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无双-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林永这么一说,杨浩顿时乐了。
    这年头就算自己承认是碰瓷的,看来也有人不信。顿了顿,杨浩这才一字一顿的说道:“好吧,我就这么跟你说。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带你们来古玩市场?你们以为林永遇到麻烦事了,他被朱亚东逼到了这种程度,我还有心思去逛街,去捡漏?”
    俩人一阵面面相觑。
    杨浩的话让他们越来越糊涂。
    “警察办案要抓住嫌疑犯需要哪些证据?”杨浩反问了一句。“犯罪时间、犯罪地点、嫌疑人、以及罪证。有了这些才能够彻底立案,抓住嫌疑犯。”
    “古玩市场有摄像探头,几乎每一家都有,这是我选好的作案地点。”
    “犯罪时间是朱亚东自己撞上来的,这是他自己挑的。”
    “至于罪证,这不用说。每一家店面的监控录像足以说明一切!”
    “综合以上三点,我这次就是有预谋的碰瓷!”杨浩呵呵一乐。
    这事情虽然说来挺复杂,但其实也简单的很。
    早在吃饭的时候,杨浩就发现朱亚东这家人又阴魂不散的跟了过来,当时虽然有心想要教训一下这家人,但苦于他初来上海人生地不熟。
    于是着就想了办法,准备设个套让他们自己往里面钻。
    杨浩最擅长的是古玩,而且徐梦瑶对古玩也精通的很。要是她在场的话很有可能会被识破,或许会露馅,所以杨浩不得不支走了徐梦瑶和王琳,让她俩逛街,这一切交给自己来办。
    至于那只哥窑瓷器,说白了它其实就是个赝品,只不过做的比较像罢了。
    就算是打碎了,只要是明眼人也能够分辨出它就是个假货。
    为什么会被误以为真,这其实也怪朱亚东是自作孽不可活。杨浩找他赔钱的时候,这家伙偏偏一脚踢开了哥窑瓷器的碎片,直接破坏了现场,让随后赶来的民警们根本没法在现场收集太多的证据。
    再加上先前杨浩捡漏买下的玉石,恰好就是明清年代的产物,这一系列的因素正好提供给杨浩作假的机会。
    杨浩趁着别人没有注意从抠下一点粉末,混在哥窑碎片中,而民警拿去检查的碎片也都是杨浩预先准备好的。
    仅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录像’这一样铁一般的证据。
    杨浩早就注意上了朱亚东这家人,他怎么不知道对方正气势汹汹的冲自己走来?
    所以他故意装作说话没有听见林永喊声,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转身造成了朱亚东撞上自己的假象……杨浩的双手有着感知能力。别说没回头看不见朱亚东,就算是闭上眼睛杨浩也能知道对方距离自己还有几步的距离。
    杨浩哪能躲不开冲过来的朱亚东?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一切全部都是杨浩早已经谋划好的。
    精心设好的圈套,就在等着这家人往里面跳!
    要是这家人不胡搅蛮缠,杨浩也没法用这种计谋对付他们。
    “真是看不出来!”朱强俩人对着杨浩齐齐竖起大拇指。“那些街上顺势倒地碰瓷的老头子、老太太和你这招比起来,简直是连个屁都不如!”
    “啥时候教我两招,我要是看谁不爽,也去坑他们一把!”朱强嘿嘿笑着说道。
    杨浩直摇头。“毕竟碰瓷的手法不光明,而且一旦无法做到万无一失的话,很容易被识破,到时候说不定还得背上一个诈骗的罪名。要不是朱亚东这家人难缠,我也不会想到用这种馊主意。”
    “我那也是随便说说的。”朱强打了个哈哈。“不过古玩这行骗局还真多!”
    杨浩点了点头,古玩这行谁也说不准。
    骗子,不是骗子,更是真假难辨。
    有的人之前明明不是骗子,摇身之后又变成了骗子,这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这行各种各样的骗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更是让人防不胜防。碰瓷、套棺材、双簧……杨浩至今也遇上过不少的骗术,但还有很多骗术是连他都闻所未闻。
    虽然杨浩现在已经有了一份不薄的家底,算得上是殷实,但杨浩依旧是行走在钢丝上。说不定现在就已经有了不少针对他设下的圈套,一直在等着杨浩自个往里面钻。这些圈套或许有些已经无意中被自己识破,或许有的还没有被发现。
    想到这里,杨浩默默的叹了口气。“林永,这欠条和朱亚东赔的两万块钱你拿着。钱虽然未必能够要回来,但是只要有这欠条在,他们也不敢拿你怎么样了!以后就算他们反应过来这是碰瓷,只要有欠条在,你就什么也都不用怕了。”
    朱强哈哈一笑,狠狠的扬了几下拳头。
    真是太解气了。
    对付这家人,就必须要用非常规的手法。
    “如果你在上海混的不行,到时候再回来。在六安,你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找工作,我都能帮到你。”杨浩接着说道。
    林永重重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自然都是聊一些家常琐事,正走着迎面碰上了七八个人,他们在街上大声谈笑着。
    “今晚能够捡到漏算是运气,夜宵可跑不了,咱们去醉仙楼搓一顿。小张,打个电话给醉仙楼预定一间包厢,让他们赶紧收拾一下!”
    “黄老板,这次可是个大漏。一转手,赚个十来万至少不在话下。发了财,可不要忘了哥几个。”打电话的那个小张对着被众人簇拥的中年胖子说道。
    捡漏?
    三人齐齐的竖起耳朵。
    杨浩本身就对古玩这行有兴趣,但凡这行当的大小事情他都会特别关注一下。
    至于林永和朱强俩人他俩因为刚刚接触,所以也敏感的很。
    和那群人隔了十几步,朱强对着杨浩说道:“刚才那些人说话你们听见没有,这古玩捡漏还真容易……到处都能捡!”
    一听这话,杨浩立马板起了脸。
    
    
     第117章 镇纸(上)(完)

第118章 镇纸(下)

    朱强的这种想法是最危险。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要是对古玩这行起了轻视的心思,那么你距离打眼也不远了。
    “朱强,你最好别这么想。”杨浩忍不住出声提醒道。“古玩市场里面的物件,一千件也出不来一件老物件。就算有,也未必值钱。你要是想干这行,可以。我可以介绍你去一家古玩店打工,找一位师傅来领你入门,你少说也得学三年的时间。”
    “我可不是没有那门心思。”朱强连连摇头。“我也只不过是随便说说。”
    回到城隍庙,林永和朱强是再也走不动了。
    林永做了一白天的生意,朱强也坐了一天的车。剩下的那点精力也都在派出所做笔录的时候给耗光了,早就累的直喊娘。
    杨浩倒是依旧显得精神奕奕,没有半点疲惫。
    自打在上次在西藏遇到狼群之后,杨浩就学会了把双手的灵气都灌输进了全身。虽然一开始没有多大异样,但是渐渐的灵气充裕的好处也就多了起来。
    最直接的就是杨浩不会那么轻易的觉得疲倦。
    不仅如此,力量和速度都有了很大一部分的增加,这也是他能够在数次斗殴中能够轻而易举撂倒对方的原因。
    除了感知、透视、消除疲惫、疗伤……杨浩不知道灵气是不是还有其他自己没有新的功能。
    让林永和朱强两人好好休息,杨浩又独自逛起了城隍庙。
    这次来上海,杨浩除了要看看林永最近的情况之外,还打算再顺道去探望一下黄小姐。
    六安的古玩市场没什么好货,以黄小姐的身份也未必能够看的上。
    所以杨浩就只得将希望寄托在了这座城隍庙中。
    之前杨浩琢磨着怎么算计朱亚东这家人,所以逛起来也没有怎么用心。
    不过这时已经到了下半夜,城隍庙里面的人少了大半,摆摊的商贩们也都陆陆续续的收摊准备回家,所以也冷清了不少。
    不过还有个地摊前依旧热闹着。
    杨浩只看了一眼顿时就乐了起来,这不是之前拿着青花热水瓶、电视机和AK坑人的商贩,如今那两个黑人已经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气冲冲的回来找麻烦了!
    两个黑人年纪不大,应该是留学生。
    个头都在一米八朝上,相当的威武雄壮。那个块头笨重的青花瓷电视机被他们夹在咯吱窝下,一点也没见到吃力。俩人正和摊主吵着呢,时不时嘴里蹦出两句话,杨浩也听不懂那到底是英语,还是非洲土著语。
    不少路人也都围在这边,乐呵呵的看着热闹。
    这倒不是国人不团结,而是这位摊主做的实在有些过分。
    青花瓷本来就是一种古物,像电视机、热水瓶、AK这些都是现代产物,在中国连小孩都骗不了。这摊主居然坑了两位外国人,而且还如此离谱。如果当时摊主不是一口咬死这些青花就是郑和用过的瓷器,或许也不会有这种麻烦。
    俩位黑人留学生得意的把这三件青花带回寝室,还没有来得及炫耀,就把同寝室的中国学生给笑喷了。
    得知上当受骗的黑人留学生这才找上门讨了个说法。
    “嘴贱!”摊主狠狠的抽了自己两耳光。
    市场的保安也来了,他也没办法,只能选择退货。
    两位黑人接过钱,嘴里又崩出几句饶舌的外语,头也不回的走了。
    一时间看热闹的人也散得差不多了。
    杨浩扫了一眼周围,整个市场也就只剩下眼前这一座摊位了,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也就留了下来。一边把玩着摊面上的物件,杨浩一边瞅着憋屈的商贩。“还真有你的,居然把这俩个黑人给坑了一把。”
    这摊主看起来大概四十多岁的年纪,还带着鸭舌帽,模样看上去到是挺憨厚的,可却不做一些厚道事情。听到杨浩的话后也没有生气,苦笑着说道:“我当时要直说工艺品就得了。那俩黑鬼挺喜欢这玩意的,我不也只是想卖个好价钱呗!”
    许多外国人来古玩市场,他们想买的不是古玩,而就是一两件好看的物件,真假倒是无所谓,他们不在乎。
    但你要硬拿一件假货说它是真的,这可就算是骗人了。
    比起古玩这行常用的文字游戏还要下作,令人不齿。
    “怎么就不是古玩了!”摊主看起来还挺委屈,一边把青花电视往身后的小三轮车上搬,一边对着杨浩瘪嘴诉苦。“别小瞧这玩意,过五百年之后它就是古玩。”
    听到这话,杨浩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觉得这老板挺风趣的,其实他说的也对。不管是啥玩意只要能够过了五百年,就算是一块破铜烂铁它也会成古玩。
    杨浩把手轻轻的点在地摊上,灵气迅速的释放出去。
    经过多次的实践,杨浩也发现灵气之间可以相互吸引。
    这地摊上的百来个物件,用灵气探知的话能够一下子就清楚有没有老物件。只要灵气受到了某一个物件的吸引,那么就说明这器件肯定不一般。瞬间,地摊上所有的器件都在杨浩的脑海中有了个清楚的展现。
    “咦?”
    杨浩皱起眉头。
    他发觉自己的灵气受到了吸引,而吸引自己灵气的反倒是一开始就被他排除在外的东西——镇纸。
    许多人认为古人作诗作画只需要四件东西即可:笔、墨、纸、砚。
    但是却鲜有人知除了笔墨纸砚之外,还有许多东西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臂搁、诗筒、笔筒、笔洗、墨床、墨匣、镇纸、水注……而镇纸又被称为文房中的‘小五’,由此可见镇纸的地位之高。
    “你喜欢这镇纸啊?”老板看见杨浩拿起了镇纸,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知道镇纸是干啥的?”
    杨浩直摇头。
    杨浩怎么可能不知道镇纸是什么,它是古人作诗作画用来压住纸张的,一般为长方形所以也会被称作为镇尺和压尺。
    不过由于先前露了馅,老板看出自己喜欢这玩意,所以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能够在把玩的同时压住纸,久而久之这玩意就成了文房用具之一。”老板以为杨浩啥也不懂,开始吐沫横飞的介绍起来。
    
    
     第118章 镇纸(下)(完)

第119章 小游戏(上)

    杨浩装作长了见识,连连点头。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对于文房一类的古玩,杨浩虽然不如黄小姐那么精通,但也是略知一二。
    不过宋元时期以前的镇纸少有流传,而且年代稍近的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所以难以和笔墨纸砚相提并论。不过杨浩看中的这个镇纸却有些奇特,为青田黄石的质地。
    造型也是上古奇兽的蹲螭。
    “多少钱?”杨浩问道。
    “不贵,两千块。”
    杨浩微微的皱起眉头。
    这块镇纸极有可能是源于唐朝,因为唐代就流行奇石类的镇纸。
    甚至就连唐朝杜光庭的《录异记·异石》中也有过记载:“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
    石刻的镇纸不如玉石、铜器、陶瓷那般贵重,但如果年代久远的话价格也适中。不过近些年来异石也得到了收藏家们的重视,最有名的当属昌化的鸡血石。一旦镇纸受到重视之后,这尊奇石雕砌的镇纸的价格甚至会百倍的增长。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现在市面上流传的镇纸并不多。
    买下来绝对不亏!
    “一千五!”商贩见杨浩没说话,以为他嫌贵了,这才把价格降低了下。“不能再少了。”
    “不会和青花电视机一样,都是个假货吧?”杨浩故意问了句。“一千,干不干,不干拉倒!”
    “成交!”
    商贩当下点头,爽快的答应下来。
    这尊镇纸是他从一个河南摊主那边以五十块钱的价格收来的,那河南人赶着回家过年。来年也不打算做古玩生意了,跟着亲戚去工地搬砖。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带不走,于是就打包贱卖给了市场里其他的商贩。
    反正也不亏,好歹也赚了九千。
    杨浩乐呵呵的把镇纸往怀里一放,。“谢啦,老板,咱们回见……”
    杨浩压抑住心头的兴奋,向那个被他这番举动搞的有些莫名其妙的商贩,打了个招呼之后,马上溜了。这回头还是别见面的好,否则要是被那地摊老板知道了这块镇纸的价值,恐怕连跳河的心都会有了。
    “难道这镇纸是宝贝?”地摊商贩在脸上阴晴不定,不过这时说什么也晚了,他们早已经是钱货两清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杨浩只想大喊几声。
    虽然在市面上镇纸每次拍卖的价格并不高,但是这一块蹲螭镇纸绝对能够作为送给黄小姐的见面礼。
    可能有人不明白了,不都是说过镇纸的价格不高,可为什么还说它可以作为礼物送给黄小姐?黄小姐的身家对于百十来万也不是那么在乎,这价格偏低的镇纸,她能看得上么?
    这话其实说起来也没错。
    收藏界的古玩,不单单是镇纸、连带着笔墨纸砚的价格都有些疲软。
    因为大多是小器件,外观也并没有瓷器、诗画那么卖相,所以收藏的人的并不多。可是这并不不代表这尊蹲螭镇纸不值钱!
    镇纸本身在市场上就相当少见,算得上是紧俏货。
    而笔者前文也提过,镇纸相当于文房用具的‘小五’,这就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可以和笔墨纸砚相媲美。
    广东藏家古月就曾经说过:“衡量一类藏品是否有价值,主要看曾经使用镇纸的历史人物究竟是谁。第二,就得看镇纸的雕工是否细腻、设计是否独特。第三,则是看材料价值。”
    而且国人使用镇纸的年代足足可以追溯秦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