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建筑大师-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二愣子笑道:“那行,这一条算你过关,那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好处?”
李华勇却没有马上说出第二个好处,他笑眯眯的看着李二愣子,然后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
“李工,在说出第二个好处之前,我能先问你一个私人问题吗?”
“嗯?”
“就是就是,我想问一下李工,你当年在华清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在大学里谈过恋爱?”
李二愣子毕竟脸皮薄,听了这个问题之后他竟然忸怩起来,然后装模作样假撇清道:“没有,墩子我跟你说,我读书时候那可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像我这种人那怎么可能在读书时候就谈恋爱。”
李华勇做惊讶状:“呀!你竟然在大学时候都没有谈过恋爱呀,那没什么好说的了,李工你当年也许是个好学生,但绝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墩子你什么意思?”
“没其他意思呀,这样吧李工,你现在可以回忆回忆,我想在你那些同学里,或多或少总有人在谈恋爱吧?你可以仔细想一下,扪心自问想一想,那些谈恋爱的同学当中,是不是很多都比你优秀?”
李二愣子张口结舌,稍微想了想后,他愣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李华勇笑笑,李二愣子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说句大实话,校园恋情当然没有什么可怕,说大学生谈恋爱这不好那不好,这只是官方宣传媒体和一些假道学矫情人士才干的事。
真要说起来的话,在大学里就谈过恋爱的学生,他们的整体素质往往要比那些没谈过恋爱的学生要高,这应该才是客观事实,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相信这原因不用过多解释,只要上过大学的人,他只要稍微留意一下身边的情况,应该就能发现这种现象。
这其中道理不难理解,毕竟相比于社会,大学校园还是要稍微显得单纯一些,尤其是如今这个年代,那么这些能谈上恋爱的大学生,他们凭什么能吸引人?无论是男的吸引女的,或者是女生吸引男生,他们的本身素质肯定占了很大比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些谈过恋爱的大学生,他们的平均素质还真就要高过那些没谈过恋爱的大学生,这是一个铁的事实。
见李二愣子说不出话来了,李华勇这才笑眯眯的问道:“李工,那你来说说看,这算不算是招收校园鸳鸯的第二个好处。”
李二愣子又发了一会愣后才摇头苦笑道:“墩子你这家伙,把谈没谈恋爱当做招聘标准,你这可能是独一份了吧。”
李华勇大笑:“哈哈,李工你这话真说到点子上了,还真别说,你这话还提醒了我,咱们以后呀,还真可以把这当做一个标准,比如以后有两个大学生来咱们公司应聘,其中一个谈过恋爱,另外一个没谈过恋爱,那我们就优先考虑那个谈过恋爱的。”
顿了一顿后,李华勇又笑眯眯的补充一句:
“当然喽,这条标准你我知道就行,李工你可千万别给我外传,就当做是咱们公司。。。。咱们公司的一条潜规则吧,切记,切记。”
第三八五章 两件俗事()
“这个。。。我说兰花姐,你看现在羊城这么多事,就留在这里帮忙好不好?就别和李工他们到其他城市去了?”
“我就要去,我干嘛不去?我说你这人什么意思?开始让我去当考官是你,现在才刚刚开始,你又不让我去了,你到底什么意思?”
“。。。。。。。”
面对林徽的责问,李华勇自然是哑口无言,他当然无法跟对方明说:自己让她去大学招聘,目的是让她多和其他人接触接触,俗称的接接地气,用这种方式来治治文青病。
可没想林兰花同学这一干还干上了瘾,羊城的招聘结束后,她又兴冲冲张罗着去其他城市,其态度比李二愣子还要积极。
可到了这个时候,反倒是李华勇自己开始犹豫起来。
不是因为别的,由于已经明确了招聘方向,在确定把校园鸳鸯作为这次的主要招聘目标后,李华勇已经不怎么担心今年会招不到人,而开始担心最后都会招聘到一些什么人。
而这其中最大的担心,当然就来自两位主持这次招聘工作的人。
大家只要想想这两个人,这其中一位是个二愣子,另外一位是个严重文青病患者。
俗话说得好: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让他们俩去招聘的话,最能入他们法眼的当然就是和他们同一类人。
想想自己好不容易开个公司,可是弄到最后,自己公司的元老尽是一些二愣子或者严重文青病患者。。。。。。只要想想就让李华勇不寒而栗。
这其中二愣子倒没什么,二愣子虽然情商稍有欠缺,然而说实话,李华勇认为对于一家建筑公司来说,二愣子还真是不可或缺,因为这一类人,那往往都是一些技术宅。
而自己本次的招聘目标呢,那恰恰就是准备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以充实公司的技术力量,而没有开始考虑其他方向的管理人才,因此来一些二愣子不是问题。
二愣子不是问题,然而文青病患者却是大问题。谁能想象一家建筑公司里面还有大量文青病患者?这样的建筑公司还能开得下去吗?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李华勇才不想让林兰花同学继续帮自己去招聘了。
可是这样的理由,他自然是无法对林徽说出口,所以林徽反问一句后,李华勇只能是哑口无言。
可偏偏李华勇哑口无言了,林兰花同学却愈发来劲:
“说呀,你倒是说呀,你为什么不让我去?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我们下一站就准备去申城,去申城就必定要去济同大学,莫非。。。。。。”
“莫非”什么林徽没有继续往下说了,只是她现在那副表情加语气,李华勇还是看得懂的,懂她意思的李华勇哭笑不得,同时满脸黑线。
心说林莲花同学这样也就算了,怎么个个都这样?先别说自己和雷雨彤真没什么关系了,就算我真跟她发生点什么事,那关你林兰花同学什么事?有必要在我面前摆这副表情吗。
“行行,那去吧去吧,这个,反正怎么说呢,一切只要兰花姐你自己开心就好。”
到这个时候,李华勇也只能放弃治疗了。继续阻拦的话,反倒弄的像是自己心里有鬼似的,继续深想一步,自己其实也阻拦不了她,自己既没那个权力,也没那个义务。
见李华勇松开,林兰花同学像打了胜仗一般高兴:“嗯,这次去了申城以后,我一定要向彤彤问个清楚,那首“见或不见”到底是谁写的?”
林徽这话是用一种自言自语的语气说的,然而李华勇却听到了,正是因为他听到了,所以他脸上的黑线更深,因为她这分明就是故意。
李华勇这时倒没其他想法,他这时唯一的念头,就是准备转过头去私下和李二愣子或者陈挺说一声,这次出去招聘,那绝对不能听面前这个人的,甚至她的意见要反着听才对。
瞧瞧她这文青病,这都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没能把林徽劝阻,李华勇暂时也就把这事放下,事实上他不放下也不可能,现阶段的他可以说是忙的焦头烂额。
“大概所有创业者在事业草创阶段,都会有一个阶段会像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吧。”
在离开林徽后,李华勇在心里小小感慨一句。
没错,尽管穿越已经3年,但李华勇依然把自己目前的状况定性为“事业草创阶段”。
要说这一阶段的最大特征,就是事业的版图开始扩张,摊子越铺越大,然而与之相应的管理却还跟不上,还没来得及组建一个相对成熟的管理团队,那么在这个阶段,作为创业者的那个人,就有很多事需要亲力亲为,这个人在这个阶段就会显得特别忙。
就拿李华勇来说,他认为自己现在就是处于这种状况了。
鹏城一摊子事,南江一摊子事,现在羊城又有一摊子事,甚至在不久的将来,羊鹏高速开始启动的话,那么就又是一个大摊子。如此多的事情,必须承认李华勇现在在管理上已经是捉襟见肘。这也是他这么着急招聘人手的原因了。
“同人不同命啊,俗话说男怕从错行,古人诚不欺我。”
李华勇再次在心里发了一句感慨,他这句感慨却是为那些穿越前辈们而发的。
和大多数穿越前辈相比,李华勇并不认为自己会差到哪去,论学识,自己怎么也算是个高级知识分子,这方面应该要超过大部分穿越前辈。论运气,李华勇同样不认为自己穿越之后的运气有多差,甚至可以说是好到逆天,至少到目前为止,自己还没遇到什么狗屁倒灶的事。
然而同样是穿越三年,有很多穿越前辈可能都已经奔着世界首富去了,哪会像自己现在这样苦逼呀,有那么多的事情还需要自己亲力亲为。
李华勇不理解,他想不通。在不愿承认自己比别人差的同时,那李华勇就只能怪自己从事的行业了。
“怎么说建筑行业也算是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基本也就这个样子了。”
为了不让自己心里太过不平衡,李华勇只能用这种理由安慰一下自己。
稍微在心里找了一下平衡后,李华勇还是只能把心思放到那些俗事中。而当下最大的俗事,当然就是荔湾那个项目。
要说这种房地产项目的确是够俗的,甚至可以说,类似于这种项目,90%以上都是由一些俗事组成,而这当中最麻烦,最容易出问题的,恰恰也就是那些俗事。
比如在现在,经过几天的接触和沟通,在定下来一定会参与这个项目以后,现在就有两件最大的俗事摆在李华勇面前了。
这第一件俗事,虽然已经决定和胡启文以及朱鼎源合作,但是如何合作、以何种方式合作?在合作中是否相对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还是完作为一个整体运作这个项目?
另外各自的出资比例都是多少?在整个项目中占多大的股权?这就是李华勇目前需要考虑的俗事之一。
这第二件俗事,既然是这种工厂拆迁的房地产项目,那么工厂原先那些员工就不能不考虑,这些人需要如何安置?是直接拿钱直接买断?还是采用其他的安置方式?这都是李华勇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
这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李华勇甚至认为,这个项目能否运作成功,这件俗事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就在李华勇在思考这些俗事的时候,钟志文过来找他:
“阿勇,准备一下,我们今天跟朱生约好的,今天到荔湾区区政府去拜访一下。”
“哦,好的。”
第三八六章 地头蛇()
“我们今天要去见的是区里的梁副区长,这个项目就是他在负责,梁区长很年轻啊,今年还40不到,他是喝过洋墨水的,早几年的时候,他被公派到美国进修过两年,都说他是羊城的政治明星,前途无量。”
“哦?”
今天是李华勇因为这个项目第一次正式和政府方面的官员接触,是朱大老板过来接李华勇的,在去荔湾区的路上,朱鼎源跟李华勇介绍一些相关信息。
“胡生呢?胡生现在在哪?”
“胡生现在已经在区里了,不知道李生清不清楚,胡生和梁区长其实是老相识,他们在美国就认识。”
“哦?”李华勇对朱鼎源笑笑:“这个我还真不清楚,那这个项目之所以会落到胡生手上,可能也多多少少和这有关吧?”
朱鼎源笑笑,却没有直接回李华勇的话。
对于没得到回复,李华勇无所谓的笑笑。
他知道自己虽然来到羊城已经好几天,和朱鼎源也见过好几次面,为这个项目接触过好几次,但彼此之间还不算太熟,更谈不上有多深的交情。因此李华勇知道自己刚才这话,那就显得有点唐突了,有那么一点点“交浅言深”的意味。只不过因为一直对老朱此人很感兴趣,李华勇才故意说一些貌似自来熟的话。
然而李华勇不知道的是,同样是由于还不够了解,朱鼎源其实对李华勇更感兴趣,更加好奇。
因为胡启文之前就跟他说过,这个项目他可能会拉香江的林家一起合作。老朱对于香江的林家还是有所了解,毕竟最近几年,林家在大陆的举措频繁,算是最高调的香江豪门之一,林家目前在大陆的风头,可能除了还比不上霍老大之外,竟要盖过其他富豪,因此在大陆颇有一点知名度。
可老朱怎么都想不到,林家的确是被胡家二哥拉来了,可当初在介绍的时候,说到林家的全权代表,竟然是个其貌不扬的大陆人。
这个人甚至还不是粤省人,竟然是南江人,这个人不仅是南江人,竟然还那么年青,看上去也就20出头,他的年龄似乎比胡启文还要小。
这自然就让老朱对李华勇十分好奇,不清楚这人到底是什么来路。
当然,这事说起来其实也要怪胡家二哥,朱鼎源其实也曾旁敲侧击向他打听过,不过对于李华勇的来历,胡启文总是语焉不详。
胡家二哥的心情当然很好理解,因为林莲花同学,李华勇也算是对他有“夺妻之恨”了,因此像胡启文那么骄傲的人,哪怕这个“夺妻之恨”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这回事,他也不怎么愿意跟旁人提起这事。
正是因为李华勇和朱鼎源两人目前处于这种关系,所以交流的时候就会特别小心,一边言辞之间充满了各种试探,一边又小心翼翼的释放着各自的善意。
“那老朱呢,你又是怎么认识胡生的?”
“呵呵,你是说我呀,我是这样。。。。。。”
这回朱鼎源倒没有隐瞒,他把自己结识胡启文的过程简单讲述一遍,原来他们还真是胡启文在谈羊鹏高速时候认识的,不过据朱鼎源自己说,那时他们真的只能算是“认识”,点头之交那种,真正扯上关系那还就是因为这个项目,并且还是老朱主动黏上去的。
“李生你知道我就是荔湾人,平时就是做做小工程,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区里有意拆掉那两个工厂改做其他,想到这里面有活干嘛,于是我跑去打听,先是知道区里找了一个香江老板,后来才发现这个香江老板竟然就是我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胡生,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又和胡生见上一面,表态希望能为他效劳,承蒙胡生看得起,他还真让我跟着他混了,呵呵。”
李华勇听了暗自点点头,虽然朱鼎源语焉不详,有很多细节并没有和自己说,不过李华勇认为他说的基本都是实情,尤其他很谦卑的说明他和胡启文之间的主次关系,现阶段是以胡启文为主,他为辅,李华勇认为他没有说假话。
要说老朱现在也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算是国内“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然而说实话,和这年代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他们也许已经有了“第一桶金”,但原始积累却远远还没完成,尤其想独立做如此规模的一个房地产项目,那基本都是力有未逮。
在真实历史中,只要仔细观察早年的房地产行业,发现只要稍微有点规模的项目,基本都能见到港资的身影,其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
至于胡启文为什么会看上朱鼎源,李华勇就懒得去想了。这种事当然也很好理解,胡启文是外来户,朱鼎源是地头蛇,而在房地产这个行业,如果说排在第一重要位置的是钱,是资本,那么排在第二重要位置的毫无疑问就是地头蛇。做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