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净化空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幕开始降临,村民陆陆续续的把知了壳的钱拿回去,大家都打听小燕家准备种藏红花的事情,有当场定下种植的,更多的是观望,怕辛苦付出没有收获。
经过了何首乌事件,家人还没完全清醒过来,等把藏红花的数量记下来告知罗老之后,小燕就去休息了,她估计家人今晚难以入睡。
果然,小燕早上起来的时候,其他人都在忙活,只是好像都有黑眼圈。特别是奶奶,因为尿毒症的原因特别需要注意休息,但是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精神。
这主要是小燕把兑好的源水放进水缸里,家里最近几天烧水煮饭都在用,小丽还说是因为家有喜事,觉得喝水都舒服。
第六章 准备种药材()
农村一般每日吃三顿饭,早上起来桃水、煮饭、煮猪食等一些琐事忙到**点,饭后全家都去地里干活。一直忙到中午一点多才回来,午饭基本都是早上的时候准备好的,随便热一热就可以吃。正午最热的时候一般都在家休息,等到下午三四点大家才去地里干活,这个时候也是放牛打猪草的好时候。晚饭大多都在7点左右,夏天的话经常都是煮粥。
时间已经到了7月,小燕家今天准备把后山的地整理出来,为了种藏红花作准备,虽然7月不是种植的最佳时间,但是小燕有空间在手根本就不担心成活率,当然对别人的说法是自己会经常浇水。
后山的玉米地三分之二都是早玉米,早就已经卖掉了。往年都是让玉米杆在地里干枯,今年刚好可以把它收拾出来。
早上吃了饭,奶奶一如既往在家里看家,李爸和小丽小燕去后山整地,苏妈去地里割红苕藤。今年的雨水丰富,家里的猪食大部分来自红苕藤,还有一些是空闲的时候割的猪草。
来到后山,小燕先去上次摘大脚菇的地方看看,由于最近都没有下雨,那里什么都没有。
砍玉米杆、挖玉米杆的根部、翻地等一系列的事忙的不亦乐乎。眼看着一块土地被整理出来,小燕就开始想着明年藏红花收获的时候,肯定能获得很大的回报,通过自己劳动所赚的钱用着最踏实。
签订的合同上,小燕家一共定了两亩多的藏红花苗,一亩藏红花的种子需要2万元,估计能收获500克左右,回春大药房的收购价是50元/克,表面上看根本不赚钱,但是藏红花是球茎繁殖,收获之后可以继续生长。
小燕想着利用源水可以提高藏红花的产量,第一次收获就能把本钱赚回来还有剩余,之后收获的藏红花全部都是纯收入。而且藏红花的价格越来越高,前世小燕活着的时候还听说卖到200元/克,种植药材不仅是经济收入高,而且没有种农作物那么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父女三人忙了一个早上,汗水都打湿了衣服,才整理出一块不到半亩的土地。太阳已经走到正中间,估计快1点,大家都没有勉强就回去吃饭了。
饭后睡个午觉,日子过的真好。
傍晚收工回来的时候碰到大树叔,他和老村长家都是订了一亩的量,他也是看见早上小燕家在后山整地,就决定把药材种在附近,说是为了方便照应,小燕估计他是心里没有底,但这刚好方便作弊。
全家忙了三四天,总算是把两亩多的地整理出来,现在就是等着罗老爷子送藏红花球茎。
距离罗老爷子离开已经一个多星期,电话里面说现在藏红花球茎不好找,需要多点时间,所以小燕家都没有什么事做。
这天傍晚的时候,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地面的热空气和降下的雨水相遇,整个村子像是蒙上一层面纱,害羞极了。
没多久,天空开始闪电、打雷、下暴雨,整个世界只剩下雨滴的声音,在这个雷雨的夜晚,村里的人都起来检查一下才安心入睡。
清晨醒来呼吸到新鲜空气,小燕的心情一下子就愉悦起来。吃了早饭大家都没有出去干活,老村长和很多订藏红花的村民都来小燕家,大家都在等罗老爷子到来。
“李村长,强子,你们久等了,下雨过后道路不好走啊,你们村也应该争取把路修一修,这样富裕起来才快。”经过上次的酒桌交流,罗老爷子和村长他们已经很熟悉了。
“我们也想,就是村里也没有钱,县里也困难啊,所以这个路啊就耽搁了,哎,修路难啊!”老村长也是感叹道。
聊了几句,大家帮忙把藏红花球茎下车拿到阴凉处,罗老爷子讲解了种植技术,每家还发放了种植指南和图片。最后就按订下的量分发下去了。
“昨晚的雨下的好啊,下午把它栽下去,成活率应该比较高,嘿嘿,这次真是老天都在帮你们呐。”罗老爷子说着就去看何首乌了。
“罗爷爷,这个何首乌今天你就要买走吗?收购价是多少啊?”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对罗老爷子行注目礼。
“小唐,把花盆和工具拿来,我先看看根部再定价,合适的话我就把它种在花盆带走,让它继续生长。”
被称为小唐的就是见过两次的开车小伙,他很快就把移植的工具搬来,开始帮助罗老爷子。
好多看热闹的村民都围成圈的看着,何首乌周围的花草先被移开,然后对根部进行慢慢的挖掘,罗老爷子这事做的非常仔细。
花了半个多小时,何首乌总算是被种到花盆里,旁边的人都不由的松了口气,刚才的气氛太紧张了。
罗老爷子看着眼巴巴盯着他的村民,笑着说“我仔细看了,还有生长的价值,原来野生40年何首乌的收购价是12万左右,强子家这个我做主,价格是15万,主要还是品相好。”
“哇,15万啊!我怎么没有找到这样值钱的药材,他们家真是天上掉馅饼”村民们不由的都产生了羡慕的情绪,也想着自己是不是去挖点值钱的药材。
“大家放心,如果你们在山里挖到什么药材,我们回春大药房都会按市场价收购,不会让大家吃亏。”
罗老爷子说着,还让小唐发放了一些黔省生长的野生中药材资料,包括药材图片和价格,他是相信这个村里肯定有人心动,到时候就是双方共赢的事情。
忙完何首乌的事情后,罗老爷子当场把现金给了小燕,这是李爸授意的。以前家里都是他当家,现在他觉得小燕已经是个大人了,通过最近的事情他觉得在小燕的安排下,家里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不是说李爸不放心小丽,而是小丽开学就要去县里上班,小燕已经准备不读书,所以李爸觉得把家里财政交给小燕是最好的。
小丽看见这个情况也没有不满,她是一个典型的朴实姑娘,虽然她已经工作两年,但是她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远见能让家里更好,交给小燕她也很高兴。
小燕也没有矫情,她把家里财政管起来,也可以让家人在生活上过的更好些,家里这些年一直过的很清苦,奶奶年纪大了,更应该多补补。
还是老村长和大树叔做陪,罗老爷子、小唐和小燕一家吃了顿高兴的午饭,饭后不久罗老爷子就迫不及待的走了。
因为是大中午,老村长和大树叔家的藏红花球茎都在小燕家里放着,约好下午4点多的时候一起去种。
小燕让家人帮着把球茎放进盆里,然后把准备好的源水倒进去,说是为了保持水分,其实是为了提高成活率。
第七章 农忙()
从开始种植藏红花球茎那天起,小燕家就进入了农忙时期。
当天下午全家出动,忙了2天才移植完成。小燕独自包下了每天抽水浇地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悄悄在水里加源水。
抽水浇地的活是小燕要求的,为了掩饰空间的存在,先把后山的那条小溪倒入大量的源水,然后再利用抽水机浇到地里。
之后,小丽和苏妈主要负责家务和制作红薯条,奶奶在家打下手,小燕每天抽水浇药材地,李爸管理稻谷和花生,每天大家都累的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全村有7家人种药材,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药材地选在小燕家附近,每次小燕的抽水浇地都会帮他们的地一起浇水。
偶尔趁着村民帮小燕浇地的时候,她就跑到小溪的源头,位于连云山脉南面山顶的泉眼处,倒入大量的源水。不仅是为了方便浇地,更是为了初步净化连云山南面,一是能改善水质,二是水流经的地方能改善土壤,慢慢的生态系统就会得到加强。
最热的7月过去了,家里已经制作了几百斤红薯条,村里种植的藏红花球茎基本都活了下来,大家都觉得是多浇水的原因,其实只有小燕知道是利用了源水。
8月的到来意味着小燕家又要全家出动去掰玉米,家里还剩下三分之一的玉米地,这些都是种的晚玉米。趁着玉米最嫩的时候,要把它全部掰下来赶紧卖掉,不然玉米变老了就不值钱。
这几天全家都是早出晚归,中午都要顶着大太阳掰玉米,回家就是吃着奶奶做的饭。整天都是在劳动、吃饭、睡觉中打转,好不容易把玉米掰完,全家人看起来都变的瘦黑瘦黑。
商量卖玉米的时候,小燕谎称自己联系好了买家,把红薯条和玉米弄到河台路口就有人来收购。然后只让家人送到村子南面,说是有人来帮忙,等到家人都回去后,小燕把东西全部放进空间再赶路。
到了河台路口租了一辆小三轮,趁没有人的时候把玉米拿出来送到农贸市场。最终卖出的价格每斤比县里多了7毛,再去干货店把红薯条卖掉,总共算下来比县里的价格要多赚1000块。
回去的时候在市里买了许多日用品和一些肉类,大家都要好好补补。
小燕想着能开通市里到李家村的路就好了,不然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因为交通限制在县里卖不起价钱,村里难以富裕起来。
心中暗暗决定要加快净化的脚步,尽早引起省里市里对李家村的重视,到时候开通市里到村里的高速是水到渠成的事。
玉米的事情忙完以后,小燕又向回春大药房的罗老爷子订了两亩藏红花球茎,连带着多了5户村民准备种植。
大家看见小燕家加上这次一共种了四亩多的药材,而且感觉种植药材不是很困难,大家观察个多月都有点心动,基本都是订了一亩或者半亩的量。
全家仅仅休息一天,又开始整理玉米地准备种植药材。
等到罗老爷子再来李家村的时候,他看见地里的药材,完全不敢相信这个季节藏红花不仅活了,居然还长的这么好。当听到每天都在浇水、除草,心里感动于村民的勤劳踏实。
“李大哥(指老村长)、强子、大树、还有各位种植藏红花的村民,我保证大家只要一直仔细的照顾它,明年收获的时候不仅是成本回来了,而且肯定能赚钱,现在药材的长势非常好,大家的付出会有回报的。”听了罗老爷子的话,村民们都激动了。
李家村的村民是那么朴素、纯真,最大的满足莫过于辛苦的付出得到对等的回报。
抢时间似的把藏红花球茎种植下去后,小燕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抽水浇地。除此之外,小燕经常去泉眼放源水,甚至把兑好的源水洒在森林里,让山上的土壤快速净化。
8月底,村里的花生开始成熟,整个村子大多都种植早熟的花生。花生营养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每家每户都种植了不少。
一阵大雨过后,家家户户都在地里扯花生,小燕家里由于玉米种的太多,花生反而比较少,只忙了一天就收完了。
小燕把村里抽水浇地的活都接过来,李爸去了村长家帮忙扯花生,苏妈就在家里做家务,奶奶休息,小丽去县里上班。
小丽刚走的时候,小燕很是不适应,重生以来就没有和家人分开,突然和最亲近的姐姐不在一起,头一晚上翻来覆去没有睡着。
好在每个周末小丽都会回家,小燕想到这里才好受起来。
九月不慌不忙的到来,稻谷已经金黄,沉甸甸的低下了头。家里已经决定周末就收稻谷,李爸已经请了老村长家和大树叔帮忙。
小丽回来买了许多好菜,现在家里经济比较宽松。村民帮忙干活,必须要请人吃吨好饭,所以这次准备的很丰盛。
家里就不到一亩的稻谷,大家都是割稻的好手,花了一天就差不多收割完成。晚饭摆在小燕家院子里,大家边吃边聊,特别是今年风调雨顺带来的丰收,让大家都感到很幸福。
“强子,现在你家的条件也好起来了,手里剩下的钱准备干什么?我建议你修房子,现在的老木屋实在太破旧了。”饭后老村长对李爸语重心长的说道。
今天帮忙的是老村长的小儿子,村里一般谁家请客都会请上老村长,那是对他的一种尊重。老村长有3个儿子,大儿子小时候生病去世,二儿子在市里教书长期在外,老村长是随小儿子生活,名叫李志远,小一辈都叫志远叔,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
“叔,上次卖何首乌的钱我把家里的外债都还了,加上最近赚的钱大概有7万块。我和家里都商量好了,等秋收以后请人帮家里的老屋推到重新盖。”李爸说着也是一脸激动。
“好样的,强子,李嫂子养你不容易,现在你有能力了,也该让她享享福,盖房子如果有什么问题,叔会帮你想办法。”老村长想着那些年的艰苦生活,李嫂子独自带强子,村里的人能帮的都出手帮了。老人不图荣华富贵,只要儿孙孝顺,晚年也就满足了。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而过,一睁眼已经快到中秋节,因为村里的孩子都去外面读书,整个村子变得安静下来。
小燕重生回来两个月,家里和村里都发生了大变化,不仅是物质方面,更是精神上发生了变化。
第八章 去外婆家()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黔省拥有众多少数民族,过节的风俗也大有不同。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务真县和李家村的中秋节都是过的八月十四,奶奶说趁着秋收结束,让苏妈和小燕去外婆家送节礼。
今年由于家里有了钱,奶奶觉得应该感谢一下亲家这么多年的照顾。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外婆经常补贴苏妈,还借给小燕家两万元。
上次去外婆家还钱正是农忙时候,只李爸一个人去,这次刚好让苏妈带着小燕去走亲戚。
提前几天的时候,奶奶就准备了大袋月饼,全是县里人工制作,味道纯正,干净卫生还不贵。一条猪腿、两块腊肉、一只公鸡还有自家的红薯条等等,把背篓装的满满的才出发。
走在路上的时候,苏妈一直很激动,拉着小燕不停的说外婆怎么样啦,茂子和英子变化大不大啊。苏妈今年只是春节的时候回过娘家,这些年一直受娘家照顾,现在家里终于好起来,这心里总是有着衣锦还乡的感觉。
外婆家住在杨家屯,村里基本都是姓杨和姓苏,李家村到杨家屯坐车需要40分钟。小燕的外婆是个生活经验极为丰富的老人,性格温和,身体健朗,2015年的时候还在世。她有2个女儿,姨妈苏大妞和苏妈。
姨爹杨大同是遗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