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名人在都市-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如何考核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要求永远都是好做出的,执行却往往是最难落实的。
一下子有这么多的事情涌上心头,诸葛亮要是不心里发愁才是活见鬼了。
沈宇看到诸葛亮脸上的表情,笑呵呵的说道:“你要是觉得累,大不了可以多找几个宰相嘛。”
大越国模仿的是宋朝的官员称呼。同平章事一般可以有三个。首相加衔昭文馆大学士,也称昭文相,他还可以有两个搭档,一般是同平章事加衔监修国史和集贤院大学士,简称史馆相和集贤相。
这三“头”宰相虽然有主次之分,但差距远没有明朝时期首辅、次辅、群辅那样差距明显。本来嘛,宰相一箩筐就是为了分权,相互之间差距大了,那还怎么分权。
明朝那群晕头皇帝不会玩,废除了宰相制度,但是却没有从实质上解决这类问题,反而使得首辅比起宋代的昭文相权势还要显赫。
组阁这种文官政治的顶峰之作看来是不会出现在大越国了,至于弄个西方的那种内阁,显然不可能受到皇帝们的认可。那种相互扯皮的内阁,不光行政效率低下,而且在竞选的时候还会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也只不过是在名义上民主了一把,如是而已。
想了半天,诸葛亮还是觉得不想把自己类似的话,还真就只能按照沈宇的安排来。其他的方法不是自己看不上,就是皇帝们显然不可能接受。
“那好吧。”
这话一出口,诸葛亮突然想起来一件事道:“不如再增加几个参知政事吧。”
参知政事在宋朝初期还是拿不上台面的小官员,似乎就是在想办公室里端茶倒水的一样。有点明朝内阁之中司直郎的感觉,但是很快参知政事就成为和唐代同中书门下三品一样的加衔,带有这种加衔的官员将会得到二级实职宰相的待遇,当然也有权利参加议定朝事的会议。
“一箩筐也好,要实在不行,咱就弄一个类似西方内阁的东西出来。”
诸葛亮一听愣了,他刚才还想过类似的可能。但是他派出的很果断,因为作为皇帝不可能承认君主立宪体制。尤其是一直兢兢业业在谋划的皇帝,如果把权力让给了首相,那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不说,首相的理想道路也不一定和国王相同。
“这样行吗?”
“行。”沈宇却出乎意料的给了诸葛亮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只要看好检查权和军权就够了。其实其他的日常政事,我们本来也没想自己插手。”
诸葛亮一听就懵了。感情四个人已经做好甩手掌柜的准备了,拿自己岂不是又要和上辈子一样累死了……
“这样的话,那你们准备干什么去?”诸葛亮本来是想抱怨两句的,但是话到嘴边却变了调。
沈宇却是知道他这次是不想被累死了,于是解释道:“孙洛留下来处理政务,不过是电子政务。以后你们写奏折都要敲键盘了。他在电磁世界当中处理能力不亚于一台生物电脑。大哥带军队打仗去,这个你就不用管了。我就掌握着监察权,御史台、皇城司什么的。丫头嘛,还是让他看着生意吧。”
这番安排倒是出乎诸葛亮的意料,经常和锦绣国方面打交道的孙洛竟然改行处理内政了。而原本看起来应该收拾内政的,现在竟然改行当间谍头子了。在家种地的宅女却要出去做买卖。至于苏克……他坚持的李逵主义路线不留下来和百官斗法真是浪费了。不过出去打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着变化也太大了吧。”
“这有什么?”沈宇淡淡的笑了笑,而后继续说道,“还是先说内阁的问题吧。你要是没有什么意见,那就责任内阁制。你要是觉得有必要成立个议会,那咱就成立个。你现在就可以想一下组阁的问题了。”
第四一七章 诸葛亮内阁-下()
组阁,是一个诸葛亮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如果将高层的人事权下放到自己手中,只保留军权和监察权的话,皇帝们的权威其实就已经出现了裂缝。
自古以来,负责日常政务的宰相们都必须受到言官们的监督。这种监察权是从来都不能放弃的。军权的重要性更是不必多说。道理可以随便讲,但必要的时候,还是应该动拳头的。
然而监察权和军权的掌握都是通过人事权来实现的。如果不向军队和言官队伍当中安插自己的人,皇帝又如何实现真正的掌握这两种权力呢?难道依靠事必亲躬吗?
事必亲恭的结果是什么?坐在贵宾席上的赵祯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全世界的人类,古代中国的皇帝如果一定要事必躬亲,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像他一样批奏折累的晕厥不醒,险些在登基之后就驾鹤西去。
所以说一切权力的本质,都是人事任命问题。这问题延续到锦绣国那个时代的表现就是,组织部和人事部门的领导们一般都牛逼哄哄的。在苍蝇老虎还没有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们在过节的时候收到的礼物最多。
但是站在诸葛亮面前的皇帝似乎不太乐意掌握相关的人事权。诸葛亮是不太相信已经筹谋很久的沈宇是把这件事情忘掉的那种人。
于是他只好开口问道:“这组阁之后的人事任命问题,是由内各负责,还是……”
“交由议会负责。”
果然是没有交到自己的手中。也就是说即便是拥有组阁权的首相,也只能从众人之中挑选阁僚,而不可能掌握副部级以下的人事任命权。这一点是典型的模仿西方政治体制。而如果是严格仿照宋代宰相的话,那是有权堂除官员的。在人事任免方面,也掌握着中层官员的升迁贬谪的权限。
看来这大越国的政治体制,果然是七拼八凑各取精华组成的。
政治体制上的杂种优势,倒是不断地从历史上出现过,但是也有更多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件。
而且,沈宇交托人事权的地方也真的够奇葩,竟然是他刚刚确定的议会。那么在他敲定成立议会之前,是是咋么安排的呢?难道说直接按照圣旨除拜高级官员,亦或者连中低层官员都不放过?
虽然中国的历史是个专治色彩不断加强的历史。但是在清朝以前的大多数朝代之中,皇权都被很好地限制起来。其实并不像电视剧中所说的那样,皇帝金口一开,那就是圣旨。有很多部门都拥有封还诏书的职权。这在整体是是为了防止昏君误国。虽然在整个历史潮流当中,这一职能没有很好地完成他的历史任务,但主要是因为掌握这一权利的士大夫阶层内部出了问题所导致的。
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士大夫阶层不光是皇帝的统治工具。他们本身也是想着在权力的架构中从皇帝那里夺得更多权柄的。封还诏书的权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争取来的,索然接口十分的冠冕堂皇,但是拿到手那就是拿到手了。而曾经掌握在他们手中更长时间的另一项权利就是,中低层官员的任免权。
这是士大夫阶层内部处理矛盾的手段之一,也是造成论资排辈、厚古薄今等等弊端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有能力的新人得不到有效的提拔,往往在掌权者的打击之下迅速淹没。另一方面,掌权者希望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教会年轻人给怎样遵从,也许年轻人会不满,回受气,但是这些掌权者们本身就是从受气包那个时候熬过来的,当然不会让他们那么轻松的就从媳妇熬成婆。
但是,如果沈宇的意思是不会放掉中低层官员的任免权的话,就意味着要从士大夫手中夺取那一项已经被他们认为是理所应当归他们拥有的权力了。
沈宇看到诸葛亮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不由有些担忧的问道:“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诸葛亮只好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如果,如果把中低层官员的任免攥在手里,恐怕也就只有清朝的官员们会接受。顶多,再加上秦朝之前的官员。”
“你是想说我们有些独裁了是吧?”沈宇淡淡的笑道,声音当中倒是没有一丝责怪,“本来嘛,这个刚刚成立的国家就不能陷入争吵。独裁,其实就是唯一的选择。”
诸葛亮有些吃惊,既然已经决定独裁了,那还弄什么内阁,摆出一副要追求君主立宪的民主样子。
沈宇好像看出了诸葛亮的疑问,反而笑得更愉快了。
“你,其实应该是我们的俾斯麦。”
诸葛亮显然不会想到擅长内政的自己,竟然会被比喻成铁血宰相俾斯麦。
不过他旋即就想到了另外一种完全可以解释这种比喻的事实。
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内阁,那就是拿出来糊弄民主人士的内阁,专门使用来粉饰门面的。现在他算是明白了,大越国是一个绝对独裁领导下的帝国。这个帝国拥有一些二十一世纪的国民,他们虽然数量少,但目前在帝国之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他们却是追求民主平等,一时半刻之间是不会习惯在皇帝面前屈膝下跪的。为了能让他们尽快受到安慰,国家政治体系必须向民主时代倾斜,但是内忧外患却使得独裁成为最有效率的运行机制,那么粉饰门面的民主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选择。
当然,除了超时空移民过来的二十一世纪技术工人之外,还有在二十一世纪拥有重大利益的星猫集团。他们是向位于古代的大越国输送先进技术的重要存在。也是接触高级工人的最优秀的幌子和掩护。
这些都决定了皇帝们的内阁只能是粉饰门面,而且议会也不可能超脱这个命运。
“如此说来。议会也只能是……”
听到诸葛亮韩雪的询问,沈宇立刻就给出了回答:“没错,议会,也是个粉饰门面的存在。至少名字是这样的。它实际的职能虽然也包括立法权,但更多的是负责给皇帝出谋划策。无论参议院还是众议院,都有三分之一的人由皇帝直接任命,其他人虽然由选举产生,但必须经过皇帝批准。你的内个也是这样的,你来提名,皇帝批准,当然议会有权否决这一任命。但皇帝也有权强制执行,而且不必非得解散议会。”
“这不就是参谋元和顾问团嘛?”
沈宇对诸葛亮的这个定性显然非常满意。
“虽然说谋不可决于众人,但是顾问还是应该多一些的好。最多也就是谋不可决于众议院。”
诸葛亮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引得周围有很多人都向这边投来好奇的目光,不过他也只是冲他们笑了笑,反正现在讨论的这些事情,在不久之后就要公之于众了,根本就没有必要保密什么。
“那参议院准备设置多少席位?”
“五百席。至于众议院就让各个行政区自己选去吧。我们挑一些自己顺手的人塞进去就行了。”
“那这么说来,监察权、军权、行政权还有立法权就已经四权分立了。”
“其实也就是三权分立。”沈宇笑道,“我问过孟德斯鸠了,他那套三权分立是把军权合并进行政权里头的。只要议会同意,政府就可以打仗。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以文驭武的国策在大宋是个什么样子,我也就不说了。除非民主的风挂边我们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否则以文驭武就是行不通的。但是我这个即将成为皇帝的人,可不喜欢什么民主的风。”
诸葛亮点点头表示自己很清楚这一点。那么接下来就是军队直接隶属于皇帝,直接对皇帝以及他的顾问们组成的议会负责。恐怕掌握行政权的内阁,掌握监察权的一些列机构也都是这样子的。
既然是粉饰门面的统治工具,诸葛亮也就不急着敲定内阁的人选了,倒是其它几个统治机构更值得自己注意。尤其是那个实际上相当于内阁,为皇帝出谋划策的议院。
于是诸葛亮继续问道:“议院不会交给太监来掌管吧?”
既然是统治工具当中最有核心地位的,皇帝一般都会选用最亲信的人去担纲。太监,自然就是经常出任这一角色的人物。
“不会。”沈宇笑着说道,“如果你不觉得累的话,参议长就是你的。以后内阁换届,或者你的阁员有三分之一被弹劾罢免,导致你直接下课的话,那你还可以继续担任参议长。多出这个议会之后,内阁首辅的权柄其实已经被大大削弱了。参议长这个角色反而更适合你。”
虽然诸葛亮还没注意到三分之一阁员被弹劾会导致下野的问题,但是这番话的重点毕竟不在这儿,而是沈宇依旧希望诸葛亮能够担纲谋主的角色。就凭这个,诸葛亮就可以确信自己从来没有失去过沈宇对他的信任。
得到这个结论,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一八章 国()
“趁着我还没累死,多干一些吧。”确信自己依旧“简在帝心”的诸葛亮看上去重新焕发了光彩。
对面的沈宇似乎是这才意识到刚才的诸葛亮一直沉默在一种灰暗的氛围之中,仿佛他的周围一直环绕着一种诡异的灰色气体,让他看上去不像以前那样精神饱满的去应对一切挑战。
不过他现在已经恢复正常了,沈宇也就没有多想。
这时候,花车巡游已经慢慢地接近尾声了。最重要的典礼环节也将要开始了。
不过在此之前,沈宇必须去和苏克商量一些别的事情。因为接下来要宣读的内容已经在刚刚的讨论之中被修改了,现在,必须立即替换掉原来的方案。
伤势还没有痊愈的苏克看着弟弟兴致勃勃的走过来,一把抽走了已经准备好的演讲稿,然后就在上面涂抹起来,心中就已经料到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发生。
果然,当演讲稿重新回到自己手中的时候,苏克发现那上面已经被涂改的不像样子。很多内容,包括那些看上去是被认真修改了一遍的句子,看上去也像是纠缠在一起的电线,根本分不清出哪里是哪里。这让本来就因为上市而变得躁动的苏克,立即更加躁动起来。
“我不念了。你过会上去念吧。”苏克把那份演讲稿塞回去,没好气的说道。
“那不好吧,这个时空可是讲究长幼有序的。我去年的话,可能不方便我们招揽本时空的人才。”
苏克却像是没有听到沈宇的话一样,闭起眼睛假寐起来。
沈宇无奈的转过身去,平复一下心情准备过会开始演讲。
这时候舒婷贝却幽幽的绕到了他的身后,一下子蒙住她的眼睛,有些发嗲的问道:“哥,你看那些国有的公司以后归谁管?是直接交给内阁,还是最需要花钱的军队,亦或者是比较清正廉明的御史台都察院什么的。”
沈宇原本还真没想到这个问题,这下子可要炸了毛了。只好拉着舒婷贝到诸葛亮面前讨个主意。
诸葛亮一听就愣了,这样的大事儿,竟然逃脱了沈宇的精心布置。看来沈宇真的是被这些日子开国大典给忙坏了。
不过诸葛亮拿主意的本事依旧强大得离谱。他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方法。
“放在内阁肯定不合适,如果不能政企分离的话,贪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放在监察部门肯定也不合适,他们可以监察,但是绝对不能主管。否则我们就只能向清朝那样发放养廉银了。至于军队嘛,准许他们巡逻的时候夹带私货就不错了,如果养肥了的话,怎么拿物质奖励调动他们的作战积极性。”
舒婷贝一听这话登时就乐了。被否定的这三个分别掌握在三位哥哥手中,而剩下的那一个,就是自己这个宅女主管的部门了。
“那就剩下议会了。”
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