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铁血抗战-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袁维绪就带回来上面的指示——欢迎王大竹将军阵前起义,并保证所部仍归其管辖,整编后至少可保留一个师的番号。王大竹对古地说,条件差不多,行了。
山东方面军司令长官得知自己的部队经旬苦战竟然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气得险些吐血。而古地看着阵地上那累累的尸体,想到乱世之中,这些人命都只是别人交易的筹码。冤屈吗?可是你找谁说去?乱世中,要想不做别人的筹码,你就只有去做拿别人当筹码的人。这就是真理,也是正义。因为世界上本来也就没有绝对的真理和正义。
帝国军王大竹部的阵前起义(另一方说是阵前投敌)对帝国军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禁卫第9军的不败就是帝国军的一股精神气,他这一起义,对帝国军的士气打击那是非同寻常的,绝对是最致命,也是最后的一击。就连皇帝,本来还准备给王大竹授个伯爵的,突然间他想提拔嘉奖的大忠臣大功臣摇身一变,成了“叛军”的座上客,这个变化,让他一时间难以适应。
王大竹部起义后编为国民军暂编22军(后整编为国防军170师)那是后话不提。这一次立功的是袁维绪,自由国民勋章是免不了的,还听说蒋部长还指名要见她。袁维绪一听这消息非常惶恐,受时代影响,她也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这和在辩论赛上拿了冠军他们学校的校长走到她面前来表扬她几句性质太不一样了。从军只是环境所迫,远不是她的本意,要是再和政治扯上关系,还不如最开始就和古地躲在森林里打猎采集过原始社会的生活呢。好在师长太极推手练得好,靠关系把这事平息了下去。于是袁维绪才知道不但是提拔升迁很讲关系,保持低调更需要关系。人活着就很不容易啊。
第九十八章 大戏散场
1931年9月27号,国民军攻占太原,太原会战结束,历时近7个月的山西战役画上了句号。皇帝端木中兴在最后的时刻后饮弹自尽,做了亡国之君。而坐镇西川两省的皇甫家族抢在帝国倒塌之前宣布易帜,归附中央政府。尽管在东北还有一个一等公爵尚未表明态度,但是在这个时空里统治中国尽400年的霆帝国也宣告了自己的终结。一个曾经盛事辉煌的王朝,终究也还是烟消云散。
几年前,当皇帝意气风发的挥舞着指挥棒,将成百万的大军指向江南的时候,许多人都在谈论,已经没落的王朝,还会不会回光返照,再度兴盛几十年上百年。几年以后,更多的人把这个看法当作了一个笑话。几个月以前,人们还在谈论帝国军队的主力是否能够用最后一张牌翻盘,几个月以后,人们才知道牌局早已经结束,历史是注定要遗弃某一些人的,这是他们的命数,这种命数不是几十万部队就可以改变的。皇帝卒于35岁的壮年,他虽然有一个皇后五个皇妃以及更多的名号不同的女人,但是自他登基当上皇帝以来,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怎样收复“故土”怎样重现帝国的辉煌上,虽然还不至于不近女色,却也没有留下什么血脉。这样也好,不然,那个可怜的孩子肯定会被没有选择的织进一个“光复”的幻梦里。是的,所有的一切就是一个幻梦。
当太原皇宫里最后的一面五爪金龙旗帜被国民军士兵扯下来扔在地上的时候,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那一刻,望着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古地陷入了一片深深的迷惘。这不是他们熟悉的历史,因此,他与这种欢乐无由的有种距离感,尽管他也和那些欢呼的人群一样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可是他们依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到这里来,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在欢乐的海洋中,他们像几个落寞的看客。
古地提议出去走走,于是他们就一同出发了。古地、袁维绪还有米曜。他们走到了硝烟尚未散尽、血迹依然醒目的古城墙上。这城墙不知道有多老,几百年?上千年?这样的兴衰荣辱,想必也看了不少。可是,城墙能回答他们的疑问吗?
夕阳西下,为什么夕阳西下的时候总会让人充满一种沧桑感和悲凉感?为什么这辽远而空无的阳光总会让人如此忧伤?
“将来会是怎样,你们想过了吗?”古地把手摊开,一边一个搭在袁维绪和米曜的肩上,他有一种把她们都搂在怀里的冲动。不过他同时做好了准备,要是袁维绪有动手的迹象,他就赶紧往后闪。
袁维绪没有揍他,因为她现在的情绪有些漂游不定,真的,将来会怎样呢?这几年为了生存,似乎没有停下来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想到了,却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古地说:“或许我们该去找那座桥,就算没有桥,也应该找到那个山谷。也许,我们就那么从山顶上跳下去,就嗖的一下回到家了。”
米曜说:“从理论上来说,你的想法并不是妄想。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的话,那个地方很可能存在一个空间扭曲的力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你们到来两年之后我也到了这个时代的原因。但是有一个问题,这座桥建成通车以后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如果那个立场真的存在,肯定也是特定的时间环境影响下才能产生这样的力量,而我们无法断定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环境肯定会出现这样的力场。至少,我穿越的时间和你们就不一样。”
古地说:“可是我们的时间都是暑假,还有,那天都下着大雨。”
米曜摇头,说:“仅仅是这两个因素,不足以证明那个力场的存在。这完全可能是巧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你们知道吗?我从来到这个时空的那一天起,就不停的在进行运算,如果现在我手上有一台电脑,哪怕是一台破旧的286,我也能在两三年内找到答案,真的,我有这个信心。可是现在我只能靠纸和笔,给我十年,或许,我也能找到这个答案。”
古地苦笑了一下,说:“十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天知道我们还有没有命活到那个时候。”
袁维绪说:“我们应该去把凌杳和晓飞找回来。只是不知道凌杳能不能在上海那场劫难中幸存下来。”
“这个,我一点都不怀疑。”古地说:“我知道凌杳还活着,晓飞也还活着,很可能就是明天,我们就会重新聚在一起。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在自我安慰,我是真的有这种感觉。我们虽然被战争分开了,但是战争也会让我们重新相聚。我原先最担心他们会在帝国军的阵营里,在战场上相遇的话那就太悲剧了,但是还好,现在这场战争结束了,我们避开了手足相残的危险。等我们相遇的时候,一定是彼此照应的时候。上天让我们分开不只是让我们品尝分离的痛苦,他必定会在一个特定的时候给我们一个惊喜。我坚信,我真的就是这么想的。”
攻克太原,推翻帝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这个国家更深重的内忧外患的开始。
这一年的国庆日(在这一时空是10月31日),国民政府宣布将迁都南京,计划在一年内完成。而国民政府是由军政府继续统治还是通过选举改组政府暂时被搁置,至于东北,当局也不断地派人秘密接洽。让他独立那不可能,可是要其归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没有理顺内部关系的情况下,当局的希望就是维持现状,最低限度是不能落入日本人的掌控之中。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事是暂时告一个段落,不打仗了,可以好好过日子了。对于那些以军人为职业的人来说,接下来的事情,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那就是传说中的全国军队大整编。帝制被推翻,帝国军的历史也宣告结束,而此时全国的军队人数达到了空前的400万之巨,怎么养活这么多的军人,是摆在国民政府面前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这些部队中,又有很多是后来帝国军起义、投诚的部队,怎么安置,也是一个大问题,而国民军中的派系问题虽然不如之前的帝国军严重,但原来的六大方面军也有各自的圈子,怎么平衡这些关系,显然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按照最新通过的临时国民议会法案和刚出台的整编大纲,国民军将改名为国防军。全国的军队更名为国防军后实施整编计划,以方面军作为最高级战略单位,实施流动驻防的制度。战时则在方面军之上设更高一级的战略单位战区。
按照设想,全国的军队将划分为10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下辖部队最多不得超过40万人,现有的部队将进行裁汰,将裁汰的部队转为建设生产部队,他们将出要从事屯垦和基础建设的工作。以古地他们的眼光来看,这具有他们所熟悉的历史中那种生产建设兵团的雏形,不过能否最终实施,目前难以预测。
在新设的10个方面军中,将用数字番号取代原来的地域番号,原有的中央方面军改编为第1方面军,华东方面军改编为第2方面军,山东方面军改编为第3方面军,而中原方面军则改编为第4方面军。第1到第4方面军原来所辖的部队也将进行交叉替换。但是,这一宏伟的构想直到最后也没有完成,这4大方面军的司令长官虽然都换了,但实质性的问题是第1方面军仍然被称为当局的“嫡系”,按照古地他们的说法,就是中央军。第3方面军的部队历来也是亲当局的,也算中央军的系统,不过在编制、待遇、兵员素质、实际战斗力上,第3方面军自己都知道比第1方面军要低一等。第2方面军的领导层仍然属于革命元老派和帝国军初期反正的将领,因为他们是最积极的重开国民会议选举新领袖一派人,又称为“会议派”。第4方面军则是国民军中战斗力数一数二的部队,也因为成功卓著,第4方面军几个主要部队的将领自然对当局以军令代替政令,且越来越明显想要党政军全权掌控的意图颇有不满,因而一直对当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是他们暂时也看不到重开国民会议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因此和“会议派”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自己也不把自己称为什么派,外界对他们的称谓则就是第4方面军系统。和他们比较相投的是新组建的第7方面军,而且现任的7方面军司令长官,也就是原来的中原方面军司令长官李谦诚一级上将最信赖的亲密战友卢宗铎上将。
第九十九章 名不副实的整编
对于古地他们来说,目前最大的变化就是从第4方面军(原中原方面军)调到了第7方面军,而且是第7方面军的主体部队第7军。
71军军长李宗凌少将调任第7军军长,这是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任命。作为国民军十大主力军中始终名列前三的第7军,从来就没有50岁以下的将领担任军长的历史。李宗凌少将在担任71军军长期间虽然战功卓著,但是毕竟资历尚浅,就是他本人也认为自己仍呆在71军的可能性比较大,最多就是将71军升级为甲种野战军,没想到竟然就直接调到了全军三甲的第7军。而这一年,他才34岁。
据说这也是当局的安排,因为第7军是第4方面军系统的核心部队,放到哪里去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没有一个当权者会喜欢对自己不是很买账的部队,但是他又清楚要把自己的心腹安排到这样的部队担任军长,4方面军系统的人也决不会答应。李宗凌少将是中央军校一期生,和那些新编独立师的师长们是一拨人,虽然不是当局直接带的学生,但以他和前军政部邵部长的关系,他们也等于是他的学生,同时李宗凌少将在4方面军系统里又呆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作战能力也很得到4方面军系统的欣赏,在各种利益的权衡下,把他任命为第7军军长是最合适的了。
第7军是甲等主力军,下辖19、20、21三个甲等主力师,每个师1万5千人,加上军直属队和军直属炮兵旅、工兵旅、野战医院,辎重部队等部队,全军一共有兵员5万千余人。第7军三个师的师长,在新任军长入主之前就进行了调整,其中19师师长杨立少将是李宗凌在中央军校的学弟,后来又被选入当局任校长后组织的留美将校团,不久前才回国,具有纯正的“中央”血统。年龄和李宗凌差不多,33岁。而20师师长林鹤飞少将则是第7军的老人,46岁就已经是满头花白的头发了,他是从排长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师长的位置上来的。21师师长吴应锋少将则是李宗凌从71军带过来的,这年也是33岁。军参谋长池箬客少将倒也是他们中央军校的同学,四期生,现年32岁。古地见到过,是个长得让他都有点着迷的帅哥。正式担任第7军军长后,李宗凌少将晋升为中将。
在这场人事大变动中,古地的独立团被成建制的带到了第7军,仍然是独立团的番号,直属于军部。当然独立团现在也水涨船高,总兵力虽然还是2千人,但是兵员素质、轻重机枪的配备和冲锋枪数量都是全军团级建制的翘楚,韦涛的炮营也被军长划给了他,在原来8门75毫米野炮的基础上,还增加12门80毫米迫击炮和2门德制37毫米战防炮。实力都超过二三流部队的炮兵团了。此时,国民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引进德制装备作为国防军的制式装备,并在引进的基础上全面仿造。
不过在这样的部队担任主官,压力之大是不难想象的。古地觉得军长的这个安排很不厚道,他自己被军政部架在了火上烤,便也把古地架在了全军的火上烤,这叫临死也要拖一个伴。当然,这种伴他古地倒也满愿意当。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又翻过一个年头了。这些日子世界并不太平。欧洲,德国已经蠢蠢欲动,意大利也在做入侵埃瑟额比亚的准备,英法还在妥协,希望德国会去进攻苏联。这一段历史,倒是和古地他们在中学的时候学的差不多。可是在中国,东北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国民政府寄望于维持现状,让宇文公爵充当和日本人的缓冲带,宇文公爵自己也乐于维持这种实际上独立的状况。但是日本人不干,他们已经越来越急于彻底的得到东北四省了。在朝鲜,他们已经囤积了4个常备师团,在黄海上也停泊着一支庞大的联合舰队,对于这个具有侵略本性而且尚未开化同时又缺乏资源的国家来说,把已经出动的部队再收回去,这种战争成本是他们付不起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东北是不可能平静的维持现状下去了。
国防军的全国大整编也因为东北局势的日益险恶,渐渐的走进了雷声大雨点小的俗套里。除了更改了军队的名称,十大方面军的番号是定下来了,部队的架子也都搭起来了,但是该裁汰的没有裁,该新建的也没有建,要达到当局希望中那种政令军令统一,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军队,则明显还很遥远。甚至到了最后,连全军统一制式装备的基础要求都没有能够满足,依然是老国民军的几个主要支系部队装备德式装备,投诚起义的旧帝国军主要装备日制装备,而一些地方部队德式的日式的美式的苏式的装备都有。
路晓飞在这场大整编中除了担任国防军21集团军中将司令之外,还兼任北平市长和北平警备司令部司令,他的新5军军长王靖任绥远省主席,新6军军长徐清扬任察哈尔省主席。原本属于帝国军上官系核心部队的新6军,在表态加入路晓飞的阵营后,到目前为止,表现出了一种死心塌地的态度,路晓飞知道,这种态度至少还会跟随徐清扬很长一段时间。而原来的安国亲王在最后也搭上了“起义”的末班车,不过由于他最心腹的部下投靠了路晓飞,南面的几个集团军又被并入了国防军第3方面军的序列里,他手里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力量,被国民政府任命为行政院名誉副院长,不久即告老还乡,不再过问政事。
帝国的大厦虽然倒塌了,但路晓飞还掌控着相当大的一块地盘,并且仍旧掌握原来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