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完美时代-第8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人忽悠你,说法系车的后排非独立悬挂,调教的比独立悬挂还牛逼,这种屁话基本上等于说法国养的驴要比马跑的快……

    当你被各路信息轰炸到犹豫不决的时候,你一直比较关注也比较信赖的车评人xx忽然做了这样一档节目,他在节目里评测了8款这个价位的产品,这里面的每一款你都研究过也纠结过,而且你也知道,自己要买车,就肯定是从这八款里面选一个,于是你心里原本僵持不下的天平,在你不知不觉间就做好了倾斜的准备,你关注的车评人推荐哪一辆,就有可能影响你最终的判断。

    而他在节目里瞎测了一大堆、废话了一大堆、忽悠了一大堆,最后告诉你某品牌的某款车在这八款车里面性价比最高,于是你所有的挣扎犹豫纠结都一扫而空,当即一拍大腿:“好,就买它了。”

    于是你拿着钱去4s店订车提车,美滋滋的觉得意见领袖就是他妈靠谱,但其实你不知道的是,他评那八辆车的节目经费,就是你买的这个品牌厂家提供的,而且还偷偷给了他三百万广告费……

    正是因为这些意见领袖对用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可以将用户转化成自己的粉丝以及效仿者,所以他们对平台的意义也非常大,对平台整体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李牧要打造“意见领袖”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网络还没有开始孕育“意见领袖”,所以李牧准备先从音乐上开始这个尝试。

    在yyes里,意见领袖的孕育路线是:先通过精品评论吸引用户关注,然后通过分享自己的歌单专辑,来获取其他用户的追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yy空间进行分享,来吸引自己的好友关注。

    在网易云音乐里,一个走心的乐评,可能会收到几万个点赞,收获几万个关注,这样一来,关注他的用户就可以看到他都在听什么样的歌曲,在听歌方面,其实有很多用户常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停滞不前”,就是一打开听歌pp,就是翻来覆去那几个人、几十或者上百首歌,然后一听就是很多年,极少更新曲库,极少了解其他歌手的其他歌曲,对于这样的用户,如何让他多听一些其他人的音乐,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如果是被动洗脑的话,给用户推广内容的成本太高,因为首先要做到一首歌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才能给用户洗脑,比如《老鼠爱大米》这样的口水歌,但是,火到这种程度的现象级口水歌一年才能出几个?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给这样“停滞不前”的用户,推他关注的人在听的、而他没有听过的歌曲。

    举个例子,是个民谣爱好者,常年听李志、宋冬野、赵雷、赵照的歌曲,正常情况下,他能连续几年都只主动听这几个人,而恰好他有一次在李志一首歌的评论中,发现了b的一个精品评论,他觉得b评论的东西直击自己的心灵、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或者说出了自己没有参悟到的一层内涵,于是他关注了这个人,内心深处本能对这个人有一定的好感和佩服,这是一切的大前提。

    而b这个人,虽然也比较喜欢民谣,但是他听的歌曲,跟有一定的重叠,也有一定的差异,比如,他常年听的是李志、宋冬野、赵雷、万晓利以及朴树。

    由于关注了b,所以平台会有一个自动算法,自动匹配和b的喜好,计算出两人之间重叠的喜好,以及不同的喜好。

    算法出来的结果是:与b都喜欢李志、宋冬野、赵雷,分别喜欢赵照、万晓利,以及朴树。

    而因为是关注了b,所以,b就是的意见领袖,于是算法第一个前提是默认向推荐b的喜好,而不是向b推荐的喜好;而第二个前提,是算法不会向推荐b与他一样的喜好,而是向推荐b与他不一样的喜好。

    基于这两个前提,算法会告诉,你关注的b,听了万晓利以及朴树的歌,因为这是没听过的。

    常年是一个“停滞不前”的用户,但是,当他通过评论,在内心里把b当成自己的意见领袖之后,这套算法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他一个讯息:别总是听你自己听的那些东西了,来听听你崇拜的b平时都听哪些你不知道的歌曲吧。

    觉得,b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写的乐评一阵见血,一看就是非常有眼光而且有深度的老手,b既然在听朴树的《生如夏花》,那这首歌应该不错,不妨听听看。

    于是,意见领袖b,在无形之中,将朴树的一首歌推荐给了,而也从一个常年“停滞不前”的用户,开始向前迈出一步。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于是就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从“停滞不前”,到“跑步前进”……

    而打造意见领袖的过程,李牧则充分利用了用户的虚荣心理,比如,当用户发现自己偶然的评论得到其他用户的点赞、回复甚至关注之后,他会有动力更用心去更多的歌下面写更多走心的评论,而当他发现,自己已经有了几百、几千、几万粉丝的时候,他自己就会主动去扛起“意见领袖”的大旗。

    到时候系统只需要给他一个提示:“快给您的一万五千名粉丝推荐一首你最喜爱的歌曲吧……”,他就一定会精挑细选一首歌,然后推给自己的粉丝;

    当系统提示他:“你已经有一千五千名粉丝了,他们都在关注你听哪些歌曲,何不创建一个你的专属歌单,把它推荐给你的粉丝呢?”,他就一定会精心创建一个歌单,然后把他开放给自己的粉丝。

    这样一来,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少量的用户成了意见领袖,而因为成为意见领袖,他们的平台忠诚度激增,产品使用时长也在猛增,同时想尽办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也会给平台带来很多的新用户;

    而大量的用户找到了自己的意见领袖,有了崇拜和效仿的对象之后,就会打破“停滞不前”的状态,他们因为关注意见领袖,所以开始听更多自己之前没听过的歌,这会直接提升普通用户的平台忠诚度,以及产品使用时长。

    综合起来,所有的用户每天都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个音乐平台上,实现整个平台的快速发展以及长期繁荣。

    而这,还只是网易云音乐的那部分功能,别忘了,yyes也就是yy音乐,一旦上线,就会完全整合进yy生态,到那个时候,yy的对话功能、群功能、yy空间,都会成为音乐用户基于音乐进行社交的基础。

    等于是,将网易云音乐融入了qq里,这样一来,网易云音乐必然会如鱼得水!

    而yy现在是一个世界性的超级软件,用户基础极大,在这样强大的资源支撑下,李牧相信,yyes能够成为全世界最火的音乐软件,在它的面前,所有同类型的软件,都要跪在地上唱征服!

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什么仇、什么怨?() 
    背靠着一个强大的生态,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很大加成作用的,实际上,在华夏后世的互联网行业里,所有基于用户层面的产品,腾训都要比一般公司更容易成功,事实上腾训也确实把很多业务都做的非常成功,至于那些不够成功的,要么是腾训自己做的不够好,要么是敌人太强,强大到足以超越腾训给予的加成作用。

    用一个假设的公式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例如,腾训本身因为有巨大的用户基础,腾训无论做任何基于用户的业务,都有50的加成,如果腾训游戏本身做到了80分,那么再加上40分的附加分,那腾训游戏实际的分值就有120分,市面上其他的公司累死累活也就能做到90分,所以腾训游戏可以做到业内第一。

    但是,像电商业务,腾训之所以一直没做起来,不是因为腾训自己不适合做电商,而是腾训自己没有把电商做好,如果阿里吧吧的电商是做到了100分的极致,那么即便拥有50加成作用的腾训,本身也就把电商做到了30分,自己都没有做好,就算是加上了生态的加成都没能及格。

    微博也是一样,如果新浪微博做到了80分,腾讯微博也就做了个2、30分不能再多。

    现在,李牧的yy本身就是一个更强大的腾训qq,所以理论上,李牧做任何基于用户的产品,都能够得到自有生态的巨大加成,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勉强做个及格都能够超越绝大多数对手,如果稍微用点心,更是无人能及,再多用点心,那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yytunes,是李牧基于音乐打造的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产品,这款产品不但融合了后期itunes本身的几大功能,甚至还在这些功能上做到了更大的优化提升,而建立在音乐本身、由yy社交功能支撑的“音乐社交”,更是其他任何同类产品都无法比拟,甚至是无法复制的超级武器。

    而itunes是苹果今年才刚刚推出的产品,虽然反响很不错,但毕竟还只是初生代产品,成熟度以及战斗力比李牧操刀的yytunes要差得远,如果把这个产品推出去,在海外市场,一定会对苹果的itunes带来很大的冲击,在国内市场,会把百度刚买走的易听网直接打残。

    如果说苹果还有iod硬件作为终极防御的话,百度手里的易听网,在yy音乐面前,连一点防守之力都没有。

    李牧无心坑百度一把,但是在苹果这个大敌面前,他已经没办法顾及百度的死活了,即便他本身就是百度的股东之一。

    为了彻底砸断苹果在itunes以及iod上的产业链,李牧早在授意开发yytunes的时候,就专门批了一笔资金,用于做an的二代升级,yytunes剑指itunes,而an则剑指iod。

    这段时间来,牧野科技的硬件实验室,以及牧野科技收购的内地、台湾几家3代工企业,都在合力研发新一代的an,这其中还有几个高级工程师是高薪从台湾英华达挖过来的,英华达是苹果iod的代工企业,生产线就在内地,所以在新一代的an上,借鉴了相当一部分iod的工业工艺。

    新一代的an现在已经研发完成,开始进入了批量生产,新一代的an定名为an2,在an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实用的功能,例如更大的屏幕、更强的音效、更好的滚轮触摸操作以及更合理化的ui界面以及人机交互。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强an2的音效,牧野科技买断了台湾一家知名播放器生产企业的音频处理技术,在an2中了多种可调度极高的均衡模式,音质上有了足够的支撑保障。

    除此之外,团队还在原本64b、128b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内存容量,新一代an有128b闪存、256b闪存版本,以及5gb、10gb、30gb硬盘版本。

    an以及2本身的工业设计理念,是李牧从数年后的iod身上取得的灵感,整体领先现阶段iod好几代,而且制作工艺都是师出同门,一点也不逊色于苹果iod。

    而且,an2对c可以完美支持,比iod对c的支持度要高很多,而且即便是用户使用苹果系统,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兼容支持。

    至于生产成本,目前已经可以控制在苹果同容量产品售价的33,据说苹果iod的生产成本,占到终端售价的30左右,这个数字包含了研发和生产成本,而剩下的65中,一部分是净利润,大概应该占比在20左右,剩下的,一部分是各种软成本支出,包括各种税收、包装物流、经销商利润以及售后服务成本,除此之外,还有少许苹果的品牌溢价。

    现在的苹果逼格还没有真正打造出来,所以品牌溢价相对还低一些,如果到了ihone时代,由于品牌溢价的提升,苹果产品的生产物料成本在售价中的占比会更低,不过由于苹果手机背后的技术含量以及软件支撑力度远大于iod,所以到那个时候,苹果在研发上软性成本也在提升,但相对的,销量越大,研发成本均摊的也就越厉害,笼统的说,花一亿元研发一款产品,卖掉一万台,单台的研发成本均摊下来就是一万元;但如果卖了一亿台,单台的研发成本均摊下来不过只是一元钱了。

    总体看下来,an2的成本并不比苹果低,甚至因为要承担研发成本的缘故,成本比iod还要高出一点,正常来看,这样的产品比拼相比竞争对手来说,是有软肋的,但李牧最硬气的一点是他不需要靠an2赚钱。

    也就是说,李牧可以把苹果原本留给他自己的1520净利润全部丢掉不要,这样一来,立刻就能在价格上拥有碾压对手的优势,再加上李牧准备采用直销的模式,在经销商利润上,又能够压下510个百分点,这样一来,他至少能跟苹果产品拉开2025的价格差。

    拿没有关税的香港售价来比的话,刚刚上市不久的iod330gb版本,售价大概在4500港币,如果an2同样在香港开卖,李牧3600就敢卖。

    而且,更便宜的an2,还搭配了更好用的yytunes,又整合进了整个yy的社交生态以及推广资源,这相比苹果itunesiod的优势要大得多得多。

    软件、硬件产品都已经定型,李牧便在会议上给核心管理层制定了一个战略规划yytunes在两天之后正式面向全球用户发布,而an2的进入积极备货阶段,同时与世界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合作,尽快完成产品销往世界各国的进出口相关流程,力争在一到两个月内,将产品销往发达国家市场。

    在李牧看来,牧野科技就算亏损上亿美元,也要用an2把苹果的营收支撑击垮,如果itunes和iod的组合双双gg,苹果的发展轨迹至少滞后数年,而且极有可能落下残疾的病根。

    于是,为了跟好的达到目标,李牧在会议上临时起意,对方旭东说“旭东,让你的硬件团队派人去趟德国,找森海赛尔以及拜亚动力这两家专业生产耳机的企业,跟他们分别沟通联名定制耳机的相关事宜。”

    “联名定制耳机”方旭东惊讶的说“您的意思是an和这两家企业的联名定制款耳机”

    “对。”李牧点了点头,国内很多人对“联名”的运作模式还不是太了解,但方旭东这种海外归来的高端人才对“联名”一定不陌生,西方品牌经常会有联名合作,而且大都是跨界合作,比如时尚界的品牌和运动品牌联名推出一款运动鞋,这样的东西往往能够实现11大于2的价值。

    李牧说“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我们产品的性价比,播放器本身是一款听音乐的产品,而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使用3听音乐,影响音质的主要就是解码和耳机这两点,我们的解码已经有了收购来的处理技术,但台湾技术生产的耳机,表现力还是差了很多,这种成本价还不到二十元的耳机,音质只能勉强说得过去,如果耳机也得到比较大的提升,音质就会得到质的提升。”

    方旭东问“那您的意思是,我们去跟这两家合作联名定制款耳机,作为ang2的标配耳机卖给消费者”

    李牧点了点头,说“我们只跟森海塞尔或者拜亚动力的其中一家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我们向他们订购百万条以上的联名款耳机,这上百万条联名耳机只有一个款式,但这个款式必须是和我们共同设计,不得与他们任何一款现有产品高度相似,同时必须要有我们an的o展示,而且他们要给我们足够低的价格,以及足够好的品控。”

    说罢,李牧又解释道“说具体一点,我们现在需要把我们的耳机成本,从不到20元,提高到120元左右,我相信按照正常的电子产品利润率,120元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来的耳机至少能在终端市场卖到500元以上,我们自然不能指望这两家耳机公司会以成本价为我们生产耳机,所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