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衙内的幸福生活-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耶律宁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他心中笼罩着一团乌云,他觉得黄龙府的失败一直困扰着他,这才导致出使的不顺利。
宋国使团的人质被山贼救走也就罢了,可在大名府的时候连唯一的供词也被偷走了,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么?
一定是宋国人干的。
他在心中做出了判断,可却没有证据。
当时他的门外有四名亲兵守卫,这些亲兵都是很早就跟随他的老人,不可能背叛,那么一定是宋国人用了什么手段迷惑了他们,耶律宁也听说过迷香之类的江湖手段,可那些守卫都没有发觉异常,这让耶律宁有些抓狂。
他找到大名府知府梁世杰,要梁世杰封锁大名府,查找丢失的物品。
耶律宁也知道这件事恐怕梁世杰也有份,根本查不出什么结果,这些宋国人摆明了耍手段,卑鄙之极,他应该更为小心一些,不过悔之晚矣,如今只能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
在大名府耽搁了两日,他带队继续朝着东京城进发。
他曾想过就此返回辽国,反正手里什么筹码都没有了,怎么和宋国人谈判,可要是就这么回去,他能够想象到将面临的情况,他会成为皇族的耻辱,整个国家的笑柄,被冷藏起来,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既然没有回头路可走,那就只有走下去了。
耶律宁鼓励自己要拿出上国皇子的气度来,宋国不过是一个积弱已久的小国,如何敢和辽国抗衡,只要能够敲诈到一批军饷,那也算是完成这次出使的目的了,回到辽国也不至于被人耻笑。
我可能是最为悲催的辽国皇子。
耶律宁如此想到。
同样是皇二代,宋国的嘉王赵楷则心情舒畅,他在东京城外迎接辽国皇子耶律宁,展现了良好的风度和教养,这是他第一次代表宋国出现在公共场合,意义重大。
东宫太子赵桓已经能协助皇帝赵佶处理国家政务了,他也不能落后。
他不是皇帝赵佶的长子,母亲也不是皇后,没有被立为太子,这是他的弱势,可他不能就此放弃,他还有父皇的喜爱和朝中大臣的支持。
他要不断的刷存在感和声望值,争取上位,历朝历代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把辽国使团安排在了都亭驿,这是专供辽国使团入住的国营性宾馆,其余如礼宾院接待吐蕃和西夏的使臣,怀远驿接待海南诸国,及龟兹、大食等国,同文馆接待高丽国。
这些宾馆都属于鸿胪寺的下属部门。
其实所谓的主持谈判只是露个脸而已,具体的谈判不需要赵楷的参与,自然有其他大臣接手,而赵楷的主要工作就是陪着耶律宁吃喝玩乐。
心情略显激动的赵楷邀请手下幕僚和主客司官员一起聚一聚,相当于工作餐,反正是国营性质的宾馆,国家的东西不吃白不吃,而且这里的酒菜待遇要比外边的酒楼好的多,这就是国家公务员的隐藏福利了。
赵楷对高强格外的亲切,言语中暗示不断。
太尉高俅在朝中也是一方势力,一直没有什么倾向性,只跟着皇帝赵佶走,是值得拉拢的对象,而高强也开始出现在朝中大臣的视线中,特别是经过这次出使金国之后,俨然成了一颗即将冉冉升起的政界新星。
嘉王赵楷拉拢高强,不仅是因为高强的潜力,更是看重了他背后的高俅。
不过赵楷那种皇二代高高在上的神情刺激了高强,似乎他能赏识高强是一种莫大的荣耀,高强就该死心塌地,感激涕零才对。
这些皇二代的自我感觉还真是良好。
拜托,我才是穿越者好吧。
就算要投资也该是太子赵桓或者九皇子赵构,赵桓至少还坐过两年的皇帝,而赵构就是南宋的开国皇帝,投资赵构可以保证下半生的荣华富贵,你赵楷算什么,如果不是来到这个时代,他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高强还没有接触过太子赵桓,而赵构如今才八岁,如果这些皇二代都是这种德性,那大宋朝的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蔡京等人看好嘉王赵楷,但高强却暗中警惕,不愿意掺和进去,因为他知道蔡京的图谋最终会失败。
这或许就是后来蔡京等人没有落到好下场的原因所在,站错了队伍就会遭到大清洗。
他心中这么想,嘴上却在敷衍赵楷,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
这也是太尉府的态度,太尉高俅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左右逢源,待价而沽。
在这个小型的聚餐会上,高强还看到了朱勔,就是那个祸害江南百姓,最终被罢免的贪官,看来朱勔是攀上嘉王赵楷了。
朱勔被皇帝赵佶罢免了官职,随后押解到了东京城,然后就没有下文了,既没有把他关押在开封府衙,也没有在大理寺受审,更没有定下什么罪名,反而是自由自在,每日里吃喝玩乐,在东京城活得很是滋润。
对他而言,就像是来东京城度假一般。
高强倒是听说过不少朱勔在东京城的传闻。
据说当初朱勔被押解到东京城的时候,他让手下带了大批的金银财宝,明目张胆的给朝中大臣挨家挨户的送过去,谁不收贿赂就是和他作对,就是陷害他的幕后黑手,收了贿赂就要帮他求情说话,气焰十分嚣张。
这才是真正的土豪!
而且朱勔正积极的谋求重返江南,继续为祸百姓,毕竟那里才是他的老巢,他的势力都在那里,不过风声还没有过去,他只能暂时忍耐,正好趁这个空闲时间结交朝中的大臣和皇子们。
太子赵桓是朱勔的对头,那么他就只能结交嘉王赵楷了,赵楷能把他带在身边,足见对他的重视,视他为心腹之人。
朱勔在百姓面前残暴,在大臣面前嚣张,但在皇上和皇子面前却异常的温顺,就像是豢养的宠物一样。
他看到高强朝他望过来,便端起酒杯,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
;
第一百零五章 扯淡的功力天下第一()
和辽国使团的谈判正式开始。
耶律宁一口咬定宋国企图秘密和金国结盟,这违背了宋国和辽国之间签署的条约。
这个条约叫做《澶渊之盟》。
当时辽国的萧太后和皇帝举全国之力,亲率大军杀入宋国境内,妄图一举侵吞宋国,宋国满朝文武官员都劝说皇帝陛下迁都南逃,唯有丞相寇准力排众议,提议让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和辽国大军决一死战。
最终两国大军在澶州对峙。
两方征战多场,僵持不下,但辽军深入宋境,粮草不足,打不起持久战,若是能坚持下去,辽国定然会撤军,可宋国皇帝害怕打仗,手下大臣也畏惧辽国,这才有了《澶渊之盟》的签订。
盟约规定,宋辽两国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互不侵犯;宋国每年要给辽国供给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充作军费补偿;双方在边境开设榷场,展开互市贸易。
耶律宁认为宋国显然违反了两国达成的友好协议,金国是辽国的敌人,宋国应该和辽国站在同一战线上。
宋国大臣先是驳斥了宋国和金国结盟的谣传,认为那是无稽之谈,然后就辽国和金国之间的战争表示关切,觉得两国应该开展沟通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武力不是解决争端的唯一手段,谈判才是正确的出路。
耶律宁让宋国把赵明诚找出来对质,宋国则说赵明诚正在四处游山玩水,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来个查无此人。
辽国皇子最终拿出了杀手锏。
我大辽国兵强马壮,消灭金国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你们这么不给我面子,咱们以后还能不能愉快的外交了?你们不怕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么?
这摆明了是以势压人。
推诿扯皮是外交中的常用手段,不过最终还是要看谁的拳头大。
这让宋国大臣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这就是弱国无外交,他们的确承担不起辽国的怒火,只能继续拖延下去,等待辽国和金国战争的结果。
高强虽然对这种扯皮的事情丝毫没有兴趣,但却不得不参加,因为他现在是主客司的员外郎了,相当于主客司的副司长,是从六品的官职。
没错,他因为这次出使金国有功升官了。
皇帝陛下一高兴,升官还不是小意思,这也是丞相蔡京的回报,蔡京权倾朝野,官员任免都要经过他的认可。
他现在过着白天陪着耶律宁闲扯,晚上回到太尉府还要和萧媚娘交流一番,把白天从耶律宁那里得到的压力,晚上在萧媚娘身上释放出来,这也算是一种平衡。
萧媚娘在太尉府深居简出,不怎么和人交流,她的宋国官话虽然说的流利,可一些言行举止还是带着草原人特有的风格,很容易被看出来自北方。
众人只知道这是衙内新纳的小妾,高强也不会把萧媚娘当作女奴,而是给她提高了身份,毕竟她以前可是王妃,待遇不能太过悬殊,然而萧媚娘一直以女奴自居,她对自己的誓言很是在意,还给高强提供了辽国皇族内部的情报。
就这样,进入了八月份,中秋就要到了。
与此同时,辽国和金国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宋国在辽国潜伏的密探活跃起来,和后世的战地记者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把情报送回到东京城,因为战争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宋国对待辽国的态度。
从辽国传来的消息是辽**队在各地节节败退,金国又对黄龙府发起了进攻,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募集了数十万大军准备一举歼灭金国的主力。
决战即将开始。
这让耶律宁愈发的急躁,这种大场面他不能参与,没办法立功,却只能在东京城和宋国人没完没了的闲扯淡。
不得不说,这些宋国人干其他事情不成,扯淡的功力绝对是天下第一。
他们先从宋国和辽国的渊源说起,然后再说一些历史上的逸闻趣事,结合当下的环境畅想一下两国的未来,一不小心就把话题扯到千里之外了,而且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没有一天是重样的,唯一相同的一点就是不谈正事。
辽国皇子终于见识到了宋国人的谈话艺术。
耶律宁刚开始一直采取高压的态势,但他的耐心被逐渐的消磨,再加上来自辽国国内的压力,他提出的条件越来越低,最后只要求宋国能给点补偿让他回去交差就行了。
这是最低的要求了,连皇子殿下自己都觉得屈辱。
到了这个地步,皇帝赵佶是个大度的人,宋国是个礼仪之邦,眼下还不适合和辽国撕破脸皮,能把辽国皇子逼成这样,在赵佶和众位大臣看来已经是莫大的胜利了,他们就此心满意足,于是心情一高兴,就给了辽国三万两银子充作友情赞助的军费。
对于皇帝赵佶来说,这点钱根本不够看,还不够他修园子的呢。
高强望着赵佶和众位大臣那种类似施舍的表情,也是无可奈何,这些家伙不知道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么?
拿银子支援其他国家就大方的很,对待自己的百姓就像是吸血鬼一样,这就是朝廷啊!
辽国皇子耶律宁带着银子,踏上了返回辽国的路途,他没有回头,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到东京城来了,除非是带着大军打过来,然后把那些宋国大臣的舌头都割掉,他再也不想听那些人扯淡了。
皇帝赵佶为了庆祝对辽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凡是参与的官员皆有封赏。
高强也不例外,不过他刚刚升官,只能赏赐一些金银,唯一让他意外的是皇帝陛下特准他进入国子监读书。
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相当于后世官员进入党校学习一样,这是要深造后提拔重用的节奏啊!
不过这对高强来说却是个苦差事,他对四书五经完全没有兴趣,想想要抱着书念之乎者也就头疼不已,可这是皇帝陛下的恩典,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准备去国子监念书了。
;
第一百零六章 插班生()
国子监隶属于礼部,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它分为国子学、太学、律学、四门学、武学、宗学等等,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能进入国子监就算是国家预备的公务员了。
其中国子学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定额为两百名,大多数时候都招不满,可以插班补缺或者旁听,国子学的学生有个好处,成绩优异者能够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当官。
所以进入国子学读书就是走捷径,也可以说是刷资历,只要去上学了,有了文凭,还要有后台,就能安排官职,这算是给七品以上官员子弟提供的福利。
太学是人数最多的学校,招收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和平民学生。
原本的定额也是两百名,可自从王安石变法以来,把太学分为上舍、内舍和外舍,生源不断的扩充,这和后世大学的扩招类似,到了这个时代,上舍为两百人,内舍为六百人,外舍有三千人之多。
如果说国子学招收的是贵族,那么太学就是平民大学,太学学生需要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入朝为官。
律学顾名思义学的是律法,和其他如算学、画学、书学等类似,都是有方向性的学习,相当于后世的职业技术学校。
武学是以前朝代没有的,在招生上没有太大限制,无论是官员子弟还是平民人家,只要有两名京朝官担保就可以参加考试,成绩合格就能入学,学习兵法和武艺,主要用来培养军官,是武官进阶的途径之一。
和太学学生一样,武学学生也要参加科举考试,第一名被称为武状元,正隐居在大名府的许贯忠就曾经是武状元。
高强被安排进了国子学,他和一般的国子学学生不同,他是插班生,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考试进来的,而是被皇帝陛下恩准进来学习的。
说白了,他就是来镀金的。
说起来高强能从纨绔子弟到从六品的员外郎,已经算是出格了,就像后世的一个街头混混当上公安局长一样的惊悚。
接下来想要升官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五品官相当于朝廷的中层干部,不能随便委任,需要几个硬性的条件。
首先是文凭的问题,你是不是进士出身,有没有在太学学习过,就算没有这些,那你有没有威望高的名儒或者朝廷重臣的举荐。
在重文轻武的大宋朝,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
其次是资历的问题,这个很简单,你在哪里任过职,任职几年,做出过哪些政绩,这都是需要考核的条目。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你有没有关系,后台硬不硬,皇帝陛下对你的印象怎么样。
高强一没有文凭,资历也有所欠缺,只有后台还算过硬,这样就算朝廷想提拔重用也比较为难,毕竟这是个体制社会,大家在体制内生活,就要遵守最基本的规则,除非你有类似救驾一样的大功劳,皇帝可以直接赐给你官职。
看来无论在哪个时代,文凭都是一块敲门砖啊。
高强望着国子监的大门,无力的吐槽着。
好在国子监也在东京城的外城,离太尉府不远,晚上还能回太尉府过夜,否则若是和那些学生一样住宿的话,那真要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了。
作为插班生,他不需要住在宿舍内,还有请长假的权利,这就是特殊待遇。
国子监的官员也知道高强的背景,是皇帝陛下钦点的学生,自然是一路绿灯,报道之后,安排了学习的科目,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