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身空间之重生过去来种田-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露了笑模样,见孙子一辈的都进来了,赶紧转移话题。其实,这个问题,才是杜爷爷更关心的,虽然他心里隐约的有了答案。
“行了!咱们接着开会!”杜爷爷跟刚才一样,又清了清嗓子。老爷子这一清嗓子,屋子里的大大小小,除了偎在杜奶奶身边之外的芽儿外,个个立马做的端端正正。
杜爹他们这一条件反应,看杜爷爷心里美的不行。不过,除了嘴角上翘外,面皮依旧紧绷,“你们也知道,文昊还有大江,大海他们兄弟几个都给你们买了院子。这京城你们到底去不去,打算什么时候去,你们都有了章程没有?”杜爷爷是彻底的打定主意给孙女招上门女婿,准备让小棉袄给自己养老了。不过,他可不会让芽儿帮着养所有人。所以,简单两句话,就排除了几家人一起住的可能,尽管听芽儿说过那院子大的吓人。
不过,杜爷爷也是白当了一次坏人,杜二叔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一起住。他们这时不时来家看望一下老爷子,都吓得自己战战兢兢一整天。真要是跟老爷子住到一块,他们可没这个胆子。再说了,他们又不是没有院子。
杜二叔他们都知道这老爷子是个急性子,也不藏着掖着,直接了当的回答,“爹,文昊他们的外公跟外婆年纪大,身体也不好不坏的,都不太乐意动弹。这几年,我跟文昊他娘,准备留在清河湾照看他们。”
杜二叔说完,杜二婶歉疚的看了公公一眼。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可自己是父母中年得女,也没兄弟姊妹帮衬,两位老人全靠自家照料。以前都在清河湾还好说,自己还能时不时来公公婆婆这边尽一份孝心。可是,公公这明显是想到京城去的,自己爹娘这边又离不开人。想到这里,杜二婶心里十分忐忑不安。
不过,杜爷爷的反应即在杜二婶意料之中,又在她反应之外。
杜爷爷看看吓得大气不敢喘一下的二儿媳妇,摆摆手,“刘老哥跟老嫂子他们不舍得离开,你们就留下伺候他们老两口,顺便也能照看一下这边!毕竟,清河湾才是咱们的根!”
杜家两个姑姑见二哥表完态,也依次说了说她们的打算。其实两家对京城是既好奇又期待,可是全家搬到京城去住,心里又有一丝不安。再说了,她们各家都是一大家子人,而且妯娌关系可没杜家这么和睦。他们真要去京城,绝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协商的事情多着呢。总结成一句话,他们是想去京城一时半会又去不了。
杜爹没这么多顾虑,看看自家媳妇脸上的笑意,舔着脸笑道:“爹,娘,我跟芽儿娘是你们去哪儿,我们就伺候到哪儿!”不过,语气里流露出一丝激动。不难看出来,杜爹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子的闯劲。
这样的结果,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杜爷爷看了眼一旁温顺孝顺的大儿媳妇,“芽儿她娘,明天你问问亲家,问他们想不想跟着一起去京城长长见识?亲家的身体不错,年轻时也爱闯荡,我约摸着他能乐意去。”自己想让孙女养着,也不能阻止儿媳妇想给亲家养老。
杜妈一听,难掩激动,“哎!爹,明天去的时候,我一定问问他!”
杜爷爷其实也是故土难离,不过,杜爷爷更有他自己的打算。八个孙子辈的眼看都成才了,好风凭借力,背后又有芽儿用心经营了那张关系网,自己得去盯着他们,也能帮他们把一下关,可不能让他们一时鬼迷心窍,行差就错。
更何况,孙子、外孙,还有孙女可都是自己辛苦□□大的,可这几年眼瞅着他们都要成别人家的孩子了,杜爷爷心里也不得劲了。尤其是,自己的宝贝疙瘩有好几家都想抢走。杜爷爷决定就去京城住着,看看谁还敢抢他孙女,老子才是正牌爷爷。
最重要的是,杜爷爷心里有一桩心病,一桩挂念了几十年的心病。当年两个兄弟少小离家,可除了头两年往家里捎过几次家书,从此就杳无音讯。这老了老了,杜爷爷心里越发挂念起来。不管是生是死,总想得个准信。万一人真没了,逢年过节的也能给他们多烧点纸钱。到了京城,自己能打听的人也多,杜爷爷不想放弃任何希望。
除了杜奶奶隐约猜出来老伴的这些想法外,兄妹四个,年纪最长的杜爹都没见过两位叔叔,更不用说,知道老爷子心里还有这么一桩心事了。
在一旁的芽儿,对自家爷爷则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这老爷子,前些年还是个封建老头,这两年思想与眼界与时俱进,变的这么开明。前几年的时候,老爷子还坚持认为棒打出孝子呢,现在竟能学着用朴实的近乎粗暴的言语,简洁直白的跟哥哥们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这天晚上,杜妈念念叨叨了一晚上,想着怎么说服那看似爱笑随和,实则比公公还犟的爹。相比杜妈的兴奋和激动,芽儿对明天的结果并不怎么期待。去外公家的次数虽然不多,但芽儿跟外公一家十分亲近。外公虽然整天笑的像个弥勒佛,实际上绝对比爷爷这纸老虎更像老虎。
不出芽儿所料,第二天,走娘家的杜妈这才刚开口,外公圆圆胖胖的脸上挂着和气的笑意,就慢里斯条的来了一句,“我有儿有孙的,用的着你一个出嫁女来养活?你不怕别人戳你俩哥哥的脊梁骨,你哥他们还怕呢。”在乡下人眼里,养儿防老,这儿可不包括成了别家人的女儿。
“就是,二妹,我们这当儿子的都在呢,爹真要跟你一个出嫁的闺女过,我们哥俩的脊梁骨估计能被戳断了。”不等杜妈说话,两个舅舅异口同声的接了一句。
原本眼睛一亮的二舅母听公公、大伯哥他们说完,激动的脸顿时拉的老长。公公也真是的,这就叫有福不会享。不过,这话她也只能在心里嘟囔,前一阵子刚被公公好一阵臭骂。
“爹,你看,我跟芽儿她娘这不是想让你享两天福,见识见识城里人跟咱们有啥不一样。”杜爹看看眼圈红红的媳妇,心疼的不得了,跟着劝道。再说了,他就想被闺女养呢,也没见有人戳大壮他们兄弟俩的脊梁骨。
对于这个孝顺的女婿,外公还是要留上三分面子的,“行了,我知道你们的心意!这样吧,等你们都安顿好了,我们找时间再过去住两天,长长见识!可是,这里才是老子的家。你们真要孝顺,就时常过来看看,送点好吃的,再给点零花钱就行!”
杜爹跟杜妈见老爷子都说到这份上了,接下来也不敢再劝。
不过,早在一边急的不行的二舅母憋不住了,“二妹,你们都去了城里,你那店怎么办?”那店生意可是红火的很,又不用自己进货,多省心,她眼馋好久了。
“这,我还”杜妈这些天忙的很,还真把这茬事给忘了。
外公却看不下去了,“行了,那店又不是你的,你操什么心!你别打它的主意,就凭你心里的那点计量,那店到你手里,过不了两天就得垮。”别打量着自己不知道,去年这个二儿媳妇就从小闺女那里借了不少钱非要做生意。结果,同样的生意人家做的红红火火,她因为她那张嘴,最后却赔了个精光。
杜妈见二嫂被爹几句话臊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有点心软。毕竟这二嫂除了嘴皮子碎,还真没有什么坏心眼。想到这,“爹,要不,”自家是越过越好,拉扯娘家一把也是人之常情。当年这边几个侄子侄女年纪大了,又没有那个心思,说不定现在老赵家也能出俩大学生。
外公看看闺女,看看女婿,最后看看成家立业了还在地里刨食的两个孙子,最后长叹一声,舍着一张老脸说道:“那这样吧,那店算你转让给你大侄子跟二侄子。你两个哥哥家一家一个,让他们两家一家拿一半钱补给你,将来这店归他们俩家!至于货,皓宇,就麻烦你朋友了。”
一直当背景的杜皓宇,听出来外公语气里的拜托,很痛快的应道:“行!外公,包我身上。到时候仍跟现在一样,从那边按厂价出货。只要表哥跟表嫂他们多用心,相信生意绝差不了。”两位表哥跟两位表嫂都是忠厚老实的人,做别的生意估计还真做不来。
杜皓宇话音还没落,不说两位表哥激动的搓着手不知道说什么好,就连怀里抱着孩子的两位表嫂也兴奋的满脸红光。二舅母又来了次大变脸,脸上都能笑出一朵花出来。小姑子向来大方,只要公公不盯着,估计到时候这店就白送给这边了。
一向淳朴厚道的大舅母,这会拉着杜妈的手,嘴巴张了半天,最后什么也没说出来。要说她不羡慕小姑子家过的红火,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人家家那一连串的大学生。可自己是个笨的,连孩子也都老实的不行。自己这一辈子就这么过了,可不想孩子也跟土坷垃打一辈子交道。
外公看看最后竟然要闺女来拉扯一把的一家子人,叹道:“算了,你们以后都要多用点心。对了,家里这几个小的,你们都得给我管好了。让他们都好好念书,将来跟他们表舅表姨一样,也把咱们一大家子都接到城里去,那才算本事呢。”
外公说完,一家老老少少都纷纷点头附和。现在他们眼热,可当年他们也没少笑话杜家一家都是钱多烧的,有工分不挣,非得让孩子去念什么书。可结果,证明了老杜家的确有眼光。
等杜家离开的时候,二舅母还难得大方的塞给芽儿一个大红包,乐的芽儿杏眼变成丹凤眼。想从二舅母那里拿红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在临走之前,趁人不注意,她也往两位老人衣兜里塞了一个更大的红包。不管儿孙们有多孝顺,老人还是手里有点钱才更有底气。
杜妈从娘家出来,侄子们有了着落,闺女的小动作也没逃过杜妈的眼睛,这会心中的大石是彻底落了下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接下来就该好好准备行李上京了。
210()
刚过大年初六;一脸傻笑兮兮的杜建设;狗腿的伺候着板上钉钉的准岳父丁华回了清河湾。前几天,杜建设凭着他半吊子的厨艺跟干家务活的麻利劲;赢得了准丈母娘的认同。再加上早就认准了杜建设的丁香;在丁家,挑刺老丈人跟毛头女婿的较量;实力相差悬殊。最后,有心无力的丁华只能无奈的认同了这个硬挤着进了门的准女婿。这次跟杜建设一起回清河湾,一来是为了年前工作的收尾;二来;也跟准亲家商量一下小两口的事儿。
不过,由于多了这一层关系;丁华这次在杜家借住的可没上次那么舒心了。杜家一家实在是太热情太周到了;结果;本想再挑挑刺的丁华最后什么都没能说出口。加班加点,用了两天左右的时间把剩下的工作做完之后,严谨中仍保留一丝清高的丁华就落荒而回。再在清河湾住下去,丁华很担心自己会直接把女儿打包给老杜家送过来。
再次送走小儿子跟亲家,杜奶奶这会,嘴巴是真的合都合不拢了。看了眼也高兴的又摩挲起他那支大烟袋的老伴,试探着问道:“老头子,要不咱们今年就先不去京城了。等把建设的婚事都办妥了,咱们再去?”
杜奶奶觉得现在有吃有穿,还是在乡下生活的舒服自在。不过,杜爷爷却打定了主意。
“亲家不说了吗,他们两口子想多留丁香一年!建设他们真要结婚,我估摸着也得年底了。京城咱们还是照常去,现在坐车也方便,到时候咱们再回来。再说了,行李都打包的差不多了,哪能说不去就不去呢。”这几年,家里小一辈的都长大了,连两个小外孙也早到了上学的年纪,要说杜爷爷不嫌家里清冷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小儿子婚还没结呢,至于孙子,更是没影的事。要不去,他们老两口的日子还得过的请冷冷的。要是跟着去了京城,不说能时常见到孙女他们,关键是自己还能帮孙女去照看一下那院子。
前面曾经提过,杜家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杜爷爷发了话,杜奶奶也只能同样。更何况,老两口相濡以沫几十年,杜爷爷晚上在炕头上没少念叨那些,杜奶奶也心知肚明。
接下来的十几天,杜家是人来人往,有来送东西的,有来套交情的。在清河湾,谁都知道住在村尾的杜老头跟杜老太他们要去城里住啦。
等过完元宵节,准备出发的时候,芽儿跟杜皓宇兄弟几个才发现自家老爷子的人缘有多好。光乡亲们这几天送的程仪,就要堆满小半间屋子,更不要说杜奶奶跟杜妈婆媳俩这些天收拾出来的大包小包的行李。
“奶奶,这一包的锅碗瓢盆咱就不用带了吧?还有这些油啊面啊的,也都算了吧。再说了,我爹跟我娘他们不是得再晚段时间才能去吗,咱们都打包走了,他们吃什么啊?”芽儿收到几个哥哥无能为力的手势,只能亲自劝说仍收拾个不停的老太太。
杜爹跟杜妈两口子,因为修路的事,这次没能随行。这修路可是清河湾的大事,到时候全村的老少爷们都要齐上阵。尽管村民们隐约的都猜出来这修路的钱是老杜家的孩子给张罗回来的,更何况,劳力缺杜爹一个也不少,不过,村长还是强硬的把人给留下了了。
老村长见杜家竟是一副大撒把的架势,拿着后面有一串零的崭新的存折,还有那张芽儿特意列出来的明细表,表示压力很大?不想攥着存折整天战战兢兢的老村长,硬把杜爹给留了下来,这钱还是放在老杜家的手里更合适。更何况,大学生们都开学了,在清河湾能够算明白账的人也没几个,杜爹就是其中一位。
刚才芽儿他们看到那小半间屋子的行李,其实已经不不包括杜爹杜妈两口的了。
杜奶奶是位勤俭了一辈子的老太太,听了孙女的话,手底继续忙活,嘴上却乐呵呵的笑道:“放心,奶奶饿不着他们。带走的这些,都是家里富余的。再说了,咱们一走,你爹跟你娘他们俩也用不了多少。”
杜爷爷也点头表示赞同,俗话说穷家值万金,别看这些零零碎碎的,置办齐了得花不少钱。现在把能带的东西都带过去,到时候能省钱又省事。
芽儿看到老爷子也是满脸的赞同,哭笑不得,“奶奶,咱们以后又不是不回来了。这些油盐米面什么的,放着也坏不了。还有,锅碗瓢盆您都要带走,等回来了咱们都用什么盛饭啊?”
杜奶奶听到这里,这手才一顿,接着细细盘算起来。听说城里人盛菜都用盘子,乡下不讲究这些,这会可以把家里的盘子都带走。米面油盐什么的,留够两三个月的口粮,剩下的也带走。还有铺盖什么的,留够家里用的。。。
等盘算完,杜奶奶最后挑挑拣拣的拿了几只碗一口小铁锅让杜皓宇又放回厨房。芽儿无奈,最后只能趴到老太太耳朵边,叽叽咕咕了一阵子。
最后,芽儿说的杜奶奶眼前一亮,是啊,自己怎么都忘了孙女还什么宝贝呢。自己收拾这么多行李,可不得让孙子们受累。想通了的杜奶奶,两手一摊,把一堆行李甩给杜皓宇他们。
杜皓宇他们得了令,可不得使劲的精简再精简。不过,饶是如此,等正月十九出发这一天,八个大小伙子一人仍扛了一个百十斤的行李包,连一起同行的郭小栓也被杜爷爷拉了壮丁。
火车开动的时候,站台上,前来送行的杜爹跟杜二叔他们都是眼圈红红的。不过,卧铺车厢里的杜爷爷跟杜奶奶,朝站台挥挥手之后,两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眼神里竟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一辈子没出过青山县的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