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商诈--又名;商之梦-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言简介
“商界无路奸为径,商海无涯诈作舟”

  商人,“无奸不商”,似乎商人成了“奸诈”的代名词,已沿袭了数千年,直到近代,才得以更多的人尊重,这就是所谓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总喜欢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其实是很不公平的,是对人、这种生物人格的侮辱。

  人是应该讲究平等的,虽说,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平等。但在人格上,不应该有高低之分。其实,商人是为社会贡献最大的群体之一,他们是社会财富最大的创造者,是伟大的纳税人。

  可偏偏在民族文化中,他们却一直被纳入社会的底层,这不公正的待遇,虽说延续了数千年,但还会有许多不乏者,从事商业行当,那是因为,现实告诉我们;“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不能说是万能,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有钱才是硬道理嘛!

  当然,商人也有“儒商”和“奸商”之分。讲究职业道德的人,应该称之为“儒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

  可问题是,这种商人,是不是商界主流?就不得而知。都说“一只老鼠可以毁掉一锅羹”。有那么多的“奸商”存在,尤其是在原始资金积累的时候,你不“奸诈”些,还真不行。

  所以;给商人冠以“奸诈”之“罪名”,也情有可原,“不奸,如何能赚钱?”可昧着良心赚钱,又另当别论了。

  都说“时势造英雄、环境养小人。”是呀!英雄与魔鬼在行为上,是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都会杀人。只不过英雄是有的放矢的杀,而魔鬼则是滥杀无辜。

  这次,我就不去为“儒商”们歌功颂德了,因为;他们为社会造福,是有目共睹。是双赢。我就来说说,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奸商”们,是如何充分利用弊端,发家致富的吧。

  这样,也许我们能从中得到某些感悟。弘扬人们,多讲究些职业道德。真正让“儒商”,成为商界主流。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故事通过男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家庭生活、情感纠葛、社会交往,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管理、经济、文化、教育、法律、婚姻家庭、道德修养、人生观等诸多的社会综合性问题。

  本小说,不带有任何政治偏见和揭露社会色彩。所描写的社会丑陋现象,不是社会主流。小说本身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带着艺术欣赏的理念去解读。

  小说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某些社会现象,有可能带来某些负面影响。敬请各位不要误入歧途。作者论述某些社会的现状、民族素质、善与美、丑与恶等。都是作者本人的认识和观点,不要求大家认同。

  对于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认识,正确与否,任凭读者本人去领会、去理解、去思考。

  由于作者本身的文化素养、社会背景和阅历、文学水平以及对人生观认识有限。难免出现许许多多的错误和谬论。敬请谅解。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故事属本作者原创,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私自转载、转贴。违者必究。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引子开篇
改革开放进入九十年代,已逐步走向成熟时期。虽没学过经济管理的邓同志,为了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谓是呕心沥血。

  国人最不可取的就是,喜欢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毛、邓同志,都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人们,真正能做到这点,就不哪么容易了。

  这也许是,受传统文化所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有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然而,教条主义,视乎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特色。许多人喜欢生搬硬套,正确的,总是一贯正确。错误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哪怕经过一千年,也不愿改变。

  正确与错误,本应该随着历史变革而改变,就像孔老夫子的思想精华,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也确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文化和瑰宝。可一味的生搬硬套,视乎,往往又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就拿传统经典文化“以屈求伸”、“大智若愚”来说吧,当今,你光“大智”而不“若愚”,肯定是不行的。你会吃大亏。然而,形成这种文化氛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难道我们民族物种的进化,就一定是,需要这种虚伪么?这种扼杀个性发挥、扼杀创造力的思维,真的就是民族文化精髓么?

  许多聪明的中国人,最大特点,就是曲解能力和效仿能力非常强。他们总能利用非主流的弊端,打打擦边球。尤其精明的商人,更能把握机遇。如果他们缺乏善良,缺乏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必定让人张目结舌。

  原本“双轨制”的出台,是为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可部分掌握权力的人们,乘此进行“官倒”,导致“通货膨胀”。到头来,吃苦头的,还是老实巴交的广大民众。

  制度的弊端,导致不良后果,这是必然。道理非常明白,官要发财,就必须要依赖商,这官商勾结,互惠互利。官才能将“权”转化为“利”。就必须依托商家,来作为媒介。这就很自然出现大量的“倒爷”。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号召,道为他们开了先河。从而,又拉大了贫富差距。毛同志终生为之奋斗,缩小三大差别的理想,付之东流。

  在那“造导弹人的收入,不如卖鸡蛋人的收入”的奇怪岁月。还有多少人?会安分守己的,去为社会主义做贡献呢?“下海经商”不就成了,睿智人们的首选之路?本篇主人公,箫支平,就是哪,特殊时代的产物。

人生抉择
箫支平,一无官职,二无家庭背景。凭着他那,天资聪慧的智商,在“官倒”盛行的年代,利用“双轨制”的弊端,从掌握计划经济的“官爷”手中,拿到计划材料单,进行倒卖,换取差价。这也叫“卖批文”。尽管他分到的利润,只是小头,但他还是率先步入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行列。

  箫支平,原本也是个非常正直的人,他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在毛同志时代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年轻时,他的灵魂,相比之下,还是较为纯洁的。

  在那,并不提倡应试教育的年代、天资聪慧、而又颇有思想、个性的他,理所当然的成为,学习成绩优异的佼佼者。

  学生时代的他、一直过得非常顺利。班干部、“五好学生”、“学习积极分子”,从没落过。

  同学们羡慕他,邻居们夸奖他,父母亲宠爱他。使他养成了,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傲慢狂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性格。

  他似乎很难听得进逆耳的话。尽管他,爱好广泛、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能言善辨。然而;真正从内心钦佩他的人,不是很多。这也难怪,妒贤嫉能,也是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嘛!

  他有一个特点;无论做什么事,都善于用心去做,用脑子做。因此;无论做什么?总比一般人显得出色。

  从表面上看;他好像,比同龄人显得成熟。也许是,缺乏社会背景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仕途生涯中,他是个白痴。那时候的他,把一切看的太纯洁、太完美。过于正直的他,一直想圆自己仕途的美梦。

  因此;在恢复高考的那年,他没有选择参加高考,而是选择了“部队”镀金,在那知识分子沦为“臭老九”的年代里。各级领导阶层,可是清一色,扛过枪的人呐!

  然而;他在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他选择错了方向。白白地浪费了,五年美好的时光。

  箫支平为何那么喜欢做官呢?那是他打小,就尝到了做官的甜头,从小学启蒙,到高中毕业的学生时代。他就一直都是班里的领导干部,那指挥别人,训斥别人的感觉,甭提多舒心。

  也不光是萧支平,谁又不想当官呢?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就有“升官发财”之说吗?这“官”和“财”本属两码事,可我们就喜欢把他们扯到一起。

  萧支平一贯觉得,这世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当官。干活指挥别人,动嘴不动手,即便发表演说,写点发言稿,也可指挥别人代劳。不然秘书不就成了摆设?当官既能光宗耀祖,又有别人奉承巴结,真可谓;名利双收。

  当然,要真正做个“人民公仆”的好官,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做了。只可惜,好像这种官,实在又不是太多。真有几个人能达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境界呢?

  可他,确实没有做官的命,就他那性格,生活理念,为人处事风格,真的不适合做官,假如他真的做了官,没准,输掉的,很可能是性命。他主要是,没深刻领会民族文化“精髓”的含义。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失必有得,人生的挫折,往往也能让人,明白许多道理。人要想改变环境太难,要去适应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有句话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本来也有点道理,最起码,经过磨、爬、滚、打,能锻炼人的意志。

  然而箫支平,后悔五年,也一无所获。就连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愿望,都被破灭。还落下了无法治断根的胃病。

  退伍回家后,当然没人瞧得起他,他只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秋白梨”。回到原单位继续当工人的他。当然也不会就此消沉。他明白,必须学会,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当兵前,已有两年工龄,有点文化的他,在单位还挺吃香。原本也是单位领导看重的苗子。入伍前,在单位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有点文化的他,领导团员、青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出墙报,搞得是有声有色。虽不属于脱产干部。但很少在生产车间,干体力活。

  回来后,他被冷落了,已经不属于上帝的宠儿了。无人器重和问津他了,20多岁的他?就甘愿这样,做一辈子的工人么?虽说那时工人阶级还是领导阶级,还蛮吃香的。可毕竟干的是体力活,累人呀!

  虽说当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收入上,差别不大。可脑力劳动的人,毕竟还是受多数人尊重呀?

  他绝对不会甘愿做一名,被单位领导遗弃的人。他开始复习,参加成人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本省一流大学业余走读班,攻读律师专业。

  三年后,十七门功课全部合格,拿到了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成为一名,业余兼职律师。

投机取巧
当一个人身兼两职,当然就会考虑,孰轻孰重。无论从心态、收入、名誉等角度考虑,箫支平,理所当然的喜欢脑力劳动,而不会选择体力劳动。这体力劳动者,给人的印象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可不愿做一辈子平平庸庸,有其名、无其实的“领导阶级”。

  可八小时锁定的体力劳动工作,咋可能让箫支平,既要做“倒爷”,又要做“律师”呢?

  唯独办法,就是装病。好在“部队”吃的那几年苦,稻草没捞到,还弄出肠胃不好的毛病。瘦不拉几的他,一眼看去,就是“病怏怏”样子。

  起初,他三天,五天的打打病假条。这方法还真的合算,既不要上班,工资还照发。这也不能怪他“道德败坏”。谁要制度有那么多的弊端呢?能占便宜,傻子才会不去占呢。

  可这,三天,两头的去开病假条,确实也挺麻烦。认识的医生毕竟有限,你也不能,老在一、二位医生手上,开病假条,对不?

  一个偶尔的机会,让箫支平茅塞顿开。在一次跑“单帮”业务中,他认识了一位朋友,胡佳贵。

  胡佳贵比箫支平年长近10岁,三十五、六的他,长得是一表人才。颇有美男子之风。是让不少女性见了,就会有种飘飘然感觉的哪种男人。

  他原在某设计院,从事后勤总务工作,社会圈子范围比较大。在那生活作风,并不属于生活小节问题的年代里,男女关系复杂的他,很难在单位混下去。只好装病在家,也做起了,倒卖计划材料单的“倒爷”行当。

  一天要抽两包香烟的他,竟然会是,以“肺结核”病的名誉,常年在家休病假,拿国家60%的工资的人。

  碰巧,年轻好胜,具有不服输性格箫支平,在一次和同学聚会的宴会上,和彼此颇有成见的同学拼酒。结果,喝的是,胃出血。

  本来住个把星期就能出院。结果,他找人疏通,住了几个月。反正那时,住院支付费用,又不需要自己掏腰包,全是凭张,既没有照片,也没有性别的卡记账。就是冒名顶替,也不会被人发觉。七弄八弄,也弄了个病全休,拿60%的工资,不用上班。

  这次,这位一直挺欣赏箫支平的朋友,胡佳贵,又遇上了一项发大财的好机会。邀请箫支平加盟。老胡邀请小箫的加盟,一方面是想要箫支平集资,当然,更主要的是,看重他,敏锐的眼光、雄辩的口才和洞察、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次加盟团队的人员,可不是一帮等闲之辈。他们有干部子弟,老红军后代,当然,肯定是离距二线老干部,是有职无权的人物。要不然,也不一定,会与萧支平这类“贫民百姓”为伍了。

  在这帮人群中,就年龄而言,箫支平,还是个小老弟。可就能力而言,所有人,都不敢小视他。

  老胡领着小箫,在高档宾馆,与京城来的两位,一男一女、不速之客会晤。一见面,给箫支平的感觉,来者也算是位,上档次的人物。五十挂零,戴副金丝边框眼镜。就是无法分别,是近视眼镜,还是老花镜。

  总之,来者,给人予肃然起敬的感觉,他们详细介绍了,这次来省城的意图。他们来省城目的,是来筹建“中国国际财务公司本省分公司”,相当正规的打印、盖好公章的红头文件,齐全。

  可干手是沾不了芝麻的,当务之急,是要本省的“有志之士”,筹到10万元现金,在京城的老总,要急等着这笔钱,去海外引资呢。

  在八十年代中期,还没脱贫的人们,10万元,可是笔巨款,马虎不得。像箫支平这样,让人刮目相看的万元户,所有家底加起来,也只不过有两万来块钱,拿当时来说,算得上够牛的富翁了。

  可这“财务分公司”也太吸引人了,一干人决定,亲临北京,探个究竟。……。

  一大帮人进京,并非是,显示人多势众。而是,在最高面额10元的年代,10万元人民币现金,可得用两只密码箱来装呀!

初显才华
一班人,浩浩荡荡开赴京城。做梦都渴望进京,看看天安门的萧支平,平生还是第一次乘坐卧铺,异常兴奋。没有一点睡意,他都觉得有点后悔,大家没有必要去花,比自己半月工资还多的卧铺票钱。

  在车上,通过这位京城“钦差”的自述,大致了解到,这位让箫支平仰慕,而又崇敬的“老先生”,也是有过辉煌经历的人物。

  “钦差”原籍山东人氏,姓韩,名正。没想到,他曾还是位不小的官,军人出身的他,原是上海警备区,副师职干部。由于没认清形势,站错了队,被贬。好在没列入“黑干将”名单,才没被关进“提篮桥”。

  有着五年军旅生涯的箫支平,也是在南京军区,某野战军服役,同属一个战斗序列,这似乎让他们,有着战友般的感觉,这一老一少非常谈得来。尤其是,箫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