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庄户人家-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补上上次未更的那章,亲们多多支持哦!

第八十一章 真相(一)() 
李老头发了狠话,酒喝得有些极,这会本是昏昏沉沉地倒在炕上,正睡得半梦半醒,困得要命,可冯氏却一直像苍蝇一般,在他耳边说个不停,说来说去,就是不愿意与李三智夫妻一起去县里游玩装样。

    李老头心里突然一沉,寒风吹过,打了一个冷颤,这酒也跟着醒了,他心里暗暗有些不好的想法,可却不敢相信。冯氏那婆娘总不会那般糊涂吧?可这心里有了怀疑,怎么都睡不著,而且越往深里想越是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了!

    李老头与冯氏做了三四十年的夫妻,自认是非常了解她的。也许是因为年幼时家境不好,冯氏特别贪财,就是家里公中的收入,冯氏都要在暗地里扣下一部分作为私房。其实她本就手握着家中的财政大权,又没什么兄弟妯娌出来分家产,最终,家里的家产都是属于她几个儿子的,她本不用如此。为此,怕折了她面子的李老头私下里没少暗示她,可冯氏不知没听懂还是怎么的,依旧我行我素。

    李老头其人按说还真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好丈夫,他想着冯氏毕竟跟着自己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又为自己生下了五子三女,于李家有大功。再者冯氏也没说把瞒下银子都私下里贴补娘家,每回拿得又不多,最多时也不过就是几两银子。李老头认为冯氏也许只是因为娘家家贫陪嫁太少,想手上有个活便钱,不至于买个针头线脑的都要用公中的银子开支,丢了颜面。因此,对于冯氏的这种行为,李老头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帮着她瞒着儿女们。

    冯氏是一个连家中每顿的吃食都精确到每人每天几个窝头的人,家里的母鸡。她隔个三五日的也要去摸摸鸡屁股,看看家中的母鸡每日下几个蛋,儿媳妇们有没昧下偷吃。最搞笑的是。冯氏还要求李家每日放牛的人带着一个背篓去,路上万一牛拉屎了。那牛屎都是要捡回来肥田,不能便宜了别人的。悦珍从自家二哥口中得知后还暗自想过冯氏有人有要求家里人拉屎拉尿必须上家中的茅坑,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过,不得不说,李家的子孙之所以都能进学堂念书,也多得了冯氏的抠门。这样的一个人,听说去县城里玩。白吃白喝不说,买东西还有人付账,怎么会不心动?以李老头对冯氏的了解,这会冯氏应该是在兴奋地暗自嘀咕着明日要去买多少布匹。买个什么贵价的首饰才对,怎么会明明没啥病还装病推脱着不去呢?

    李老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突然又想起冯氏在几天前还与杨氏一道去过县城,说是去看大儿子,那日好像穿的是一身破旧的粗布麻衣。李老头对女眷穿什么一向是不在意的。印象特别深刻的原因是那粗布麻衣居然是打了补丁的,冯氏好多年没穿过了,以前之所以会做粗布麻衣穿也是为了下地时不费好衣服,这几年,冯氏年纪大了。基本都没下过地,又怎么会穿粗布麻衣呢!况且冯氏一向爱面子,李三智这几年发家后又给冯氏买了不少绸缎子做的衣衫,冯氏连去村里窜门子都要穿得体体面面的去,当日还是去县城,又怎么会穿得如此寒酸呢?

    李老头猛地坐起,一把揪起冯氏怒喝:“你这婆娘,今日古里古怪的,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又在暗地里对老三家做了啥亏心事?”

    “哪、、、有,哪有,我怎么敢,不怕你的拳头吗?”冯氏看李老头要吃人的表情心虚地缩了缩头,尔后又猛地摇摇头,死活不承认,之前被打的事,到如今她还是心有余悸的。

    “哼,真没有吗?这世上可没有不漏风的墙,你这会不给老子老实交代清楚,等日后老子查出来,你等着看老子怎么收拾你!老子一向说话算话,你莫打量着老五如今中了举,老子为着他的面子不好休你,可老子告诉你,让一个人消失的办法很多,你若非要搞得将来众叛亲离,中,老子大不了当鳏夫,免得你做错事牵连一众子孙!”看冯氏心虚的样子,李老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之前就有些怀疑,家中的老大媳妇三番四次地找他说情,要求去李三智的包子铺子打工,也好跟相公儿子团聚。可一来,老大不愿意杨氏跟着去,如今靠着陈氏(芳儿的姓),老大好不容易站住了脚,在县城安了家,杨氏是个搅家精,他实在不想影响大儿子好好的日子,自打杨氏母女闹得陈氏小产后,李老头对杨氏的印象更是一落千丈,不愿松口帮忙。这二来,李老头刚与老三一家处好关系,他心里清楚老三家不会愿意请大嫂去帮忙,不然,一开始就会直接开口,而不是去找族人了。其实李老头心里清楚,杨氏是个奸猾的,凡事拈轻怕重,去了老三家的铺子,说不准还会仗着是老板嫂子的身份,瞎指挥伙计做事呢!因此,李老头一直借口年纪大了不管事,没理杨氏那碴,还暗示过老三一家不用顾忌自己的面子雇杨氏帮工。

    李老头火气来了,恨不得一巴掌拍死冯氏算了,可一想到当初他教训冯氏后,小儿子与自己说过的话,那手就不自然地放下了。冯氏纵有千般不对,那也是结发妻子,陪自己吃苦受难过的,对自己也从未有过坏心,一直是小意温柔的。他嘴上说得那般厉害,也不过是警告冯氏而已。

    “罢了罢了,你也甭狡辩了,还是老实把你做的蠢事交代清楚吧!如此,我还能为你瞒个一二。且不说这村里的人都知道老三一家对咱们两老一向是孝顺有加的,就说在县城里的老大、老五,他们俩有不孝的弟弟(哥哥),那名声被议论来议论去的能好听吗?再说了,柳家如今可是今非昔比了,亲家仁义,品行高洁,你以往对柳氏万般刁难,从未找上门说理,看的是柳氏的面子,是希望他们夫妻和睦!可你这么一闹,这不孝的罪名万一真让老三一家背上,影响了几个孙子的前程,且不说我心疼了,就是柳家,不来找你的晦气,去找找老大、老五的麻烦还是很容易的!我如今真是不知你这婆娘是咋想的了,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老三纵是让你差点丢了性命,可这些年的孝顺难道还抵不过吗?再说家里的孙子,一个个被宠得不成样,如今也就老三家的成器些,将来又有他们小舅舅帮衬着,前程肯定是不会缺的,指不定,咱家的孙子将来还要靠着老三家的呢,你如今把三房得罪很了,有你什么好?就说每月的养老钱,你一年四季的绸缎料子、首饰、、、你哪个儿子如此孝敬你了?”

    冯氏本还要为自己辩驳一二的,听了李老头的话,低垂下头,嘴上却还嘀咕道:“咱家老五也是举人了,不过就是缺了几分运气罢了,没准那柳家的二小子还不如咱家老五将来有前程呢,咱家可不需要指望老三!我生养了他一场,为了他差点连命都丢了,他怎么孝顺我都是应该的,这是他欠我的,得还!可如今他大了,翅膀硬了,心也让柳氏那个狐媚子勾走了,我说的话,他哪还听过?说什么孝顺,不过就是怕被村里人说嘴罢了,从手缝里漏下点东西,能得了好名声,老三家的打的好算盘!哼,若他真是个孝顺的,他那铺子怎么就不愿意让老二去管着呢?咋请人宁愿请那些早出了五服,不知哪代是亲人的族人都不请他两个嫂子呢?如今,他日子过好了,吃着肉,让咱们跟着喝点汤,也就是老头子你,还当他是个孝顺的、、、”

    李老头被气得直哆嗦,当日分家,三儿子田地一亩没要,银子一文没拿,只得了一座破房子,当家男人的腿还摔断了,几个孩子还年幼,若不是有柳家帮衬着,那日子该得有多艰难!村里哪家暗地里不说自己偏心的,族中的几个长辈还把自己叫过去训过话,羞得他好几个月都不敢出门在家中闭风头。为了老大、老五和几个孙子的前程,他硬着心肠牺牲三儿子一家,相当于是让三儿子净身出户了。好在,天可伶见,让三儿子得遇隐世神医治好了腿,又让柳氏做出了那好吃的包子(因为悦珍太小,对外,李三智一家一直都说几种吃食是柳氏发明的。),可也是几经辛苦,顶着严寒酷暑,日日不到天亮就出门摆摊,熬了两年才算有铺子,才算把日子过好了。可三儿子就算是再困难时也没少了自己的养老银子,日子过好了还主动上涨,任老婆子如何对待,都是再孝顺不过了的,村里哪家的老人不羡慕自己的。

    难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吗?这样老婆子还不满意,是不是非要老三把铺子双手奉上,老婆子才高兴?若是三儿子知道这次不孝的谣言是老婆子故意弄出来的,他该有多伤心!

第八十二章 真相(二)() 
冯氏对李老头还是很上心的,见李老头捂着胸,气得全身哆嗦,立马急了起来,慌忙上前扶住李老头大喊:“老头子,老头子,你没事吧?老二、老四,快来啊,快去叫大夫,你爹不好啦、、、”

    “你、、、你竟是到如今都还不知悔改,你这是要毁了老三啊,这虎毒尚且不食子呢!”李老头老泪纵横一把推开冯氏。此刻,他心里又气又悔,是他当初没好好开解老婆子,只想着究竟是十月怀胎,亲身的孩儿,老婆子许只是一时没转过弯去,这血脉相连,哪是几句闲话,多吃了点苦头就能割舍的,许多相处些日子,有了感情就好啦。因此,才没理会老婆子对三儿的不喜和诸多挑剔,这一步步纵容下,竟让老婆子听信那装神弄鬼的算命先生的鬼话,以为三儿真是生来讨债,是来克她的,让老婆子心生执念,凡事遇到倒霉事都推在了三儿身上,这一来二去,生生入了魔,老婆子这是根本没把三儿当做亲身的孩儿看啊!

    “哪、、、哪有那般严重,我不过就是当着外人的面说了几句老三家的不孝,哪至于毁了他?”冯氏讪讪地收回扶李老头的手,心虚地飞快看了李老头一眼后辩解道。

    “只几句闲话,至于闹得连四郎所在县学的同窗都听说老三一家不孝的事吗?你且把你这些日子所做的蠢事一一道来,若有半句谎话,你且小心了,求神拜佛保佑老三一家最终能挽回名声,无事,不然、、、!”李老头这些年也经过不少事,心中虽酸涩难安,可却也明白。只有闹清楚事情的真相,他才好想出对应的法子,如此才能帮到老三一家。

    “我、、、我。说来我都是听了老大媳妇的鬼话,这才、、、可老三家的也太不给脸了。连老大媳妇想去铺子里做个杂工都死活不肯要,我这一生气,才、、、”冯氏心里不满,暗自想:还说不是来克我的,这才多大点事,连带着一向敬重我的老头子都开始不待见我了,前几年。还因为老三挨过老头子一顿揍,老头子自成亲来可都是没动过我一根手指头的。哼,若是早知道怀的是这么个生了相克,又不孝顺的儿子。她当初就应该一碗红花了结了他性命,也免受这十月怀胎以及生产的苦楚。

    可再不满,面对着李老头,冯氏也不敢造次,小声断断续续地把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向李老头一一道来。

    原来。自打老大一房撇下杨氏,搬去县里居住后,杨氏就没少打过三房铺子的主意,只那会,李老头不想影响大儿子刚刚稳定下来的好日子不愿帮忙。李大智虽没能考上举人。可靠着亲家柳家和钱家的面子,本身又有秀才的功名,还是很快在县里站住了脚并顺利地在一家名声不错的学馆里入了馆,当起夫子,还很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敬重,一时间很有些意气风发。大儿子找到这样体面的活计,李老头也觉得有脸面,一扫之前大儿子未能中举的郁气,在村子里走路都有风了。因李大智教书所得的工钱在县城里根本不够负担一家子生活,家中的一切开支全靠陈氏的胭脂铺子支撑,陈氏对李大智温柔体贴,对两个继子也照顾有加,一家子被打点得妥妥的。李大智并不想杨氏来惹是生非,闹得陈氏跟着不开心,私下里与李老头说过自己的难处,李老头也不想杨氏过去影响儿子的生活,万一杨氏再丧心病狂害了还年幼的小孙孙可咋办,大儿子当夫子可得注重名声了,杨氏又不是个大气的,所以李老头也不赞成杨氏到县城里去,因此是百般推脱,不愿去游说李三智。

    冯氏这时也因为刚失了个孙子而怨上了杨氏母女,不愿意帮杨氏。其实谁都知道,紫珍之所以害得陈氏小产,与杨氏绝对脱不了干系,只紫珍一力承担下来,咬死是自己一个人的主意,又因此弄得前途尽毁,不得已当了外地行商的小妾,也算是受了教训,李家人倒不好怎么惩罚杨氏。可杨氏在李家的地位可算是一落千丈了,连张氏都能挤兑她几句,要不是两个儿子苦苦哀求,估计李大智都能做出休妻的事。

    杨氏倒是个心思深,能忍的人,任冯氏百般折辱,任小冯氏千般欺凌,甚至是她一向看不上张氏让做什么活计时,杨氏也好不推脱地默默做了。对冯氏这个婆婆,杨氏是千般讨好,万般恭维的,这样一段时日后,冯氏对杨氏的印象渐渐改观了。前些日子,李三智直接越过家中的长辈(其实在族中雇人的事李三智有先与李老头商量过的,李老头年幼丧父,孤儿寡妇的多亏族人时时照顾和接济才能长大成人,儿子发达了能帮衬族人,既让他报了当初族人对自己的恩惠又能让他面上有光,哪还有不依的。只这事,冯氏却是不知的。)找族长在族中雇了人到包子铺做活计,活不重,给的工钱还高,连李二智和小冯氏都心动了,还曾来求过冯氏去李有智家说话。冯氏确实也去李三智家说过这事,只李三智以人已招满,没适合二哥的活计为由把冯氏劝走,又多给了冯氏十两银子的养老钱。

    冯氏本也不太愿意将嘴甜又亲近的二儿子送出去做活计,一方面,她很清楚自家二儿子的德性,不想让他吃苦受累;另一方面,这家里已经有两个儿子到了县里,一月都难得回来一次,她又一向不太待见三儿子、四儿子,便不想连二儿子这个唯一留在家中亲近的儿子都像另外两个得他心的儿子一样,几月都难得见上一面,所以得了银钱后也没多说。

    可杨氏哪会这般轻易放过大好的机会,私下里没少在冯氏面前说些什么“孝顺、孝顺,首要的就是顺,这顺才是孝”“这儿子如今都不听爹娘的话,将来还能指望他养老”之类的话。这冯氏一向好面子,听了杨氏的挑拨,一想:这三儿子可不是拿银子打发了自己吗?这翅膀硬了,连自己的话也敢不听了,连一母同胞的亲哥哥的忙也不愿意帮,果真不是个孝顺的!这么一想,冯氏的心里便更不得劲,心里的一团火总也发不出,因为杨氏总不经意的提起,冯氏便想起了好些李三智一家过往种种“不孝”的行径。

    这人年纪大了,也有了些小孩子的心性,因为杨氏一直在身边伺候,反倒是外甥女兼儿媳妇的小冯氏,为了巴上有银子的陈氏,没少往县里跑,用在冯氏身上的心便少了。这一对比下,更添了杨氏的几分好,冯氏便觉得只有大媳妇杨氏是真心待她好的,以往竟是误会了她,生生让她委屈了。这么一来,冯氏有了心事都与杨氏说,杨氏总能开解她,还能帮着想出一些好办法,有时候,冯氏说起谁谁谁的闲话来,杨氏也都能陪着说,听冯氏讲古时,杨氏也很有耐心,冯氏对谁不满,私底下怒骂谁时,杨氏更是一副要与之拼命的架势、、、这么一来,冯氏看杨氏就更顺眼了,自然的,也对杨氏说了对李三智一家种种的不满。

    尽管杨氏知道冯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