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建筑大师-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喽,仅仅如此笼统的说法,其实还无法解释这么模式的威力。毕竟其他建筑公司也不傻,城市化里有最广阔的市场,这是谁都看得到的,那为什么其他公司用其他模式竞争不过bt模式呢?这主要是因为,bt模式正好符合咱们国家另一个经济特点。
大家注意观察的话能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大多按照bt模式运作的项目很少出现在一线城市或者是经济发达城市,反倒是二线三线,甚至是四五线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这种模式大行其道。
为什么会这样?这主要是和咱们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特点有关。咱们国家财政收入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越往上面越有钱,中央财政收入情况比省级财政收入情况要好,省级财政又要比市级财政收入情况更好。这种情况在咱们国家是一种存在的,尤其是九十年代的那次税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大家说到“财政困难”,那也只能听到下面的地方政府叫嚷“财政困难”,从来不会听说中央“财政困难”,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只要理解这点,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很少看到bt项目了。
你想在京城或者说申城用bt模式接一个项目吗?人家会告诉你,对不起,我们不需要,我们自己有钱呢,哪里还需要你垫资呀,与其让你赚垫资的那个利润,那还不如让我自己赚呢。。。。。。
同样是只要理解这点,那就应该能理解为什么bt模式能够在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地区大行其道了。
有些地方很穷,地方财政没钱,然而再穷的地方,那也是有发展经济愿望的。尤其是对咱们国家的政府官员来说,可以说无论这个官员能力如何?他品性如何?这个官员是清是贪?有一点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对gp的追求是一致。
那么什么办法能让gp涨得最快呢?这个当然所有人都知道,后世不是有一种“土地财政”的说法吗,对于国内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想要拉升gp,想要提高财政收入,最简单粗暴的做法,那当然就是出卖土地。
当然,你想卖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对于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你想你的土地能够卖的出去,并且想买个好价钱,你必要的前期工作还是要做。
你想把这个地方弄能成一个商业区,你必要的绿化亮化工作还是要做吧?你想在这个地方建一个工业园,起码的“三通一平”必须要完善吧。
而这些东西,业内是称作“土地一级开发”,经过一级开发的土地再去做其他项目,这是土地的二级开发。至于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那个更赚钱?外行人也许会认为是二级开发,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后世那些这“地王”那“地王”的价格亮瞎了很多人的眼睛。然而这时错的,真正的内行会告诉你,和二级开发相比,一级开发那才是真正的暴利。
怎么形容呢?做土地一级开发就好比买股票中的“原始股”,买到“原始股”的利润如何,这个应该毋庸多言。真实历史中那家民营企业的盈利模式,其实就是这样子的。
因为bt模式,本来就是专门为土地一级开发运应而生的一种模式。
说了这么多,现在应该能理解李华勇为什么说bt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了吧?
一方面这种模式符合经济规律,尤其契合咱们国家的一些经济特点。而另一方面想运作好这种模式的难度极大,地产业几大不好的特征:“高投入,高杠杆,长周期”,bt模式几乎全部具备,在运作过程中稍微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例如在真实历史中,那么牛逼一家公司为什么负面新闻缠身,甚至可以说名声很臭呢?李华勇甚至都不用举例子,任谁都能够脑补出很多。
当然在和老陆陈述利弊的时候,李华勇还是用春秋笔法举了几个例子的,他的目的是想让老陆知晓这其中的厉害,也好让他有个思想准备。
谁知等老陆听完后,他的反应有点出乎李华勇的预料。
只见他冲李华勇微微一笑:
“小李,这就是你担心的吗?我真是不明白了,这有什么好担心的。”
“嗯!?”
第二六八章 决定()
听老陆居然问自己“担心什么”,李华勇当时就表示无语,他觉得自己刚才的一番口舌真的是白费了。
没错,李华勇是真的“无语”,因为他讲述的是发生子真实历史中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之后的事,因此有很多事情,他是没法跟老陆讲得很清楚的。
他没办法和老陆明说:在内地和政府合作,尤其是和某些次一级地方政府合作,有时候需要非常小心。就比如真实历史中的那家民营企业,有一次他甚至同时因为6个项目将6家地方政府告上法庭,而产生纠纷,或者说产生争议的合同金额值,高达500亿RMB!
他这个时候同样无法和老陆明说,这种BT模式今后会在国内产生巨大的争议,不仅名声不好,甚至还很容易负面新闻缠身。
这时李华勇再次回忆起真实历史中那家民营企业的“光辉事迹”:就是这么样一家企业,它一度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不守信用单位”,而引发这个后果的起因呢,是这家公司在当时的两个项目中,其中一个项目有500万左右的该支付工程款没有及时支付到位。嗯,大概拖了2个月还是3个月。而另外一个项目,则和当地政府产生了5000万左右的合同纠纷,并且从最初签订的合同来看,纠纷理亏方那应该还是地方政府,是主政当地的政府主官变更,导致当地政府未能及时履约。
说实话李华勇当初从内部渠道知道这个信息以后,他第一反应就是在国内做BT项目那一定要小心啊,生存环境太恶劣了。先不说这两起纠纷的性质本身就不算严重吧,就算错误方全在这家民营企业又如何呢?就这么点钱,这对于一个年产值超千亿的企业算什么呢?
如果这也要挨整的话,那么那些房地产公司怎么算?国内哪家房地产公司的负债率不在60%以上?也没听说哪家房地产公司被评为“不守信用单位”。
说到房地产公司,李华勇还想起这家民营企业创始人的一则逸事。嗯,算是一个桃色八卦新闻吧。
这家公司是苏省的,大家知道他们省的卫视有一档很烂俗不过却小有名气的相亲节目。有一次一个“网红”去参加这档节目,嗯,这个“网红”曾经在这家公司干过,据说是什么“内务秘书”。这位网红在上节目期间爆料:说她在这家公司上了半年班,而那半年她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躲避她们老板的“潜规则”。
就因为这档子破事,这位老板被同行嘲笑了很久。有一次某地召开一个什么论坛,李华勇和那位老板正好同时到场。在开会期间,有同行拿这档子事取笑他道;谁让你丫是包工头出身呢,现在干的活依然还是像包工头。不知道在咱们国家,贪官,小姐,包工头差不多是同等地位吗?现在随便一个网红都敢来蹭你的热度。假如你开的是房地产公司的话,那保证没有这样的事,你看人家“北方老王”,别说是他了,就他那个纨绔儿子,也肯定不会有这样的事,因为说出来也没人信啊,你看现在多少网红都排队送上门去让他去“潜”。
这时另外一位同行调侃道:真要说起来的话,这位网红那是真没眼力呀,她可能是真不知道,如果要比净资产真正拼身家的话,“北方老王”没准还真要排在你的后面。
那位老板当时听了哭笑不得,平时非常张狂的他难得一次涨红着脸:你们这些家伙,就知道笑话我吧。。。。。。
“小李,小李。”
老陆的声音把李华勇从往事的回味中拉了回来。对于李华勇经常露出那种让人看不懂的笑容,现在别说是林蔚了,连老陆都已经见怪不怪,所以他没有问李华勇为什么笑得如此奇怪,而是和李华勇继续探讨BT模式。
“小李,我刚才听你分析了这种模式,看得出来你考虑得十分周全,各种优点缺点都被你分析到了。现在就让我来说说我对这种模式的看法吧,小李你帮我看看对不对。”
“泉叔您说。”
老陆对李华勇笑道:“刚才我见你讲了那么多,分析得那么详细,让我深受启发的同时,我也知道在这个问题的思考深度上我肯定不如你,不过就在你刚才说的时候,我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不知道小李你考虑过没有?”
“嗯?什么问题?”
“小李你是把这种模式称作BT模式是吧?刚才我就在想,你罗列了那么多BT模式的特征和特点,分析了那么多决定这么模式运作成败的因素。不过我不知道小李你想过没有,在这么多因素中,到底是那种因素才是决定这种模式运行成败的关键呢?”
嗯?这个问题把李华勇问住了,他之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那泉叔您认为。。。。。。。”
老陆盯着李华勇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我认为,决定这种模式运行成败的关键,那主要还是看项目本身,如果项目本身是个好项目,那么用BT模式去运作它就不会出问题,甚至用其他模式去运作它也不容易出问题,小李你认为是不是这样?”
李华勇愣住了,这一刻的他,甚至有一种菩提灌顶的感觉,老陆这话有水平啊!这才是真正直指问题的本质。李华勇是个做工程的,做工程的人在寻找项目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就是项目本身的好坏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用什么模式去运作它的问题。对比老陆的这个问题,李华勇突然觉得自己前面的思考,那都有一种本末倒置的嫌疑。
在这一刻,李华勇突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觉得自己刚才在老陆面前滔滔不绝,那实在是,怎么看怎么像是在夸夸其谈。
老陆当然也看到了李华勇的不好意思,他没有再说其他的了,只问了一句:
“那么小李你觉得,这个陶瓷厂项目算是一个好项目吗?”
李华勇不由自主点点头,这个还用说吗,从林徽当初无意中说了那句话,他就觉得这是个好项目,是真心认为这是个好项目,不然也不会一直折腾到现在。
“那小李我再问你,你认为政府提出办一个工业园的想法,是不是要比你单纯办一个陶瓷厂的想法更好?”
李华勇稍微沉默一下,他再次不由自主的点点头。依然没什么话好说呀,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次自己家乡人民提出的设想,那确实要比自己个人想法考虑得周全得多。
李华勇和老陆没有再说其他的话了,两人相视一笑,同时微微点头,一起尽在不言中,这件事就算定了下来。
“小陈,小陈。”
老陆对门外喊了一句,陈挺跑了进来:“陆总什么事?”
“麻烦你去通知侨联的欧阳主席一声,”
老陆摇摇手中的那份“邀请函”,笑着对陈挺说道:
“你转告他一声,这份邀请函,我们林氏集团收下了,同时你告诉他,到时候我们一定准时赴会。”
随便说两句闲话()
目前在外地出差中,参加一个最近两年很热门的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研讨会。今天应该是更新不了了………这不刚接受邀请,等下准备出去体验一下生活。
既然这样,那么趁还有一点时间,七叔准备在这说两句闲话,几句关于这本书的闲话。
这本书上传第一章,那正好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时间真是快,到现在竟然不知不觉已经快一年。当然这本书真正开始写,那应该还是今年4月份的事,因为前面几个月,我主要在给前一本书“围棋梦”收尾。
很可能有这个原因,再加上七叔是标准的手残党,这本书到目前为止的成绩非常差,70多万字了才刚刚一万零几百,高订期)1500不到,均订更是连1000都没有。
而点娘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成绩越差就越没有推荐,而越没有推荐就越没有成绩。说实话对于这种情况,七叔本人是很郁闷的,同时也有点出乎预料,毕竟上本书的成绩虽然也不怎么样吧但上本书好歹推荐不断,包括大封推等几乎所有重要的推荐都上过。而这本书呢,发书到现在,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推荐。
还好七叔心态不错,这本书也会继续写下去。七叔今天说这么多废话也没其他意思,我甚至不准备在这求月票求订阅什么的,只求大家对本书多提一些意见,多评论多发言,还让七叔能改进写作。
恳求大家支持,谢谢大家!
第二六九章 李村民()
经过一番交流,李华勇和老陆算是“统一了认识”,大家认可并准备接受南江政府方面提出来的总体思路。
既然准备接受,那么下一步自然就步入到具体实施阶段。要落实这么大一个项目,其实是非常麻烦的,有非常多的具体工作要做,事情繁杂无比。
“小李,我看这样,你现在去把莲花她们叫进来,在和政府正式谈判之前,我们自己先进行一下简单分工。”
“应该的。”
等陈挺走了以后,老陆让李华勇去把林蔚姐妹俩叫进来,大家接着继续商量。
等林蔚她们进来,李华勇最先开口,他看着老陆说道:
“泉叔,我看这样,咱们眼下的事情虽然千头万绪,不过主要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具体建陶瓷厂的事,另一块则是搞基建的事。我是这样考虑的,接下来这段时间,就请泉叔坐镇洪城统揽全局,具体建厂的事可以交给钟生他们负责,而我和陈生他们,则主要负责基建这边的工作,你觉得这样的安排如何?”
老陆还能说什么呢?先不说这样的分工本身就非常合理,钟志文也是林氏集团的老臣子了,老陆知道他拥有丰富的办厂经验,林家在很多地方开办工厂他都有份参与。光以老陆目光之老辣,他如何看不出,李华勇和林蔚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实质性不同?因此对于李华勇这样的安排他怎么可能拒绝?
因此听李华勇说完后,老陆微笑回应:“行,就按照小李的意思来。”
谁知道老陆没有意见,旁边的林蔚却有意见了:“那我呢?我干什么?”
李华勇含笑看向自己的女友,要说自从突破那层关系后,李华勇感觉林蔚最大的变化,就是她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老端着了。以前的林蔚给人感觉那就是一个职场“白骨精”啊,而现在呢,她经常自然不自然的流露出像现在这样的所谓“小女神态”。
当然喽,林蔚这样的变化李华勇喜欢。
李华勇和林蔚开玩笑道:你嘛,对了你上次不是跟我说,你二叔让你负责起这个项目来,既然是最高领导了,那自然就不用干这些具体的杂活,你在这负责代表你们林氏集团就行。”
“那我岂不成了花瓶?”
李华勇哑然失笑:“当花瓶有什么不好?,我跟你说吧莲花,能当花瓶那是一个女人多少辈子才能修来的幸福。不是有一句俗话说的好,男女之间最佳关系那就叫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吧泉叔?”
老陆听了哈哈大笑,林蔚听了表面上在那张牙舞爪做不满状,但她眉宇之间流露出来的笑意怎么都掩饰不住。李华勇注意到,唯独林兰花同学听了后没有笑,她不仅没有笑,甚至还暗暗撇了撇嘴。
李华勇这才觉得刚才的话不合适了,心说怎么忘了旁边还有一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