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跨越古今的商人 (收藏全本)作者:半夜寻梦-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风宴席上,众将频频向马云龙祝贺,而他谦虚的说是借了公子殿下的宝马和弓箭,还有上天恩赐的运气,才会有幸猎得大老虎的,功劳有一半应是公子殿下的。众将赶紧拍马道:“公子殿下的手下都如此厉害,殿下乃神人也!”
  扶苏虽然得众人的拥戴吹捧,但心情不是很好。蒙恬看在眼里,上前敬酒劝慰道:“公子殿下来此地必将建一份功业,始皇帝陛下以后必将重用殿下,殿下不必介怀,末将今后唯公子殿下是瞻。”
  扶苏听到蒙恬愿意拥戴他,心情好了很多,回敬了一杯酒后,说:“多谢大将军看得起孤,孤尽当竭力为大将军排扰解难,明日孤到大将军帐中商议事情,如何?”
  蒙恬应了一声:“诺!”
  施礼退后,然后来到马云龙跟前敬酒说:“先生昨日之事,想得如何?本将军可等着先生回话,先生如若赐教,本将军定不会亏待与先生的。”
  马云龙跪起身,回敬酒道:“今日为公子殿下的接风酒,应尽情狂欢才是,此事改日再商议,如何?”
  蒙恬应了一声,笑了笑,返回到了他的座位。
  第二日,蒙恬领着二人出城,来到建筑长城的工地上。只见蜿蜒不见边的长城,少部分修造好,大部分还在清理和搭建城基。密密麻麻的人群正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的建造这宏伟的古代奇迹。
  马云龙深陷其中,内心无比的激动,历史的教科书只能用文字来描述修筑这座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建筑是如何的艰辛,而他现在却真真实实的目睹这座人类最伟大建筑之一的全部建造过程,他后悔没带来摄像器材,否则可以真实记录二千多年前,这浩大无比而又无比艰辛的建造工程。马云龙是建筑设计出身,所以他很仔细的观察长城的建筑设计工程,特别是对城砖的运输和城墙修造的工具十分的感兴趣,看一看古时候在没有现代起重机和先进的建筑工具之类的东西,是怎样施工建设的?所以他曾多次停下来向监工和工匠询问。
  巡视大约二个多时辰,蒙恬带着二人,回到了距工地六里地远的军营,马云龙戏称这里的军队是“长城军团”蒙恬听着很受用,连称改得好。
  三人就在军营中边吃边聊,扶苏问蒙恬在这里有什么困难时?蒙恬愁苦的脸不说话。扶苏觉得很奇怪,于是问他原因,鼓励他直说无妨。蒙恬这才说出原因。
  原来蒙恬在这里即要修筑长城,又要抵御匈奴的侵犯,受到两重的压力。本来指挥打仗,指挥几十万人建造长城,并不会难倒蒙恬。他最苦恼的是缺人少粮,他曾多次向始皇帝陛下上奏,都被批回。李斯丞相代表始皇帝通报蒙恬,现在国家既要修建浩大的皇陵,又要建三百里地的阿房宫,需要的人数很多,多年的战争使得国家人口锐减,国家是不能再多拨人和粮食给他。
  扶苏听到蒙恬的讲述,无可奈何的摇摇头,他也是帮不上忙。他很清楚现在国家的情况,几处浩大的工程,已经使得这个国家,国困民乏,入不敷出,实在很难再支撑下去了。
  现实是残酷的,没有任何的支援,但任务你必须得完成,否则会有抄家灭族的危险,这就是大秦帝国最严酷的律法。扶苏虽然是始皇帝的大儿子,但他到这里来没完成应尽的职责,一样要受到处罚。
第110章
  若需要正当扶苏和蒙恬为孤立无援而唉声叹气之时,马云龙放下他手中在长城工地上的纪录,神态轻松的说道:“鄙人倒觉得可以解决,不但能按时完成任务,还能使将军有富余的钱粮以备战时之需。”
  两人听到马云龙有办法,眼睛顿时亮起来,急催他快快道来。马云龙胸有成竹的挺挺身,轻咳了一声道:“鄙人刚才在长城工地上看过了,经过思考计算后,发现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人。只要组织有序,发明些先进的工具,至少可以省去四分之一的人数,这多余的人可以去耕种这里肥沃的土地,这样不好吗?”
  蒙恬:“先生说得轻巧,我这里已经是全国最好的组织工序了,工具也是全国最好的,跟始皇帝陛下的陵寝修建工程可以有得一比。若再改进的话,可如何做起?”
  马云龙:“将军在人手调配乡上有些重复,有些工序不需要那么多人重复设置的干,如果能省出这些人来岂不是更好。至于先进的工具,鄙人保证在十天之内设计完成,但需要将军安排人手给予配合,如何?”
  蒙恬:“只要先生能做得,本将军自当竭力配合。”
  扶苏也跟着附和,表示只要马云龙能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需要哪些帮助?尽可提出。
  马云龙领命而去,他边走边想:“我是从现代社会过来的,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建造工程的组织确实有些问题,但问题不大。主要的问题是工具太落后了,光运输就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如果我能设计出省力的运输工具,岂不是大大节省劳动力。
  这十天马云龙足不出户,专门研究问题,经常召集工匠按他所画的图纸来制作,然后指挥兵士们做实验,忙得不亦乐乎!
  工匠们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奇形怪状的图形,而且还要按图形所画的造出这些东西来,一下子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大家都不会做。马云龙只好让他们先按图形的形状做好,主要装配工作由他负责,工匠们负责打打下手。中国古代的工匠们真是聪明,看马云龙装配好,演示完工作原理后,马上就明白了机械原理,还对马云龙的设计提供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一些建议颇合现代力学原理。看来中国杰出的古代工匠们,是非常聪明的,如果他们会总结经验,形成一套理论,那么古希腊的许多物理发现,应该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也许轮不到牛顿出生,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早就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了。
  可惜中国人自古尊崇会舞文弄墨的文人书生,看贱商人和工匠,使得中国人越来越封建和愚昧,经济和科学越来越落后,千年之后落得挨打受欺负的份。现在中国人才明白,只有商人能搞活发展经济,过去高超的工匠其实就是现在的科学家,有了科技知识就能富国强兵。会读四书五经,就能治国平天下?能文善画就是文明标志?这在西方人眼里不过是业余爱好。
  如若在秦汉时期,中国人能改变观念,尊崇从商和从事匠作之人,至少跟孔孟之道平起平坐,那中国文明的发达一定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言归正传!再说十天期限很快就到,当马云龙抬着这些先进的工具,摆在扶苏和蒙恬面前时,他们顿时傻眼了!
  马云龙抬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玩意?见都没见过。这些设计制造好的工具摆在扶苏和蒙恬面前时,见多识广的他们瞧着这稀奇之物直发愣。像武器似的头尖尖的铁棍还能理解,但大轮子与小轮子互相连接着,实在看不懂,既不像车子,又不像石磨,安在半空中不知道有何用处。
  马云龙得意的介绍他的新发明,原理如下:将这套工具架在高台之上,绳子落在十几丈甚至几十丈的下面,转动轮子上把手后,可以很轻松的拉起很重的砖石。而这根尖尖的铁棍叫撬棍,可以帮助工匠撬动坚硬的大块石头。然后又介绍了一些适合砌墙的工具。
  讲述完这些工具的原理后,他又拿起一绢帛,将他工程组织管理介绍给了蒙恬。蒙恬听后连连点头,说他试试看。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蒙恬按照马云龙的指点,改善了工程组织管理,使用了他的先进工具,劳动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果真节省出不少的人力出来。
  这些节省下来的人力又使蒙恬犯起愁来,原因是这些肥美的土地处在两国交界之地,经常有强悍的匈奴骑兵在此侵扰,很难在此耕种。这倒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难不倒马云龙,他要求到边境上去看一看,然后再给出答案。蒙恬答应他的请求,陪他到边境去看一看。
  马云龙侦查回来后,又问了匈奴那边的情况,心中有了大概的构想。他想到外交交好的计策,他打听到跟蒙恬对峙的那个匈奴王爷较其他匈奴王爷穷。这是因为这位匈奴王爷所处的领地,经常要与秦国交战,肥美的草原不能好好利用来放牧,所以这里的匈奴老百姓比较贫苦。马云龙决定去跟这位王爷结盟交好,大家共同开发这肥美的土地资源。
  蒙恬是军人出身,他不善于政治,他觉得马云龙的计策可能行不通。两国历来交恶,匈奴那边谁愿意跟秦王朝共同开发土地?大家不打仗就不错啰!但此时蒙恬很信任马云龙,见他暂时不愿多说原因,也就不再多问,全按他的意思办。
  马云龙的计策主要目的就是跟匈奴人谈判,为了能赚够谈判的资本,马云龙建议蒙恬组成骠悍的轻骑兵,发挥秦驽攻击距离长的优点,组成若干小分队去射杀匈奴人的马匹和牛羊,数量越多越好。而后率领余下的民众去开渠引水,众人都不解,开出的水渠不是帮匈奴人浇灌肥美的草原和肥壮的牛羊了吗?马云龙不吭声,不做任何解释。
  过了一段时间,马云龙请蒙恬派特使与他一起去跟匈奴人结盟,扶苏听后说他疯了,这必须先上奏朝廷才能派特使,否则会获罪。马云龙为安慰扶苏,才告诉他真相:“公子殿下,我们这次是暗自结盟这个匈奴王爷,目的是双方能够共同开发这块肥美的土地,造福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助于边疆安定,乃一举两得的好事,我们为什么不做呢?若上报朝廷,必将让匈奴单于知晓,他是绝对不允许两国结盟的,即使他愿意结盟,也是背信弃义,想骗取我大秦帝国的财富,我们何必多此一举?!”扶苏理解了马云龙的计策,同意了他的想法。马云龙于是负命前去匈奴,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匈奴人,解开了他多年的疑惑。以前他看历史书的时候,以为匈奴人即是蒙古人,看来是大错特错。匈奴人长得一点不像蒙古人,倒有点像西亚人或者中欧的匈牙利人,不过也许同生长在这片草原上的缘故,他们与后来的蒙古人都是体格壮硕,骚腥气浓味十足,在他们身边闻起来不习惯。匈奴人比蒙古人还粗野,他们全身长满浓密的毛发,好似未开化的野人,但他们其实很淳朴,见有外乡人来访,都起身相迎。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描述异族时,描写他们都很坏、很粗野,其实做为生存的人类,为了自身民族的生存,不得已抢夺其他民族的土地、资源和人口,是迫不得己之事。全地球所有的民族其实都是一家人,都是有共同的祖先。
  我们中国人实在很应该感谢秦汉时期的老祖宗们!秦朝即时的统一天下,为今后汉朝抵抗打垮强大的匈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试想中国当时如果还处在战国时期,五十年后,中原各国能抵御强大统一,统治阴山以北广漠土地的匈奴吗?接下来的汉朝巩固了汉族人的统治,发展了汉族人的文化思想体系,汉族子孙繁荣昌盛,使汉族人的血脉和文化思想永远凝固在这片土地上。即使今后的五胡之乱、女真人、蒙古人和满族人等等所谓异族人侵占统治,最后他们反而被汉族人给同化了,这不得不感谢秦汉时期所打下来的雄厚基础。
  再说,匈奴王爷刚开始十分瞧不起有些瘦弱的马云龙,对他十分冷淡,在帐外迎接时态度不是很好,甚至有些敌意。马云龙故意留一手,拉住旁边两只肥壮的公羊,轻松的提了起来,开玩笑的说:“羊好轻,是不是没吃饱?可以到我国去吃草养肥点。”
  马云龙的举动震动了匈奴王爷,他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匈奴人是崇拜英雄的,人力气大就代表着他肯定会是一个英雄,马云龙显示出神力,吓住了匈奴王,他连忙请马云龙入帐,吩咐左右选最好的羔羊,烧烤全羊招待客人。马云龙又意味深长的说道:“现在羊的数目锐减,我看能省就省吧!”
  匈奴爷听后,脸色一变,他这段时间的牛马羊群,都被秦朝军队无故射杀了不少,本来经济并不宽裕的他,现在更穷了,周边的匈奴王爷更瞧不起他。这回马云龙的话揭了他的伤疤,他恼怒喝道:“你们好无礼!这段时间经常射杀本王的牛马羊群,这是为何?来人啊!给本王拖出去杀了,一解本王之气!”
  他的话充满了杀机,将马云龙随行的特使吓了一跳。
  为了能活命,特使刚想说求饶的话,却听见旁边的马云龙哈哈大笑起来。匈奴王不解问道:“你死到临头了,还在狂笑什么,难道你不怕死吗?”
  马云龙不慌不忙道:“我这次是给王爷送礼的,不但是眼前的礼物,而且还是能使王爷富可敌过大单于的财富,王爷不谢我,反而要杀我,是为何故?”
  马云龙的话在理,他刚才没说什么过激的话,只是有些话刺激了王爷自己的自卑心理,怨不得别人。王爷自知有错,但不会当面认错,死要面子的说马云龙他们是秦朝的特使,饶过他们这一次。马云龙为了笼络这位王爷的心,忍痛割爱的献上了他的玻璃彩珠。
  马云龙刺杀北济侯时,随身带了三颗玻璃彩珠出来,目的是为了防止自己被捉时,能用这秦朝稀罕之物换回自己的性命。这次为了完成使命,造福于边境的人民,马云龙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捐献了这颗玻璃彩珠。心里虽然有些舍不得,心痛,但有些付出是值得,相信能留名青史。
  匈奴王爷见到这颗稀世宝珠,果然是非常的高兴,当听到马云龙提出要单独面谈时,欣然同意。在密室中,听到马云龙暗自结盟的提议,他当场同意下来。这对匈奴王爷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
  以后大家暗自不侵犯,不骚扰各自的人民,大家共同利用这块肥美的土地,牧羊放马,耕种庄稼,而且还能互相通商,互通有无。如果接到上级的战事,暗自通知对方,假意打一仗就可以了。
  当马云龙回到军营时,将这次成功结盟的消息报告给了扶苏和蒙恬,两人欣喜若狂。现在长城没建好,军民劳顿,是十分不适合与匈奴人交战,与匈奴人暗自结盟后,可以争取时间,休养生息,以利于今后的战事。
  先前所挖的水渠终于派上用场,耕种的土地很快成形,庄稼也很快的种上。老百姓十分感激马云龙的所作所为,皆称他是上天派下来的神人,在当地的地位极高,仅次于大将军蒙恬。
第111章色救小公主和皇妃
  若需要呆在这里做了一番事业的马云龙,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他女人们的安危,他曾经修书一封给文冲,将他这里的情况写明清楚,还问了她们的情况。文冲很快回信,对他的主人未死感到很欣慰和高兴,但只提到****母女多一点,说她们回云梦山居住了,他经常派人给她们母女俩送生活物品什么的,她们母女俩情况很好,只是精神差些。而玉家姐妹的情况没提多少,只是说好久没联系,不知玉家姐妹俩她们的具体情况。
  马云龙很奇怪,文冲是个很细心的人,他不会对他主人的女人们不闻不问的。不过马云龙并没有细想,觉得可能是玉家姐妹为躲避北济侯余党的追杀,可能是未联系文冲。或者是回到越女派中,处理门派之事,毕竟,王灵花死后,越女派群凤无首,需要选一个新的掌门来领导,玉家姐妹是掌门最疼爱的徒弟,虽说年轻,但江湖经验要比长年居住在深山中的庄容珠强些,按理她们俩中的一个最有资格担任掌门。细想下来,马云龙再没修书回去问明原因,转而将精力投入到他为国为民,造福一方的事业当中。
  由于边境战事减少,即使有战事,匈奴王也预先告密通知,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