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最强大亨-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因为这种心理诱导,在《九鼎日报》的推销上,他十分卖力,《九鼎日报》的销量大增。
这一幕,同样在其他地方发生着,可以遇见,《九鼎日报》在东南亚的销售情况绝对不会差。
果然,到了傍晚,颜文翰把所有数据统计出来之后,脸上的笑意完全掩饰不住。
颜文翰一刻也不想等待,急忙进了夏禹的办公室,把销售统计表交给老板夏禹。
“老板,销售成绩出来了!”颜文翰说着把统计表递给夏禹,夏禹连忙接了过来看了起来。
目光在统计表上快速扫过,夏禹的嘴角的弧度越来越大。
今天,《九鼎日报》在东南亚的销售成果十分喜人,总销量在二十八万份,直接超过了《九鼎日报》在香江时第一天的销售记录。
其中,销售数量前五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文莱。
最高的新加坡卖出了七万份的报纸,马来西亚卖出了六点八万份报纸,两者加起来就占了总销量的将近一半。
这也是没办法,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是东南亚华人比例第一第二高的国家,而且相对也更富裕。
新加坡虽然人少,但是人均消费水平高,马来西亚虽然人口是新加坡的六倍左右,但是消费水平低一些,而且大部分是土著,华人总数量其实也就是新加坡的两倍多一些,而且比较分散。
所以这么一算,报纸销售数量比新加坡少也合乎逻辑。
除了东南亚的数据,还有一个数据也很显眼,那就是《九鼎日报》在台省的销售数据,竟然也达到了两万份,这就让夏禹有些诧异了。
他都几乎放弃台省了,也就是派了几个人去联络了一下其他渠道商,并没有特地去打造自己的发行渠道,没想到竟然也卖出了两万份,而且这两万份都是那些大渠道商直接包掉的。
“看来台省还是有搞头,但是先不急,市场在那里,也跑不掉,先任其野蛮生长,现在的精力还是放在东南亚要紧!”夏禹稍一琢磨,心头暗道。
数据统计最后,是《九鼎日报》在香江本地的销售数量,再次达到了三十三万份。
前两天《寻秦记》断更,《九鼎日报》的销量回落了一些,掉了一万份,才三十二万份,这也证明一些读者就是冲着小说来订阅报纸的。
但是今天《寻秦记》重新连载,《九鼎日报》的销量重回巅峰。
把东南亚、台省和香江本地的销量加起来,今天《九鼎日报》的总销量竟然达到了六十三万份,已经超过了《星岛日报》的总销量!
第116章 东南亚的潜力(八更求订阅)()
这主要得益于《九鼎日报》在香江本地的销量超出了《星岛日报》近十七万份。
虽然在东南亚和台省,《九鼎日报》的销量都还比《星岛日报》低,但是没办法,即使《九鼎日报》再逆天,也不可能一天时间就超过《星岛日报》几十年在这些地方耕耘下来的成果。
要知道,之前虽然在香江,《星岛日报》屈居于《东方日报》之后,但是算总销量,《星岛日报》可是妥妥的全球第一的华人中文报纸。
但是现在,夏禹有信心一步步超越《星岛日报》,让《九鼎日报》成为全球第一大华人中文报纸。
毕竟在香江本地,《九鼎日报》就把《星岛日报》按在地上摩擦了,在东南亚,夏禹同样有信心。
唯一慢一些的,估计就是在台省方面,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估计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九鼎日报》销量没办法超过《星岛日报》。
但是等到时机成熟,超越《星岛日报》将不在话下!
“啪啪啪!”
看到最后,夏禹忍不住鼓掌,满意地看着颜文翰说道:“好,干的不错,辛苦你了!”
“老板,这是我应该做的!主要还是您的营销计划布置地好,而且还有《寻秦记》的大功劳。”颜文翰连忙谦虚地说道,这个功他可不敢领,虽然是口头上的,但是他也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谦虚,这是他在职场上总结出来的经验。
“你啊!”看到颜文翰签约的样子,夏禹摇了摇头笑道。
“这一次《九鼎日报》出征东南亚,取得了一个很好的开局,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态势保持下去,然后再创新高!”
夏禹想了想再次对颜文翰嘱托道:“你要重点关注公司的氛围,不要让员工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这种苗头要不得,现在公司还在高速扩张中,在管理细节方面你要学会管理好。”
从夏禹办报纸到现在,公司一直高速发展,扩张地太快了,到现在为止公司总人数最少多了五倍,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但是依旧在夏禹的管理能力之内。
而且因为公司在各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并且都超出同行太多,导致有些员工心态没转换过来,公司里已经有骄傲自大,蔑视其他同行的苗头了。
这一点很不好!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种态度要不得!
虽然夏禹发现了一些这种苗头,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去管,因为还在可控范围内,他反而想看一下颜文翰会如何处理。
只可惜这几天颜文翰忙得晕头转向,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这让夏禹有些失望。
没办法,夏禹只能现在提点他一下,让他去想办法管理。
并不是夏禹没能力,而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时刻关注着九鼎报业公司。
他现在已经有九鼎证券公司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公司,他的精力有限,等到以后呆在九鼎报业公司的时间短了,很可能也会发现不了这种比较深的问题,那个时候如果颜文翰也发现不了,那就麻烦了,很容易栽一个大跟头!
因此,还不如现在就有意识地磨炼颜文翰,加速他的成长,等到了夏禹要把公司的胆子交给他的时候,他有足够的能力去挑起来。
人才,都是经历磨炼,用经验堆积出来的!
可以说,夏禹是用心良苦!
“我明白了,我一定会注意管理!”
听到夏禹的话后,颜文翰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抿抿嘴,深吸一口气后郑重地说道。
他能够感觉到老板对他的看重,那么他也不会辜负老板夏禹的一片期望!
……
第二天,《九鼎日报》在香江的销量依旧稳定在三十三万份,增长地十分缓慢。
但是在东南亚,销量却再次涨了两万,达到了三十万份,离超过香江本地的销量只差三万份。
没办法,人口基础摆在那里,东南亚四五亿人口对比香江几百万人口,光是华人,在东南亚就有几千万,是香江的十倍以上。
而且基本上那边的华人生活水平都在中上层,潜力摆在那里,《九鼎日报》在那里的销量超过香江是不在话下。
按照现在的增长趋势,超越的时间就在这几天之内!
香江的经济是东南亚的风向标,有的是华人想要时刻把握住香江的经济发展脉络,而作为香江第一大财经商业类报纸,《九鼎日报》绝对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花低廉的价格获取昂贵的信息,他们不可能不舍得!
而这一天,《寻秦记》在东南亚的销量突然猛增了近四万套,颜文翰还特地打了许多电话去调查原因,得知竟然是因为许多买了《九鼎日报》的新用户看到了小说之后,想要看前面的内容,所以便去购买前两册的《寻秦记》,把剧情补回来。
这种趋势,迅速被各大嗅觉敏锐的书商给发现了,再次来下订单,也幸好印刷厂已经扩大了四倍,书籍日印刷量已经可以达到25万本,也就是12。5万套的小说。
但即使这么大的产能,依旧被疯狂的订单给填满了。
但是这一次,夏禹没有在马上要求扩厂,毕竟短短时间内扩张了两次,许多老员工都已经成了各生产小组的小组长,要是再扩张,就没有足够的有经验的老手了,管理上一定会出问题。
所以,夏禹还是决定沉淀一下为好,工厂满负荷就满负荷吧,这种满负荷的情况也持续不了特别长的时间,等到《寻秦记》热度一过,自然就会好很多。
……
公司下班之后,夏禹坐车往家里开去。
靠在座椅上,夏禹伸了个懒腰,好好放松一下。
这几天公司事务实在太忙了,他不仅要时刻关注《寻秦记》和《九鼎日报》的销量问题,同时还要参与《经济》杂志的建立问题。
除此之外,他还需要不时去九鼎证券公司处理事务,因为刚把公司收购没多久,正是需要夏禹下大力气改造和管理的时候,许多杂七杂八的事务需要他处理。
再加上九鼎证券公司里面的资金这么庞大,达到了两亿三千五百万,夏禹根本不敢松懈,必须时刻注意着,不然这笔资金要是出了点什么问题,绝对会把他给坑惨。
也因为这么多事务,夏禹尽管能力很强,但是依旧忙得有些头大,精神比较疲惫。
事必躬亲,古时诸葛亮就是这么累死的!
还是缺少得力干将为他分忧解难啊!
第117章 终于解脱(九更求订阅)()
休息了一会儿,夏禹对着开车的燕世宁说道:“燕大哥,我问了李大师,燕鸿的病需要很长的时间治疗,但是他可以去上学,并不会影响治疗,我打算把燕鸿安排在和我弟弟妹妹一个学校。”
“谢谢老板,我听您安排!”开车的燕世宁侧过头,露出感激的神色说道。
父母去世的早,而妻子意外去世之后,儿子燕鸿成了他最重要的人,事关儿子的教育问题,可是一件人生大事,而他能力有限,没办法给儿子好的教育,现在老板亲自出手负责,而且还是和老板的弟弟妹妹一个学校,不用想就知道是一个好学校,这下他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他心里再次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保护老板,为他排忧解难!
……
回到家中,吃完饭之后,夏禹叫住了想要去看电视的弟弟和妹妹,夏父夏母看到夏禹似乎有话要说,也坐着等待着夏禹的想法。
“爸妈,还有五天时间就要开学了,我打算让阿明和小美转学,他们之前读的那个中学教学质量不好,阿明和小美这么聪明,别被耽误了。”夏禹看了家人一眼,缓缓说道。
夏大海认同地点点头说道:“是啊,既然家里有条件了,那肯定要让阿明和小美上更好地学校。”
母亲陈梅也深感认同地点点头。
父母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而知识教育是他们给不了的,但是他们却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
现在夏禹这么会赚钱,夏家已经不差这点读书的钱了,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让夏明和夏小美接受更好的教育。
夏明和夏小美看到哥哥和父母的交谈,虽然和他们两个有关,但是他们也不敢发表什么看法,只是对于新学校,他们都很期待。
之前他们上的学校,学校硬件很差,读书的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学校风气很不好。
虽然转学后,那些之前很要好的朋友很难再见,但是他们也知道这个转学的事情他们没有发言权,只能听候父母和哥哥的安排。
“那阿禹,你准备让阿明和小美去哪里读书?”夏大海关心地问道。
夏禹笑了笑说道:“我已经打听好了,拔萃书院的风气很好,教学水平也很高,就让阿明去拔萃男书院,小美拔萃女书院读书,而且离家里都很近。”
拔萃男书院是基督教香江圣公会东九龙教区所设办的一间学校,成立于1869年,设有中学部以及小学部,为香江补助学校议会22所补助学校之一。地址位于九龙何文田亚皆老街,是一所全日制只收男生的学校。香江不少官商、文化名人皆于此毕业,学生在公开考试中成绩非凡,在体育、学业及音乐比赛中均成绩骄人,是一所传统名校。
这是一所私立学校,夏明在里面读书,等长大以后对他在人脉方面会有很大的帮助。
拔萃女书院,建于1860年,同样由香江圣公会创办,是香江一所视野面向国际的女子文法中学。
可以说,这两所学校在香江排名都很靠前,在九龙地区更是前几的学校,很适合夏明和夏小美就读。
虽然想要把夏明和夏小美转进去需要一些手续,但是也得看看夏禹是什么人,他现在的影响力虽然不是说特别大,但是给弟弟妹妹转学这种事情还是办得到的,而且大不了拿钱砸,也能砸进去。
“那就好,我也听说这两所学校是名校,阿明和小美进去一定能学到东西!”陈梅脸上很是满意,他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也听说过这两所中学,口碑很好。
“燕大哥,燕鸿的话,我准备也让他去拔萃男书院,去小学部,正好中学和小学都在一个地方。”
接着,夏禹看向燕世宁,询问着说道。
“谢谢老板!”燕世宁连忙同意。
“那阿禹,你呢?”犹豫了一会儿,夏大海还是把这话说出了口,听到丈夫这么问,陈梅也紧张地看着大儿子夏禹。
现在他们已经不敢做夏禹的主了,他们知道儿子很有能力,也很有想法,什么事情都只能以夏禹的意愿来。
他们没什么文化,很希望夏禹继续上学,可是现在儿子这么杰出,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也很纠结,既想夏禹继续上学,又怕夏禹上学了导致生意出问题,家里的生活水平再次回到从前那样。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越来越浓郁,让他们夫妻两睡觉都睡不好。
夏禹收起笑容,轻叹了一口气,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爸,妈,我就不去读书了,该学的我已近学到了,读书对我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了,我现在要忙我的事业,脱不开身,没有时间!”夏禹认真地看着父母,缓缓说道。
说完之后,夏禹只感觉浑身一清,最后一层束缚彻底地消失了。
听到夏禹的话,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夏大海和陈梅还是有些失望,陈梅想要开口,但是却被夏大海拦住了。
“阿禹,我和你妈没有文化,什么都不懂,既然你决定了,那么我和你妈都支持你,我们夏家世代打渔为生,生活在最底层,改变家族命运就只能靠你了,好好努力,让子孙后代都跟着享福。”夏大海露出憨厚的笑容说道,眼中还有些憧憬,似乎看到了夏家成为高高在上的豪门时的情景。
“阿明,小美,你们大哥是文曲星下凡,天生就懂很多东西,他不去读书不要紧,但是你们没有你们大哥的脑子,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帮你们大哥,知道吗?”夏大海又语重心长地对夏明和夏小美教导道,生怕他们跟夏禹学,那就糟糕了。
“恩恩!”
“爸,你放心吧,我一定努力读书,长大了给哥哥帮忙!”
夏明和夏小美一脸认真,如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道。
看着夏明和夏小美天真单纯的脸上那真挚的表情,夏禹露出了笑意,拍了拍夏明的肩膀,又摸了摸妹妹的头,鼓励道:“你们要加油,要是不好好读书,爸妈不收拾你们,我会收拾你们的,知道吗?”
“放心吧哥哥!”
“好了,去洗澡吧,洗完澡早点休息!”夏禹对弟弟妹妹说道,说完便站了起来。
“爸妈,我先去房间了。”
之后,夏禹便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