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名乡绅做出如此表态,其余的乡绅也都动起了小心思,都像起身告退,可话还没有说出口,便见到数十名士兵举着刀剑把刚刚走出去的乡绅又送了回来。
“吴可信,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信不信我在抚台大人那里告你一状。”这名乡绅脸色铁青的说道,看着在自己面前充满寒意的刀剑,心中生怯。
“抚台大人也不能违背皇上的旨意,你若是不卖,本官便以违背皇上旨意来给你定罪,当场格杀。”吴可信咬着牙说道。
这名乡绅用手指着吴可信,支支吾吾道:“你敢杀我,我又没有犯下,犯下罪行,即便是皇上下令购粮,也不能逼迫百姓,强买强卖啊。”
“对,圣旨上说了,地方官府严禁强买强卖,在城外十里处有一个告状处,从京里面来的锦衣卫便在那里,若是有强买强卖之事,朝廷会降罪与本官,不过圣旨上面说的强买强卖,是保护那些田地不过五十亩的小家小户,你,不包括在内。”吴可信笑着说道。
这就是强买强卖,不过吴可信深知,对付这些为富不仁的财主只能用这种办法,他不想知道其他地方的官员怎么购粮,反正他购粮的方式便是这么简单粗暴,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与他们谈生意。
望书友们多多支持,多多推荐,
第六十七章 朱由检内心的变化()
这名乡绅道:“与民争利,这,这不是朝廷所为,定是你胡言乱语。”
吴可信大笑出声道:“本官不想多说什么,只问你卖还是不卖。”
这名乡绅看到横在自己眼前的刀剑,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无奈应道:“卖。”他可不想今日把性命丢在这里,只能想着出了这知府衙门便给巡抚上书,让巡抚来治这吴可信的罪,不过他注定不能顺心。
河南购粮的州府只有两个,一个是洛阳,一个是开封,河南巡抚当然想要这两个地方能够完成朝廷分配的任务,对于风言风语,也只能无视,不然朝廷怪罪,首先便是河南巡抚。
吴可信看着这名乡绅低头,笑嘻嘻的说道:“你们谁还有异议?”
看着出头的人面临如此威胁,谁还敢多说什么?
吴可信看着无人说话,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即无人反对,来人,把文书带上来。”
自有衙役把事先备好的文书带了上来,人手一份的发下去,并备好毛笔。
文书上面说的都是购粮的相关细节,并盖着知府大印,若在这上面把名字写上去,画好押,即便日后想要反悔,也断无可能。
有许多乡绅都在犹豫,吴可信看着无人动笔大声道:“你们不卖吗,实不相瞒,今日便是鸿门宴,若你们不签,决计走不出这知府衙门。”
吴可信敢做出伤害这些乡绅的举动吗?当然不敢,现在所做之事恐吓而已。
可这些乡绅却不敢用自己的性命来冒险,无奈只能提起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手印。
等到事了后,吴可信的心中有些雀跃,送客后,又与六名县丞布置了一下关于全府境内的布置,封锁关卡的命令也在今日晚上到了各个关卡。
吴可信已有万全准备,只等着让那些乡绅出血,至于让那些小家小户交粮,吴可信想到没有想过,他认为自己不是个君子,但与小人也扯不上关系。
朱由检当然不知道在他心中毫无印象的吴可信敢有这么大的手笔,他现在正在养心殿中阅读由黄立极刚刚送来的孙承宗的折子,黄立极也当面禀报了一些关于与蒙古朝鲜联盟的细节问题。
对于与蒙古结盟,朱由检可一直抱着很大的希望,虽说以前,蒙古与大明势不两立,在边疆上面经常出现小规模战争,可他们此时却不能不站在一起,因为后金这个更加强大的敌人出现了。
朱由检希望林丹汗有些见识,可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大明朝不比蒙古,依靠着辽东防线,可保一时无忧,而蒙古却直接面对着后金那强横无比的八旗兵马,实然蒙古比大明更需要那张盟约。
此时大明朝先抛出橄榄枝,对于蒙古又何尝不是一次机会。
孙承宗折子上面说由袁崇焕所派与蒙古洽谈之人张煌绩率领着使团已经到了蒙古林丹汗处,并与之开始洽谈结盟之事,但蒙古却无以为然,狂妄自大,认为不靠着大明朝,也能对付乳臭未干的小子皇太极,想把大明使团赶走,不过张煌绩颇有胆量与口才,连问了林丹汗三个问题,后金骑兵在大草原上谁人能挡?你为何西迁,终有一日便会退无可退,迟早有一日要面对后金,到时你如何抵挡?金朝强盛之时,如何对待蒙古各部落?让林丹汗有些意动,蒙古高层也开始动摇他们原本的想法。与蒙古结盟之事,虽然有些波折,但孙承宗却认为此事可行,而毛文龙已经入了朝鲜,并把上国旨意宣布与朝鲜王庭,朝鲜不敢不从,但训练士卒,却要由大明朝负责,让朱由检快把朝鲜督军派去。
合上奏章上,朱由检站起身走到门外,看着漫天的繁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历史已经改变了很多,他知道若是签订了盟约,大明朝便要担负两个重担,朝鲜好说,无非就是花费些银两与精力,可蒙古,从本心上来说,朱由检对他们并不放心,即便他们能做到,可熟悉历史的朱由检清楚,皇太极第一个要对付的人便是蒙古林丹汗,到时候皇太极西进,辽东防线难道真的要全线出击吗?让不善野战的大明士卒对付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军队,那损失该有多大,可朱由检却清楚,唇亡齿寒,林丹汗不能倒,不然后金才是真正的无后顾之忧,即便有在大的损失,这盟约还是要签订的。
王承恩走到朱由检身后轻声道:“皇上为何而烦恼?”
“王承恩,你说朕会不会犯错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边改,才是善莫大焉。”王承恩竟然用起了读书人的口气说道。
听着王承恩说的不伦不类,让朱由检轻笑出声道:“你啊,现在也不学好了,朕想听听你的实话,朕的大明朝可能千秋万代?”
朱由检这话一说,站在门外的太监宫女,尽皆跪下身去,王承恩当然也不例外。
“大明千秋昌盛,皇上必是中兴之君。”王承恩颤抖着声音说道,实然这并不是王承恩的阿谀奉承之语,这是王承恩的真实想法,永乐皇帝后,还有哪个皇帝有朱由检的手腕与能力。
朱由检叹口气道:“看来皇帝都是孤家寡人啊,朕现在想听一句实话都那么难了。”
“老奴所言,出自肺腑,不敢妄言。”
朱由检摆摆手道:“王承恩你起来吧,地下凉,不要伤了身体,朕还想让你伺候朕五十年呢。”说完朱由检又笑出声来。
“谢皇上挂怀。”听着朱由检的话,王承恩的心中有些美滋滋的,瞧见没,皇帝多么关心我。
与王承恩闲聊了一会儿,一个小太监小跑过来,看到朱由检在养心殿门外,跪下身去,双手举着一奏章还有一本像账本一样的书籍恭恭敬敬的说道:“皇上,宫门外有人通报,说户部尚书郭尚书递交了折子,想要让皇上御览。”
“看来郭大人所言之事定是大事,不然不会从宫门递交。”王承恩对着朱由检轻声说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朕对郭允厚的交代,想来军需司已经把各地的购粮分配列清楚了,拿过来吧,朕看一看。”
小太监得到朱由检的答复后,站起身把奏章与账簿交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接到东西后,对身边的王承恩说道:“你到皇后那里去一趟,就说朕今日事务繁忙,不能去坤宁宫了,让她不要等候朕,好好安寝吧。”
“老奴遵旨。”
朱由检对王承恩说完后,便转身回了大殿,坐于龙椅之上,打开了郭允厚的奏章,认真的看了起来。
郭允厚奏章上面说军需司根据各地往年产粮的总数推断出各地的购粮的份额,并根据各地粮价,予以银两,不过粮食被朝廷大肆购买,定会让各地粮价上调,更甚者有些富商坐地起价,为防止这一切的发生,还望内阁在全国上下,颁发诏令,严控粮价,郭允厚又说根据此时的粮价,推断出需要花费白银八十九万两。
看完奏章后,朱由检轻声道:“我大明朝当该兴盛。”实然经过这次郭允厚主持军需司购粮的事情,让朱由检知道一件事情,有许多有能力的人物在历史上面的名声根本就显现不出来,大明亿万人口,只要朱由检肯给机会,定会有那么一两个力挽狂澜的有志之士,对未来,朱由检更有信心,大明朝与汉族迎接的注定是光明。
希望书友们推荐支持,
第六十八章 御史的第一次“抗旨”()
朱由检的内心发生了一些变化,八旗如何?李自成又如何?只要大明朝堂一心,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所有的敌人皆是浮云。
实然朱由检十分清楚,大明朝的崩溃来自于内部,想那英宗皇帝时,京营五十万大军出关,全军覆没,明王朝凭着自己的底蕴,短短的半个月内,便在京师周围调动二十二万大军,动员能力何其之强,他坚定的相信只要自己的大政方针没错,那明王朝一定能挺过来自内部的叛乱,国内一旦生平,拖都能拖死后金。
朱由检看了两个时辰的账簿,从始至终,都十分详细,合上账簿后,便在奏章上面御笔写道准字。
这晚朱由检留宿与养心殿,屏退了侍奉的宫女太监,当朝阳升起,钟声响起后,朱由检在京师文武百官的万岁呼声,登上了太和殿龙座。
朱由检俯视着跪在台阶下的文武百官,中气十足的道:“众爱卿平身。”
文武百官尽皆站起身来。
“今日大朝会,不知众位爱卿可有要禀奏的事情。”
黄立极出列恭敬的说道:“微臣有本要奏。”
朱由检点了点头轻声道:”黄阁老,快些道来。”
“皇上,使者张煌绩已到蒙古,见到了林丹汗,一同洽谈联盟抗金之事,林丹汗此时虽犹豫不决,但已有意向,微臣想要为皇上禀报与孙承宗大人共同商议的我方底线。”黄立极这话一说,整个太和殿一片哗然,因为内阁的保密政策,故朝中无关的官员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一名御史赶忙出列道:“黄阁老,我大明何时与蒙古洽谈结盟?又何时通报御史台?”
这名御史的言语口气有些不好,黄立极当然不舒服,转过身对着这名御史言道:“与蒙古结盟之事由辽东经略孙承宗孙大人上奏,皇上朱笔御批。保密之事也是圣旨,你还有什么话要讲。”
听到这一切都是皇帝的旨意,纵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御史们也都缩了缩脑袋,这皇帝可不是简单角色,若是一味的谋逆他,不知会有什么结局。
可说话的这名御史却有些下不来台,把矛头又对向了高坐龙椅的朱由检。
“皇上如此大事,为何不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议,草率决定,实在不是国家之福啊。”这名御史的声音很大,但语气已经软了。
这名御史当然清楚,皇帝与内阁首辅都同意的事情,即便自己把嗓子喊哑,也于事无补,此时这样说,也只是尽了些职责。
朱由检摆摆手道:“朕思量许久,又与内阁商量了许久,当然不是草率决定,你先退下,听黄阁老把话说完。
因为这些商议的事情孙承宗在奏折上面没有言明,听完黄立极的话后,朱由检也有些兴趣。
这名御史无奈只能退下,这名御史闭口后,整个大朝堂上面竟然再也没有一人说话,这皇帝的权威让朱由检有些陶醉。
黄立极在听完朱由检的话后,便接着说道:“孙承宗大人在于微臣的书信往来中,意见相合,拟出了无法退步的盟约五条,第一,当辽东防线受到后金侵犯之时,蒙古部落必须举兵东进,相反,若是蒙古部落受到后金侵犯之时,在我辽东防线可接受的范围内,调兵进攻后金,二,我大明自盟约签订后,每年给予蒙古刀剑火器,但蒙古必须给予我大明相应的回报,白银,骏马,牛羊代替均可。三陕西山西与蒙古接壤的边镇可开放通商,所有东西,可以黄金银两购置,又可以物换物。四,蒙古王庭不准西迁,五蒙古要派遣一位世子入京,接受大明王朝赏赐,并留与京师,我大明派遣一位公主前去,共为质子。”黄立极的五条说完后,当即便有人反对,反对的人地位不低,乃是新任都御史刘权。
“皇上,万万不可,我大明与蒙古乃是世仇,虽说此时面对后金,无奈之下只能签订盟约,但派遣公主出关,有和亲祈求之意,对皇上的威名不利,还有损我大明朝国体。”刘全说出这些话,也是迫不得己,谁都知道,他可是皇帝在数十个候选人中选的一个都御史,实打实的乃是皇帝的人,而黄立极敢在朝堂上说出派遣公主出京,只要脑袋正常的便知道这也是皇帝暗中指使,但刘全身为都御史,职责便是劝谏皇帝,若这件事情办成,第一个要被天下读书人骂的是黄立极,而第二个便是他刘权。
故即便是冒着让皇帝生气的风险也要阻止一番。
朱由检听完道:“刘权,朕看你想多了,朕绝无和亲的想法,公主,让朕在宫女中选出个品貌皆优的出关去即可。”
“那也不可,即便是宫女出宫,但皇上既已赐予她公主身份,那她便是我大明朝的公主,即便以前身份多么低微,也代表着我大明朝的颜面,西汉武帝之前,虽然富庶无比,但和亲之嫌,仍在史书之中留下浓墨一笔,我大明朝开国至今,从未有过此先例。”刘权反驳道,既然已经开口阻止,那便要阻止到底。
刘权这话一说完,不管是紧跟着刘权的御史还是不跟随的都出声附和。
“臣复议。”
“臣复议。”
“派出公主出关,万万不可。”
“有损国体啊,皇上。”
朱由检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自从登基之后,即便是魏忠贤当政时期,也没有人敢在朝堂上面这么顶撞与他,没想到倒是他自己一手提拔的刘权造成了朝臣对自己的第一次冲撞。
“那你们的意思便是不能与蒙古结盟?”朱由检冷着声音道。
“微臣不敢有此分非议,但派遣公主出关,确实对皇上声望不利,更甚者,祖宗蒙羞啊。”刘权这话一说口,便就后悔了,他怎么能对皇帝说这么狠的话,祖宗蒙羞,那可是骂昏君时候的用词啊。
说完这句话的刘权额头已有冷汗,他可是知道高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权势有多大。
但朱由检听完刘权的这句话后,反而没有发怒的表现,这是因为朱由检的内心已经安静下来了,他为何动怒,那是因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可若是皇帝只手遮天,虽有无上权势,但对国家却无一点好处。
正如王承恩劝谏的那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满朝上下都没有人敢质疑自己的权威,对与大明朝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如此,一个人即便在聪明,百密而有一疏,文官敢质疑皇帝的话,那便是政治的一种进步,自己要打造的是一个强大的大明朝,而不是像上个时空中那般把奴役的种子种进民众心里的满清。
朱由检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后开口说道:“爱卿敢如此劝谏,朕心甚慰,即是公主出关,有和亲之嫌,那便不要让公主出关了。”
朱由检这话一说,满堂的大臣们都有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