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建筑大师-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这个…。您看到这些设备了吧,我在咱们项目,就是管这些设备的。”
“嗬,娃娃了不起,原来你还会操作这样的大家伙啊。”
大家都是站在一个塔吊下面聊天,听李华勇这么一说,不仅是“他老人家”,所有人都以为李华勇是一位开塔吊的司机。
“不不不,我不是机械操作手,我刚才的意思是说,我…。我是负责管理这些设备起降的,不仅是这个,还有那个,那个…。”李华勇指指周围包括卷扬机在内的起降设备:“这些设备的起降都归我管。”
李华勇这样说也是没有办法呀,他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是生怕周围哪位领导突然发个神经,让他来个现场操作一下,那岂不是更傻了眼?因此李华勇必须打这个预防针。
听到李华勇这样解释,“他老人家”明显楞了一下,他的脸上虽然还堆着笑,但笑容明显已经隐去不少:
“咦?那娃娃你就更了不起咯。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这些运送设备比作交通,那你就是这个项目的交警队长?”
说到这的时候,“他老人家”转头看了蔡老头一眼。他和李华勇说话的时候还有笑意,看向蔡老头时候已经笑容全无。
不仅是他,所有在场中央领导,省里领导以及市里领导,这时看向蔡老头时都已经没有笑容。这时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念头,心说这“华夏建总”做事那也太不靠谱了吧,连他老人家都说了,这样一个岗位那就相当于这个项目的“交警队长”。如此重要的岗位,你们怎么就能交给这位看上去有点傻乎乎的年轻工人?你们还能再靠谱一点吗…。
“对对对,您老人家这个形容,真是绝了!”这时候李华勇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
“听您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自己的工作像一名交警,不过交警队长可不敢当,我们项目真正的交警队长是他…。”
这个时候李华勇终于让李二愣子刷了一次存在感:
“在这个项目上啊,我最多算一名交警副队长,对对,就是一名交警副队长。”
李华勇的话让人阵阵无语,同时让很多人哭笑不得。“他老人家”现在就有点哭笑不得。他带点哭笑不得的口吻对李华勇说道:
“哦?哈哈,你这个小娃娃哟,那我们的小李副队长,你们平时是怎么工作的呀?”
李华勇深深看了面前这位老人一眼,说实话在场这些人的不以为然,李华勇都是尽收眼里的。这时候李华勇心里也有点来气了。他心说像田欣那样的小姑娘也就算了,她毕竟年轻,可你们这些都是有阅历的领导啊,难道你们这些人还看不到我“李副总工”的优秀?
“杜师傅,麻烦您去一趟调度室,把我那本施工日记搬过来,我让各位领导看看我平时是怎么工作的。”
在这个时候,李华勇决定显摆一下。
第89章 您有句话说错了()
“哈哈哈,要得,硬是要得!你这个小娃娃,看来我之前还真是小看你咯。”
10分钟之后,“他老人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他那口川味十足的普通话更是在塔吊下面回荡。
见到老人家高兴,在场其他人都松了一口气,一位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领导趁机走上前去:“老首长,您看您在这站了有一会了,我们是不是…。”
“莫急,莫急。”老人家再次上下打谅李华勇一次,这个时候的李华勇依然保持着那副人畜无害的笑容。
“这个小娃娃很有意思,我再和他唠唠嗑。”
老人家这话一出,李华勇再次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只不过和前面的轻视甚至鄙视不同,现在大家看向李华勇的目光,不能说立马起到很大改观吧,但至少已经增加了很多好奇,甚至还引来不少羡慕。
“傻人有傻福啊!”在场有不少人在心里这样感慨道。心说这小伙子的运气那是没说的了,今天这是多大的机缘,才能成功引起“他老人家”的兴趣,并且让他说出“这小娃娃很有意思”这种话。更过分的是,老人家最后甚至还主动留了下了,还准备继续和他“唠嗑”。
李华勇拿出来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一本普普通通的“施工日志”而已。是那种记载每天施工日常,所有做过现场施工员的人都熟悉无比的施工日志。
不过可能和其他人稍有不同的是,李华勇这本施工日记记载得详细无比,清晰无比。工地上这些运送设备每天都在什么时候起降?每次运送的都是什么材料?运送的时间?运送的地点?运送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在什么时候发生?又在什么时候得到解决?…。。这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在这本施工日记中交代得清清楚楚!
可以这样说,这是一本优秀的施工日志,一本教科书般的施工日记!
也正是因为这本施工日记,只要那么区区几分钟,李华勇就让翻阅过的人,比如刚才的“他老人家”,还有正在传阅的人这本施工日记的人,瞬间对他的印象发生根本性改观。
想想也是啊,李华勇能拿出这份东西,这还有谁敢说他这个“交警队长”是不称职的呢?不管别人相不相信,反正李华勇自己是很笃定,只要拿出这份东西,只要让别人看过这份东西,那么在别人眼中,自己最最起码也是一位做事耐心细致尽心尽责的大好青年。
不能小看这种流水账一样的东西,因为这种东西,就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所谓“精细化管理”。这种东西,就是李华勇自己非常强调和推崇的“可追溯性”。
要说“可追溯性”好啊,“可追溯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哪怕你是一个外行,就像今天来的这些人,包括“他老人家”在内未必有谁真正懂得建筑工程,但是只要看过这样的东西,任何人都会觉得逼格满满,哪怕这个人是“他老人家”也不会例外。
让人觉得逼格满满会有什么后果?他们首先就会觉得李华勇这个人称职,认为这是个好工人,进而对这个人产生信赖。再进一步,那当然就会有和这个人继续交谈下去的兴趣。
比如现在,“他老人家”就对李华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决定和李华勇继续“唠唠嗑”。
“小同志,你的工作做的很好,很扎实!看到有你这样勤勤恳恳的同志,我这心里很高兴。我听说在这栋大楼的建设中,你们创造的施工速度是世界纪录是吧?说实话我一开始还不太明白你们是怎么创造奇迹的,直到看到小李同志你,看到一大群和你一样在工地上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同志们,我这心里好像有点明白了,我想如果所有人都能像你一样把工作做得如此细致,那么我们是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的。”
大人物的话那不是随便说的,尤其是这种官样文章十足的话。作为在体制内混过的人,李华勇如何还能不明白这种话的意思?
老人家表面上是和自己说话,但他其实是说给所有人听。他表面上是表扬自己,其实是在表扬自己代表的一个集体。
老人家这话,其实就是俗称的“定调子”啊。
见到老人家不是真正和自己“唠嗑”,他突然开始“定调子”。“定调子”的话那当然是不用回答的,因此李华勇有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人身上。
他发现当老人家在说这话的时候,周围大大小小的领导果然个个面露喜色。尤其站在人群最边缘的鹏城市委李秘书长,这时更是一副如弃重负的表情。
李秘书长当然有理由如弃重负。这次大大小小领导来这个工地视察,当然不仅仅因为“三天一层”那么简单,真正的意义在于:市里是准备把“三天一层”和“特区速度”,“特区精神”之类的东西挂上钩啊。而“鹏城世贸”工地,就是市里准备树立起来的一个典型。
可是在他老人家来到工地以后,尤其刚才在办公室听取汇报的时候,老人家一直没说什么,他当时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也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只是提出先在工地转转。
直到遇到这个年青人,也许是因为这位年青人的那本施工日志让老人家有所触动,老人家终于开始“定调子”了。那么作为本次“抓典型”事件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之一,李秘书长当然感觉如弃重负。
在老人家洋洋洒洒“定调子”期间,不仅是李华勇一个人在走神,有一刹那李秘书长也在走神。他看着站在老人家身边的李华勇,今天的画面可以说有点奇特,在今天所有人当中,“他老人家”当然是身份地位最高的那个,而李华勇呢,基本可以认为他是身份最低的那个。可今天就是他站得最近,他好像和“他老人家”一样是全场的焦点。
“这真是个有点特别的年轻人啊。”
像个吃瓜群众般站在最外围的李秘书长心里这样感慨一句。
在当初“彩排”的时候,李秘书长也是见过自己这位“本家”的,他当时还有点奇怪,心想蔡老头他们怎么会挑选这样一位作为工人代表。而且李秘书长心里清楚,今天老人家和这位年青人相遇,那还真不是刻意安排的结果。可老人家在工地上“逛逛”的时候,他也不是没遇上其他工人,可他老人家好像偏偏就只对这个人感兴趣,不仅和他拉了那么久的家常,最后还上演了这样一出戏。
“这个小伙子人虽然木讷,但最起码是一名福将啊,这也难怪当成蔡老头他们会挑中他。”
因为他老人家开始“定调子”,所以李秘书长整个人变得轻松。正是因为他变得轻松,所以他开始走神,而他一走神,他就在心里给了李华勇这样一个评价。
只是让李大秘书长没有想到的是,他本以为等老人家定完调子以后,今天的戏差不多已经演完,可是事后他才发现,今天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而他之前认为只是“福将”的李华勇,却在之后让他刮目相看。
真正的刮目相看!
事情的起因,是发生在他老人家“定完调子”以后。按照惯例,调子都定完了,通常就是要离开的时候了。同样是按照惯例,大人物离开之前,那肯定是又要拉几句家常,最起码要说两句勉励或者鼓励之类的话。
“他老人家”就是这样做的。他在临走之前,和李华勇“亲切”的握了握手,然后“亲切”的嘱托几句:
“小同志,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以下省略官方套话N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们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创造更快的记录…。。咦?你这个小娃娃,我看你怎么好像在走神啊,我看你,好像是不是有什么话想和我说?”
他老人家这话一出,众人惊诧莫名。走神?!这家伙居然在走神?
在众目睽睽之下,刚才的确在走神的李华勇终于回过神来。
李华勇心里摇头苦笑,他定定神,他稍微组织一些语言:
“老首长,恕我直言,您的嘱托我办不到,同时我也希望您收回刚才的话。”
“他老人家”愣住了,周围的人全都愣了。其中尤其是蔡老头和李秘书长两位,他们不仅愣住,而且脸都已经变绿。
反倒是他老人家,由于他距离李华勇最近,他看到李华勇清澈的眼神,他豁达一笑:
“你这个小娃娃哟,你是认为我有那句话说错了吗?”
“是的。”
“哪句话?”
“就是“取得更大的成绩,创造更快的记录”这句话。”
第90章 建筑史上第一神作()
“您这句话说得不对。”
当李华勇对“他老人家”说出这句话说的时候,他的思绪再次漂移。这个时候的他,想起后世不计其数的“政绩工程”和“献礼工程”。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建筑业是个非常大的产业,尤其当这个国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时候。比如在我们国家,在今后的几十年间,建筑业其实都是毫无争议的支柱产业之一,只是由于建筑业看上去逼格不高,在很多时候被归类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各级政府报告中很少提及这个字眼而已。
但无论如何,建筑业的规模庞大却是事实。李华勇曾经看过一个统计数字,从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有30%左右是从事建筑业,这个比例到2010年左右才开始有所下降。
正是因为规模庞大,因此建筑业的乱象,建筑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显得特别多,这也造成全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形象都不怎么样。对于一些好的建筑,好的工程,大家当然也会竖起大拇指,但更多的情况就是:
“哟,您是做工程的吧?你们做工程的肯定经常偷工减料吧?你们行业肯定存在大量猫腻,有非常多的权力寻租情况吧…。。”
作为建筑业从业人士,李华勇当然不能否认这种现象。偷工减料和权力寻租,这可能是广大吃瓜群众对建筑业诟病最多的地方了。但这两个问题是建筑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吗?
同样是作为业内资深人士,李华勇认为不是!他认为还有一个问题,其实比前两个问题更严重和更普遍,其带来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其实也要更大。
这个问题就是各种“赶工”,各种追求高速度。尤其是那种不管“合理工期”,不顾自然科学规律,以行政命令和长官意识为主导的各种工程,这才是建筑业中真正无解的难题。
这个问题为什么无解?这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啊。
偷工减料不存在共同利益诉求,你想偷工减料,那总有人不愿意或者不想看到你偷工减料。权力寻租算是存在共同利益诉求,但那只是小范围的共同利益诉求,你要是太过分或者吃相太难看,监狱里关的那些贪官也不是坐坐样子的。
唯独是赶工和追求各种高速度,这才是上上下下都拥有共同利益诉求。业主和地方政府需要速度,因为这意味着形象和政绩。施工单位需要速度,因为只有加快速度,这才能更好的控制成本,赚取更多利润。建筑行业有一句名言:“只有速度才是最大利润保证”。甚至连吃瓜群众都需要速度,君不见媒体在宣传各种这速度那奇迹的时候,吃瓜群众们个个津津乐道喜闻乐见吗。
恰恰是因为所有人都对这个问题喜闻乐见,这才让这个问题成为建筑行业中最大和最普遍的问题。
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同样是一份统计数据:在所有出现问题的工程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豆腐渣工程”,几乎百分之百存在盲目赶工现象。甚至有70%左右的“豆腐渣工程”,野蛮施工和盲目赶工是其主因,纯粹偷工减料是主因的反而之占30%。
因为需要政绩,因为需要追求形象,把本来不该出现问题的工程做成“豆腐渣工程”,这种现象简直太普遍的。而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要属当年的京城西客站。很多人可能有所了解,这个车站其实就是“赶”出来的豆腐渣工程啊。当年为了确保“京九线”通车,这个车站被匆匆忙忙“赶”了出来。
最后的结果呢?,头天还在电视上宣传这个工程竣工的消息,第2天一块花了几千万打出来的地面就开始出现不均匀沉降和脱落现象,投入使用不到一个星期就开始返工。
而且这个工程还有一个奇葩的地方,都投入使用好几年,它其实一直都没有通过验收,甚至到李华勇穿越之前,他都不知道这个项目通过验收没有。
“小李,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