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烽火传信录-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怎么回事儿?”穆森故意装着糊涂,转过头看向赵新城,“新城大哥,你知道是咋回事儿么?”
赵新城脑袋晃动得和风车似的,装出一副我啥也不知道,千万别问我的样子。
张慕癞一看穆森和自己装糊涂,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语气愈发严厉。
“怎么着,有胆子做却没胆子承认吗?”
“师长,我想拦着了,可穆森兄弟不让。”赵新城是个老实人,被师长一吓,马上把自己撇清。
“没义气的家伙!”穆森暗自啐了一口,主动承认错误道:“师长,别说了,我承认都是我的主意。人家盛情难却,你也孤身一人,郎才女貌,不也很正常么?”
“我说怎么在重重警卫之下还被两个弱女子摸到了我的房间,原来是你小子的花花肠子在作怪。穆森,手无寸铁就杀不得人了吗?我是信任你们才放心的睡去,你却给我接连放进两个人。要知道杀人的方法很多,让你想都想不到的。这一次就当给你提个醒,下次如果再犯这样的错误,你就直接下部队吧!”
“是,师长,这次是我考虑不周,我保证不会了。”穆森听师长这么一说,也是后怕,连忙答应道。
空山寂寂,鸟语声声。顺着包座河前行,最后出发的张慕癞等人骑着战马,很快撵上温玉城。
“温团长,进展情况如何?”张慕癞也不废话,直奔主题。
“师长,沿途有几个地方出现了敌军,不过都被我们突然出现给击溃了,现在先头部队正在向腊子口进发,预计在下午2时左右抵达。”
“好,注意部队的后续跟进和沿途的警戒,不要轻敌。敌人准备时间较长,要耐心,切忌麻痹大意。”
正午十分天气突然转阴,下起了中雨。道路变得泥泞难行。好在沿途的残敌都已经被肃清,下午2时左右,张慕癞与山地团的团部一起抵达腊子口外,在一座叫朵里的喇嘛寺内,设立了前敌指挥部。
远眺腊子口,群山耸列,峡口如刀劈斧削,腊子口河从峡口奔涌而出,两崖林密道隘,确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红军突破草地,打下包座,进窥甘南,甘肃的军阀鲁大腸慌了神,生怕红军杀进他的地盘。为此先后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腊子口为其防守的重中之重。
“走,温团长,咱们一起去前沿阵地看看。”
出了朵里寺,张慕癞、温玉城带着警卫向腊子口走去。中午开始的雨总算转为毛毛细雨,前面高峻的腊子山正锁在云雾里。白龙江的支流石沙河从栈道底下奔腾而过。
只有一尺多宽的小小栈道,被荒草和枝条掩盖着,不时横过小径的树枝需要用刀砍断后再前行。雨点和风一起摇曳,从树梢、从叶子上洒落,很快就湿了一身。
张慕癞他们顺着这条小径一直前进到二山地团先遣1营营部,与温玉城、1营长一起实地勘察了地形。
腊子口是两山之间相夹形成的一个小小口子,宽不过30米,两面都是悬崖绝壁,构成一个百米长的甬道。湍急的腊子河从这道缝隙里奔流而下,向着更远的山谷里流去。河上不知何时架起的一座木板桥,历经风雨侵蚀,仍然尽职尽责地担负着沟通两山间的作用。
桥头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腊子口后面设有仓库,看情形不是屯积着粮食就是弹药,可见敌人已经做了长期死守的准备。
桥头守军影影绰绰的,估计有两个营的兵力,在整个腊子山,敌人还有众多的纵深阵地,详细配备的兵力也不在少数,至少一个团以上。先前张慕癞派出的侦察人员最远潜入到岷州城内,发现那里还驻扎着鲁大肠约4个团的主力部队,一旦这边形成僵持局面,敌人随时可以增援。
张慕癞看着地形对攻方非常不利,久久不能下定决心。温玉城说道:“师长,既然来都来了,不敲打敲打,怎知那里是金刚钻,哪里是瓷器活。放手干吧,红军战士从来不怕流血牺牲。”
一营长也主动请命:“师长,就把主攻的任务交给我们营吧!战士们训练这么久,也该让您看看我们营的战士究竟练的咋样!”
“好,就让一营作为突击营,二、三营作为预备队。我看地形狭窄,过多的兵力也施展不开,可考虑以连为单位轮流发起攻击。”
“是,坚决完成任务!”一营长领了命令,赶紧回去做战前动员。2时30分左右,战前准备工作就绪。温玉城集中了全团的重火力,掩护一营三连突击队从正面进攻,猛攻隘口,夺取木桥。
这种离守不利攻的地势使得守军的抵抗也变得激烈起来,三连强攻数次都未奏效。由于口子太窄,敌人用手榴弹控制了木桥前面那段隘路,50米的路面上铺了一层手榴弹破片和没有拉弦的手榴弹,有的地方已经堆了起来。作为突击队的三连已伤亡多人,未有寸进。
下午4时,张慕癞下令让三连撤下来休息,准备好好考虑一下再重新组织进攻。
张慕癞把温玉城和一营营长都叫到身边,组织大家共同想办法。张慕癞说道:“同志们,我向来不主张牺牲战士的生命去蛮打蛮拼的,要多动动脑子、多想想办法。正面不行,我们可以考虑侧面迂回嘛!”
最后经过大家讨论决定:仍以三连担任正面进攻,吸引住敌人的注意力;以一、二连从腊子口的右侧,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敌人背后去进行突袭。
究竟怎样攀登这样笔立陡峭的崖壁呢?张慕癞打算将自己的第九纵队派出去,遭到温玉城及一营长的一致反对。
一营二连有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他说他有办法。迂回部队出发后,从望远镜中能够看到他用一个带铁钩的长竿子,钩住岩缝,像猴子那样攀上险峻高耸的绝壁,然后从上面放下绳索,迂回部队便顺着这条绳索一个一个地都攀上去了。(。)
第四十二章 侠路相逢()
看着战士们消失在山后,张慕癞和温玉城前进到相距200米远的栈道旁边,这里的树林茂密,隐蔽性强,两个人都觉得从这里观察比较适宜,因而静静地等在这里,等待突击部队发起攻击。
对面的敌人虽然不知道红匪打算干什么,只是盲目的开始射击,以期威慑红匪。漫无目的的子弹不时飞进树林,打折树枝,发出扑扑的响声。
温玉城为难地说道:“师长,这里流弹乱飞,距敌太近,您还是回撤一下,以免发生危险。”正说着,只听得后面“啊”的一声,温玉城的一个警卫员被乱飞的流弹击中腹部,软软地倒下。几个警卫战士连忙把他抬了下去,送到后方抢救。
温玉城急了,这要是师长在这儿出了点什么意外,我还不得被全军团的人骂死啊。连忙说道:“师长,您看,这里这么危险,您在这里会让我们的战士们更加分心!还是先撤下去,等进攻有些眉目了,您再来!”
张慕癞没理会他,兀自拿着望远镜在观察腊子口的情况。听温玉城逼迫狠了,很不高兴地说道:“你们一些无关人员先撤下去,我哪儿都不去。如果指挥员不能身临前线?那么,要我们指挥员还有什么用。我要在这里亲眼见证战士们创造的奇迹。”
温玉成看拿师长没办法,也就熄了这个念头。只是挥手示意警卫战士们,注意隐蔽,以免再次出现风险。
很快担任主攻的一营三连重新调整了部署。他们组织了敢死队,匍匐接近了桥的这一侧,打算从桥底下偷渡过去。
“扑通”一声,一个战士抓着桥下横木过桥时不慎失了手,掉进了桥下的激流。张慕癞等人的心都提落到嗓子眼儿,生怕被敌人发觉,为桥下的战士们担心起来。
果然这一下子声响还是将敌人惊动,敌人注意力立即被吸引过来,各式的轻重火力纷纷开始向桥下猛烈射击。在桥底下的隐蔽前进的敢死队战士们出现了较大的伤亡,前进速度为之一顿。
凡事有弊必有利,这本是一个意外,却重新创造了一次战机。三连的连长看见敌人的火力被桥下吸引过去,连忙带领剩下的战士们径自从桥面上冲了过去,短短的时间就冲到了桥的对面。
守桥的敌人来不及把枪口调转,被迫与三连的战士们展开了肉搏战。就在这个时候,腊子口背后的半山腰升起一颗表示迂回成功的白色信号带,紧接着一颗红色信号弹也冉冉升起,跟着钻进了苍穹。
放信号弹的是一营的通信股长刘峰。他只顾着高兴,而忽略了再前进一步便是悬崖的境况。在第二发信号弹升起之后,他的脚下仍旧向前迈入,结果一不小心从悬崖上滚落下来。多亏了山腰间的一条小路挡住了他的身子,他才没有掉下湍急的河流之众。
迂回到敌人后侧的一连、二连的战士们纷纷掏出手榴弹,从山顶向着桥头的敌人身后猛烈地投掷过去。守桥的敌人一时之间腹背受敌,乱了阵脚。温玉城见此良机,马上将二营三营的预备队派了出去。
滴滴哒哒的冲锋号吹响,山地团的战士们如同潮水一般向对面漫了过去。守卫桥头的敌人见势头不好,纷纷向后退去。然而,敌人逃跑时并不甘心,竟然在山腰树林里放起了大火。一时间是烈焰腾空,发出啪啪的响声。
红军山地团的战士们,丝毫没有畏惧,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穿过熊熊火焰,紧追不舍。当腊子口的顶峰,被夕阳染成一道金边时。
三连的突击队,营长亲自率领的迂回部队实现了胜利会师。此时摔下山腰的张峰已经醒了过来,恰好发现敌人正在向后溃退,他成了整个腊子口胜利的目击者。
未等硝烟散尽,张慕癞变来到了腊子口桥头,面对半尺多深的手榴弹破片,他伫立良久慨然长叹。“雄关不是不够险峻,道路也不是不够艰难。要是让红军来守着个这个天险,只需要一个营的部队,哪怕是10万大军也休想过去。可见这个世上没有扣不下的雄关,只有打不垮的人心。”
腊子口顺利拿下,整个甘南向红军敞开了怀抱。张慕癞叫人立即向毛委员发报,“我红八军山地团,拉练途中遇敌,一路追击后,已经胜利拿下天险腊子口,打开了北上甘南抗日的通道。希中央军委早做决定,以便决定我山地团下一步行军方向!”
山地团在肃清腊子口全部阵地上的敌人的时候,张慕癞和温玉城已经带领警卫战士,来到敌人设在山腰的仓库门前。
“穆森,去把它打开!”
“是”穆森应声走了过去,一枪托下去把锁头砸掉,缓缓推开仓库大门。满满的粮食和弹药,把大家的眼睛都彻底亮瞎。
甘省军阀鲁大肠本来是为了和红匪死磕才设立的这个仓库。粮食和弹药,那是拼了命的往里装,期待着能发挥作用,把红匪拒之门外。没成想人算不如天算,守桥敌军不给力,这下彻底便宜了红8军。以至于张慕癞都吃惊地夸赞道:“鲁大肠是个好同志,能够急人之所想,做事儿考虑的比较周全。今后若能够遇到此人,尽量活捉,不要伤了他的性命!”
有了这么多充足的粮食和弹药的储备,整个红8军都能阔绰不少。张慕癞叫过温玉城,命令道:“温团长,山地团将敌军肃清后应立即转入阵地防御态势,构筑好向着身后的阵地,防止敌人的反扑。”
“是!”温玉城应声答到。“我这就去办”。
腊子口天险被攻克的电文一传回中央军委,引起一阵热议。毛委员大加赞扬地说道:“灵活机动是对每一个红军指战员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拘泥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要时刻以对已有利、对工作有利的态度去处理事情。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成绩,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成功。”(。)
第四十三章 天下大势()
就在张慕癞报喜的电文到达中央的当天夜里,关于红军南下,还是北上彻底有了结论。
远在阿坝的张主席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给右路军总指挥徐象前,政委陈昌昊发来一封电报,要求右路军立即掉头南下就在张慕癞报喜的电文到达中央军委的当天夜里,关于红军南下还是北上彻底有了结论。
远在阿坝的张国涛主席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给右路军总指挥徐象前、政委陈昌昊发来一封电报,要求右路军立即掉头南下重过草地回到阿坝。
这封电报到达时,正好是叶剑瑛参谋长负责收发电报,机警的叶参谋长立即将电文内容提前告知毛委员。
当天晚上,顾不得休息的毛委员连夜召集周副主席、张文天、王佳祥、刘少琦等中央领导人在周副主席的住所召开紧急会议。
大家一致认为南下没有出路,坚持北上抗日的主张。最后还是毛委员亲自拍板,决定部队连夜出发,以红8军为前导,红1、3军为后卫,中央纵队和红军大学居中的行军顺序向俄界进军。
整个队伍被告知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掉队、不要问为什么,部队按照规划好的先后顺序井然有序地离开驻地,向着茫茫未知的黑夜前进,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第二天一早,徐象前、陈昌昊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来,在总指挥部研究着如何解决部队面临的浮躁、粮食供应、训练等问题时,副参谋李特闯了进来,报告右路军原红一方面军的部队不知去向。一同消失的,还有叶剑瑛参谋长以及他随身携带的一张唯一的军用地图。
在向张国涛总政委请示之后,徐象前、陈昌昊决定率领右路军剩余的部队及红军大学折回的一部分学员重新从班佑穿过草地,返回阿坝。
就这样,关于红军主力是南下创立西康根据地还是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问题终于落下帷幕,以两路大军分头行动、各自表述的方式解决。
远在腊子口的张慕癞接到毛委员发来的情况电报,立即做好了迎接中央纵队北上的准备。中央纵队到达俄界之后,意外受到了当地藏族同胞的热烈欢迎,这和以前红军经过藏区所得到的待遇截然相反。在感受藏族同胞热情好客的同时,毛委员也很好奇,不知道张慕癞他们做了什么?
恰好毛委员询问的对象正是张慕癞曾经住宿过的藏民家,主人高兴地把张慕癞为全村人摩顶赐福的壮举用极其崇拜的语气描述出来,还后悔自己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人家都没看上,一心为了佛祖消灭邪恶去了。
在详细了解到张慕癞在此地的所做所为后,毛委员哭笑不得。随后亲自给张慕癞拍电报,严令张慕癞今后再不得以宗教的名义宣扬红军,但重申红军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针政策依然没有改变。
为了进一步阐明观点,统一全党全军思想,中央政治局临时在俄界召开了会议。张慕癞作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也从腊子口返回出席了会议。
会议重申了中央北上抗日的主张,根据当前的形势,改变原定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决定1、3、8军团立即北上,开展游击战争,向陕甘广大地区发展。
三天后,中央纵队向腊子口行进。张慕癞奉命统帅红八军,前出腊子口,为中央纵队进入甘南开辟更为广阔的通道。
张慕癞带领红8军快要抵达腊子口的时候,正赶上鲁大肠所部新编十四师使用4个团的兵力向腊子口反扑。
受地形限制,敌人每次展开的兵力不超过一个团。山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