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最强大亨-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上面的种种因素影响,今天一天《九鼎日报》的总派送量达到了24万份,比昨天再次上升了四万份。
其中各大报刊亭卖出去了16万份,大幅度超过了排名第三的《明报》,并且直接平了之前排名第二的《星岛日报》的销量。
再考虑到《星岛日报》也确实受到了一些冲击,日销量也下滑了一些,估计都不到16万份了。
而《东方日报》因为用户重叠率最大,它受到的冲击也最大,昨天还能卖16。3万份报纸,不知道今天又会下跌多少。
所以这么一想,《九鼎日报》有很大的可能已经排到了第二,甚至实际上已经成了第一!
这个消息要是能够确定,并且传出去,整个香江报界绝对是地动山摇。
可惜,因为这个月还没有过去,没人去重新统计各大报纸的销量排名,只能期望明天或者后天,《九鼎日报》通过报刊亭销售出去的报纸再创新高,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喊出香江报界第一的口号了。
这个数据再次公布后,整个报社陷入一片欢乐的海洋,许多今天刚刚通过面试入职的新员工都被这个数据给震撼了,也受到了氛围感染,对于报社的归属感一瞬间大幅度提升。
没有谁不希望自己在一个牛逼的公司工作。
所在的公司牛逼,自己也能够自豪地告诉身边的人,并享受他人羡慕的目光。
……
《九鼎日报》免费派送的第四天,夏禹早早来到公司,看到公司一片忙碌的景象,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只是,在看到几个员工走路都不小心碰撞的情况后,他眉头一皱,心里暗道:“看来要着手准备更换办公场地了,现在公司人员数量已经增加了一倍,这段时间还要不断地扩招,再不换,到时候拥挤地都没办法办公了。”
想罢,夏禹便在员工们尊敬的目光中进了办公室。
刚坐下没多久,通联部部长李斌一脸喜色地敲门走了进来。
“李斌,坐吧,有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夏禹让李斌坐下之后,笑着问道。
“老板,有好消息,《星岛日报》和《明报》竟然登了和我们有关的消息,绝对是助我们一臂之力啊!”李斌满脸喜色地说道,然后把手上拿着的两份报纸递给夏禹。
夏禹眉头一挑,感觉有些意外,他接过报纸后,立马翻看起来。
首先是《星岛日报》,很快夏禹就找到了和《九鼎日报》有关的文章,快速浏览起来。
标题赫然是:《东方日报》跌落第一宝座,打脸竟来的如此快!
一开始就是三张图片,夏禹一瞧,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两张图片他都十分熟悉,第一张是图片上直接标明了来自于《东方日报》,而图片上的内容,夏禹正好前几天看过,正是之前《东方日报》嘲讽《九鼎日报》,并预测《九鼎日报》很快就会倒闭的新闻。
夏禹还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在看到之后,他还冷笑了一声,没想到现在竟然被《星岛日报》翻出来了,《星岛日报》也是用心良苦。
至于第二张图片,则是一个排行榜,只是排行榜上只有一个排名,排名第一的赫然是《东方日报》,报名日销量是17万份。但是在这张图片上,还有一行字,写的是昨日《东方日报》的销量,15。8万份。
第三章图片,则是两行数字,分别是24万份和16万份,正是《九鼎日报》昨天的派送数据。
接着,夏禹看向文章,上面的语句都是对《东方日报》的调侃,嘲讽之味和幸灾乐祸之意十分地浓郁,看得夏禹心头一乐,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文字功底深厚,把《东方日报》翻来覆去地调侃,调侃嘲讽语气都不带重样的。
这两份报纸之间到底是有什么恩怨!
《东方日报》竟然遭到《星岛日报》如此程度的对待!
第30章 恩怨()
似乎是料到了夏禹会疑惑,李斌连忙解释道:“老板,您刚进入这一行,可能不太了解,《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之间的恩怨很早之前就有了,而且还很深,他们时不时就在报纸上打嘴仗,可以说,整个报界都知道《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之间的恩怨。”
听到李斌的话,夏禹来兴趣了,对于《东方日报》,他确实印象不好,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之前到《东方日报》投稿受到的待遇让他心里有些不爽;二是因为前几天《东方日报》的报道,对《九鼎日报》以及他的贬低和轻视也让他不爽。
再加上,《九鼎日报》在一开始的定位就和《东方日报》起了冲突,用户重叠率比较高,《九鼎日报》想要发展,是绝对会和《东方日报》抢用户的。
而《东方日报》又正好是香江排名第一的报纸,《九鼎日报》想要成为世界性报纸,首先要登上香江报纸第一的宝座,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东方日报》踹下来,这是避免不了的!
新王想要登基,旧王必须让位!
王座之争,向来都不会轻松。
所以,《东方日报》和《九鼎日报》天然之间就有矛盾,这是市场情况决定了的,所以夏禹在决定办报纸的一开始就视《东方日报》为敌人。
事业之争,拦路的都是敌人!
而《星岛日报》的定位,目前来看的话,和《九鼎日报》冲突不大,再加上《星岛日报》只是老二,对于以后《九鼎日报》冲上第一的反应应该会更弱一些。
因此,对于《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之间有恩怨,夏禹是十分乐意见到的。
只是,不管怎么说,《九鼎日报》终究还是会对《星岛日报》造成一定的影响,那是因为什么恩怨才能让《星岛日报》忽略《九鼎日报》对其造成的影响呢?
“李斌,你给我说说他们之间是有什么恩怨。”夏禹心中有些好奇地对李斌说道。
“好的,老板。”
接着,李斌便开始叙述起来,等李斌讲完之后,夏禹才了然,对于《星岛日报》的嘲讽,夏禹不再觉得重,反而觉得轻了,要是以他是《星岛日报》的老板的话,他都要整到《东方日报》倒闭。
这并不是夏禹心狠,实在是《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之间的恩怨确实很大。
这就不得不从《东方日报》的起家开始说起。
《东方日报》是1969年创办的,到现在也才9年,但是这短短9年时间内就冲到了香江第一,如果按照正常手段的话,是很难做到的,而偏偏马家又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再加上香江六十年代十分黑暗,鱼龙混杂,各种冲突和流血事件几乎每天都有发生,百姓过得水深火热,港府压力巨大,不得不动手整治。
也就是在这个情况下,1968年的时候,《五亿探长雷洛》的原型,也就是那位纵横香江黑白两道的总华探长吕乐都决定‘急流勇退’。
看到港府有意整治整个香江的秩序,作为当时香江四大黑色家族之一的马家意识到了危险,马家急需给自己打造一套装甲来保护自己,这个时候马家想到了舆论武器—报纸。
办了报纸之后,马家还是不放心,又想到了在东边的关系,就主动往东边靠,《东方日报》的立场也变得与大陆完全相反,同时马家又还想利用报纸来洗黑钱以及为洗衣粉交易传递消息。
想要达到这几种目的,《东方日报》就必须要快速扩大销量,才能够显现出威力。
但是马家才刚刚办报纸,也是初入这行的新丁,许多东西都不懂,那怎么办?
当然是挖人了!
而那时,于1938年创办,并且在1969年销量已是香江第一的《星岛日报》出现在了马家的视线内。
不用想,就它了!
依仗着自己强大的黑色实力,马家下手十分狠厉,直接就挖了《星岛日报》几乎一半的员工,许多高素质的人才纷纷被挖走,导致《星岛日报》一度陷入了混乱,创始人胡文虎都气的重病住院,之后不久就去世了,胡文虎的女儿胡仙在悲痛之中也不得不急忙接手家族的产业。
并且,在挖人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了马家的黑色背景,许多人都不想和他们挨得太近,所以一开始马家挖人很不顺利,处处碰壁。
这可就惹恼了马家,本来就霸道惯了,也懒得讲规矩了,直接威逼。许多人为了家人和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得不低头服从。
在这段时间内,不只是《星岛日报》,其他报纸也被挖了许多人,就连当时已经没落的《港岛日报》都被挖了人。
有了各个报纸的精英,再加上摄于马家的威名,而且马家也许下了重利利诱他们,《东方日报》的员工不得不认真地工作,希望早日达到马家的目标。
也因为这种种原因,《东方日报》才能发展地这么快!短短九年时间就登上了香江报纸第一的宝座!
当然,因为1974年廉政公署的成立,香江的风气清了许多,马家也收敛很多。之后马家又受到了港府的针对,这几年港府加大了对马家的打压,所以《东方日报》行事也越发地低调和规矩,不敢让港府抓到把柄。
不然,要是换到几年前,夏禹这个渔家出来的普通子弟,还真有可能被马家当成拦路小喽喽给废掉。
不过,夏禹也不害怕,因为从后世而来的他知道,也就是在今年,马家的两大领头人物都会受到港府的通缉,相继逃离香江。
所以,马家和《东方日报》也嚣张不了多久了,这段时间他们绝对会低着头做人。
……
这么看来,《星岛日报》和《东方日报》的恩怨大了去了,创始人都间接地因为《东方日报》而去世,可以说是杀父之仇。
作为女儿的胡仙对马家河《东方日报》的恨意,夏禹不用猜也能感受地到。
只是考虑到马家的黑色实力,胡仙这个强势的女人也不敢谈报复,但是她心里憋着气,所以总是在《星岛日报》上抨击《东方日报》,以此来出气。
胡仙又是一个女人,而且间接害了人家的父亲,难道人家骂一骂都不行?
马家自知理亏,也不好和一个女人一般见识,所以就任由《星岛日报》抨击,偶尔也和《星岛日报》打打嘴仗,双方早就习以为常了。
甚至连整个香江报界都习以为常了,隔一段时间如果《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要是不干上一架,其他人都会觉得奇怪。
说到底,胡仙这位强势的香江报业女王也是蛮可怜的,明知仇人是谁,却没办法报仇,这种憋屈可想而知。
(为了更好地设计剧情,以上部分内容纯属虚构,请勿当真)
第31章 时机已到 求推荐()
“算了,不去关心他们之间的恩怨了,反正和我无关,看看也就行了。“
“说不定日后还有机会和《星岛日报》合作一把,坑一坑《东方日报》,想必那位报业女王应该会感兴趣的。”夏禹暗暗想道。
“只是想不到,李斌看起来老实的模样,说起八卦来这么有兴致,人不可貌相啊!外表老实,内心闷骚说的就是他这种人吧!”看着刚才讲的津津有味,现在还一脸意犹未尽的李斌,夏禹心头乐道。
接着,夏禹放下了《星岛日报》,再次看向了《明报》。
很快,夏禹就找到了金镛的评价,夏禹精神一震,连忙看了起来。
金镛在华夏可是大名鼎鼎,就连许多小孩子都听过金镛的名字。
而对于大陆八九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人来说,没有看过金镛的作品或者改编的电视剧的人少之又少,金镛对他们的影响也十分地大。
前世夏禹还看过新闻,2016年的时候,金镛92岁生日,从不爱钱的杰克马还亲自祝寿,如此可见金镛的影响力确实大。
就事论事,姑且不谈其为人如何,单其作品而言,确实影响巨大。
前世的夏禹也是被影响的人之一。
他至今忘不了在学校外面的租书屋内看金镛的武侠小说的情景。而tvb拍的金镛武侠的经典电视剧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忘。
现在,想不到金镛竟然给他写的《寻秦记》写评语,而且评价还十分地高。
甚至还通过《明报》隔空喊话,称赞夏禹为少年英才,说有时间要和夏禹好好交流交流。
看到金镛这么高的评价,夏禹有些心虚,毕竟《寻秦记》说到底并不是他写的,他只是一个文字搬运工,要是和金镛这位武侠小说大家聊聊,说不定他会原形毕露,到时候就尴尬了。
不过,还好有网络小说大神凌云的记忆,再加上后世喜欢看网文,各种脑洞是绝对不缺的,如果以后真的有和金镛交流的机会,那就扬长避短,深度不够,广度来凑,想来应该也不会让金镛失望。
摇了摇头,夏禹不再去多想这些还未发生的事情,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现在还是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回复金镛。
毕竟金镛在《明报》上给了《寻秦记》高度的赞誉,还称赞夏禹为少年英才,未来的又一位武侠小说大家,成就不会比他差,这种高度赞誉,绝对会引起整个香江的轰动。
而且金镛在香江的地位太特殊了,他盛赞的人和书,怎么会不得到别人的关注呢?
再加上,《明报》本身就是依靠金镛的小说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很多忠实读者都是金镛的武侠小说迷,天然就是《寻秦记》的最好受众。
现在《寻秦记》有金镛的推荐,可以预见,他们绝对会去找到《寻秦记》来看,只要看了,夏禹就不信他们不被剧情给吸引。
如果说之前《寻秦记》在香江的流传只是局部的和比较零散的,形成大火之势还需要一段时间。
那么从今天开始,有着金镛添的这一把柴,《寻秦记》即将形成燎原之势,大火之像就会在不久之后出现!
“不管金镛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段帮忙,也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但是确实是帮到我的忙了,这个人情我记下了。“夏禹暗暗想道。
“只是,我该怎么回复呢?”夏禹思考起来。
花花轿子人抬人,夏禹还是得捧金镛的。
而且中华文化讲究中庸,不管是从年龄还是从行业上来说,夏禹都是晚辈。
作为晚辈,夏禹肯定要表现出一定的谦虚的态度来。
想罢,夏禹拿出纸笔开始思考起来,深思熟虑后这才动笔写下了给金镛的回复。
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谦虚的意味和对金镛的感谢,恭维了金镛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会努力进步,不让金庸失望的决心,尺度把握地十分之好,夏禹可谓是用了最大的努力去写这篇回复了。
就是不知道这算不算商业互吹?
再次浏览了一遍,发现没有哪里用语不对之后,夏禹便让李斌喊来了赵诚,把文章交给了他,并再三叮嘱他要认真编辑排版,放到显眼的位置上。
之后,又勉励了李斌和赵诚两人几句,夏禹便让他们出去了。
而《明报》则被夏禹给折叠好收了起来。
看着手上的报纸,夏禹露出了笑容,喃喃道:“是时候和父母说了,有着金镛的佐证,他们一定会相信的,今天回去的时候再取一些钱出来,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惊喜的。”
夏禹之前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让父母知道他写的小说,本来还以为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到《寻秦记》火遍香江再说,但是现在既然意外的有了金镛的评论,那就完全不用等了。
毕竟金老爷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