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色-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刘桢仍然不准备纵容他这种想法。
“阿兄,阿父不在,你便是半个当家的,是刘家的顶梁柱,如果你真想从军,我也不反对,只要等我们见到阿父了,你亲口向阿父说,他若是答应了,你自然可以去!但是现在,你且好好想一想,你今日去了,明日便是我们的死期,若你毫不在意,我也无话可说!”
为了彻底打消刘楠的念头,她不得不撂下狠话,而且说完转身就进屋,看也不看他一眼。
张氏这些天一直担惊受怕,加上白天实在太累了,屋外并不大的动静并没能吵醒她,弟妹也一样酣睡如常。
刘桢进来之后,又悄悄地脱了鞋躺下,但她的感官还保持着高度敏锐,一直在倾听着外面的动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传来房门被轻轻打开的声音,紧接着又响起脚步声,悉悉索索有人掀开被子的声音,刘桢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放任自己沉入睡梦之中。
虽然春天的山里物产丰富,吃的方面暂时不用发愁,可刘桢他们的日子依然很清苦,无它,衣服穿烂了,最多也只能修修补补,逢了再穿,破了再缝,刘楠更惨,他经常要在外面打猎的,山里到处窜,衣服损毁速度更快,许众芳知道之后,就把自己的旧衣服送过来,张氏缝缝补补再修改一下,也还能凑数。
但几个孩子就不好办了,像刘桢和刘婉这种年龄的孩子,身量长得本来就快,衣服没多久就显得短了,纵然张氏再心灵手巧,也不可能把千疮百孔的衣服修补得跟新衣裳一样,而许众芳家境也不富裕,更不可能成天接济他们。
在山中住了近一年之后,张氏一家的装扮比起外面的乞丐也没好到哪里去。
于是当十月里的某一天,姬辞又一次瞒过家人,带着一个重大消息偷偷摸摸上山来的时候,看到衣衫褴褛的刘桢,当场就愣住了。
刘桢倒是大大方方的,没有表现出任何窘迫尴尬,也仿佛两人才分别没多久,而不是好几个月没见。
“阿辞,你这次又带了什么书简来?”
“我没带书……”姬辞回过神,发现自己这样盯着别人看是很失礼的事情,连忙道:“我听说了一件大事,是与刘家阿父有关的,所以就赶紧过来告诉你们了!”
姬辞说话向来不会夸大其词,刘桢心下一沉:“是不是……我阿父出了何事?”
旁边的张氏也吓得脸色煞白,双腿发软,登时就觉得有点站不住了,不得不扶住旁边的树干。
姬辞见她们都误会了,忙道:“不不,是好事,大好事!听说刘家阿父被张楚王封为颍川郡守,已经接手颍川郡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注:龙章凤姿这个词要到南朝的时候才会出现,算是提早用了,文中尽量不用那些在秦以后才会出现的词汇,但有时不会造成重大BUG的,用也就用了。
然后,关于男主,会有男主,但因为跟剧情发展有关,不剧透,想看男主确定下来的盆友可以等完结再宰哦~
郡守之女
☆、第 20 章
一般时下女子十岁之后,便要开始学习女事。
所谓女事,贵族和皇室可能会有更加系统的内容,但是在民间,大多指的就是织布,若是生在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加上读书习字。
刘姝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发育良好的她俨然有了少女的身姿,她低着头坐在那里安静织布的样子,更像是一幅风景。
于氏对这个女儿是真心疼爱,在她身倾注了不下于对儿子的心血。刘姝没有令她失望,不仅在读书上表现出不逊于其兄的聪慧,就连性情举止,也并不输给旁人。
于氏想,再过两年,再给她订下一门好亲事,那就算是圆满了。
“阿姝。”
于氏端着盘子走进去,带着慈爱的笑容。“过来尝尝阿母新做的蜜饵。”
毕竟年纪还小,纵使刘姝还能让举止依旧保持娴雅,但瞬间发亮的眼睛已经出卖了她。
于氏的手艺显然比张氏要好多了,她做出来的东西,别说儿女,就连刘薪和娄氏也爱得很。
眼下刘姝拈起一块蜜饵咬了一口,就觉得满嘴酥香。
“这蜜饵可真好吃!”刘姝依偎着于氏,露出小儿女的娇憨。
“那就多吃些罢。”于氏摸摸她的头发,“虽说女儿家须多学女事,可你也不必成日坐在这里,有空多去找小伙伴玩,邻家阿林今日没有来找你吗?”
“找过,我拒了。”刘姝似是忽然想起什么,迟疑地道:“……阿母,我听说婶母他们一家躲到山上去了?”
于氏脸色一变,语气也不好起来:“此事你是听谁说的?”
刘姝有点害怕,声音不由小了许多:“是阿林说的……”
于氏哼了一声:“我还道林家女儿是个好的,没想到小小年纪竟是长舌,这样的人,日后你还是少亲近为好!”
刘姝没想到母亲会反应这么大,忍不住道:“阿林也没说什么,还有这件事许多人都知道了,阿林也是听旁人说的,阿母,这是真的罢?”
于氏道:“真的又如何?此事与你无干,你只管好好过你的日子。”
刘姝道:“阿母,叔父总归是阿父的亲兄弟,如今叔父只身外逃,余下婶母带着孩子,日子想必艰难,若是力所能及,何不帮衬一二……”
于氏打断了她,“你叔父一家有今日下场,全因你叔父咎由自取!当初他若不当那治狱吏,便不致有后来之祸,如此你婶母他们也不必受他连累!况且如今他们一家已是逃犯,我们家幸得你大父和阿父有官职在身,方得幸免,能够保全自身已是大幸,何有余暇再顾及气她!”
她一口气把话都说了出来,越说越是觉得自己在理:“当日曾有亭父从属一职,你大父意欲荐你叔父去担任,可你叔父好高骛远,非但瞧不上,还听了他那些狗肉朋友的话,跑去当什么求盗,若不是当日种下的恶根,又怎会有今日的苦果?谁知他竟还不知悔改,跑去跟着反贼起事,他这么做,简直是嫌我们死得不够快,在把我们往死路上带呢!”
刘姝听着母亲怨恨的表情和语气,心里也跟着动摇起来:“可是,阿父不是说县令暂时不会追究刘家吗?”
于氏冷笑,她从丈夫那里听来不少,说服女儿绰绰有余:“那是县令宽宏,若是他想追究,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现在不过是形势未明,所以县令也在观望罢了,造反大罪,诛连九族,你道我们能逃过去吗?”
刘姝果然被吓得脸色煞白。
于氏见状又有些心疼了,忙将女儿搂入怀里:“莫怕,莫怕,如今不是始皇帝在位的时候了,县令与你爹交情不错,不会有事的!”
她说到这里,就想起丈夫昨晚的话:刘远过得越好,他们反倒越安全,再不济,刘远死了,一了百了,他们也不至于被牵连,最坏的情况是起事者失败,刘远落到朝廷这一方手里,那他们全家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难道真要盼着那个讨厌的庶孽过得好么?于氏满心不甘。
“阿于!阿于!”远远地,娄氏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于氏和刘姝忙起身到门外迎接。
虽然步履匆忙,但娄氏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于氏见状,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难道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刘远被秦军活捉了?
“快,到前头去!”娄氏对她们说道。
“阿母,出了何事?”于氏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问。
“还不是那个庶孽!”娄氏恨恨道。
于氏心跳得更快了,脸色顿时比娄氏还要难看:“他做了何事?可是,可是县令那边派人来捉拿我们了?”
娄氏:“不,是县令亲自带人来了,你阿父让我们也得过去……”
她话没说完,于氏已经腿软得走不动路了,直接往旁边就是一歪。
“阿母!”刘姝尖叫,连忙双手去扶,但她小小身形哪里扶得住一个成年人,当下就被带得一起往地上摔倒。
娄氏也吓了老大一跳:“这是怎么了!”
于氏泪流满面:“我们,我们果真要被诛连了吗?”
娄氏莫名其妙:“胡说什么呢!”
于氏嚎啕大哭:“刘远那孽子,竟害了我们全家……”
她的声音戛然而止,嘴巴已经被娄氏捂上。
“你胡说些什么呢!”娄氏沉下脸色,“我们什么时候要被诛连了!我就不信那庶孽当了颍川郡守,竟能连祖宗都不认了!”
于氏睁大了眼睛。
刘姝也吃惊地看着自己的祖母。
娄氏却已经不耐烦地松开她:“快点起来!县令岂是能怠慢的?”
于氏也顾不上哭了,连忙从地上爬起来:“阿母,你且与我说仔细些,你说刘远当了颍川郡守,这是从何说起?”
娄氏:“这是县令说的,我也不甚清楚,是以我才让你赶紧随我到前头去,也好听仔细些!”
且不说婆媳那边如何磨蹭,刘家厅堂里,长社县的县令却在问刘家父子:“刘郡守的家眷,你们可知他们如今在何处?”
刘薪和刘弛面面相觑,刘弛问道:“敢问令君此话何意?”
县令奇怪反问:“郡守归乡,难道不是为了亲眷而来?虽然他没有明说,可这些事情,我们总该先想到吧。若是刘郡守入城时见不到亲眷,只怕说不过去,刘令吏与郡守既然是亲兄弟,想必知道郡守的亲眷如今身在何处,我也好派人去迎。”
他当然不是真的不知道刘远的老婆孩子在哪里,虽然他们都躲在山上,可那座猎户小屋也并不难找,只要派兵过去,不消多时也就能找到了,但是县令必须作出自己完全不知情的姿态,谁知道刘远还真能混出头啊!这样一来,等刘远问起来,县令也可以用“我从头到尾就不知道你的老婆孩子躲在哪里,所以没法帮忙安顿照料他们,就算他们现在过得不好,也不能怪我”的理由来推脱责任。
谁知道刘氏父子听到他的问题,都面露尴尬,坐立不安起来。
县令反倒有点意外:“怎么?难道连你们也不知他们在何处?”
刘弛吞吞吐吐:“自我那二弟离家之后,他的亲眷便也随之隐匿无踪,并没有和我们来往,只听说他们似乎是躲在后边的山上……”
这位县令上任没多久,又是长驻长社县,不曾到向乡来,自然也不知道刘家兄弟的关系,但如今一看这情景,哪里还有不明白的,也不动声色,依旧笑道:“既是有个大致的方向,那便好办多了,我这就派人去请。不过郡守只怕很快就到了,还请三老和令吏先与我一同出城相迎。”
县令很明白,当初刘远之所以逃亡,虽说其中有萧起在煽风点火,可归根结底也少不了自己的“功劳”,若是刘远想要追究,那自己是一定逃不过的,为了性命和前程,他自然要卖力一些了。
——————
城墙还是那段城墙,人还是那些人,不同的却是心境。
刘远还记得自己上次离开这里的时候,心情是何等仓惶恐惧,前途茫茫,天大地大,却不知何去何从,仿佛去到哪里都是秦兵,去到哪里都逃不过秦朝的天罗地网,何其绝望,何其无力!
短短一年出头,却好像已经过了许多年,连带眼前这些熟悉的景色,也变得陌生起来。
今日的颍川郡守,已经不是昔日被人陷害不得不只身逃亡的刘家子了,刘远穿着盔甲,骑在马上,后面跟着百十士兵,在少见世面的向乡人眼里,简直是威风凛凛,令人心生畏惧。
沿路有许多人认不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刘无赖,却都怯于这个阵势场面,要么低下头,不敢直视,胆小者甚至直接就跪下了。
远远地,刘远看见一行人走来。
“大兄,好像是长社县令。”骑着马走在他旁边的安正趋前,低声道。
而走在长社县令后面的,分明是刘远的父亲和兄长。
☆、第21章
如果有选择,其实长社县令也不想给刘远当小弟的。
可是没办法,长社县隶属颍川郡,而颍川郡已经被刘远接手了,他总不可能把长社县单独划开去,大义凛然地宣布自己还是秦朝官吏,所以服软是必然的。
由于之前把刘远逼得走投无路这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很有自知之明的长社县令把姿态放到了最低,希望能够用谦卑的态度换来对方的不计前嫌。
于是就有了先前的一幕。
带着刘家一干人,长社县令在离刘远他们还有几十步的距离停了下来,然后以一个下属对待上官的态度,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
“长社县令赵明,拜见颍川郡守!”
他身后的刘家人,以及那些不明真相的路人们,瞠目结舌地看着他们的父母官以一种几近卑微的姿态去拜见昔日他们所瞧不起的人。
刘远勒马停住,翻身下马,大步流星上前,扶住长社县令,长笑一声:“赵县令何故如此客气?”
被他扶住的那一刻,长社县令禁不住一抖。
这实在是太诡异了。
赵明绝不认为他之前逼得刘远走投无路的事情已经被对方忘得一干二净了,刘远离开向乡的时候是去年寒冬,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已经在叛军那里脱颖而出,还被陈胜任命为颍川郡守,这充分说明他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欺侮的人。
由于心中忐忑不安,这种心情也在面上流露了出来。
“郡守,先前……”
刘远制止了他往下说,笑容和蔼:“赵县令,往事不可追,便让它随风而去罢,我已看过这一年来的考评记录,你掌长社颇有功劳,虽不能称得上家家夜不闭户,可总算太平无事,既如此,这个县令也还非你莫属。”
这简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了。
长社县令万万没想到,刘远非但不追究他的罪过,反而还让他继续当这个县令。
而且他还从刘远的这番话里听出一个更重要的信息:不仅是他这个长社县令,就连颍川郡内的一切秩序,刘远都不准备来个大刀阔斧的整顿,一切保持原样,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皆大欢喜。
长社县令再笨,也知道刘远这是对他格外优容了,否则凭着两人过往的那点子恩怨,刘远完全可以在还没到长社县的时候就派兵过来把他这个县令给捋了,再让自己的人来当,更何况长社县令一点都不笨。
于是他激动得当场就涕泪横流,硬是挣开了刘远的手,又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郡守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以保一县之治清平!”
不管长社县令是真感激还是假感激,对方都表现得很上道,刘远自然很满意,两人亲亲热热地寒暄几句,刘远这才将目光移到县令身后的人身上。
刘薪板着张脸,看上去不苟言笑,儿子当了郡守,他却不见半点喜色,但是仔细一看,不难发现严肃中隐含的尴尬。
相比之下,刘弛的表现就外露多了,他本是没想到自己这位异母弟弟逃亡之后反而走了大运,竟还当上了一郡的长官。
眼看着从小就不爱学习俨然反面教材的兄弟却突然峰回路转一跃成为自己上级的上级,刘弛心里那滋味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就甭提了!
饶是如此,他还得跟着老父跑到这里来跟着拜见。
这成什么样了,当儿子的,竟然还要父亲来亲迎?
刘弛越想越是不对味,好几次想要张口说点什么,再看看刘远身后那帮杀气凛凛的士兵,就又萎了。
如是几次,脸色就有些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