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超级砼帝国-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产出优质的人工中砂来,这种人工中砂,质量甚至要优于天然中砂。
这是因为人工中砂,它里面含有适量的石粉,这能在混凝土中起到填充作用,相当于质量差一些的粉煤灰,如果是石灰石破碎的,这种石粉还有一定的活性,以至于后来粉煤灰资源告急后,混凝土行业也大量使用石灰石磨细的石粉,用作掺合料。
另外,质量好的人工砂,它的级配是可控的,这样调配出来的砂级配更好,同时由于人工砂的颗粒形状有一定的棱角,所以它的握裹力更强,采用这种人工砂配制的混凝土强度更高,更节约水泥。
当然,这是在天然砂资源枯竭的时候,由于天然砂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人工砂才有成本上的优势,而现在要生产人工砂的话,成本肯定是大大高于天然中砂的,并不经济。所以,李若禹才没有考虑搞人工砂生产线。
李良枫还在埋头计算,李若禹笑道:“咱们要在日常做好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敏感因素分析,当原材料质量特性发生变化时,要分析其对混凝土性能有无影响,影响大小。对影响较大的因素,可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原材料特性值的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具体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时,就是原材料质量特性值对设计参数选取时的影响。以设计参数为因变量,原材料某一质量特性值为自变量,假设其它因素相对稳定情况下,建立相应函数关系。无明显函数关系或找不出函数关系,但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的特性值,其与设计参数的关系也可用数据列表的形式表示。通过上述手段,使我们能够合理估算某一因素的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作出相应设计参数选择的调整。这才是科学化的技术质量管理,我希望咱们要成为全国混凝土行业的领先企业,这些都是要走在同行前面的。”
谢自力点头道:“我觉得我们还必须要做好原材料质量出现较大变化时的技术储备。比如说石子级配不好,拒收的话又没有料可用,影响生产时,配合比就应该调整,依据生产试验、统计数据,来提高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提高砂率使用单粒级混凝土配料,由于粗集料间的空隙率较大,必须提高砂率,用较多的砂浆来填充粗集料间空隙,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流动性。当然,还可能会遇到其他的问题,我们都要一齐考虑进去,做好技术储备工作。”
李若禹笑道:“谢师兄,你考虑得很周全,我完全同意你的提议,这些都交给你主导吧,等我们把人员配齐,就可以开展这些工作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七章 高性能混凝土设计()
谢自力突然问道:“李总,现在咱们沪海市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正在搞的高性能混凝土倒是进展比较快。特别是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是在低水胶比下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能不经振捣靠自重流平并充满模型和包裹钢筋的新型高技术混凝土,采用这种技术能生产出均匀质量的优良混凝土。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最主要的性能是在自重作用下无需振捣,自行填充模板空间,可用于难以浇筑甚至无法浇筑的结构。自密实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只是这个计算方法,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呢,您看咱们要搞的话,可行吗?”
李若禹点头道:“配合比计算是确定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第一个环节。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有很大差别,没有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通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是不存在的,但针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特点和规律的配合比计算方法应该是能够找到的。”
想起来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面1993年,最早提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日本东京大学冈村甫教授,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他的主要观点,首先对浆体和砂浆进行试验以检测超塑化剂、水泥、细骨料和火山灰质掺合料之间的相容性,然后进行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避免了重复进行同样的混凝土质量控制试验,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前,要对砂浆和浆体进行质量控制,而许多混凝土预拌厂商并没有做这些试验所需的设备。
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过程对于实际应用过于复杂。冈村甫教授还提出了简单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例,粗骨料的用量固定为固体体积的50%。细骨料的用量固定为砂浆体积的40%。体积水灰比取决于水泥的性质,假定为0。9到1。0。超塑化剂的用量和最终的水灰比根据确保混凝土自密实能力的需要来决定。
这些可作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校核原则。另外,JRMCA提出了冈村甫方法的简化版本,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标准化配比设计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大掺量细粉掺和料和水胶比小于0。30的场合。
日本预拌混凝土联合会提出固定砂石体积含量的方法计算高流动自填充混凝土配合比。法国路桥实验中心开发了基于BTRHEOM流变仪和RENELCPC软件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但不购买软件,该方法很难为他人使用。
瑞典水泥和混凝土研究院基于堵塞体积率和钢筋净距与粒径粒度比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因为仅采用粗骨料和浆体拌合的混凝土很容易导致严重的离析,使用该方法怎样进行评价性试验还不是很清楚。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谢自力他们当然是不会知道的。李若禹知道这些,但是到底选择哪一种,还真是有些犯难。
李若禹想了想道:“咱们可以做一些试验,配合比计算方法,就尽可能的简便一些,比如粗骨料的用量固定为固体体积的50%。细骨料的用量固定为砂浆体积的40%。体积水灰比取决于水泥的性质,假定为0。9到1。0。超塑化剂的用量和最终的水灰比根据确保混凝土自密实能力的需要来决定。这样的话,你们在试验中再慢慢摸索,相信能够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秦海娟似乎对这个很感兴趣,她连忙追问道:“李总,您再说详细一点呗,让我们也要学习学习当今最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李若禹苦笑道:“我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好吧,固定砂石体积含量计算法是根据高流动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及抗离析性和配合比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一种能较好适应高流动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和要求的配合比计算方法。固定砂石体积含量计算法的计算步骤,第一步设定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石子的松堆体积为0。5…0。55立方米,得到石子用量和砂浆含量。第二步设定砂浆中砂体积含量为0。42…0。44,得到砂用量和浆体含量。第三步根据水胶比和胶凝材料中的掺合料比例计算得到用水量和胶凝材料总量。最后由胶凝材料总量计算出水泥和掺合料各自的用量。明白了吗?”
秦海娟点头道:“嗯,通过计算出来的配合比,咱们似乎还应该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胶结料用量较多、砂率较大等特点,若处理不妥其受力和变形性能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为了确保白密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适用性,应该进一步优化其配合比!可是,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呢。”
李若禹想了想道:“在实现混凝土靠自重均匀成型的情况下,降低胶结料用量、降低砂率以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同时提高自密实混凝土造价的合理性。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应注意的是,一是优选原材料,优化集料级配,降低胶结料用量,在保证白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同时,尽量降低砂率。”
看了看谢自力等三人,就连李良枫也在聚精会神地听。
李若禹接着道:“二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矿物细掺料,特别是掺入粉煤灰可以发挥其形态效应,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可以节约造价。三是根据所使用水泥品种的不同,精心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并进行适当的复合,得到符合具体工程要求的高效复合外加剂。四是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应采用坍落度、扩展度和带钢筋网片的L型流动仪联合测定,混凝土顺利穿过L型流动仪中的钢筋网并最终流平是测定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重要条件。”(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 开始试配()
李若禹说到这里的时候,李良枫恰到好处地把试配材料用量都算好了,一叠资料递到了李若禹的面前。
李若禹接过计算资料,看了两眼,转手便交给谢自力。
谢自力看了看道:“好了,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那咱们就开始试配吧!李良枫你负责称砂石,秦主任你负责称胶凝材料和外加剂,还有水。”
李良枫和秦海娟两个闻言便开始动起手来,试配是一项体力活儿,好在李良枫本来就是农家子弟,秦海娟在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也做了不少的试配,所以两个人配合起来,倒还有些默契,很快就把第一盘混凝土试配用材料都称好了。
这一盘混凝土是25升,所有材料的重量加起来大约是60公斤,砂石占了百分之七十左右,重达40公斤,加上装砂石的铁桶怕不下50公斤,只见李良枫用力一提就将铁桶提了起来,看起来倒是蛮有力气的。
当然秦海娟这样娇滴滴的女孩子就不行了,所以这种活只能让李良枫来干。
李良枫把砂石和胶材都倒进了试验用的单卧轴强制式搅拌机里面,然后秦海娟拿起水和外加剂就开动搅拌机,然后往里面倒水和外加剂。
李若禹在一边道:“注意外加剂不要加完了,留一点,看看掺量是否合适。当然,第一盘混凝土我们就不要了。以后你们做试配也要注意,因为第一盘混凝土会有很多砂浆粘到搅拌机内壁和搅拌轴以及叶片上,所以第一盘混凝土的试验结果肯定是有很大误差的。这相当于是用第一盘混凝土润润锅,当然用同配合比砂浆也是可以的。”
秦海娟点了点头道:“好的,李总。”
随着砂石水泥和粉煤灰在混凝土搅拌机内被搅拌均匀,水和外加剂也下去了,这时候就可以看到搅拌机内的材料慢慢变成了流动的混凝土。
经过上次的失败,这一次调整后的配合比倒是基本上比较准确了,秦海娟把水和外加剂都加完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看起来还不错。
搅拌了两分钟,秦海娟看着差不多了,便按下了停止按钮,搅拌机停止转动,这时候李良枫上前,用脚踩下卡簧,然后把搅拌锅翻了一个个,随即又放开卡簧,将搅拌锅固定好。
再次点动,锅内的混凝土就被转了出来,嗯,看起来有些不太好,原因是第一盘有较多的砂浆被粘在搅拌机内了,如果用这个混凝土来做试验,误差肯定会比较大,混凝土强度也会比正常值低不少。
李良枫把这第一锅混凝土都铲到一边去了,然后又接着重称C15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材料。
果然,重新搅拌好的C15混凝土,比先前的状态看起来要好多了,虽然C15混凝土本身由于胶凝材料较少,看起来浆体不是太丰富,但满足泵送还是可以的。
接下来就是进行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试验了。
李若禹问道:“李良枫,你也学习了相关的规范,现在你说一说咱们这个混凝土拌合物试验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李良枫早就把标准背得滚瓜烂熟了,闻言他想也没想便回答道:“为了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各种性能及其质量和流变特征,要求统一遵循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从而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所使用混凝土拌合物的基本性能进行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试验,我们在试配中主要做几项,首先是混凝土的和易性!”
李若禹呵呵笑道:“回答得不错。那么我再问问,混凝土的和易性指的是什么?”
李良枫点头道:“表示混凝土拌合物的施工操作难易程度和抵抗离析作用的性质称为和易性。和易性是由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性能组成的一个总的概念。流动性也称稠度,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且均匀密实的填满模板在各个角落的性能。流动性好,则操作方便,易于振捣、成型。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互相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分层,能保持整体的均匀性能。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保持水分不易析析出的能力。”
李若禹笑道:“好,回答得很正确。规范里面也说了,混凝土拌合物的试验应尽快进行。试验前,试样应经人工略加翻拌,以保证其质量均匀。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分钟,好了现在你和秦主任两人配合着做坍落度试验吧。”
李良枫闻言点了点头,便拿起铲子,按照标准上说的,将混凝土来回翻拌了十几下,这样地面上的混凝土就变得相对比较均匀了。
秦海娟在一边用拖帕将钢板地面润湿了,然后又将坍落度桶用湿毛由润湿了,在李若禹的面前,他们的动作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了错。
这时候谢自力笑道:“秦主任,还是我来吧,像你这样漂亮的女孩子来做混凝土,只怕手也变得粗了。”
说完,谢自力也不管秦海娟的坚持,就抢过了坍落度桶,然后用双脚踩在坍落度桶的两个耳朵上。
坍落度桶上面放好漏斗,谢自力道:“李良枫,开始装混凝土吧。”
李良枫开始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将混凝土试样用小铁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第一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
装完第一层,谢自力便拿起捣棒,开始插捣,棒插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谢自力的插捣动作很标准,刚刚二十五次,在整个截面上分布也很均匀。在插捣筒边混凝土时,他手中的捣棒有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也是贯穿整个深度。
李良枫接着装第二层混凝土,谢自力又是按照刚才的方法插捣第二层,接着又是第三层,顶层插捣完后,李良枫用抹刀刮去多余的混凝土,然后抹平,又把坍落度桶周围的混凝土刮到一边去了;谢自力也用手按住了坍落度桶的把手,然后移开了双脚,慢慢提起了坍落度桶。(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 试配成功()
李若禹笑道:“李良枫,你再来说一说,如何对现在这盘混凝土的和易性好坏进行评定!”
李良枫知道又到了考验的时候,便回答道:“通常采用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辅以直观经验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来确定和易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测定用以判断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主要适用于坍落度值在10~220毫米的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测定,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0毫米。坍落度筒的内部尺寸底部直径200正负2毫米;顶部直径100正负2毫米;高度300正负2毫米;筒壁厚度不小于1。5毫米;捣棒直径16毫米,长600毫米的钢棒,端部磨圆;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到10秒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秒内完成;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