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胆大包天-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均和那个人点了点头,然后自我介绍了一下:“你好,我是李均,也跟他们借了点。”
“你好,我叫徐鑫和,你借了多少?”。
“我借了两万。”
“借那么多啊,我没借你那么多,我要借那么好,肯定还不上的,我只借了五千做的生意。”
五千也不少了,相对于现在别人的工资是五年的收入。
用高利贷做生意,这人也很冒险,不过这个年代若是没有冒险精神,后世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李均简单和这人打了一下招呼后,就对着缝合怪说道“今天的事情,谢谢了强哥,大恩必有后报。”
李均对着缝合怪感谢道。
“不用谢我,到时候要按时还利息和本金,不然我一样对你不客气。”
李均“……”
“……”
还真是现实啊!
……
这次准备算计李均的倒卖贩子算盘子在被打破脑袋之后,追着王枭要报仇,但是公园里人流攒动的,王枭那小子也很贼溜,只一瞬间就消失在人群之中。
“人呢,人呢,跑哪里去了!”
“不见了。”狗子说道。
“妈蛋,妈蛋,敢偷袭老子,以后别让我看到。”
“老赖,狗子你们记住那小子长什么样吗?”
“记得。”
“那就好,现在我们回去追那国库券小子,老子要把气全部撒在他身上去。”
他们折返再次朝追李均的方向而去,半途之中看到锤头丧气的黑蛇,,豹子,老钱……
“糙,黑蛇,你们有没有抢到国库券了?!”
这些家伙那幅模样,是不是要给自己惊喜?
然后突然说道抢到了,然后变戏法一样拿出那包国库券。
可是他们没有,还是一副死了娘老子的模样。
算盘子一副气得揪经的模样道“也跟丢了吗?”
三个人不敢说是被一个人吓跑的,三人都齐刷刷地“嗯,嗯,嗯!”
“糙,龟儿子的两个小鬼,一个都没有抓到,气死老子了!”
……
李均回到校外出租房内,那家户主跟李均签了租房合同后,他们就走了。
回到出租房。
迫不及待地关上门。
然后,他马不停蹄地准备整理收购过来的国库券。
这些国库券面值大大小小不一。
有五块的,十块的,五十块的,一百块的。
从包里倒出来散落一地。
看着一地的国库券。
“这些现在都是国库券,马上就都是钱了。”
接着,李均开始整理和清点这些国库券,有一种点钱点到手抽筋的感觉,虽然这些还不是真正的钱。
“五,十,一百一十……”
“……”
“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七”
“……”
数着大小面额不一的国库券简直要数到手抽筋的感觉。
“三万零二十。”
还有。
李均再从裤子口袋里掏出八百,那是和王枭交易的。
这就是三万八百二十。
摸了摸口袋包里还有一张十块的,那是在公园试地下国库券行情的时候买的一张十块国库券。
所有的国库券全部加起来,现在是三万八百三十面值!
三万多!
三万多在这个时代可是巨款,可不是三十年后的三万,这时候的三万是一个国企工人不吃不喝也要三四年才能攒到这么多钱。
也就是说,李均这是一天内把别人一生的钱给赚了。
不过,这些还是国库券,还不是真正的钱,还要去倒卖掉。
他把国库券在房间里藏好,然后在街上的小餐馆吃了顿饭。
今天折腾得很累,不过累并快乐着,也很刺激,比前世他当老师要刺激多了。
作为国库券试点的早期城市有七个,离温洲最近的是魔都沪海,未来更是华夏的金融巨城。
标志性的建筑东方明珠闻名世界。
李均,他接着要去魔都沪海去倒卖了。
魔都沪海也是七个试点城市执行最好的城市。
国家规定国库券交易不能低于面值,但是其他城市执行得都很差,都是面值以下。
而魔都都是面值之上。
那就是巨大的差价利润。
不过这年头不仅信息相对闭塞,就连交通也不是很发达,后世温洲到沪海高铁三个小时就能到,现在他只能坐轮船去,要花上二十多个小时,要花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沪海。
因为温洲地形,三面环山,地形险峻,一直到1998年,十几年后温州才打通一条铁路线,那条金温铁路也很有意思,是华夏首条中外合资兴建的铁路。
现在交通不便。
温洲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做生意的人那比比皆是,温洲没有铁路那靠什么,那就是靠海,所以温洲到魔都沪海轮船那是天天挤爆,春节前后买票那就是真正的一票难求。
你要是不提前买票,你压根就上不了船。
现在温洲公路基建慢慢上来,温洲的公路交通逐渐发展,选择坐车的人也越来越多,稍微缓解了一些,但是温洲人去魔都沪海,大多还是选择坐轮船,坐汽车因为不是高速,开到沪海这年代可是要好几天,路上吃喝拉撒睡坐汽车很折磨人,坐船二十几个小时就能到,只折腾一天。
吃完饭后。
去买到魔都沪海的轮船票。
收购了那么多国库券,李均觉得要对自己好一点了,这去买船票也不转公交了,他直接打出租车。
1988年温洲的街头已经了有出租车了。
早在前两年的时候其实就有了,温洲人称之为菲亚特,当年当第一辆菲亚特驶入温洲,突突突的发动机声打破温洲的宁静以后,它就注定要成为温州人一个嚼到后世都还嚼不烂的话题!
因为菲亚特见证了温洲的改革开放!
坐在菲亚特桑塔纳出租车里。
“师傅,去码头,我要买船票。”
“好嘞!”
第27章 走遍天下路;最怕温洲渡!()
温洲这个年代的轮船不好坐。
“走遍天下路,最怕温洲渡!”
在九十年代之前,诸多客运码头是温洲人旅途的起点,尤其是温洲安澜码头,每年春运那是人山人海。
现在是淡季却也是很后世的旺季差不多。
人多。
恐怖的多。
温洲全民经商。
温洲崛起财富神话,开创华夏温洲模式,正是靠着这些人。
这些人貌不惊人,这些人没有什么文化,这些人却是出奇的胆大敢干,他们让温洲这个土地贫瘠、面积狭小、位置偏隅的城市,以不容置疑的速度与力度在华夏的经济版图上无限放大,在鲜有优惠政策辐射的劣势中绝处逢生,平地而起。
就是靠着这些人从码头这条死水之路发迹!
……
李均做为经济学老师,自然还知道这些老乡是与“知识就是力量”背道而驰的一群人。
因为他们跟自己的高学历完全相反,温洲大多数人都是泥腿子下海,与高学历、海归毫无瓜葛,商人的底色大都以“农民”、“小商小贩”渲染;政策撑起保护伞时,他们少受庇佑,往往被边缘化;急刹车时,他们则是风眼,承受着各方的意识形态的压力,是所有口诛笔伐者的活靶子。
然而,就是这群人,在巴掌大的温洲,顶着“资源禀赋贫乏”的帽子,以彻底弱势的姿态,创造着财富神话,成为经济命题中的悖论。
他们每个人现在都在这时代的感召下,以懵懂的姿态,茫然或有意识地走上个体工商户的道路,积攒原始资本……
这是一场本理应自上而下的改革,在温洲也自发演变成一出自下而上的、由无数个人奋斗史所组成的空前宏大的经济运动。
这些温洲草根们,他们脚踏实地,以朴实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有意或无意地推动商业模式的变迁,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造气象万千的民间改革先行者行列之中。
当然这还是得意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样的宏观背景,任何以区域名义起誓的经济理想只能胎死腹中。
但是毋庸置疑,温洲人在这个时代表现出的胆气,走南闯北做生意倒腾商品,家庭式作坊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企及的,
尽管昔日温洲有人在街边卖虾皮,被工商人员抓住,走投无路竟跳进九山湖里自杀。还有人卖螃蟹,被工商人员的哨声当场吓晕,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未能苏醒过来。另外一养鸭专业户,见有干部登门上访,以为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吓得簌簌发抖,赶紧声明:“以后不敢养了。”
但是他们还是养了,迎来了1978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早期十年的步伐是很小的,仍旧是以公有制国有制为主体,私有制仍是资本主义。
然后温洲八大王倒下了,八大王,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以“投机倒把罪“抓走了他们这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
但是那又如何,要生存,要赚钱要填饱肚子,之后千千万万个温洲大王又起来了。
今天是残酷的,明天是残酷的,可后天是光明的。
杀鸡儆猴也无法斩断温洲人革新赚钱的年头。
这个年代温洲沉沉浮浮的草莽人物,推动着温洲经济有力前进,成为华夏最富有,最先富起来的一群人。
后世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们这些曾经付出勤劳与智慧的先行者!他们被后世视为英雄!
因为被物质与精神双重束缚压抑数十年的亿万国民中,必须要有人挺身而出。这可以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群人,但无论如何他们必须有着孤注一掷的勇气、破茧而出的韧性以及热血沸腾的激情。
现在这些温洲人就正是这样一群人,在华夏其他各地还在谈资谈社的喋喋不休,停滞不前的争论中,他们孤注一掷,胆大包天地已经热火朝天地在干了!
当李均来到码头买轮船票。
出租车是在码头附近停了下来,李均看看长长的队伍,也只能老实地跟在后面了。
这个年代其他城市的人农民要么是守在家里的一亩三分田地上,工人老实地在国企上班,他们确实疯狂地带着自己的生意涌向整个世界。
队伍缓缓地向前。
就这样排了五个小时。
码头卖票的小黑板上写着下一艘去沪海的船票价格:民主邮轮这艘船卖到沪海的船票有三种。
一种是软席,相当于后世的软卧,价格最贵,售价120元一张,这价格是国企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第二种是硬席,相当于火车上的硬卧,售票价格是80元一张。
第三种是统舱,相当于火车上的硬座的档次,售票价格是20元一张票。
李均现在口袋里拿了三百现金过来,统舱遭罪人,马上就要赚大钱了,也没有必要省那么一点小钱,他一心想买软席客舱里的票。
民主轮船,李均一直都还记得这艘大船,它是温洲人的一代记忆,在当时是非常一艘先进的轮船,上面餐厅,小卖部,医疗室等配套设施都有,而且客舱还有暖气和通风设备。
后世民主轮船被时代抛弃了,温洲高铁,动车,高速路,高速发展。
民主轮船停运,它只能存在温洲一代人的记忆里。
后世的售票小姐,如今却是售票大婶子,她大着喇叭凶吼道:“后面的不要挤了,再挤我就不卖,急死你们!”
后世售票小姐又漂亮又热情又和蔼又满脸的笑容,那里像现在这国企售票大婶这么粗暴。
太不温柔了。
终于轮到自己了,李均对着窗口道“买去沪海的软席票!”
“卖完了!没有了!”
“那买硬席票!”
“也没有,只有统舱票,明天的只有统舱票,你买不买?不买下一个。”售票大婶很不耐烦地道。
“我买!”
李均付完钱,有点皱眉头了。
统舱,那是密密麻麻的人坐在一起,都伸不开手脚,自己拿着那么多国库券,到时候会不会有扒手盯上自己。
这不像后世到处是监控,现在这个时代,人多的地方可是扒手横行。
但是只有统舱的票,那只能自己要小心一些了。
第28章 轮渡魔都沪海!()
李均买好船票后回来,再买了一些日用品回到租住的房间。
虽然这个小康人家的房东家里沙发电视都有,但是李军却是看不上眼的,三十年后谁还看黑白电视,那时候已经是数字彩色电视了,就那样年轻人都不喜欢看电视机而是更喜欢手机。
但是现在没有手机,更谈不上网络了,就压根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项目。
所以李均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一会这时代的新闻报道台。
“观众同志,大家好!”
具有时代特色的问候。
不过新闻,内容几乎是被领导开会和讲话占据。
这新闻看得有点郁闷,不过他好像依稀还记得念高中的时候好像还看得津津有味。
再过几年,邓公南巡讲话之后,不过这些都会被改变,那时候新闻开始报道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比如垃圾污染市容,氯气泄漏导致居民受害,木箱厂噪音污染以及某城市郊区河流污染等批评性报道。
从那时观众开始认为《新闻联播》不再是大而化之的代名词,也开始关注百姓身边的小事情。
宏大的叙事和碎碎念的社会新闻并举。
它不仅宣传着国家的声音,并传播着天下大小事。
外交,访问,国事会议以及视察活动,思想教育短片,国内各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的简讯。
那时候才开始真正成为信息量大、报道面广、形声并茂的重要新闻舆论中心。让观众看完新闻就能及时了解天下大事。
看了一会新闻,李均感觉现在的新闻太无味了,索性关了电视准备早点睡觉。
房东家里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
洗漱之后。
李均再次摸了摸包里的国库券,还在,心里踏实了下,再上床。
这天他睡得很早。
梦里,他梦到了自己的老婆王瑶。
那个是他整个世界的女人。
他对她有着很深的执念。
就像是对着财富同样的执念。
梦里他们相濡以沫。
幸福美好……
第二天,李均不太愿意醒来,他在梦里和王瑶缠绵让他更多地体会那温馨时刻。
然后再不知觉的情况下二次梦…遗了。
李均醒来,发现自己裤裆湿了一地,真是无语啊,这十七八岁的身体,还真是……老男人有点脸红爬起来,换掉。
老年人的心,荷尔蒙的身体,他没控制住。
“王瑶,王瑶,老婆,我在沪海赚钱了,我就去找你”一个昔日宠妻狂魔的老男人在心里呐喊。
将国库券用衣服包好放在包里。
李均锁上出租房,踏上魔都沪海之旅。
再次在路边叫了一辆菲亚特桑塔纳出租车。
“师傅,去安澜码头,今天我上船。”
“好嘞!”
繁华的码头,依旧是人头攒动。
无数的人为一张船票排队,为一张软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