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军需粮,这封加急的奏章入了朝廷后,受到内阁与朱由检的高度重视,李烁奏章中说,延安府上万亩良田,均不受雨露,在加上天气酷冷,许多土地都出现了干裂,在这个季节出现这种情况极其罕见。
接到奏章后,李烁召见了首辅李国普,户部尚书郭允厚,入乾清宫议事。
乾清宫中,李国普与郭允厚二人均被赐座。
“李烁奏章中说的,你们也都看到了,陕西大灾,已经无可避变了,朝廷有多少钱粮可以调动,你们心中可有个章程?”朱由检的声音压得很低,虽然知道陕西会出事,可当奏章到了朱由检的案前,还是让朱由检有些接受不了这个早就知道的现实,当然朱由检虽然有点忧愁,但还不至于颓废,他现在想着的是怎么能让受灾的百姓吃饱饭,若是百姓造反,又怎么平叛,或者说,怎么堵住流民向中原各省流窜的道路。
“启奏皇上,户部可调出一百二十八万两白银,米十二万担,粮二十七万旦。”早就统计清楚的郭允厚说道。
“朝廷户部只能调出这么点钱粮吗?”朱由检脸上有些不快,虽然知道户部紧张,但陕西军田私占案,缴纳户部的就不止这些银两,现在郭允厚的态度让朱由检多少有些不满。
“皇上,实不相瞒,微臣说的都是多的,辽东要钱粮,朝鲜要钱粮,保不齐今年蒙古也要伸手,户部真能只能拿出这么多,才不会出乱子啊。”郭允厚知道朱由检现在有些不满意,可即便不满意,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户部能力就这么大,作为一个国家管钱管粮的部门,他们总会有一笔不能动的银两,这算是应急的资金。
“那陕西呢,若是陕西今年真的大旱,颗粒无收,难不成朝廷只能拿出这么多点钱粮用作赈灾吗?”朱由检声音有点冷淡。
“皇上,您不要生气,郭尚书这也是没有办法,朝廷每年的税收就那么多,天启六年,税银才不过二百六十万两,天启七年,也就只有二百九十五万两,户部能拿出一百二十八万两用作陕西赈灾的储银,已是十分不易了。”李国普作为内阁首辅,他比谁都清楚,大明朝管户部的有多难,用钱多,来钱少,年年亏空,恶性循环,这个时候能拿出这么多的银两,也是出乎李国普的意料。
听完李国普的话后,朱由检叹口气,轻声说道:“想来是朕莽撞了,郭尚书,你说朝廷现在能用什么办法来赈灾呢?”
“提高税收。”
“如何提高?”
“分批次加大田税,盐税也要往上增添。”郭允厚咬着牙齿说道,作为一个文官,能说出增加税收这种话来,可见现在大明的窘状已经把郭允厚逼的无路可退了。
朱由检来了兴趣到:“如何分批次增加田税,又如何往上增添盐税呢?”
“在富裕的省份多征收粮食,银两,来填补受灾省份,在我大明,不能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情。”郭允厚坚定的说道。
“说起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又如何不应景啊,今日这宫殿之中只有我们三人,朕对你们二人说句实话,就算在增添农税,就算把盐税提高到普通百姓吃不起盐的地步,也填补不了受灾省份的窟窿,可我大明开国二百余年,又可曾收过那些富商乡绅的税。”朱由检在龙椅上站起身,朱由检站起身后,郭允厚与李国普也不敢在坐着,赶忙起身。
“确实如此,皇上,秦国能灭六国一统天下,用的是严法,行的是公道,微臣以为,应该向那些乡绅征收税务,才能让我大明重新焕发活力,强大起来。”郭允厚所说的全是他的心里话,他在中枢多年,又一直担任着户部的职位,他比谁都清楚大明朝病在哪里,根本原因还是在税收上面,税收不多,并且极为不公平,一个人只要有了功名,便可不交税不纳粮,这就让大明朝损失许多的税务,更重要的是,大明朝商业税少的可怜,甚至没有,商业税在哪个朝代都是重中之重的,但明王朝却没有,原因也是在于站在朝堂之上的那些迂腐官员。
在平反张居正的时候,为何那么多的人反对,根本原因是大家伙都清楚,张居正代表的是新政,为张居正平反皆是为新政做准备,新政一定会迫害到地主乡绅阶级的利益,而站在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代表着这些阶级的利益,甚至有许多人就是最大的地主。
郭允厚的话让朱由检与李国普都吃了一惊,李国普虽然知道皇上有这个意思,但在朱由检找他商谈的时候,从来没有提起过,就是怕犯了众怒,被人围攻,没想到一直以来为官低调的郭允厚能在皇帝面前说出这般话来,当然朱由检吃惊之余,更多的是欣慰,心中直呼:“大明复兴有望。”
“那便是官绅一体纳税。”
“对。”郭允厚接口说道。
“来人。”朱由检高喊一声。
门外候着的太监,赶忙推门进入。
“你去吧王承恩给朕找来。”
“遵旨。”小太监领完旨意后不敢有半分耽搁,直接去找了王承恩。
新年的这几天,王承恩也一直在忙宫中的事情,已经两天没有见过朱由检,听到朱由检召见,赶忙放下手中的事情,与小太监一同去了乾清宫。
到了乾清宫中,王承恩赶忙跪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摆摆手道:“平身。”
王承恩站起身后,就等着朱由检对自己的吩咐。
“王承恩,朕让你过来,是有一件事情要交给你去办。”
“不知皇上有何吩咐?”(。)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机要司下()
“王承恩你速速拟旨,发往江南等地,陕西大灾,恐颗粒无收,百姓多受苦难,由江南各地官府征收多余粮食,由户部调配,发往陕西,而户部也要尽力从各地内库中抽调粮食,运往陕西。”
“老奴遵旨。”王承恩恭恭敬敬的说道。
“还有,在拟一道旨意,发往陕西李烁,军需用粮,可用作赈灾,万万不可让百姓饿死。”
“是。”这两道旨意都比较急,王承恩不敢耽搁赶忙下去去办。
“郭尚书,你说官绅一体纳税,你心中思量多久,可有章程?”朱由检看向郭允厚轻声说道。
“皇上既已下旨为张阁老平反,就应趁热打铁,尽快恢复新政,微臣提议,由内阁牵头,六部参与,在三天之内,重新议定新政,至于官绅一体纳税的新政,此乃国策,应召见各级官员共同商议,微臣心中即便有些想法,现在也不能说出啊。”郭允厚虽然为官忠厚,但也不愚笨,官绅一体纳税,这是大明朝谁都不敢提的,今天自己提出来,已经得罪了许多人,现在若是在皇上面前在多言语几句,只怕自己往后的日子更加不好看,虽然一心为国,但多少也有几分为自己考虑的意思含在其中,当然对于这些,朱由检也看出来了,但是却没有一分怪罪郭允厚,他能把官绅一体纳税这句话说出来,已经证明了自己忠君爱国。
因为陕西的大灾,让朱由检有些自乱手脚,他赶忙下旨,有李国普与六部尚书一同商议新政,三日之内必须拿出章程,而机要司也由袁崇焕在京师筹备,机要司主要行政权利朱由检与内阁的辅臣也都商量了下来,设置六名机要大臣,管理各地机要突发之事,包括赈灾,叛乱等,因为刚刚成立,朱由检需要内阁的帮助,便拍板决定由内阁统属,六位机要大臣,朱由检任命了袁崇焕,郭允厚,温体仁,洪承畴,骆养性,周延儒六人为第一批机要大臣,原先职务不变。
这六个机要大臣的人选,朱由检考虑了许久,袁崇焕,郭允厚不用多想,便可榜上有名,洪承畴资历尚浅,不过朱由检一直觉得洪承畴此人聪明,并且现在对于大明也是忠心耿耿,让他成为机要大臣,也是为了以后能够让他顺理成章的进入内阁,骆养性掌管锦衣卫,他成为机要大臣,也可以让机要司行事更加方便,而温体仁,他是个小人,有的时候小人能办许多君子办不了的事情,想出君子想不出的办法,而起用周延儒为机要大臣是为了平稳一下东林党。
机要司成立以后,许多官员都在想这不就是个小内阁吗,但无人知晓,这个机要司会在以后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当温体仁知道自己成为机要大臣后,心情十分舒畅,他知道皇上对机要司的看重,正想着干一份大事业的时候,皇帝却责令出京,奔赴陕西,监管陕西赈灾一事。
温体仁不想去,打心眼里对陕西有着排斥,京官们谁都清楚,监管赈灾,绝技不是个好活,若是赈灾没有出现纰漏,功劳是当地官府的,可若是出现乱子,自己还有连带的责任,而且所有的人都清楚,现在的陕西可是是否之地,朝廷敲锣打鼓,对陕西大力赈灾,可是陕西这次遭的灾实在太大了,温体仁清楚,陕西以后定会出事,若是自己以机要大臣的身份去监管赈灾,最后出了乱子,有了民变,会成为自己仕途中洗刷不掉的污点,日后还如何入阁拜相,但皇帝旨意以下,温体仁也断断不敢回绝,只能收拾行装,尽快启程。
李国普与郭允厚等人的新政出炉了,因出自崇祯元年,故又名崇祯新政,崇祯新政起源起万历新政。
但崇祯新政比万历新政有了较大的突破,便是提出了官绅一体纳税,废除了有功名之人的特权。
新政出在崇祯元年三月,满朝皆惊,天下震动。
各个省府的乡绅举人尽皆上书,朝堂之上官员也尽数反对,朱由检连罢免了三任巡抚,十六名知府,四十二名御史,还有在京各司官员八十五名,新政才开始实施。
因为新政之事,朱由检每日都在繁忙中度过,再无半清闲可言。
当然温体仁进入陕西后,便被安排到了长安府的一处府邸中,傍晚时分,李烁请温体仁过府。
温体仁到了李烁府上的时候,发现李烁与曹德章两人在门口迎接,有些受宠若惊,温体仁见过李烁,当年在京师,李烁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现在却混迹在大明朝的权力中心,真实让人暗叹世事无常。
温体仁下了马车后,赶忙拱手:“李巡抚,曹布政使在此迎接,真是让本官荣宠若惊啊。”
“温大人言重,温大人乃是机要大臣,又身受皇明,来到我陕西苦寒之地,今日能来本官府邸一嘘,端是让这本官这府邸蓬荜生辉啊。”李烁轻轻一笑的说道。
“本官担当不起,李巡抚万万不可说这般话啊。”温体仁再度言道,温体仁清楚皇上十分看重李烁,当然温体仁对于李烁却无半点好感,只因为李烁现在好似主导了朝廷的走向,成为了张居正那般的人物,这让温体仁十分不舒服,只想着李烁会是自己以后最大的对手,但温体仁十分聪明,他即便对李烁此人,百般不满,可在朝堂上却从来没有说过李烁的半句坏话,温体仁不是害怕李烁,他是想着顺着皇帝的心意。
“二位大人莫要再多说了,饭菜马上便要凉了,下官刚刚从外府归来,此时已经饿的头脑发昏,不如我们先行用饭,边吃边谈。”曹德章在一旁调笑道。
两人听完曹德章的话后,无不大笑出声,相继入府。
府上备的饭菜均是些家常便饭,温体仁看到后,心中冷笑,想必李烁是故意让自己看到他用食如此朴素的,只有六个菜,除了一盘鸡蛋外,再无肉食,但温体仁这样想,却就错了,陕西大灾已过了三月,虽说朝廷拨了钱粮,又允许自己用军粮,但李烁清楚,军粮必须要有库存,不然日后万一发生叛乱,军队如何平乱,各地的粮食来往时间长,而江南等地的官府又尽皆上书朝廷,说实在拿不出太多的粮食了,故朝廷的内阁才怀疑陕西赈灾不利,朱由检这才派下温体仁前来监督赈灾,而李烁家中经常喝粥度日,鸡蛋还是李夫人所养之鸡下的,平时都是不舍得吃的。
三人落座后,李烁端起酒杯道:“温大人,万万不要嫌弃粗茶淡饭,本官敬温大人一杯。”
“不敢不敢。”说着端起酒杯,与李烁喝了一杯酒水。
“温大人,现在陕西全境之内,尽皆遭灾,眼看今年不会有收成了,不知内阁与机要司可有安排。”曹德章试探着说道。
“现在辽东边防紧张,皇上在昨日刚刚下的圣旨,追派了二十万两白银与十万旦粮食奔赴辽东,而陕西之事,朝廷也不敢大意,户部尚书郭大人也在前日奔赴江南各地,催促粮食,哎,只不过,本官却不抱什么希望啊。李巡抚,曹大人,你们可要做好准备?”
“作何准备。”
“断粮的准备。”
李烁与曹德章对视一眼,默然不语。
“皇上怎么说的。”
“皇上曾经提过,尽全国之力,足以养活陕西,但朝廷的举国之力可不是养一个陕西这么简单,辽东关乎边防,南面又有海战,朝鲜也开始驻军,哎,朝廷真的无力顾及了。”温体仁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这样做的意思也只是与李烁接个善缘,虽说心中不喜李烁,但温体仁也想借着李烁的东风在往上进上一进。
事实上,朝廷比温体仁说的还要艰难。
新政刚刚推行,各地遇到的阻力极大,江南各地哭穷,也是反抗朝廷新政的一种做法。
李烁叹口气,站起身道:“曹大人,皇上的艰难,你我都清楚,但陕西大灾,也不是人力可为,我们自救如何?”
“各地军民提水灌地,但有的州府已经提不出来水了。只怕雨季到来,庄稼也都死光了。”曹德章叹了口气,局势的不乐观也让曹德章感到心烦意乱。
“河南山西等地如何?”李烁开口问道。
“河南山西虽然都有些灾祸,不过中原之地比我们这里要好上许多。”
“若是我记得不错,我陕西各地包括军粮有粮三十二万担,米十八万旦,银两六十五万。”李烁转过头看向曹德章,轻声说道。
“对。”
“能撑多久。”
“不足两月。”
温体仁这时候插口道:“不足到河南等地借粮,以陕西官府的名义借。”
李烁看了一眼温体仁,轻笑一声:“温大人不知,这地方之事,不比朝堂,就算我们借,若是没有朝廷的支持,他们也不会借给我们。”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四十章 胁迫温体仁 1()
温体仁叹口气说道:“那就要看李巡抚的本事了,在本官看来,朝廷有点挺不住了。”
李烁与曹德章二人听完温体仁的话后,都默然不语,因为二人心中明白,朝廷并不宽裕,在加上辽东天气变暖,后金新一轮的进攻就要开始,日后朝廷的重心也会从陕西赈灾转变到辽东防线上,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局面。
一顿饭大家各有心思,了然无味。
次日,李烁陪同从京而来的温体仁到受灾害最严重的府衙去巡视,田地里面的庄稼半死不活,过往百姓各个面黄肌瘦,饱受沧桑,李烁心有不忍,但也无计可施,只能吩咐下级官员,此次从长安府拨下来的粮款要全部用到赈灾事宜,各级督查严格监督,若是有人动了一钱一米,严惩不贷,虽说如此,李烁也比谁都清楚,长安府的钱粮大多数来自朝廷的救济,而朝廷所拨的钱粮又大多数来自于江南各省,江南各省若是不堪负重,或是辽东发生重大变故,那么朝廷再也无暇顾及陕西,到时候,真正的考验才算来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