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第5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没有问题了,老雷在两广云贵很有势力,年前老雷刚刚发动了一次暴动,坚持了三个月之后还是失败了,老雷这个人有想法,但是实力不够,做事比较莽撞,我会处理好的。”严顺很有信心,这些年跟在李牧身边,严顺也是见多了社会阴暗面,很多时候李牧不方便做的事,都是严顺去处理,所以李牧不担心严顺的能力,更担心的还是清国那些既得利益者,那些人才是真正的墙头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最信奉的是“中庸”之道,只可惜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明白“中庸”之道的害人之处。
李牧上辈子有本畅销书叫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也是大起大落,先是受到追捧,引发社会热议,然后全民唾弃,作者也成了过街老鼠。
抛开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背后的原因,这本书也确实是写出了一部分国人的问题,但是那时特殊时期的特殊群体,并不具备代表性,谁都不能否认,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有一些害群之马,更何况是一个十几亿人的民族,一万个里面出一个老鼠屎,总数也有十几万之多,如果把目光只放在这十几万人身上,拿得出的结论肯定是片面的。
李牧也承认,确实有一部分国人上不了台面,但是这本书的作者比较偏颇,片面的无限放大劣根性,不会辩证的看问题,只提出问题,却没有解决方案,结果就成了哗众取宠。
清国统治下,这样的国人尤其多,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堂堂正正一个人,寒窗苦读十余载,金榜题名之后还是见人只能自称“奴才”,心里正常的都能给你活活掰弯,原本就有点心理阴暗的,那就会进一步成为心理扭曲,很多清国官员都处于这个群体,所以哪怕李牧告诫严顺要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也注定这只是个暂时性行为,未来这些人肯定是都要被抛弃的,不是李牧抛弃他们,而是他们被时代抛弃。
“放心大胆去做,主意发动普通人的力量,清国什么人最多?农民!所以想要推翻清政府的力量,必须要借助农民的力量,思考下农民最需要什么东西,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你就会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到时候即便有人反对你,他也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李牧最擅长的是绑架舆论,其实也不能算是绑架,用“引导”来形容更好,农民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土地,只要满足了农民的这个要求,什么力量都不能阻止严顺。
要说李牧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身为华人,但是李牧的根本确实在美国,虽然李牧并不赞成美国的政治制度,但是李牧也要承认,美国的政治制度中,确实是有一部分可取之处,比如美国坚持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虽然这一点连美国人都做不到,但是李牧还是希望,如果可以的话,李牧希望严顺能在清国实现。
至少,也要尝试下。
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句话一直到二十一世纪,才可以公然拿到台面上说,之前纵然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这个道理,但是迫于形势,哪怕要形容一下,也只能遮遮掩掩,其实这句话和“成家立业”的道理是一样的,不立业,自然也就不可能安定下来,不可能沉下心来做事,不可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现在大多数清国的农民都没有恒产,哪怕是自己的家都不是自己的,随时有可能遭遇到外力,生活支离破碎,移民美国的那些华人已经证实了,华人的能力不逊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人,甚至比其他大多数人都要出色,骏马集团的那些工人先不说,那些从骏马集团购买了土地,前往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经营农场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在当地扎下脚跟,可能他们的生活比较辛苦,但是他们有了自己的产业,也就有了充分的自信,这是从工厂里拿到多少薪水都无法替代的。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在工厂里工作,有可能会被解雇,那么马上就会吃了上顿没下顿,经营自己的农场不一样,不管是欠收还是丰产,差别不过是挣得多一点,或者挣得少一点,终归都是挣,这就定下了基调,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因为核心竞争力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的生活自己把握,不用看人脸色,大多数华人,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当然这样做还有一个问题,清国不是美国,人口众多,适合耕种的土地总量有限,现在清国的土地,勉强还可以满足清国的人口,但是如果人口进一步增长,那么清国势必也要对外扩张。
好吧,这是另一个问题。
894 新人()
土地和人口的意义一向是成正比的,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大概是无法理解十九世纪的亩产,曾经李牧注意到,二十一世纪的亩产可以达到一千公斤,乃至是一千五百公斤,但是十九世纪的亩产是多少?一百,或者一百五十,哪怕一百五十,已经是精心伺候的结果了,正常情况下,在没有良种和化肥的帮助下,一百公斤才是正常产量。
这么一看就能理解,清国可以养活多少人?
李牧不知道具体的数字,但是李牧知道,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共和国也要保证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考虑到这年头的耕种效率,那么要养活清国四亿亿五千万人,最少需要四十亿亩耕地。
清国有这么多土地吗?
没有!
所以,要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增收,一方面要减少人口,这时候太平洋公司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为什么清政府明知道太平洋公司是骏马集团的下属子公司,但是却无动于衷,原因很值得考究。
“里奥,注重人,注重人本身,贫民阶层需要土地,地主阶层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至于那些官宦,他们是很好地靶子,你要利用那些官宦赢得所有人的支持,这并不容易,其中有一个度,需要你好好把握。”李牧不能和严顺说太多,有些东西不能说的太透,严顺很不错,但是还没有到“卓越”那种程度,要厘清清国的的问题,还需要严顺接受一些挫折才行。
如果有可能的话,李牧也希望严顺的事业一帆风顺,但是这很明显不可能,清国的问题比美国复杂一百倍,比南美和吕宋复杂一千倍,李牧可以告诫严顺,让严顺不走任何弯路,但是这并不能真正帮助到严顺,有些东西,还是需要严顺自己去摸索,李牧帮不上忙。
一个国家的崛起没有那么简单,无数的陷阱,无数的诱惑,稍不注意,就会落入敌人的陷阱,甚至都不是“敌人”,有时候或许会来自自己的战友,李牧很久之前就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世界上资源是恒定的,一个国家拿到更多,那么其他国家拿到的就会相应减少,李牧希望中华民族崛起,但是这个崛起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任何国家都不希望远东成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美国也是一样。
李牧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我知道里姆,我会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但是里姆,我现在越来越发现,事情可能不会按照我们预计中的发生,大多数清国的华人都没有接受现代教育,我们没办法让他们了解‘自由、自尊、民主’等等相关概念,我的设想是,我们可以首先拿下政权,然后在一点点的做出改变。”严顺有自己的想法,这可能无法实现,但是也有可能事半功倍,毕竟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李牧并没有听说有人会这么有耐心。
那就去做吧,李牧不反对严顺进行一些李牧不曾了解过的尝试,按部就班的生命很有意义吗?
不一定,现在的李牧,也很想看到和记忆中不一样的事情发生。
和严顺进行过沟通之后,李牧的重心马上就转移到了海参崴,清国的革命重要吗?很重要,但是李牧却不可能全程参与其中,就像阿瑟说的那样,李牧现在是美国人,不可能和清帝国联系的太紧密,该避讳的,还是要避讳。
和严顺长谈之后,李牧同样乘坐太平洋舰队的军舰前往海参崴。
这期间还有一个插曲,李牧乘坐的军舰要经过清国海域前往海参崴,清国的北洋舰队服从清国的命令,对李牧乘坐的军舰进行了拦截。
但是很遗憾的是,经过李牧和北洋舰队高层的磋商,北洋舰队并没有难为李牧,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李牧乘坐的军舰经由清国海域前往海参崴。
这在清国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热议,但是李牧并没有在意,抵达海参崴之后,李牧对陈国芳推心置腹“没有关系弗朗西斯,清政府现在不可能对我采取强制措施,他们当然可以抗议,可以愤怒,但是那又能怎么样?没有任何一艘军舰敢对我开炮,清政府承担不起这个后果,我很安全的抵达了海参崴,就是这样。”
李牧不担心清政府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哪怕李牧现在从事一些反对清政府的活动,但是这个活动都不是官方层面上的,所以李牧可以为所欲为。
但是与此同时,清政府就束手束脚,难道清政府敢对李牧采取任何措施吗?
别逗了,如果清政府真的这么做,那么找清政府麻烦的,就不再是骏马集团这样的企业行为,而是美利坚这样的国家行为,这是清政府根本无法承受的后果。
“好吧,你总是对的,看看我们的新海参崴吧,这是所有海参崴人的城市,同时也是你的城市。”和以前在华盛顿时相比,现在的陈国芳自信心十足,根本就没把清政府放在眼里。
好吧,居养气移养体,人随着地位的提高,思想境界也会相应的提高,当初陈国芳在夏威夷时,只是夏威夷本地的一个富商,除了华人范围之外,陈国芳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力。
现在的陈国芳不一样,有了国会议员的经历,现在作为一州之长,陈国芳不再惧怕任何人,别说清政府,面对李牧时,陈国芳都能开开玩笑,这是个极大的进步。
“很好,很不错,比我预想中的还要好。”李牧确实是惊讶,现在的海参崴,和俄罗斯统治下的海参崴相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
俄罗斯人统治下的海参崴,基本上就是一座军城。
“军城”是什么概念?
没有经济,没有民生,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军事服务,四眼望去,到处是冰冷的堡垒和狰狞的炮台,无论怎么看都不讨人喜欢。
现在的海参崴不一样,以骏马集团牵头,标准石油、摩根银行、杜邦军工、甚至是卡内基…里姆钢铁公司,都在海参崴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些投资当然也是有侧重点,有些企业的承诺,并不一定能履行,但是海参崴政府进行的基础投资一视同仁,不管那些大企业的承诺会不会兑现,海参崴政府对城市和港口的投资不遗余力,李牧现在所看到的,就是海参崴政府努力扩建之后的景象。
确实是努力扩建,俄罗斯人将海参崴的控制权移交给美国人之前,海参崴港口只有四个码头,最多也只能停泊一万吨级的轮船。
现在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海参崴政府的努力,海参崴港口已经扩建到十一个码头,最大的码头可以停靠十万吨级的邮轮,这个数据听上去有点夸张,因为美国目前最大的邮轮也没有到十万吨级,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海参崴政府修建港口,没有花费海参崴政府一分钱,所有的投资都是骏马集团垫付的,工人都是从日本雇佣的无偿劳动力,海参崴政府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的工程吗?
没有!
完全没有,所以,陈国芳真的是心安理得。
在港口周围,码头的仓库区已经修筑完毕,那都是骏马集团的投资,海参崴政府乐见其成,将来只要收税就行,不需要海参崴政府为此努力,除此之外还有骏马集团、标准石油、以及摩根银行在码头修筑的办事处,它们都集中在一条街上,这导致码头附近的地皮一涨再涨,海参崴政府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凭借码头附近征收的税赋,基本上可以支撑半个海参崴的城市基础建设。
“年前雷来到海参崴,给了设计了一个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有下水道,有地铁,有地面交通,有步行街,如果全部建成,海参崴会是比纽约,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我现在只有一个问题,要不要公布海参崴的规划图,有可能我们会一鸣惊人,也有可能会树大招风,我正在推动议会通过法案,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诋毁海参崴的建设。”陈国芳的理想大,这分明是想把海参崴建设成华人王国。
“好想法,如果你确定了,那就努力去做吧,现在的海参崴,我们不仅要吸引清国的华人移民,还要吸引美国的白人移民——”说到这里,李牧注意到陈国芳要插话,于是李牧举起手,不给陈国芳机会“首先要强调的一点事,不管是白人,还是华人,只要愿意移民海参崴,只要愿意加入美国国籍,那么就都是美利坚的一部分。”
如果可以的话,李牧也愿意建设一个只有华人的海参崴,但是这个想法在最近这些年是不可能存在的,就在李牧把海参崴并入美国,寻求美国保护的同时,海参崴就注定在若干年内不可能取得独立地位,当然李牧希望美国白人不会对海参崴发生兴趣,但是这一点很难保证,从欧洲到美国并不算远,那么从美国本土到海参崴就很远吗?
不一定!
“我知道,我知道,政治正确嘛,在这一点上,我是不会犯错误的——”陈国芳也是很聪明,做事情很有分寸,对李牧的意图也是理解的足够深“现在每个月,有大约十万清国人,以及一万美国人要求到海参崴定居,我们的条件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该分配土地分配土地,该缴纳税收的缴纳税收,在海参崴,白人也不会比华人多缴一个大子,现在最关键的是军队,我想,最起码应该有两个师,是全部有我们华人作为根底,但是战争部不这么认为,战争部要求所有的部队都要由美国本土组建,这应该算是对我们海参崴的歧视吧。”
陈国芳提出的问题很尖锐,李牧没办法给一个标准答案,虽然李牧和阿瑟、谢尔曼的关系都很不错,但那都是在不危机美国利益的前提下,一大彼此的出发点发生冲突,李牧也不知道阿瑟和谢尔曼他们会怎么做。
其实就是麻秸秆打狼两头怕。
“现在别计较这种事,你最重要的任务,是为海参崴的居民谋福利,不让海参崴的居民有任何怨言,对华人和白人一视同仁,别把目标放在最近几年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个世纪,到那时再说我们的理想。”李牧有的是时间,一个世纪之后李牧也才仅仅八十岁,很老吗?不,到时候李牧还有很多时间。
晚上,陈国芳在海参崴州府为李牧举行欢迎晚宴。
其实陈国芳来到海参崴,面临的困难确实是比李牧想象中还要多,李牧来到海参崴的当天,就大概了解到陈国芳所处的处境,比李牧设想中还要严峻得多。
“弗朗西斯是共和党,这一点无可争议,但是民主党也没有放弃海参崴州,下一次总统大选,海参崴就将拥有自己的选举人票,虽然票数并不多,但如果在竞选胶着的时候,海参崴州的选举人票就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来看,民主党在海参崴州的代言人是托马斯·张伯伦,这个人的能力不怎么样,但是他和清政府的关系很好,三年后他会参加海参崴州的州长竞选,现在看来他的赢面并不高,但是这终究是个隐患。”严顺离开李牧身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