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建筑大师-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钻机打不穿,不代表人工打不穿。千万不能小看人工的威力,机械代表了速度和高效没错,但是在一个建筑工地,只有人工才是不可替代。无论机械多么先进,但总有机械不能做的事情,而人呢?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代,可以说只有“人”才是无所不能。
由“机械钻孔桩”,改为“人工挖孔桩”,这其实就是李华勇刚才拐弯抹角提出来的思路。总算还好,这位项目经理雷建军一点就通,李华勇在帮他解决一个难题的同时,也帮自己解决了生存下去的问题。
“达哥,除了我们李家坳20来号人外,我想咱们工地应该还有类似的情况吧,你去和高书记打个招呼,一下子帮他解决50个人工作问题,我相信他一定会很高兴。”
李华勇笑着对李明达说道。
第11章 伊藤建设()
接下来几天,李华勇忙并快乐着。
李华勇当然有快乐的理由,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把穿越这种事情看成是中大奖的。
在前世的时候,李华勇也喜欢看YY小说,看过这种小说后,“李副总工”偶尔也会YY一下:假如“穿越”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怎么办呢?
说实话李华勇并没有深想这个问题,如果说“穿越”是很多混得不如意的人的终极梦想,那么作为一个事业还算有成,家庭还算美满,并且没有多少野心的中年人,他并不怎么愿意“穿越”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真是浪费了一个大好的穿越名额啊。。。”
这是在真正发生穿越后,李华勇一个人独处时发出的感概。尤其知道自己穿越还是附身一个农民工,李华勇的感慨更是夹杂着一股悲愤。
前世的李华勇一直从事建筑行业,李华勇可以发誓,他没有任何看不起农民工的意思。整个国家几十年的发展,所谓的“人口红利”,所谓的“中国奇迹”。不管那些砖家叫兽吹得如何天花乱坠,这其中一个基本事实: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社会财富,都是由这些农民工兄弟创造。正是这些可亲可爱农民工兄弟的努力,让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李华勇虽然成为一个农民工,但他绝不愿自己永远是个农民工。
李华勇同样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他更不会觉得自己是个虚伪的人“人往高处走”是人的天性。相信任何一个真正的农民工,都拥有李华勇现在这种想法,更别说他这个假农民工了。
因为这次蛇口之行,因为结识了雷建军。这让李华勇有了一次摆脱农民工身份的机会为了感谢李华勇帮忙,可能也是因为意识到李华勇的不同寻常,雷建军答应李华勇:无论他们从“鹏城世贸”这个工地带过去多少人,那么到了新工地后,这些人以李华勇为头。
换句话说,到了新工地后,项目部只认李华勇一个人。
所以李华勇快乐啊,这是。。。虽然不是那么正规,但曾经的“李副总工”,这就准备当一位带50多位工人干活的小包工头了?
李华勇的忙碌也因此而起:
“舅,你带几个木工去加工一些宽度1米左右带弧度的模板。。。对对,这个在挖桩的时候要用,虽然是挖土,但是要支护啊,这些模板就是起这个作用。。。”
“。。。柱子,你带些人去市场看看,买些麻绳和小桶回来。。。什么?你问这些有什么用?废话,那当然是为了挖土,你想想啊,那么深的桩,底下的土你怎么取出来?那当然只能用这种办法一桶一桶装出来。。。”
李华勇除了指挥大家做好施工准备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增加和雷建军他们的联系。
机械钻孔桩改为人工挖孔桩,这个办法算是想出来的,但是作为老施工的李华勇知道,这种改变也不是说干就能干的。对于一个建筑项目来说,这属于设计变更范畴。雷建军前几天说要等几天就是这个意思,施工方有权提出这种改变,但无权决定这种方案,这需要这个项目的设计方来决定,然后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家都签字画押,最后才能付诸实施。
不过这些并没有影响李华勇的干劲,他依然有条不紊的做着各种施工准备。凭借李华勇的经验,这样的设计变更再正常不过了,是那种最单纯,不涉及其他因素的设计变更,同时也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设计变更,因此李华勇根本想不出有什么不能通过的理由。
就在李华勇做着一个小包工头美梦的时候,意外还真的出现了。
这一天,李华勇又来到蛇口,准备问问什么时候能够进场干活。
“什么!夏工你说设计变更没有通过?目前还不能进场干活!”
李华勇口中的“夏工”,是这个项目的项目总工夏明焕,设计变更属于技术范畴,目前正是夏明焕在具体操作这件事情。这几天李华勇往这边跑得勤,和这边的管理人员已经很熟。
“理由呢,他们拒绝的理由是什么?”
问这话的是雷建军,事实上李华勇进来的时候,夏明焕正好在向雷建军汇报这件事。
“他们没说具体的理由。。。”夏明焕苦笑一声,递给雷建军一份公函一样的东西:“。。。这是他们的回复,雷经理你自己看吧。”
雷建军在看的同时,李华勇也凑了上去。
“施工方提出之设计变更理由不充分,设计方拒绝采纳。”
简简单单一句话,让李华勇看得心里迷惑,心说这是哪家设计院?这样的行文,好像也不是国内设计院的风格啊。
李华勇顺着公函一路看下去,当他看到最后的落款,看到一个熟悉的名称,李华勇才恍然大悟。
“日本伊藤建设株式会社”!
这个项目的设计方,居然是日本大名鼎鼎的“伊藤建设”。
“老朋友啊。。。”
李华勇心里感慨一句,如果是这家日本设计院的话,那么李华勇心中所有迷惑都迎刃而解。
在李华勇穿越之前,如果有人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算是建筑强国吗?
李华勇会毫不犹豫很自信很骄傲很大声的回答:
是,当然是!中国当然是一个建筑强国!
中国不仅是一个建筑强国,甚至说是世界上建筑最强国都不过分。
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最后10年,假如每年都在全世界范围内评选十大工程的话,中国最少能占到6到7个,另外1到2个,可能会出现在中东那些土豪国家,剩下的名额,才会被其他国家瓜分。
不仅如此,在这十大工程中,至少有9个存在中国因素,或者有中国的工程师和工人参与,或者有中国生产的施工器械,或者采用了中国生产的建筑材料。
总之在后世的大工程中,假如没有一点中国因素,这绝对是不可想象。
这就是中国建筑的地位,这也是中国建筑人的骄傲。
在这个世界上,有中国人干不了的工程吗?这个问题就太绝对了,因此李华勇不敢打包票。但是在另外一个问题上,李华勇却可以打十足的包票:
假如在这个世界上有中国人干不了的工程,那么其他任何国家同样干不了。
如果有人再问李华勇:日本算是建筑强国吗?对于这个问题,李华勇就会比较纠结,尽管不怎么情愿,尽管不怎么甘心,但李华勇还是必须老老实实的承认:
日本同样也算是建筑强国。
中国建筑业和日本建筑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抛开古代建筑不谈,在古代建筑中,中国是日本不折不扣的老师,这个没有任何疑问。只不过到了现代,在现代建筑中,有那么相当长一段时间,日本建筑才是中国建筑业的老师。
从日本建筑业的小学生,再到他们的竞争对手,直到最后完成超越。。。这就是中国建筑几十年的发展经历,这就是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壮大历史。
“伊藤建设啊。。。”李华勇再次在心里感慨一句。
在前世的时候,李华勇一参加工作就从事建筑业,并且参与了很多海外项目。在李华勇参与的项目中,海外项目甚至占到一半以上。
由于在海外,日本建筑是中国建筑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因此李华勇对日本建筑比较了解。尤其面前这个“伊藤建设”,作为日本最大的建设集团,李华勇在很多海外项目中都和他们打过交道,因此称得上是熟悉无比。
那么这个“伊藤建设”什么来头呢?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经济,是一种所谓的“财阀经济”。在他们国内,有很多巨无霸式的财团,例如,三井,三菱,住友等等。到了后世以后,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很多国人都对这几个名字耳熟能详。
“伊藤财团”同样是日本国内一个超级大财阀。
这个财阀的实力,比起其他3个完全不承多让。
那么这个财阀为什么鲜有人知呢?这主要由这个财阀经营的范围有关。
大家知道,所谓财阀嘛,那肯定是多种经营,基本上是什么都干。不过话说回来,不过无论多么大的财阀,他们肯定都各有各的经营重点。在这一点上,尤其日本财阀最为明显。
以日本这些大财团为例,三菱的重点,是日本的重工业,三井的强项,在于日本的电子业,而住友最厉害的地方在于银行业和轻工业。
而“伊藤财团”呢?他们的强项,是资源!
日本是个岛国,国内缺乏资源,而“伊藤财阀”的专长,就是专门负责在海外为他们寻找资源。
了解这个情况,大家应该就知道这个财阀为什么那么低调了吧?
套用一句国内用语,“伊藤财阀”就是专门为日本搞“外向型经济”的。这样一种财阀,他们当然不需要高调,太过高调反而会坏事。
事实上当我们国家打开国门后,第一批进入国内市场的日本企业,基本上都属于“伊藤财团”。例如这个“伊藤建设”,例如很多很多其他。。。
李华勇还知道一个事情,由于中日两国复杂的关系,日本这些大财阀大多对华态度不怎么友好,但“伊藤财阀”好像是个例外,虽然称不上真的有多么友好,但矮子里面拔高子,在日本几大财阀中,“伊藤财阀”算是比较有名的“亲华派”了。
一个“亲华派”的日本企业,为什么在这种简单的设计变更中设置障碍呢?
李华勇再次陷入思索。
第12章 国际视野()
“夏工,我觉得问题可能是出在这个地方。。。”
李华勇指着手中的“设计变更申请报告”,转头对项目总工夏明焕说道。
“哦?小李,你说说看。”夏明焕扶扶眼镜,正色看着李华勇。
严格说起来,两人认识的时间不长,正式接触和打交道也才几次而已。不过我们的夏总工可一点都不敢小看李华勇。
夏明焕今年30多岁,由于长年累月在野外施工,从外表看上去他可比实际年龄大多了。一副粗犷的脸庞,再加知识分子的书卷气,这让夏总工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其实很多坚持在一线的工程师,大多都拥有类似的气质。
夏明焕是雷建军的老部下,他和雷建军一样,也是刚从部队转业到“华夏建总”不久。夏明焕对李华勇的尊重,最开始时其实含有相当大的客气成分,这除了受雷建军的提醒,也是因为夏明焕对自己的新单位还不怎么了解。“华夏建总”在业内威名赫赫,稳坐国内民用建筑第一把交椅。
因此夏明焕最开始对李华勇的尊重,其实更多是对“华夏建总”的尊重,而并非对李华勇本人的尊重。
虽然他和雷建军一样同样想不通:为什么“华夏建总”随便出来的一个农民合同工就能如此牛B。
不过几番接触下来,两人正式打过几次交道以后,夏明焕就从表面的尊重转为真正的尊重。这几天李华勇往这边跑得勤,真正业务对口,真正负责接待的其实就是夏明焕这个项目总工。
在和夏明焕打交道过程中,李华勇其实也没有故意显摆。不过所谓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李华勇是搞技术出身,从本质上说,他和夏明焕是真正的同行,是同行中的同行。李华勇是建筑业的行家,而夏明焕当然也是另外一个行家。
行家和行家的交流其实不用过多语言的,更不用夸夸其谈。夏明焕第一次和李华勇接触以后,他对李华勇产生和雷建军一样的感观:此人不凡!
等到多接触几次以后。。。这要怎么说呢?夏明焕对李华勇的感观就不能只用“不凡”来形容了,夏明焕内心充满了各种震惊和震撼。
这个小名叫“墩子”的年青人,这还是一个农民合同工。可他永远都是一副风淡云轻的样子,他的话不多,可只要说到施工问题,尤其是说到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他神采飞扬,他简言意骇,他三言两语就能说到点子上。他甚至经常能解答自己很多迷惑,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他的解答还不是那种特意进行解答,而是就那么漫不经心,像是无意中流露几句,就让自己豁然开朗。
只是短短几次接触,我们的夏总工明显就被我们的“李副总工”给镇住了。夏明焕有一种感觉,他感觉对方的技术水平好像在自己之上。自己堂堂一个项目总工居然还比不上“华夏建总”的一位农民合同工?这种感觉让夏明焕很不舒服。
但不舒服归不舒服,这并不妨碍夏明焕对李华勇刮目相看,甚至不妨碍夏明焕对李华勇的尊重。这其中道理很简单,目前两人地位悬殊,产生不了任何利益瓜葛。两人不仅没有利益瓜葛,甚至在很多地方利益都是一致。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夏明焕是一位工程师,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师。
现在整个项目遇到麻烦,一份设计变更报告被日本设计方那边卡在,这个设计变更如果无法通过,那么整个施工工期肯定要被延误。而如果工期被延误。。。这是夏明焕来到“华夏建总”后的第一个项目,更重要是这个项目还在鹏城,这是一个中外合资项目,是国内第一批中外合资项目。
没有人愿意发生这种事情,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夏明焕更不愿意发生这种事情。可现在的夏明焕完全没有头绪,他既不知道自己的申请报告哪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设计方为什么要卡住这个报告。
就在这个时候,李华勇突然告诉他:他知道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这马上引起夏明焕的重视,不仅是他,这时候项目经理雷建军同样把目光对准了李华勇。
对着两道殷切的目光,李华勇心里叹一口气。几天接触下了,他认为无论是项目经理雷建军,还是项目总工夏明焕,他们其实都是非常优秀的建筑人。例如雷建军杀伐果断,意志坚定,这是作为一名优秀项目经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素质。而夏明焕业务娴熟,做事细心,这同样是一位非常好的项目总工。
不过现在的他们都还存在缺陷,当然这样的缺陷并不能怪他们。比如他们现在负责的这个项目,业主和甲方是香江人,设计方是日本人,听说监理方也是香江人,只有施工方是内地人。用后世的话说,这是一个标准的国际合作项目,而雷建军他们目前欠缺的,就是那么一点点国际视野。
人工挖孔桩这种施工工艺,它本身没有多少技术性可言,和机械成孔相比,这种施工工艺也难称高效,它最大的好处,其实就在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