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南朝-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慈爱,欣慰的看着眼前这个一表人才的外孙儿,刘义真的外祖母,忙朝着自家的老伴儿说道:“快呀,还不快让车士进屋,从彭城到吴兴可是不远了!”
“对对对!”
刘义真的外祖父这才回过神,他太激动了,想不到自己这个大名鼎鼎的孙儿会突然的来看他们,一时间竟是忘了让刘义真进屋。
在自己老伴儿的提醒下,刘义真的外祖父才忙道:“好孩子,快,快进来!”
说着还不忘对着扶着自己的两个中年男子道:“章儿,瑜儿,赶紧招呼上秀琴,玉莲去后厨做饭,可不能怠慢了车士。”
“好的,好的!”
那两个中年男子满脸喜悦的答道。
他们看着刘义真也是满脸微笑。不用说这两人就是刘义真的舅舅了,大的叫孙成章,小的叫孙成瑜。
见到两个满面笑容看着自己的舅舅,刘义真也是微微行了个礼,道:“大舅,小舅车士也给你们行礼了。”
“哎呀,不敢当,不敢当!”
孙成章,孙成瑜也是赶紧回礼道。眼前的刘义真虽说是他们的外甥,可毕竟身份摆在那儿,卫将军,长安公,开府仪同三司,如今执掌关中,这每一项说出去,都够天下人膜拜的了。
刘义真微微一笑,也不多说,只是朝着扶着自己外祖母的两个妇人微微拱了拱手,道:“义真也像大舅母,小舅母见礼了。”
“当不得的,当不得呀!”
扶着刘义真外祖母的,他的两个舅母赶紧摇头摆手的说道。眼前的人什么身份,她们可是知道的,她们万万没想到刘义真还会给她们行礼,也是激动地赶紧福身还礼。
心中却直夸:看看,不愧为干大事的人,这礼节太周到了。
“不说了,不说了,好孩子,赶紧的先进屋再说!”
刘义真的外祖父忙下得台阶,激动的拉起自家孙儿的手,高兴的在一大家子人众星捧月般进了府里。
(本章完)
第126章 沈庆之下落 (第三更)()
随着夜幕降临。
小小的武康县城,已是宵禁,大街小巷再无一人。
到是位于城西的孙家巷那七进的孙府中,此时却是欢声笑语。
孙府那主厅中,此时烛火通明,府中的仆人丫鬟,正将一道道烹饪的异常精致的菜肴,端到那第三进院子的正堂中。
此时的正堂里,刘义真的外祖父,外祖母居于上首,两边是一张张用樟木打造的几案,刘义真和自己的两个舅舅以及许久坐在左侧,他的两个舅母则领着他那一帮子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们坐在右侧。
他的这一个表哥,一个表姐和一个表弟,两个表妹算是他在母亲这边最亲的兄弟姐妹了,都是他这两个舅舅和舅母爱情的结晶。
不过因为第一次见面,面对刘义真不同寻常的身份和那与众不同的气质,他这些兄弟姐妹在他面前到是显得拘谨了些。
不过也没办法,在这讲究尊卑的社会,那身份便是一座常人永远跨不过去的大山。
但毕竟是一家人,刘义真可不想在吃饭的时候太过于尴尬,然后平平的给自己的舅舅,舅母们举杯,不时的拉着自己的表哥,表姐也喝两口,没多久那气氛到也是其乐融融了。
酒酣耳热间,刘义真突然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看了眼上首一直满脸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微微的笑了笑了,问道:“外翁,不知姨母近来可好?可有回过娘家来?”
“这。。。”
刘义真此话一出,别说上首他的外祖父,外祖母脸色微微变得有些惆怅,就连他的两个舅舅,舅母和他的几个表兄弟姐妹,也都停下了手中筷子。
见此情景,刘义真心中一叹,看来自家这姨母的事情,的确不是件好事啊!
一时间,刘义真的外祖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刘义真了,对于自己这个小女儿,他可是宝贝的很,可是却不曾想命运如此多舛。
本以为以前那个书生女婿去了之后,这县令的侄儿会好好的对待自己的女儿,可哪曾想,这嫁过去没多久,那张乾之就又是打又是骂的。
为此,他还好几次找过自己的亲家,也找过县令,甚至还不顾年迈的身躯去了彭城
,可是这些全部做下来,皆是无用。
哎,自己那女儿的命怎的就如此的苦了。
想着,刘义真外祖父的心中,酸楚的很。
知道这是外祖父家的伤疤和难言之隐,但是刘义真此次来武康,处理自己姨母和姨丈的事不也是其中之一。
想着,刘义真脸上也是微微正色道:“孙儿也不瞒外翁和外祖父。此次前来吴兴主要有三件事。”
“这第一件事,就是孙儿自打出生以来,还从未见过外翁,外祖母和舅舅,舅母们。这一次来吴兴,就是想见见外翁,外祖母,还有舅舅,舅母。”
“这二件事了,就是关于姨母和姨丈的。此次来江南为我大哥像天子提亲时,母亲曾像孙儿言及姨母和姨丈的事情,所以孙儿就想,看看能不能借此机会,帮着姨母和姨丈化解下他们之间的一些心结,毕竟已经是一家人了,日子过好了才能家和万事兴。”
“这第三件,是孙儿的私事。主要是孙儿在关中时的主簿曾像孙儿推举一人,说此人才华横溢,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名字叫做沈庆之。但是孙儿毕竟对武康不熟悉,就想问问外翁,是否听过此人。他的哥哥叫沈敞之,弟弟名曰沈邵之。”
听得刘义真说完,刘义真的外祖父和外祖母,脸上的愁容微微有些消散。
在他们想来,如果自己的孙儿能够为女儿出面,想来,这张家,特别是那张乾之以后肯定是不敢随便动手的。
只是说,两个人的日子想要过好,可能就有些难办了。自己的女儿以后还是会受些委屈的,只是相比下会好些。
到是刘义真在提到那沈敞之,沈庆之,沈邵之三兄弟的时候,刘义真的外祖父到抚着胡须想了一阵。
好一会才在思索中微微皱了皱眉道:“二郎说的那个沈家三兄弟呀,在我们武康城西一带到是挺出名的。”
“哦!”
挺自家外祖父如此说,刘义真心中微微一喜,道:“那外翁可识得!”
“只是听说!”
刘义真的外祖父抚着胡须道:“这沈家三兄弟呀才华都有,在我们城西一带,不少士人都知道。但是因为出身寒微,一直不得推举。”
“不过听说这沈家老大到是这几年略有发迹,据说现在在安北将军,霄城县侯手下做什么征努参军。”
“霄城县侯赵伦之!”
刘义真微微愣了愣,他还没想到有那么一层。
他虽然因为前世的记忆知道沈庆之这个历史名人,但是不知道他的发迹起于何时,现在想来沈庆之的发迹,恐怕和他的哥哥沈敞之有关了。
既然沈敞之在霄城县侯手下做参军,有机会的时候,沈敞之肯定会向霄城县侯推举自己的弟弟。
想到这刘义真心中一紧,心道:得赶紧找到沈庆之,希望他还没有离开武康,去到霄城县侯那儿,不然自己此次就白跑了。
这霄城县侯可是自己亲奶奶的弟弟,父亲的舅舅,自己的舅公了,如今因公被封为安北将军,霄城县侯,镇守襄阳。要是沈庆之被自己的舅公招了去,他找谁要人啊。
忙道:“那外翁可知这沈庆之是否还在武康?”
“这个。。。”
见自己的孙儿面上露出的那一丝急色,想来这沈庆之对自己这孙儿挺重要。
便仔细的想了好一会儿才道:“最近似乎没听到关于沈家三兄弟的消息,不过听说这沈庆之自打参加了抵抗孙恩起义后,就一直在家务农。想来现在应该还在吧!”
刘义真听得心中还是有些紧张,心道:可千万还在呀,不然这次真的就瞎忙活了。一员大将啊,大将啊。
想到此,刘义真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外祖父道:“这样吧外翁,您可知道这沈家三兄弟具体住在哪儿,孙儿明日就去拜访。如今关中多事,孙儿正值用人之时,对于人才真是求贤若渴。”
望着自己孙儿那一副的确是求贤若渴的样子,刘义真的外祖父想了想道:“沈家就住在咱们县西郊的武康山下沈家庄。这一出城走不到二十里地就到了。”
“好好好!”
知道了沈家的住处,刘义真大大的松了口气,然后道:“请外翁放心,不论这几日能否寻到沈庆之,孙儿都会和姨母,姨丈谈一谈的。”
“好!”
刘义真的外祖父点了点头,道:“有二郎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不过还是你的事情要紧,国家大事可不是这些琐碎的家事可比的。你先忙你的,忙完再说。”
“好的!”
刘义真朝着自己的外祖父微微应了声。
然后又端起几案上的酒樽,给正堂里的所有人敬酒,一下子正堂里又响起了欢笑声。
(本章完)
第127章 田间访贤(第四更)()
翌日!
大清早,刘义真便像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问了安。
饭也没吃,就叫上许久和十余名亲卫,风风火火的往武康县西郊十余里外的武康山而去。
要说这武康县啊,就因县境内有这武康山而得名。在太康三年之前,这武康县叫做永安县。太康三年才因为县内这座武康山,而改名武康县。
这武康山再往西一点还有一座出了名的山,它属天目山余脉,名曰莫干山,盛夏之时,是这江南之地出了名的避暑胜地。
刘义真在许久和十余名亲卫的护卫下,自出了武康县城,便马不停蹄的往武康山赶,望着头顶上的蓝天白云,再看看远处清晰可见的碧绿的山峦,这要是没有那么多的琐事烦身,刘义真还真想在这样美丽的地方避世隐居。
沿着一条算不得宽阔的溪流,顺着溪边一条也算不得宽阔的乡间小道,没过多久就来到了武康山下。
这里大片大片的农田,里面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水稻。放眼望去竹林满山,绿荫环径,溪水潺潺,这才真的叫做美不胜收。
只是这周围似乎有好几个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的村落,哪个才是沈家庄了?
又向前行了阵,看到田间有几个正在劳作的农民,刘义真便轻轻打马行到那些个农民跟前,一脸和谐的朝着一个正弓着背在田间蒿草的老人问道:“老伯,您可知这沈家庄怎么走啊?”
正埋头苦干的老头,抬起头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竟是露出一丝的恐惧,眼前十余人皆是鲜衣怒马,那腰间还清一色的挂着长长的弯刀,在他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当年那孙恩,卢循叛乱时才见过。
虽然眼前的小公子一脸的人畜无害的样子,可那老头还是吓得不禁咽了口唾沫,伸手指着不远处的一大片槐柳环绕的地方,语音间竟是有些颤抖的道:“回。。。回禀小公子,那沈。。。沈家庄就在前面不远,边上有,有一个池塘。”
“多谢老伯了!”
等那老头一说完,刘义真便朝着那老头微微一拱手,然后一甩马鞭,十余骑激起飞扬的尘土,一刻不停的朝着那老头所指的方向而去。
望着那气势十足的十余骑,别说那老头,就连他身边那几个庄稼汉也是停下了手中的农活,目瞪口呆的望着绝尘而去的刘义真一行。
“吁。。。”
一阵勒马的声音,刘义真在许久和十余名亲卫的护卫下,已经来到了池塘边上。
池塘里长满了浮在水上的荷叶,不时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蛙鸣。
“那位大哥,请等一下!”
一名扛着锄头,似乎是刚要准备下地的青壮,刚刚从村口沿着池塘边走到刘义真一行不远处,就被许久叫住了。
“不知几位公子有何事?”
这青壮似乎并不怕眼前的一行人,只是不卑不亢的站在不远处问道。
“是这样的,您可识得沈庆之,沈郎君?”
许久喊问道。
“你们是?”
听这些人是来找沈庆之的,那年轻人似乎也不感到奇怪,只是有些好奇的问了句。
毕竟沈家三兄弟在这城西一带还是名声在外的,虽然也是下地干活的农民,但县里还是有不少士人经常来找他们谈天说地的。
许久朝那青壮拱了拱手道:“我们是受人之托前来拜访弘先的。”(注:弘先,沈庆之字)
“哦!”
那青壮听得微微点了点头,也不再问,只道:“弘先和邵之兄弟俩,刚下地不久。要不我带你们去找他们!”
“好!”
刘义真心中一喜,看来这沈庆之还没离开,这趟算是来对了。
一行人下得马儿,牵着缰绳,跟在那青壮身后,在田野间行了不到半刻钟,便来到一处山丘脚下。
这里流水潺潺,阡陌纵横,周围的庄稼也是长势喜人,看来到了秋收时,这里将获得丰收了。
“弘先,弘先,有人找你!”
只见的那青壮朝着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里喊了几句,就见得两个男子的身影从那稻田中站了起来。
“沈二,谁找我啊?他们是谁啊?”
只见其中一个年纪约莫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瞅了眼被他叫做沈二青壮,再看了看那沈二身边牵着大马,衣衫鲜丽刘义真一行,高声问道。
“他们。。。”
刘义真朝那沈二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在说话。只是招呼身边的许久,跟着田间弯弯曲曲的田埂,大步的朝着沈庆之所在的那块稻田走去。
离得近了,刘义真看着皮肤黝黑,穿着身粗布衣,裤腿挽到膝盖,手中还拿着应该是刚蒿的杂草没有扔掉的沈庆之,赞许的点了点头。
这沈庆之,别看如今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可是他那刚毅的眉宇间那股子英武之气却是别人没有的。
看着走得近的一个半大小子,何其身后的青年武士,沈庆之直觉眼前这小伙子绝不简单。
单单是那走路时腰背挺得笔直,龙行虎步间流露出来的那股子自信,无一不显示着眼前这个少年郎的身份不一般。
离着沈庆之,沈邵之兄弟俩还有四五步远的地方,刘义真便在田埂上停了下来,然后异常尊敬的朝着还站在稻田中的沈庆之,躬身作揖道:“沈先生,打扰了!”
沈庆之见得突然像自己行礼的少年郎,先是微微一愣,然后赶紧将手中的杂草扔到田埂上,也是忙还礼道:“公子多礼了!不知公子。。。?”
刘义真看着沈庆之微微一笑,再次施礼道:“在下刘义真!”
刘义真!
沈庆之直觉这名字很熟悉,突然间,沈庆之不可思议的看着刘义真,然后在弟弟沈邵之一脸诧异的神色中,慌忙的从稻田中一下子跨到田埂上,二话没说就伏跪在刘义真跟前,大呼道:“草民拜见卫将军,长安公。”
卫将军,长安公!
还站在稻田中的沈邵之也是一个激灵,赶忙也是上的田埂,就在自己哥哥的身后朝着刘义真跪了下去。
“哈哈。。。”
见着伏跪在自己跟前的沈庆之,沈邵之兄弟俩,刘义真大笑着走到沈庆之跟前,亲自将沈庆之扶起,道:“沈先生多礼了,邵之也请起吧!”
沈邵之口中称诺,不过脑袋去有些短路,怎么长安公还知道自己的名字。
而此时的沈庆之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是做梦都不会想到,这高高在上,坐镇关中的长安公会出现在他家的田埂上,还是来找自己的,这似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