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他们的情况说给赵兰舟听,“当然我个人觉得他们不错,但是他们愿不愿意到南省来工作,还要靠您派人去争取了。”
“优秀的人才百家求啊,特别是你们京大的学生,首选恐怕是出国吧?”赵兰舟点点头,有些无奈地笑,“这几年走了不少人才啊,说是去留学,今后会回来报效国家,我个人觉得不乐观啊。”
“您去大目村的时候,咱们村有个下放干部,是H大的教授,叫李际远的,您还记得吗?”
“我知道,他还是个很有名气的科普作家嘛,我和他还挺聊得来的,他怎么了?”赵兰舟关切地问。
“我刚去探望了他,他很快也要举家出国了。”
赵兰舟沉默了,过了半晌才苦笑道,“咱们留不住人才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之常情,人之常情啊。”
“您刚才也说了,人才难求,越是难求,越体现出人才的重要,人才留不住,我们也得想办法留住他们。”
“你说说看。”赵兰舟很感兴趣地说。
“首先要尊重他们,让这些人才觉得在我们南省能够得到尊重,他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虽然说无私奉献很高尚,可是人还是趋利的动物,这一份尊重可以通过各种表彰各种称号来体现,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比如南省十大杰出教师,南省百名学者,南省特殊引进人才等等,当然被评上这些荣誉称号,也不能毫无特权,比如持证可以免票乘坐公共汽车,并且每年由省领导对他们进行慰问,在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听取他们的意见……”刘好好当年也曾参加制定过H市的“抢人政策”,对这些套路是驾轻就熟。
“这不难!”赵兰舟拍着大腿说,在一省的范围内,他还是有权进行这些决策的,“这只是第一步,还有呢?”
“还有就涉及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了,比如城市户口,根据人才的重要程度,解决他们一人、夫妻双方、子女甚至全家的城市户口。”
“这个吸引力挺大的,尤其是一些年轻大学生,早早在农村娶了妻,农村户口想要转成城市户口不容易啊。”赵兰舟频频点头,就连史红和庄立军都听得很认真。
“还有解决工作,帮助那些人才解决家属的工作,他们才能安心工作。另外建议能规划出建设人才公寓的地块,只有让这些人才在南省安家落户,他们才不会轻易离开。”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很尊重有知识的人才了,可还是控制不住这阵出国潮,当然也不是我们省的问题,到处都是这样。”赵兰舟抱怨道,“你看李际远老师,现在在H大教书,不是挺好的,社会地位各方面都很高,偏偏还是要出国,你觉得给了他们足够的好处,他们就能留下吗?”
“该走的还是会走,但是出国不容易的,就不会削尖脑袋往国外跑了,如果在国内的待遇足够好,他们心里的那杆天平也是会左右摇摆的,等整个社会形成了尊师重道的良好风气,经济水平各方面都上去了,他们自然也会愿意留在国内了。”
刘好好想了想,“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才,咱们的H大也是一所名校,加大对H大的投入,留住H大的优秀毕业生,其实也是很重要的。”
刘好好的话给赵兰舟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全新思路,他自然会去找一干幕僚细细斟酌。
“南省还是留不住人啊,连你都留不住,你让我去制定这些政策有什么意义?”赵兰舟抱怨道,“立军,要不要考虑一下,和好好一块儿到南省来,我给你解决户口和工作?”
几人笑了起来,刘好好抱歉地说,“高官,我是真想回来的,但还是想要在京大读完研究生,把上头的政策吃得更透,回来之后做事心里才有数。”
赵兰舟知道她读的是法律,这个专业和政策的制定关系十分密切,她在京城能够接触到的东西,连他都未必能够接触到,换作是他,恐怕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第五百七十四章 争执()
“那可事先说好啊,你虽然是研究生,但是回来之后可别像你在京城一样,去什么大学教书,老老实实地给我从基层干起,你不适合坐在书房里搞研究,就适合下去做实事。”人还没回来,赵兰舟就给她压担子了。
“你胡说些什么啊?”史红不干了,“人家一个女孩子,学历又高,你让她从基层干起?这不是明摆着磋磨人吗?”
“玉不琢不成器。”赵兰舟笑道,“她就适合从基层干起,我这是为她好,基层是最磨练人的,把方方面面处理好,学了一身的本领,今后在哪个位子上都能合适。”
赵兰舟多年来一直很看重她,培养她的用心程度丝毫不逊于对自家子侄。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刘好好和他心照不宣地相视而笑。
“你们俩啊,想得太简单了,好好马上就要成家了,等她毕业了,说不定孩子都生出来了,你让她带着孩子下基层?还是抛家弃子自己下基层?看你不被庄老爷子骂死,就连南生都得和你翻脸。”史红受不了地看着他们俩,他们俩看起来精明,其实毫无生活经验,身为女子,就算再有雄心壮志,到头来还不是为家庭束缚?
见他们静了下来,谁也没说话,史红语重心长地对刘好好说,“我知道你们会说有很多女子不顾家庭,努力拼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这样的榜样满大街都是,我也看多了。但是现在看起来是很风光,等过二三十年她们孩子大了,你们再看看吧,从小没有母亲的陪伴,她们的孩子能没有怨言?她们今后的晚年会幸福?好好,阿姨是过来人,给你一句良心的建议,孩子小的时候,尤其是三岁之前,不要离开他,尽量把他带在身边,人家说三岁看老是有道理的,三岁之后孩子上幼儿园了,你再把重心放到工作上也不迟。女人还是要以家庭为重点,立军又在部队,你总不能让他来照顾家庭吧?所以老赵说让你一回来就下基层,我是坚决不同意的,起码得让你把孩子带大了才行。”
刘好好和庄立军面面相觑,虽然快结婚了,可是孩子的事情,他们还真没多想。
“谢谢史阿姨。”刘好好诚恳地道谢,不管她是否赞同史红的想法,史红都是一片好心,否则人家何必和她说这些。
“妇道人家,别以为好好和你一样胸无大志,”赵兰舟却一脸不屑,“好好,你别听她的,谁说女人就该以家庭为重的?这么多女英雄、女科学家的,个个都有自己的事业,谁说女人就该被孩子困住的?什么三岁之前把孩子带在身边,也是一派胡言,我们家几个孩子不也早早送去托儿所了?也没见他们有什么问题。还有南生,他一生下来就被送到刘老爷子那儿养着,不也没有母亲在旁边照顾的,你看他现在不也挺好的?所以说,我最烦这种理论,就像女人家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都什么年代了还说这些,最可笑的是这样的理论,还是由一个女人自己说出口的。我们有心解放妇女,妇女倒是心甘情愿把自己束缚住,怪谁?”
虽然刘好好对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的说法不敢苟同,但是却不得不说赵兰舟这番话酣畅淋漓,说到她心里去了。
史红被他怼得面红耳赤,“这些教育理论是有依据的!”
“什么破理论,鬼依据,”赵兰舟嗤笑一声,“要说理论,我也有理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努力工作,树立起优秀的榜样,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要不然怎么有句话叫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有句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还有还有,虎父无犬子……”
“赵兰舟!要不是我牺牲自己的事业,你以为你能在外面安心工作,你现在倒是振振有词地解放妇女了?”史红怒气冲冲,差点拍案而起。
赵兰舟的气势锐减,但还是嘴贱地想要补一句,你也没什么事业……
“咳咳,”庄立军看苗头不对,连忙轻咳了两声打断了他们的针锋相对,“赵叔,史姨,我们还没结婚,现在谈孩子的事情太早了点儿,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些事等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赵兰舟和史红总算停下了争执,史红没好气地白了赵兰舟一眼,“这个死老头子,总爱和我犟嘴,我和他现在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说不到一块儿去。”
“史红同志,你应该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赵兰舟小声嘀咕着,史红一发火,他就怂了。
刘好好算是看出来了,别看他们年过半百,但还是一对欢喜冤家。
“不过立军啊,我可先把话说在前头,你们虽然马上要结婚了,但你不能要求好好牺牲自己的事业来成全你,这样做太不公平了!”赵兰舟对庄立军正色道。
庄立军也神色一正,“赵叔,您放心,我绝对支持好好。”
他和赵兰舟不同,赵兰舟觉得刘好好就应该在事业上努力拼搏,他却无条件地支持她的任何选择,无论她是选择拼搏事业,还是享受家庭的温暖,只要她愿意,他就毫无怨言地支持。
赵兰舟对他的态度表示满意,随即又和刘好好说起了另外一件事,“你老家永乐县那里让我很头疼啊,走…私偷…渡的重灾区啊,你就是永乐本地人,你说说看这事儿怎么办?”
“之前我表哥就是因为走…私被枪毙了,他算是第一批做这件事的,那时候大家都骂他,说他是大坏蛋,这几年风气转了,这事儿倒成了时尚,不少人眼红这桩生意,想方设法地加入,的确是越做越大了。”刘好好顿了顿,“我们大目村不靠海,还稍微好一些,靠海的那几个村子,风气极盛。我听说他们喜欢用小舢板出海,尤其是选在月黑风高,海面上风浪最大最危险的时候出去进行交易,可以说是以命相搏。”
第五百七十五章 见微知著()
“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五十时,人们不惜铤而走险;利润达到百分之百时,就敢于践踏法律;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两百时,就敢犯下任何罪行。可见其中利润有多可观,只要成功一次,一尾小舢板就能让一家人一年吃喝不愁,永乐本来就穷,会铤而走险也不奇怪。”
“照你这么说他们走…私偷…渡还有理了?”赵兰舟皱起了眉头。
“存在即是合理,合理是合理,但不代表合法啊,他们做的事情触犯了法律,还是应该查禁的。”
赵兰舟沉默了片刻,“是啊,我也知道永乐县穷,老百姓苦,但是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何况日子也会一天天好起来的,不能放任他们继续做这样的错事。可是屡禁不止啊,说实话,我已经被上头点名批评了好几次了,我们三天两天开会强调,布置任务,可还是防不胜防啊,沿海的渔民熟悉当地的环境,还有整个村子的村民互相包庇隐瞒,我们的工作太难做了,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我只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堵不如疏。永乐县一带主要以走私布料为主,国外进来的那些布料质量好,花色多,还便宜,自然有许多人趋之若鹜,有市场在自然能形成一套产业链,就算我们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禁绝,除非我们永乐县能自己生产出比那些布料质量好,花色多,又便宜的布料,到时候自然没有人会去冒着风险走…私布料,因为不划算嘛,反倒还会有外地的人光明正大地来永乐县采购布料。”
“这不等于没说吗?别说区区一个永乐县了,我们南省都不可能搞纺织业,南省不产棉花,不产桑蚕,和其他地方相比根本就没有优势,怎么可能搞得了纺织业?”
“我们有天然良港,便利的海运,有国家给我们的好政策,还有南省人骨子敢闯爱拼的性格!”刘好好的话掷地有声,让赵兰舟愣了一下。
“其实在几十年前,我们省的B市纺织业就已经非常发达了,我们省不是纺织原料的产地,但是原料可以通过海运运进来,或者通过陆路从产地运进来,生产出来的土布物美价廉非常畅销,一度销往东南亚。”这些资料是刘好好在省里工作时,从地方志里读到的。
“我知道,B市一直到现在还是我们省的纺织重镇,无论是厂房还是生产设备和工人都非常完备,但是生产出来的布料也只能供我们南省自己消耗,在全国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何况我觉得永乐县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B市,永乐那里工业基础薄弱,拿什么和人家争?一味效仿B市不可行。”赵兰舟一向很看重刘好好的建议,很少这样斩钉截铁地驳回她的话。
“一味效仿当然不行,可以学习,先模仿,之后再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路,就像咱们练字一样,一开始总是需要字帖临摹的,练得多了自然而然也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总不可能什么都不试,就这么干等着吧,那可浪费了好政策。”刘好好笑了起来,“再说这也是市场规律,您看着吧,永乐很快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纺织作坊,因为我们永乐人不笨,他们一定能看到商机。”
听她这么说,赵兰舟真的好奇了,“什么纺织作坊?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永乐县批发那些布料的黑市里,近来出现了一批土布,比不上那些走…私来的洋布花色好看,质量也略逊一筹,但是价格却比洋布便宜,这些土布和咱们平常能买到的布也不大相同,比咱们布店里卖的布要更好看一些,可以看得出是在刻意模仿洋布。”刘好好从包里翻出两小块布料,一块花色鲜明,手感柔顺,另一块花色模糊,颜色暗淡,手感也很粗糙,但是两者的花色图案十分相似,和正规售卖的布料完全不同。
赵兰舟是第一次看到这两款布,一脸震惊,“你是说我们的老百姓在学习模仿?”
刘好好点点头,按几十年后的话说,那就是山寨,国人的山寨能力其实很强,有的时候山寨着山寨着就把正主儿给超越了。
庄立军也没想到刘好好买布的时候要了那些零碎的小布头是这个用处,看来她来之前早就想好了要和赵兰舟说这件事。
“如果能够学习模仿,总比成天出去走…私好啊。”赵兰舟也是聪明人,立刻想到了这一节,这些半洋不土的布料恐怕是那些没有能力参与走…私的人鼓捣出来的,质地和平常见到的土布差不多,应该是乡镇小厂出品的,但是印染的花色却完全模仿洋布,应该是觉得洋布畅销,想着以次充好赚点儿小钱,这利润肯定不及走…私,但要是发展起来的话,却不失为一条好路子。
“这两块布料你是怎么搞到的?”赵兰舟更好奇了,刘好好可不经常回南省,总不至于她回了几天家,就把情况摸得比他这个主政一方的人还透吧,那可真是成了精了。
“也是巧合,我和立军结婚总要扯些布做新衣服吧,老家永乐那里本来就是搞布料批发的地方,我就想趁着这个机会买些好看的布料,于是家里就领我们到那儿的黑市去买布料去了。那个集市您可真该去逛逛,琳琅满目,各种花色各种面料的布料一应俱全,还不用布票……”刘好好赞不绝口,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小型批发市场,热闹程度在这个年代十分罕见。
这话一说,连史红都动心了,他们家的布票是够用了,可是那些正规售卖的布料花色款式难看啊,哪里比得上刘好好手里那块洋布,她瞟了赵兰舟一眼,脸上写满了“快带我去,快带我去……”
“我在买的时候看到这种仿制的布料就也买了一些,这种布虽然不如洋布的销量好,但也有一定的销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