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伐-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透这些,祖道重越发高兴,朗声说道:“叨扰二字从何说起,如冠军将军这等贵客,祖某平时想请都请不来,难得有机会效劳,自然不敢怠慢。冠军将军,请——”
王浃闻言大喜,凑近祖道重,低声道:“如此王某就不客气了。实不相瞒平义将军,跟王某一起来广陵的人可不少呢,待会将军可不要后悔。”
祖道重只以为王浃说得是随身卫士,便道:“来多少都无所谓,祖某必定管饱就是了。”
王浃笑了一笑,也不解释,招呼了卫士和祖道重并肩而行。走了一程,渐渐远离了征北大将军府,这时一小队人马从巷子里走出来迎上两人,当先一位豪壮威武的青年甲士先向王浃一揖,招呼道:“小侄见过叔父大人。请问叔父,这位就是祖将军吗?”说着,目光炯炯地看向祖道重。
这人气度不凡,虽然在王浃面前口称叔父大人,却并无特别恭敬拘谨的神气,看起来不像是王浃真正的子侄辈或者下属。祖道重发觉自己适才会错意了,王浃说跟着来的不少人并非是他的卫士。
王浃点点头,微笑着回道:“嗯,不错,这就是士稚公之后平义将军祖道重。复生,你和平义将军颇有渊源,以后多亲热亲热。”
“叔父说得是。”豪爽青年哈哈一笑,转对祖道重一揖道:“小弟见过平义将军。”
这人说话甚是含糊,祖道重听了一阵也没听出对方来历,更不知王浃所谓的渊源指得是什么,一头雾水中,他见对方行礼,连忙上前还礼道:“道重不敢当。请问兄台是。。。。。。”
那人听见问话,向四下瞥了一眼,没见到闲杂人等,这才上前两步,凑近祖道重耳边,低声说道:“小弟苏忘,字复生。先父姓苏讳峻。呵呵,苏、祖两家可不是颇有渊源么?”
“咦——”祖道重长吸口气,实没想到对方竟是苏峻之子。对方说得不错,无论如何苏、祖两家的渊源都难以掰开。
惊异了半响,祖道重再度问道:“复生兄弟。你现在。。。。。。”
苏忘哈哈一笑,道:“道重兄。以前我们两家的渊源掰不开,眼下更难掰开了。哈哈哈,实不相瞒,小弟眼下。。。。。。。”
声音猛然一低,苏忘盯视着祖道重缓缓说道:“小弟眼下乃是中原民军衡水营校尉,在祖家女婿东平国公手下效力呢。”
说声抱歉。截至目前,已经有十几位书友明确反对主角南下,这可以证明,对南下与否的问题我处理的非常不妥当。
从政治上来来说,南下有一定的必要,从故事上来说,南下不是必须的情节。之所以我坚持让主角南下,主要考虑是写五胡时期不能避开江东,必须要在江东着点墨,为了这个原因才让主角南下一趟,如今看来,这个考虑有点多余,让很多书友很难接受,在此说一声抱歉。
需要感谢的是,虽然很多书友有意见,但是仍然在支持本书。写江东以来,恶评虽然不少,但是本书的收藏、订阅乃至红票的数据都没有出现减少,甚至还有一点增长。实在太谢谢了,各位对我足够宽容了。
虽然南下不合适,然而写到现在已经不可能更改了。希望大家原谅,而且江东之行马上就要结束了,请继续再煎熬两三章吧。
拜首感谢!
三十九章危机重重
三月二十,背肩负殷浩秘密使命的王彬之来到蓟城。
邺城并未明言隔断江东和幽州之间的联系,可在谢攸、皇甫真失踪之事出来以后,江东、幽州心照不宣地把双方的联系恢复成石赵时期的举措,来往人员乔装改扮隐形匿迹再不敢大模大样地在中原通行了。
鉴于此,一路之上王彬之躲躲闪闪,花费了近两个月才从泗口赶到蓟城。向守城将领说明身份,在王府亲卫的引领下进了燕王府,面前燕王慕容俊,按照殷浩的意思说石青已被软禁在建康并督请燕军南下与扬州军联手夹击邺城。。。。。。。诸事完了,王彬之松了口气,只等慕容俊应允后便回程南下向殷浩交差。
然而,出乎王彬之意外的是,得知石青去了建康、扬州军意欲北上中原,慕容俊似乎对出兵南下并不热衷,不置可否地说要从长计议,请王彬之暂且在蓟城住几天以等候结果。
有些失望的王彬之懵懵懂懂,丝毫不知他侥幸过了一关。慕容俊起初同意接见,原打算是呵斥一通,然后将其赶回江东,以此向大晋朝廷表达怨艾的。。。。。。。
这个春天邺城不好受,燕国更难受;鲜卑人僻处塞外苦寒之地,十余年间不断征战,消耗颇重,仓禀一直没有积蓄。去年南下之战燕国不仅没占到任何便宜,反而和邺城一样损失惨重,将仅有的一点余粮折腾得一干二净。邺城倒好,用传国玉玺从江东换了不少粮粟,燕国却没这么好运,没有得到任何一方任何一点资助,这样的结果就是幽州、塞外同时苦受缺粮煎熬。在望眼欲穿盼着夏粮收割之际,眼见大晋粮食一车车一担担运往南皮、博陵,让昔日的对手喘过气来,燕国上下无可奈何之余无不恨得咬牙切齿,连带着对大晋朝廷也是满肚子怨气。
慕容俊一直想找机会向大晋朝廷宣泄一下不满,王彬之的到来正是良机。然而就在他满腔怒火,意欲发作之机,王彬之道出了石青南下、扬州军意欲北上的消息。这两个消息实在太重要了,对南下冀州连连受挫的燕国来说,意味着千载难逢的良机。慕容俊因此压住怒气改颜相向,王彬之也因此幸运地免去一场蓄谋已久的屈辱。
尽管慕容俊有不顾一切出兵南下的冲动,但他毕竟不是一般之人,硬生生在王彬之面前隐瞒了自己的心思,打发对方离开之后才让人去请辅国将军慕容恪过来议事。
能让慕容俊如此沉得住气不仅仅是因为缺粮的困厄,还因为前两天传来的一个消息——邺城民军全取上党郡。
二月底,两万民军在邺城卫戍将军蒋干统带下挺进上党郡,上党郡以当地豪雄冯鸯为首的大小近百坞堡、张遇豫州军残部、枋头氐人残部等尽皆闻风归降,并州刺史张平之子张沈会同库褥官伟一部人马向北逃窜,上党郡彻底收归邺城治下。
这个消息对燕国人心的打击甚至比今春的饥荒还要严重,上党郡在目前燕军的南下攻略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那是万万不可有失的。
石青的征北大将军府成立以后,民军在冀州北部构建了一个以襄国城、冀州城为依托,以南皮、鲁口、蠡县、安平、无极、卢奴六城为前沿的厚实防御地带。这个防御地带宽不到五百里,纵深不及四百里,但却屯驻了近十三万兵马,驻防兵马密度甚至超过了驻防幽州南部的燕军。在这种厚实的防御面前,偷袭、奇袭、围点打援等巧妙手段非常难以凑效,而且打击力度有限,只能作为辅助手段,燕军若想由此南下,唯一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强攻硬取,从正面击败对手。
但是这可能实现吗?十几万敌军依城而守,燕军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向南推进?伤亡的巨大不言而喻,具体数目能让燕国每一个有识之士不寒而栗。以至于没人敢妄言率兵南下从正面突破对手防御。这个时候,上党郡几乎成了燕军最佳的也是唯一的突破方向。
燕军若是和并州军联手,从上党郡出轵关或太行径南下河内,攻略司州,可以隔断邺城和关中的联系,把民军势力一分为二;或者出壶关,走滏口径,直捣邺城心腹之地,断绝冀州北部民军退守黄河之路。可以说,上党郡在手,燕国进退自如,攻守随心;未战先就胜了七八成。
然而,不幸的是,上党郡竟然莫名其妙地落到了民军手中。
燕国上下包括慕容俊、慕容恪在内的所有人都为这个消息沮丧不已,没有上党郡,燕国等于失去了突破方向,没有突破方向,以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原恢复元气,看着日益壮大的民军挟带着无可匹敌的力量席卷幽州。当然,这种设想只是最恶劣的情况,现实是邺城并非完美无缺的毫无破绽。譬如在南边淮河一线或者荆豫交界地带,民军配置的兵力就非常薄弱,防御能力远远不足。
然而,问题在于邺城南疆的破绽不是燕国可以随时能利用的,大晋若不给予配合,燕国就毫无办法。这个时候,殷浩督请燕军南下夹击邺城的机会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千载难逢的良机啊!此次若是成功,燕国就能彻底粉碎邺城的布局,从失去上党郡的困窘中走出来。
“王兄!小弟来了。”
浮想联翩的思绪被慕容恪见礼的声音打断,慕容俊豁然转身,目光灼灼地望向慕容恪亢声说道:“三弟!一举破敌的机会来了!燕国南下的时候到了!”
慕容恪神色略显疲惫地站在门口,情绪似乎还未从上党郡易帜的失意、皇甫真被民军劫持的无奈之中走出,慕容俊的亢奋只让他目光动了动便没有了其他反应。
慕容俊疾步走过去,压抑着兴奋说道:“三弟。你知道吗,扬州殷刺史差遣王彬之先生来蓟城,说是扬州军意欲北上中原,邀请燕军南下与其联手夹攻邺城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石青不在中原,他被大晋朝廷诳到建康软禁起来了!”
“哦!竟有此事!”慕容恪一振,双目精光爆射,面容大变。
“嗯!王彬之先生正在驿舍休息,此事应该不假。”慕容俊肯定地点头,慨然说道:“三弟。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我意趁此良机征召二十万大军南下冀州,不破邺城,誓不北归!”
振奋只是一瞬,慕容恪旋即恢复了平静,沉吟着说道:“此事非同小可。王兄。我大燕军近年来费师糜饷,消耗无数,南下一事却一直没有取得进展,此时再禁受不住折腾了,当慎之再慎。”
慕容俊哂笑道:“三弟。你太谨慎了,如此情势之下,我大燕军若再破不了民军,可谓无能之极!”
慕容恪慎重说道:“未虑胜,先虑败。若果真如王彬之所言,自然一切好说,未经证实之前,我军却不可单凭一面之辞做出决断。”
“三弟的意思是。。。。。。王彬之所言未必是真?殷浩有何必要欺逛燕国?”慕容俊微一诧异。
慕容恪思虑着说道:“这事不好说。小弟只是奇怪,中原道路不靖,王彬之先生来蓟城路上只怕花费了不少时间。扬州军若有心出兵,这么长时间应该有动静了,可是我军探子为何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呢?另外,石青如果真被大晋朝廷软禁,中原必定会发生变乱,日后我军南下时机在所多有,勿须急于一时。”
“三弟这话有理!”
慕容俊猛然一悟,恍然道:“石青若是不能回转邺城,中原日后必乱,我大燕南下机会多的是,为兄确实心急了些。三弟,你看为兄是否应该先派人南下,查探扬州军是否有出兵中原之意?”
慕容恪附和道:“王兄暂且不忙遣人南下,容小弟先去一趟驿舍,王彬之所言到底是真是假,小弟一问便知。”
“三弟不用去驿舍,待为兄以宴请之名将其招来询问,为兄可没耐心等待结果了。”慕容俊笑着阻止慕容恪,命王府亲卫前去相请王彬之。
王彬之是个纯粹的文人,吟诗讲经自是游刃有余,对军略布置、奸诈欺骗却是一窍不通;宴席之间,慕容恪、慕容俊两兄弟一唱一和,借叙旧之名和他攀谈南方人事,只大半个时辰就在他话中找到无数漏洞。慕容俊随即翻脸诘难,指责王彬之为民军奸细,假借殷刺史之名北上引诱燕军南下,实是民军早已布下陷阱正等着燕军中计。
王彬之酒一下醒了,他很明白,奸细之名一旦背上,此生很可能再也回不了江东了。可是面对责难,他却无法辨解,扬州军北上本来就是殷浩的谎言,在慕容兄弟面前,他哪有那份将谎言编的天衣无缝的本事?情急之下,王彬之只得据实相告;把石青被诓骗南下建康、殷浩缉拿囚禁石青联手燕国夹击邺城的主张未获朝廷支持、殷浩失去掌管北方事务权柄后意图搅乱局势给褚衰制造麻烦等等一一道了出来。
得知真相,慕容俊、慕容恪又惊又喜,惊的是短短数月之间,南方竟然发生了这么多的大事;喜得是石青这个敌手终于去除,日后中原必将成为燕国的天下。
“石青虽然不在,他在冀州北部布下的防御却依然存在,如何突破冀州北部防御是为此番南下成败之关键。是以,开战之初,我大燕就需倾尽全力,否则定然无功。”
慕容恪神采飞扬,适才的阴郁疲惫不翼而飞,只是他的口吻依旧十分审慎,斟酌着对慕容俊说道:“夏粮快要收割了,王兄可一边征召士卒,一边筹措粮辎,石青不在中原,攻守由我大燕掌控,尽可从容图之。”
慕容俊颌首道:“此番南下以正行之,二十万大军要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下,以此震摄邺城人心,促其分崩离析。。。。。。”
朗声说了一阵,慕容俊脸色忽地一暗,蹙眉说道:“冀州北部的民军防御实在是个难题,想起来就让人头痛。三弟对此可有好的主意?”
慕容恪缓缓摇头,沉重地说道:“冀州北部必得经过一两场攻坚才能突破,士卒伤亡不可避免,小弟只冀望经过两场攻坚,能够摧毁冀州守军斗志,为后续战事的顺利奠定根基。”
慕容俊无奈地点点头。
正在这时,被两兄弟忽视了许久的王彬之突然开口说道:“燕王、辅国将军,王彬之不才,于燕军南下也无太大助益,所能者,唯有献上一座蠡县城而已。”
“什么!”慕容俊、慕容恪齐声惊呼。
民军在冀州中路的防御是围绕滹沱河两岸展开的,其中北岸有两座城池用来遮蔽滹沱河浮桥。一个是安平城,一个就是蠡县城。若是能够悄悄收复蠡县,燕军就有机会夺取滹沱河浮桥,博陵防线很可能因此而洞穿。王彬之不知道蠡县归属对于燕军南下的意义,慕容兄弟对此却是一清二楚的。
“彬之先生!”
“先生此言何意!”
慕容俊、慕容恪不约而同望向王彬之,目中俱是粲然生光,如发现珍宝一般。
王彬之诧异地望了两人一眼,继而略带些得意解说道:“燕王、辅国将军有所不知,石青未归附朝廷前,殷刺史曾经和荀令则相商,以帮助石青治理民生之名,派遣了一批江东士人北上青州,在中原施行王化之道。此事效果如何暂且不论,荀令则却因此暗中为朝廷招纳了一位豫州好汉,这位好汉姓戴名施,字行义,眼下便是蠡县城守将。戴施戴行义人如其名,当真是忠臣义士,虽然从未去过江东,对朝廷耿耿忠心却昭然如日月,将石青对他的重用视为小恩小惠,一心向着朝廷。宣诏使谢攸被民军劫持一事是他传出的消息,以粮食要挟石青南下建康并缉拿囚禁也是出自他的首尾。呵呵。。。。。。这等义士若知燕军奉朝廷之命南下,燕王、辅国将军以为他是否会暗中予以帮助呢?”
慕容俊、慕容恪面面相觑,实在没想到天下间竟有这等奇人;更没有想到,石青南下建康、燕国困厄解除、殷浩遣人诓骗燕军南下等等诸般足以彻底改变天下的大事的因由竟然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物。
“天下奇人异士果然在所多有。这位戴施戴行义实在了不起。。。。。。”慕容俊感叹一阵,转而问道:“彬之先生以为,如何能让这位义士相信燕军乃是奉王命之义师,并予以襄助呢?”
“此事简单,只需彬之走一趟就可。他的身份还是隐秘,若非自己人岂会知道?”王彬之自告奋勇地说,这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