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尔街之死-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接绕过联合国,纠集了由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大利亚军队和200人的波兰军队所组成的12万联合部队,再加上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发起了对伊拉克的第二次战争。
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巴格达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
战争之后,所有人立刻发现原来美国战前所提出的“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压根就不成立。而且,战争之后,美国的西欧伙伴们强调联合国必须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主要作用”,希望联合国利用其以往参与战后重建的经验和能力,主导在伊拉克建立民选政府的进程,但美国只承诺让联合国发挥以人道主义援助为主的“重要作用”。
由此,看来,在美国人眼里面,西欧盟友们在美国眼里正如同各诸侯国家在周幽王眼里一样,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可以随意使唤,也可以随意踢开的工具。
而在这次由美国人引起的金融海啸中,受伤最惨重的还是美国的西欧朋友们。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美国是这次金融海啸的始作俑者,但是最早陷入经济萧条的却是欧洲,而其中法国甚至搭上了全国性大*的代价。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金融海啸过后,即使是从前美国最最可靠的忠实朋友英国也开始传出了与美国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隔阂。
尽管,这次金融海啸,让欧洲内部开始出现了一些裂痕,但这次金融海啸至少让欧洲人看到自己在美国人心中地位诚然是“不过尔尔”。相信,以后西欧朋友们一定会多一只眼看待来自美国的各种诱惑和胁迫。
喏,不!俄罗斯发威了,美俄较真开始了
看完了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均衡,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美国与俄罗斯这对生死冤家之间的真实较量。
熟悉世界当代史的人一定不会对美国如何用和平演变的方式搞垮苏联陌生,也自然不会对“美国鹰”和“俄罗斯熊”之间的恩怨情仇陌生。
鹰本来是空中的霸主,熊本来是陆上的君王。如果鹰只想控制空中的领地,而熊只想占领陆上的疆域,那么鹰走鹰的“空中道”,熊过熊的“陆上桥”,两者永远不会起冲突。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出于一种额外的野心,鹰希望能够在控制空中领地的同时也占领陆上的疆域,而熊也希望能够在占领陆上疆域的同时也控制空中的领地。于是,鹰和熊不可避免地彼此干上了。
本来,鹰和熊的互掐处于一种相对均势,直到有一天,熊因为消化不良而日渐消瘦了下来。熊知道自己无法根治自己消化不良的毛病,所以迫不得已向鹰发出了求救信号,而鹰真的给熊开了一个药方,熊也真的按照在鹰所派来的“鹰犬”指导下按方服了药,结果不仅没有药到病除,反而接连腹泻了好几年。从那之后,熊开始丧失了对鹰的相对均势,而不得不开始选择了用“向鹰低头”的方式来给自己争取更多缓冲时间以便恢复元气。
的确,要不是因为接受了美国学者“休克疗法”的建议后,俄罗斯一度经济元气大伤,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缓过神来。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年俄罗斯没有接受美国学者的建议,而是向中国那样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之路,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是不是会更顺畅?
但历史是不容许假设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俄罗斯如果不采取“休克疗法”时世界格局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正如同我们不知道如果希特勒和他的法西斯取得二战最终胜利之后世界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只能知道希特勒失败之后,美国成为了二战最大的赢家,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之后,俄罗斯人民成了最大输家。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丰厚的遗产令叶利钦喜上眉梢,可穷家难当,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也让新总统夙兴夜寐,坐卧不安。作为前苏共的反对派,叶利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重振大国雄风,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在萨克斯的点拨下,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慧眼识珠”,破格将其提拔为政府总理,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了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 65倍。同时,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对此,俄政府似乎早有准备,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军费和办公费用,将预算外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盖达尔认为,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价格改革如同沙中建塔,一遇到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政府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解散。
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实际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如果说原料和能源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还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标的话,其它部门则远远低于美国同类指标20%~24%。70%多的生产设备服务期超过十年,高于经济发达国家一倍。这种局面是国内投资特别是实际经济部门的投资大幅度减少的直接后果。外国投资不愿进入俄罗斯,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115亿美元。俄罗斯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俄罗斯产品还占不到 1%的份额。
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有专家估计,俄罗斯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需要15年的时间。
或者,俄罗斯人民到现在也无法搞清楚为什么在*行之有效的“休克疗法”到了俄罗斯身上竟然会产生如此大的副作用。但其实他们只要想清楚尽管感冒药能够治好一个人的感冒,但是能够对小孩起作用的感冒药未必对大人能起作用,七天后能起作用的感冒药未必能在一天内起作用,一天服用三粒药丸能起作用的感冒药在一天服用三十粒药丸之后还能起作用。
尽管,诸葛亮因为错用了马谡让自己遭受了职业生涯最大的一次惨败。马谡在“痛失街亭”过程中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认为既然当年韩信可以靠“背水一战”战胜赵军,自己也可以利用“背水一战”攻克司马懿。但马谡忘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韩信是韩信,马谡是马谡,在韩信手上能玩得转的计策到了马谡手里未必能玩得转。这一点,马谡不知道,但诸葛亮却绝对清楚,否则诸葛亮在面对张昭质疑时也不能提出“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的高论。
在俄罗斯因为“休克疗法”而遭重创的过程中,盖达尔做了一次不折不扣的马谡,但叶利钦却无法像诸葛亮那样及时迷途知返,在“挥泪斩马谡”之后利用一个漂亮的“空城计”从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手中全身而退。当然,最后叶利钦还是因为明智的选择普金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也算是给了深陷水深火热的俄罗斯人民少许的弥补。
普京在金融危机余波震荡中入主克里姆林宫,经过短短八年的时间,使俄罗斯扭转了内外交困和日益衰败的颓势,重新走上了国家复兴之路。普京执政前期,延续了叶利钦时代致力于建设自由市场经济的政策,以稳定和恢复经济为目标,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了修补和完善,兴利除弊,整肃特殊利益集团,审慎推进经济改革,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实现了宏观经济环境从混乱失序到稳定有序的转变。
尽管,现在的金融海啸也给普金和他治下的俄罗斯制造了不少的麻烦,但相信凭着普金的胆识和睿智,俄罗斯一定可以在危机中找到转机。
而2007年,普金第四十三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措辞严厉地抨击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滥用武力、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以及北约东扩,2008年俄罗斯又在美国和北约的眼皮底下公然对格鲁吉亚发起了军事袭击,这一切都表明俄罗斯是不愿意永远向美国的霸权帝国主义臣服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华尔街沦陷与霸权美元时代的终结
毫无疑问,美国还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现在的美国仅仅拥有6%的领土和6%的人口,但是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了全世界近30%的份额。从采矿到电信等各个领域,从人均农业产值到图书发行量,再到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总获奖者总数的30%),美国几乎在领跑全球方方面面的事务。
从经济上看,美国几乎是鹤立鸡群。2007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万亿美元,比位居第二的日本多一倍。欧盟的国民生产总值算上新加入的国家虽然可达约万亿美元,但它不是一个国家,只能在有限的领域与美国平起平坐。即便如此,美国在经济上也大于整个欧洲,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强国德国的4倍。
在市价方面,中国的经济只相当于美国经济的1/4,俄罗斯的还不足它的1/10。更重要的是,美国生产率的增长比其它发达国家快50%。另外,以上数字都还在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随着它在全球国民生产总值、资产计价、生产率增长诸方面所占份额的继续攀升,美国经济将会显得更加突出。其结果之一便是,即使减少国防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军队已经占压倒优势的规模和力量照样还将增加。
但当年大英帝国在鼎盛的时候不也是看起来无坚不摧。到1897年维多利亚统治60周年的钻石庆典时,“大英帝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帝国的疆域达到2430万平方公里,到1909年其疆域更达到3072万平方公里——此时的“大英帝国”控制了我们这个星球上25%的土地面积——面积是法国的3倍、德国的10倍。
到1914年,帝国鼎盛时期,英国在海外的投资达到了38亿英镑,比当时法国的海外投资多一倍,是德国海外投资的3倍。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有如此多的海外投资。在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的海外资金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7%左右。而英国通过股市融资又大量投资到美国和英国本土。而英国当时如此巨大的海外投资又相当分散,其中只有6%投资在欧洲,45%投资在美国和其他白人占多数的殖民地;1/5投资在拉美、16%投资在亚洲、13%投资在非洲。当然;英国的海外投资也有丰厚的回报。在1870年到1913年;英国海外投资收益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3%。
然而最后呢?不还是不得不在内忧外患中把对世界的领导与控制权拱手交给了崛起中的新霸主——美国。
的确,从战略层面讲,美国还有非常大的优势。但如果美国看不到自身的问题,而对自己所保持优势持盲目乐观态度,那么美国可能像当年的马谡那样,犯下自取灭亡的大错误。
公元227年冬天,诸葛亮同志在平定了南中之后,决定屯军汉中,寻找机会进攻魏国。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同志开始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传出消息,要攻打要攻打郿城(今陕西眉县),并且派大将赵云带领一支人马,进驻箕谷(今陕西褒城北),装出要攻打郿城的样子。魏军得到情报,果然把主要兵力去守郿城。诸葛亮同志却趁魏军不防备,亲自率领大军,突然从西路扑向祁山(今甘肃礼县东)。
由于,诸葛亮同志这次用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且蜀军在经过诸葛亮同志几年严格训练后,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士气十分旺盛,守在祁山的魏军抵挡不了,纷纷败退。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都背叛魏国,派人向诸葛亮求降。
那时候,魏文帝曹丕已经病死。魏国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叡却比较镇静,立刻派张郃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诸葛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