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苡檬裁捶绞嚼朔讶魏问澄锘蛞希际羌蟮姆缸铮灰虼耍诠撬璞煌耆∫郧埃遣辉市戆压峭范烦浴K亲约捍硬幌匆路膊恍肀鹑讼匆路乇鹗窃诖蚶妆涮斓氖焙蚋辉市怼k奘翟谙氩怀鏊悄苠邋莸绞裁囱樱媚茄呐套幽艹韵路谷ィ 闭詴m笑着道,别说在现代社会,即便是在当前他也没见过那样的。
“官家,这没有什么稀奇的,那些蒙古人吃东西前不论身份高低都不洗手的,就将手在裹腿或是随便抓起些东西擦手。吃饭也直接以手抓取,以致两手沾满油腻,身份高些的会有块帕子擦手。吃肉时其中一人把肉切成小块,另一个人用刀尖取肉喂食给每一个人,有人给的多,有人给的少,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地位的贵贱。”苏岚皱着眉说道,却未感到丝毫好笑,反而有些厌恶。
“你怎么会知道,是不是也从报上看来的?”赵昺扭着脸问道。
“官家,奴婢曾在泉州蒲贼家待过的,蒲贼常在家中宴请鞑子,所以见过!”苏岚言道,“那些鞑子不仅邋遢,且嗜酒如命,他们以为喝得大醉才能显得英雄,即便喝的过多呕吐不止接下来仍会狂饮不止,为此生病也在所不惜。而奴婢还要为他们收拾……”
“苏姑娘,我听说鞑子吃狗、狼、狐狸和马,凡是能吃的东西他们都吃,是不是真的?”王德在一边也好奇地问道。
“嗯,他们还吃人呢!”苏岚点点头道。
“吃人?!那他们不是畜生吗?”王德惊讶地道。
“鞑子不仅吃人,甚至连自己人都吃!”赵昺笑笑道。
“官家又如何知道的,难道这报上也有?”王德又转向小皇帝道。
“呵呵,你们可知鞑子军中有条军规?”赵昺看两人都摇摇头,他接着说道,“鞑子多为骑兵,作战以快速机动著称,所以不可能携带大量的辎重随军,往往只是随身携带十日食品,其它所需皆以缴获解决,这也是鞑子每下一城,不是先抢财物,而是先俘获牲畜的原因。每当食物短缺,饥渴难耐之时,鞑子便会生饮马血,杀马取食。若是战事紧急,城池久攻不下,便会采用十中抽一之法,选出一人杀掉众人分食之,已解缺粮之困!”
“鞑子居然杀同伴而食,这岂不如畜生一般!”王德惊讶地道。
“是啊,鞑子就是如此打造了一支虎狼之师,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作战奋勇上前,否则败了死的就是他自己。”赵昺言道。
“官家说的不对,那些鞑子贪财的很!”苏岚见小皇帝说着说着,脸上又现忧郁之色道,“那些鞑子罔然不知廉恥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句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钱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補得职近曰好窠窟。只知要钱,漫不知忠君爱民之为何事也。”苏岚言道。
“哦,还有这么多的说法啊,那岂不要天高三尺啊!”赵昺听了笑道。
“陛下,天怎么会高三尺呢?”王德却一脸懵逼,眨眨眼不解地道。
“大官,鞑子过境刮地三尺,那天岂不高了三尺吗!”苏岚轻笑着解释道。
“嘻嘻,原来是如此啊!”王德听了讪笑着道。
“不止如此呢?”苏岚接着道,“不知何故每逢夏日,鞑子却偏偏要喝奶,只要他们有马奶便喝得很多,就很少吃肉了。一般不富有的人是喝不到马奶的,他们也喝山奶、牛奶、甚至骆驼奶,或是把小米放在水里煮,做得很稀,只能喝汤。他们每人在早晨喝一、二碗,白天他们就不再吃东西了。不过在晚上他们每人都吃一点肉,并喝点肉汤,除非有人送给他们或是猎得鸟兽。”
“鞑子中也有穷人吗?”赵昺半开玩笑道,他知道蒙古人的饮食是有讲究的,其传统的食物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肉制品,第二种是奶制品,第三种是以奶为原料的饮品。饮食分为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夏季为主要食物是奶制品,这一时期肉吃得相对少些。主要原因就是冬季需要吃肉增加脂肪,抵抗寒冷,经过几个月的积累后,到了夏季需要用奶制品进行消化和吸收,算是种养生的手段。
“有的,鞑子中也有贫者,蒲贼府中就有买来的蒙古仆役!”苏岚却是一本正经的点点头道。
“还有这样的事情?”赵昺有些奇怪了,蒙古人作为统治阶层,其族中百姓是维护统治的基础,据他所知每逢重大节日元代历朝大汗都会予以赏赐,每年也会从中原和江南调集大量物资补贴他们,按说达不到小康,也不至于卖儿卖女过活。同为入侵中原的女真人在入主中原后可是捧着金饭碗的,种着铁杆庄稼,还给后世留下了八旗子弟的名声啊!
“其实鞑子也最怕打仗,听说他们自备鞍马和兵器、吃食,穷人家为了备齐这些就要出卖妻子儿女。遇到灾年牲畜大量倒毙,许多牧民流离失所,往往大量迁徙和林、漠南以及中原地区求生。以至蒙古子女被卖为回回、汉人、南人的驱奴,甚至被贩往波斯。”苏岚娓娓道来道。
“是啊,同患难容易,同富贵难啊!”赵昺叹口气道。
想想世界上的事情何其相似,经过创业初期的原始**后便会产生分化,蒙元同样难逃历史规律。不说几次西征,就从忽必烈继任汗位这段时间,察合台、窝阔台汗国以及蒙元内部反叛贵族与元庭对于统治权的军事争夺,主战场波及范围广,几乎涵盖了蒙古旧地,一直到今天都未结束。
而战争给蒙古人造成的直接灾难就是徭役空前沉重,经济基础遭受了空前的破坏,作为之前已经驻扎在内地的蒙古军户更甚,他们需要不断的出征,严酷的军法之下又难以逃避,却需要自己典卖田产妻子前往平乱,普遍是什么生活,可想而知。后来恢复女真金国的签军制度,大量征召原金国汉人从军想想也是忽必烈的无奈之举。
“官家,小的听有些人在传,说敌酋的伪后死了,其伤心欲绝,每日狂饮不已不理政务了。”王德看小皇帝开始还很高兴,怎么说着说着还叹开气了,赶紧说件自以为会让陛下开心的事情。
“对了,奴婢也听说了。”苏岚也赶紧接话道。
“唉,察必皇后乃是一代贤后,若非其护佑,废太后与废帝不知要吃多少苦!”赵昺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再叹口气道。
“官家……”王德见小皇帝竟然面带悲戚之色,这才想到如此大的事情事务局怎能不报告,陛下显然早就知道了,可对称其为‘贤’还是十分诧异的。
“呵呵,朕称其贤乃是就事论事,非有它意,以其所为称贤并不过分……”看到两人惊诧的样子,赵昺笑笑解说道。
在忽必烈还是个郡王之时,蒙哥汗和其分兵攻宋,次年蒙哥汗死于四川钓鱼山。此时,忽必烈正久攻鄂州不下。谋士郝经、姚枢等苦劝忽必烈撤兵,但忽必烈求功心切,拒不听劝。恰在这时宋又增派大军支援鄂州,而留守和林汗廷的阿里不哥正紧锣密鼓地谋划抢夺汗位,私自招募和调动汗廷军队。
如果阿里不哥成功,忽必烈便会腹背受敌,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形势极为危险。在这紧急关头,察必虽然是女人,却敢于挺身而出。一方面,她义正词严地斥责阿里不哥私自调动军队;另一方面,果断派人去给远在江南的忽必烈送信。忽必烈见信后才意识到形势严峻,下了撤兵决心,抢在阿里不哥之前登上汗位宝座。
因为忽必烈初期重用汉人,察必也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作为少数民族妇女,她思想比较开明,不但能向忽必烈进谏,而且还很有点女人特有的机灵心眼。有一次,忽必烈碍于情面,批准几位怯薛官在京城近郊圈良田作牧场。察必没有直接向忽必烈进谏,而是当着忽必烈的面责备刘秉忠,说:“你们汉人很聪明,皇帝对你们言听计从,你明明知道圈地牧马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向皇帝进谏?难道要皇帝废除不许圈地牧马的诏令吗?”忽必烈知道察必在转着弯向自己进谏,终于撤销了允许圈地的诏令。
平定南宋以后,忽必烈特地把从南宋掠来的珍宝在大都皇宫陈列展览,炫耀战果,并允许嫔妃挑选一件自己心爱的。嫔妃们喜出望外,争先挑选,惟独察必不但不挑选,反且郁郁不乐,心事重重。忽必烈问她,平定江南一统天下是大喜事,为什么不高兴?察必说,宋朝的先人积攒下这些珍宝,传给他的后人,而后人不能守住祖业,亡了国,这些宝贝才落到我们手里,我怎忍心使用这些宝贝呀!她在为后人能不能守住得来不易的江山,会不会重蹈南宋灭亡的覆辙而忧心。作为一个封建皇后,能有这样的远忧和见地,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一般来说皇宫生活是奢靡的,元朝也不例外。但立国之初,忽必烈深知创业艰辛,尚能禁奢靡、倡节俭。弓箭是蒙古族主要的作战武器,消耗极大,以前,用过的废弓弦都是扔掉。察必便带领宫人把它收集起来,重新蒸煮加工,用其作原料织成布匹,质地比绸缎还细密柔软。另外,她看到宣徽院制鼓将羊的前腿皮弃之不用,觉得可惜,便命宫人拣拾回来,糅制加工成彩色地毯,为国家节省下一大笔开支。
修旧利废、变废为宝,察必作为“女中至尊”的皇后,能如此勤俭是颇为不易和可贵的。且其心地善良,有同情心。南宋全太后是江南人,年事已高,身体本来就弱,被俘到大都后水土不服,长期患病。察必在忽必烈面前为她说情,希望忽必烈将其送回南方,忽必烈不允。察必竟再三请求。忽必烈斥责她妇人之见,目光短浅,没有远虑,坚决不允,显然这是因为两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但是其确是十分有人情味的。
赵昺说完见两人仍然是一副茫然之色,他苦笑着摇摇头,抹黑和取笑敌人鼓舞己方的士气并无不可,但是作为统治者自己却要清楚,历史和现实息息相关,历史不是死掉的人与事的集合,而是活着的人和事的映射。不正视国家兴亡的历史,文明盛衰的历史,就无以正视敌人,无以分辨真伪是非,更难以战胜敌人……
第685章 反思()
几则抹黑蒙古人的‘豆腐块’,本来让赵昺很开心,可是细究之下却发现自己陷入了狭隘的自负之中。他记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向来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人必须从此有记性,观四向而听八方,将先前一切自欺欺人的希望之谈全部扫除,将无论是谁的自欺欺人的假面全都撕掉,将无论是谁的自欺欺人的手段全都排斥……”
现在来琼的士子们几篇哗众取宠的文章让上下皆陷入种癫狂,以为自己才是天下正统,却偏偏忘记自己已经被所谓的蛮夷侵略、屠杀和奴役。赵昺以为提高民族自信心并非坏事,但成为极端的民族主义无视对方的强大和长处,那不过就是痴呆的废物,盲目自大的走向极端只能是自取灭亡。
在前世每当人们提起蒙古的时候,赵昺脑子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草原、骏马、烤全羊,再就是沙漠化和雪灾;说起蒙古人便是粗暴、好斗和嗜酒,又有着民族特有的淳朴及热情好客,再就是想起蒙古人中曾出了个成吉思汗,其它的便再想不起什么了。
不过让人费解的是进入近现代后,蒙古人依然过着游牧生活,年年吃补助,稍有灾难就需要救济。按说蒙古人所生活的地理环境资源是很丰富的,且蒙古人生活的天然的流动性也决定着蒙古人的眼界不应该狭窄。再者以其名列十大少数民族人口之一,也不应缺乏人才。即便后来部分人分裂出去建立国家,但是未能再现祖先的荣光,反而逐步堕落成其他民族的附庸,日子也是过得极为艰难。
毋庸置疑的是在现代世界上,蒙古人是非常贫困的民族之一,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蒙古人也表现出了极其严重的迟钝,不思进取,面对未来世界的发展真是难以想象,偌大一个地球将来还有没有蒙古人的存身之处?!
赵昺在学习和工作中也曾与蒙古人有过近距离接触,发现他们其实十分自负,个个认为自己是不可一世的英雄,所以在蒙古人憨厚朴实外表的掩盖之下,相互之间的嫉妒、怨恨和猜忌也是非常极端的,并不比别的民族更少,甚至更加严重。这种情绪严重的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忠诚度,也导致缺乏协作,妨碍着蒙古社会的统一和整合。当然,这同样会导致缺乏宽容,尤其是对失败者的宽容,谁只要失败了,谁的朋友就会马上离他而去。
其实蒙古人的处境到底如何,以及如果这种状态继续持续下去的话,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每个蒙古人心里都很清楚。可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除了酒桌上的豪情以外,从老祖宗那里什么优良传统都没继承下来。而世人也只知道蒙古人在经历了初期短暂的、暴风雨般的荣耀和辉煌之后便却陷入长久的沉寂,这就如同阿Q也常说的一句话——俺家祖上也阔过!
那么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样的根本因素制约着蒙古人的进步和发展呢?当前赵昺正可以跨越历史的长河见证蒙古从最辉煌的时刻走向衰落的过程,也可以从中反思汉族为何被蛮族战胜,从另一个角度寻找破敌之策,也早点结束自己动荡的生活,享受下当皇帝的美处。
赵昺想想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不难发现即便在实现‘大一统’的时候,蒙古高原上仍然是战乱仍频,还在自相残杀。而任何一个部落被征服,付出的代价都是全部被虐杀或者奴役,其残酷程度绝对令人发指;如果说曾经拥有过短暂的和平,也是因为有更强大的部落通盘征服了其他弱小的部落。
其实蒙古各部落相互征伐的历史持续的更长,铁木真的父亲被塔塔儿人害死以后,他的族人就都离开他投奔到,别的部落里去;在他与王罕的战役失败以后,逃命的途中跟随他的家臣绝大多数也不是蒙古人,而是一些别的民族的人,这种情况就是在成吉思汗以后的时代也未能幸免,忽必烈仍然是依靠色目人和汉人替他当枪。
这使赵昺想到前世的蒙古人自以为是个人英雄主义性格,看来也是从上边有传承下来的,团结和协作永远是蒙古人群缺少的重要一点。如此情况下,工于心计的异族统治者只要采用离间计,或者公开称赞或者封赏蒙古人中的一个部落,或者给予某个部落某种特殊的权利,就很容易在蒙古人中播撒下不和的种子,挑起蒙古人内部的争端,令其内斗,相互攻杀,从而达到弱化蒙古民族的目的,成为被统治民族。
自命不凡的个人英雄主义所导致的另一个恶果是很容易被盲目的激情所驱使,计划去做一件大事,然而事前却很少会认真评估其风险和后果。二次攻打日本和讨伐占城、安南,恐怕就要元朝使节被杀、被驱逐,引发了忽必烈的‘激情’成分在里边,没有经过缜密的安排便盲目的遣军前去,可能其以为婆婆妈妈是胆怯的表现,若凑巧做成了便会很骄傲和得意,认为天下所有的事不过如此,个人英雄主义的虚荣同时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吧!
而据赵昺所知,忽必烈也曾准备组织第三次远征,想要将日本平定,但是终元一朝却都没有实施。可见蒙古人非常缺乏承认自身不足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