透骨的寒意。
“嘿!真冷呀!如果不是早上刚吃了几块小饼,我们只怕也要冻僵了!”一个满脸胡子的突厥大汉将手放在火堆上烤着,并不干燥的柴草,让帐篷里充满了烟味。
“是呀!出来二十万人,战斗中伤亡的不到三万人,冻死冻伤地人就已经超过了五万!我们这次出来。 可是已经少了两成兄弟呀!”另一个也在烤火的大汉搓了搓手。
“唉!如果不是那个契丹可突于用粮食作赔偿,解除了我们的粮食危机,这次伤亡就不会只有这么点了,说不定……唉!”一个面黄肌瘦,明显营养不良的突厥汉子摇了摇头。
“哼!这次南下秋收,竟然让国人死伤这么多!梅录啜大臣肯定难辞其咎!”刚才第一个说话的大汉冷冷的哼了一下。
“哎!哎!你可别乱说!小心被人听见!”旁边的汉子们连忙出声提醒。
“是!是!我得小心!”大汉也是一脸的紧张。 竖起耳朵凝神倾听,以防有人在帐外偷听。
帐篷外面,除了“呼呼”地寒风声,就只有弩箭划过天空的“呲呲”声,并没有其他人。
大汉松了一口气。
“呵呵!还好还好,外面并没有其他人,只有大风吹的和箭……箭?不好!是敌袭!”
几乎就是他的话音刚落,“扑扑”声中,几只粗大的箭枝,透过薄薄的帐篷。 猛地射了进来。 瞬间就将这个临近营地边缘地帐篷击倒,火堆烧着帐篷。 燃起熊熊的大火。
除了刚才说了声不好的大汉,其他全都身上有份。
“啊呀啊呀”的惨叫,立刻满帐篷的响起。
听到“呲呲”的声音不断,大汉就知道袭击刚刚才开始,随手拿起旁边的一把大刀,劈开帐篷,冲了出去。
“敌袭!唐蛮子打过来了!”
“唐蛮子打过来了!”
********************************************
“纹车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垒用之。 ”——《唐。通典》
唐人称弩炮为“绞车弩”或“车弩”。 纹车弩就是十二石的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
安禄山地安东手工作坊中,有地是本地产上好的木材和牛筋。 他还参照宋代三弓床弩地概念,还对唐代现有的弩炮作了改进,研制了多种多弓床弩。 一架弩炮往往联装两张弓或三张弓,利用多弓的合力发射箭矢,劲力远胜于现在军队中使用的弩炮。 多弓床弩的结构非常巧妙,弓弦的张设利用了滑轮。 其中最为强劲的是三弓床弩,需十几名大汉绞轴张弦,箭矢“木干铁翎”,称“一枪三剑箭”,状如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
本来工匠建议用木翎,认为那样制造简单,但安禄山试验之后,发现木翎箭在击中目标后木翎常常都会损坏,反正自己境内钢铁产量大增,根本不缺铁,所以决定选用铁翎。 同时因为原来的绞轴张弦非常困难。 安禄山命令钢铁作坊,浇铸相对标准地齿轮,通过大齿轮带小齿轮,来减少所需人员。虽然这样一来,让床弩的重量增加了不少,但需要的操作人员,却降低的更多。 只需十人就能胜任一台。
这些床弩都以槌击牙发射,瞄准和击发都有专人负责。 使用床弩的士兵。 在安禄山军中是专门的一类役兵,称为“床子弩手”,并不影响实际战力。
由于大雪天,突厥大营经常是间隔很长时间,才派一波人外出巡查。 当安禄山的刺客,轻松地在雪地中解决了一批巡查人员后,两千张三弓床弩。 就悄悄的摆放在了突厥营地附近。 用火将因为寒冷而变得松脆地弓弦烤温,两千张床弩,分成两波,立刻不停的向突厥营地发动射击。
弩箭的实际杀伤人数有限,但是他的威慑力,绝对惊人,大量的突厥人,都是被活活钉在地上哀号。 布置在外围的防御手段,全都被大箭摧毁。 而且经常拖到帐篷或者是其他什么,倒在营地大量正在燃烧的火堆上,立刻引起不小地火势。 安禄山更是在几波箭雨之后,让弩箭带上火油包,更大规模的火情。 开始在突厥营地燃烧。
那个拿了大刀冲出来的突厥大汉,非常幸运的躲过了大量弩箭的洗礼,但是当他和大量突厥步骑兵集结在一块儿,准备冲出营地去消灭偷袭的唐军时,营地外面突然响起了沉闷马蹄声。
那声音,就像是隔了棉布敲大鼓似的,非常的沉闷模糊。
但是强烈地震感,却宣示着,那些骑马的距离已经不远。
“众将士!随我冲!杀……”一个粗犷的声音远远的传到了营地的中央。
随即轰的一声巨响,那个大汉几乎能远远地看到。 营地边上飘进大量的雪花。 无数的马匹,夹带着漫天的飞雪。 冲进了营地。
与此同时,突厥营地的另外几面,非常清晰的唐军进攻号声,也传到了突厥人的耳朵里。
唐军,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而且用的是本来不可能在这么大雪天出动的骑兵。
突厥兵立刻开始大乱。
他们本来就一直在坐着没活动,浑身骨肉僵硬,现在地反应,哪里能和经过强行军地唐军相比。 再加上马厩中的战马,也是吹了好几天地冷风,根本没法一下子立刻活动,所以当几股唐军破营而入时,突厥人就像浑身粘了浆糊似的,动作迟缓,根本没法抵挡杀气腾腾的唐军。
“咔嚓”一身白色风衣裹身的安禄山,轻轻挥刀砍飞一个突厥士兵的脑袋,心中充满了得意。
虽然马不适合穿靴子,但是马蹄铁也不是一天就能习惯的,安禄山耗费重金,用大量的牛皮和新型马蹄铁给战马做鞋子,虽然有点影响马匹的速度,但明显比没有马靴的突厥马好多了。 至少,装上加了刺钉的新型马蹄铁,自己的战马就基本不必担心在冰天雪地中打滑,而牛皮护膝,则可以减少风雪对膝盖等关键部位的伤害。
“守忠!随我冲杀突厥大帐去!”安禄山一声吆喝。
“是!近卫军随时跟从大都护!”安守忠和手下几十名骑士一声大喝。
因为统一带了防风雪的面罩,安禄山也分不清一身白色风衣的士兵,到底那个才是安守忠,不过只要他们愿意跟着就行。
突厥军的中军大帐,路上的防备比较严,至少安禄山是在连续拆毁了好几道障碍物后,才顺利看到拥有狼头标志的梅录啜帅旗。 不过到了大帐附近,却发现防守的士兵却没多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