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这支正在东海附近巡视海域的联合舰队。
也许是上一次在横须贺和东京的两场大火让日本上下都对徐卫出售的这种硬质飞艇的实力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日本不仅第一时间通过英国购买了一艘徐卫出售的二手飞艇,还动用仅有的财政通过从徐卫的汽车制造公司购买发动机后自己制造了三艘。
日本自己制造的飞艇不要说性能上比不上徐卫出售的那艘飞艇。就是在价格上也要远远高于当时在新澳港建造所用的五十万英镑,达到了恐怖的八十万英镑,再加上他们花了一百二十万英镑从英国手中购买了零售价不过八十万英镑的样机,于是就造成了日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再购买新的战列舰。
日本联合舰队虽然在徐卫的舰队到达釜山港的时候也获得了消息。但是当他们真正看到这支庞大的舰队时也产生了畏惧,虽然自己有装备了大量大威力弹药的飞艇,却依然放弃了继续嘚瑟,开始向日本本土返航。
徐卫的舰队在离开釜山港的时候虽然没有带着那五艘硬质飞艇,但也是装备了足够的小型飞艇用来搜索敌舰。在这一前一后之间自然不会让日本的联合舰队消失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外。
在远距离无线电技术还没有实现的时候,像这种长时间劳师远征自然要提前知道作战计划,于是徐卫的舰队在4月15日当天,也就是徐卫以朝鲜王国的名义向日本宣战的时候突然攻击正在快速返航的日本联合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在被徐卫的舰队跟踪之后就已经预料到对方的目的,如果不是自己现在不管是军舰的数量、火力,还是军舰的速度都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以日本海军的狂妄,他们肯定会在徐卫的舰队进攻之前率先进攻。
突然收到袭击的日本联合舰队此时并没有出现太大而慌张,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早就料到这一战在联合舰队返回吴军港之前肯定会爆发的,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手中握有四艘非常适宜于担任轰炸任务的硬质飞艇。
在防空武器还没有出现的今天。硬质飞艇虽然有着行动缓慢、容易受到袭击、自身防御能力较差等缺点,但依然能够在战争中发挥巨大的威力,尤其是它能够滞留在空中向指定的目标准确的投放航空炸弹,其作用更想后世的武装直升机。
日本联合舰队在受到攻击的时候一面边打边退,另一面则通过无线电命令空中的飞艇飞向徐卫舰队的那几艘战列舰,企图用大威力的航空炸弹将没有任何防空武器的战列舰炸沉。
面对正快速向自己移动的四艘飞艇,徐卫的舰队内部那两艘航空母舰开始不断地将战斗机从机库用升降机运到甲板上,然后再机组人员的帮助下开始加速升空,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十五架最新型的战斗机便脱离了航空母舰升到空中。
此时的战斗机虽然相对于后世提前拥有了全金属、单翼的设计。但受限于科技的发展,飞机的武器依然只有一挺位于头部螺旋桨后侧的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由徐卫盗窃前世福克尔协调装置的帮助下完成战斗机的作战任务。
硬质飞艇能够实现后世那种武装直升机在空中滞留定点轰炸的作战任务主要归结于它没有遇到有效的防空武器,它们一旦遇到实用的防空武器就立即暴露出其相对武装直升机而言行动缓慢、防御薄弱的缺点。三十架战斗机用穿甲弹和燃烧弹相配合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四艘飞艇打成一片火光。
日本联合舰队的最大依仗就是那四艘硬质飞艇,现在它们却被战斗机打成一片烧黑的铝合金骨架,这场海战打到这里基本上就完全明了了。
那三十架战斗机在打败硬质飞艇之后并没有直接返航,而是快速的运动到日本联合舰队所在的海域位置,然后这些战斗机降低飞行高度,以俯冲的方式用头部的那挺马克沁重机枪不断地扫射日本联合舰队的甲板。
这场海战已经不仅仅是舰队之间的战争了。而是新旧两种不同风格的战术相互的碰撞,而碰撞的结果则是以徐卫的舰队在付出极小的代价后彻底将日本的联合舰队送到他们天照大神的怀抱,至于舰队司令瓜生外吉也葬身在大海之中。
海战过后自然就是对日本的登陆作战,这也是海内外了解日俄战争以及日本士兵本性的人都不看好的一场战争。
在这些人看来。日本本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武装出三百多万的军队,这对就算加上海军官兵,全部人数也不超过二十万的徐卫的军队来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那群接受了武士道精神熏陶的士兵。
其实。在后世露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曾对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有过精彩的描述,作为军人的日本士兵出奇的残忍而顽固,当战争的最后一年来临时,大多数人都对日本的投降不抱希望,只有李宗仁持不同的见解。这位桂系魁首、抗日名将认为日本人是实用主义者,日本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里一旦发现败局已定就不会再跑下去,而欧美运动员通常会坚持到底。
事实证明了李宗仁的眼光,但当时的美军远没有这么乐观,早在1944年,他们就制定了在日本本土登陆的计划,决心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彻底击败日本,而且准备承受最惨重的伤亡,杜鲁门也有表态:“美国会大规模集中可使用的船只、飞机、装甲、大炮和其他一切物资,我们有人力、物力、技术、领导、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取得全面胜利。”
虽然美国海军主导了整个对日作战,但这个代号叫暴雨的登陆计划基本是陆军搞出来的,由奥林匹克和小王冠两部分组成,选中的登陆地点分别是日本南部的九州岛和东京附近的关东平原。
按照1945年5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的命令,奥林匹克行动将在1945年11月1日实施,目标是控制鹿儿港,在九州建立一个可以持久作战的稳固基地,美军将组织一支规模远超诺曼底登陆的庞大舰队,由美国第5、第7和第13航空队组成的美国远东空军掩护美国第6集团军在九州南部的宫崎、明町、串木野三个地点强行登陆,该集团军共有11个步兵师和3个精锐的海军陆战师。总兵力超过43万人。
进攻本州的小王冠计划将于1946年3月1目实施,投入的兵力将比奥林匹克行动更为庞大,包括美国第1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的25个师和14个师的预备队,第1和第8集团军将在房总半岛的九十九里滨登陆。第10集团军则在相模湾的平冢登陆,三个集团军扫荡关东平原后将会师东京。
在后来修改的计划中,英联邦和中国军队也将一起参加进来,一支由20多个中队组成的英联邦重轰炸机部队将会调往冲绳,英联邦的1个军和中国的1个美械军将参加关东地区的会战。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就是梦想建立一条西起印度,东至新几内亚的绝对国防圈。1943年,预感到战局可能急转直下的日本大本营推动通过了今后应当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以求动员全部军事经济潜力巩固现有的势力范围,但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空大战使这一构想遭到惨败,6月15日塞班岛被攻克之后,连日本本土也处在b29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1945年2月纳粹德国濒临灭亡,日军在各条战线连吃败仗,加上兵力和物资都不充分,即使是最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也承认,当时日本本土的防卫处于令人寒心的状态。
同时,由于美国的战略轰炸,当时日本的经济、交通、能源、财政已经全面解体,城市人口正向农村疏散,工业生产几乎停滞,石油供给断绝,不得不依靠松根油和木炭这样的替代品,内外航运阻塞,铁路瘫痪,燃料匮乏,军队和民众都深受饥饿的威胁,计划从海外调运215万吨粮食也无着落。
1945年6月,日本先后颁布了义勇兵服役法和国民义勇战斗队统率令,将15到60岁的男性公民和17到40岁的女性公民纳入兵役范围,根据初步统计,人数将达2800万。
日本大本营叫嚣的一亿玉碎计划就是妄想皇国的亿万生灵都化为战士,也就是所谓是自杀性的全民特攻。
此时,日本的民用产品已经萎缩到最低需求以下,军需品的生产只有全盛时期的一半,即使被置于最高优先级的自杀特攻艇的生产,也只能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由于熟练工人或入伍或疏散到乡间,流水线上毫无秩序可言,成品率极低,很多战斗机甚至还没参战就报废了。
尽管人们都承认1945年夏天的日本穷途末路,但基于日军的蛮勇,很多人对登陆之战并不乐观,一致的看法是成功虽有把握,伤亡料必惨重。其实,多年战争早已淘空了日本,美军的轰炸和封锁也肢解了日本的军事经济潜力,登陆作战很可能引发日军的总崩溃。
古今中外,江海防御一向少有成功的战例,原因无非是攻方掌握极大优势,能够随心所欲选择登陆地点,防御一方则有备多力分之患。
日本之役,美军优势尤甚于诺曼底登陆,除去封锁、空袭和炮击,海上、空中和地面力量都是压倒性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日军都无法抗拒。
在当时,有人认为日本军民深受军国主义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战斗意志十分坚决,其实任何人都不是脱离现实孤立存在的,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早已被打破,虽然上层极力隐瞒消息,但大多数老百姓对战败的前景早已心知肚明。
曾经有日本平民在东京街头仰望掠过天际的b29机群,无奈长叹,即使最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也知道这是一场毫无希望的战争,即使日军能侥幸击退第一次登陆,也无法击破随之而来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表面凶狠的日军士气正在瓦解。
日本人明白,在结果已经注定的前提下,其抵抗越激烈,自己的伤亡越大,本土之战与太平洋的越岛之战不同,这种战斗如果打到最后,代价很可能是整个日本民族的覆亡,于是日本选择了主动投降。(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四章 定计()
本来广州起义的时间定在了元旦,也就是后世的春节,但是面对暮气沉沉的同盟会,孙文依然决然的将起义的时间提前在了西元的元旦,随着广州城洋人和信奉洋教的人增多,西元元旦也越来越受到人的重视。
既然选定的时间提前,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加快,于是为保证起义的胜利,除倪映典加紧在新军中开展工作外,又命同盟会员姚雨平、张碌村运动省会附近之巡防营,朱执信、胡毅生联络番禹、南海、顺德之民军。
同盟会向来鱼龙混杂,泄密之事也时常发生,更多的是在起义前夕发生意外,这也是同盟会在众多的起义中没有都没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在前世的时候这场起义也是发生了意外,负责印章工作的新军同盟会员胡英元原先在城隍庙前绣文斋定刻图章、名片,托同营士兵华宸忠代取,因为争论价格,发生口角,老城第一局警察上前干涉,以至动武互殴,后警察拘押了八名新军士兵,于是起义的事情被清政府获知。
这在后世看来确实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大家都在拿着脑袋闹革命,稍有不慎就会连累家人,像这种关乎全局的印章问题自然要小心了再小心,而他们却冒着同志们掉脑袋的风险要为印章价格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可谓让人难以理喻。
这一世的广州起义最终也被泄密了,不过却不是因为印章的事情,而是在拉拢新军中的军官时被巡防营帮带童常标、管带李景濂出卖了。
倪映典与童常标同是安徽同乡。而李景濂又曾加入同盟会,所以在在内心中是将他们两个当成同情革命的人。于是在起义之前倪映典秘密会见了两人,劝说两人加入起义的队伍。
这两人也是人精。在不知道谁胜谁败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轻易得罪两边的人,于是他们一面答应倪映典响应起义,一边又把倪映典起义的消息卖给了两广总督袁树勋。
袁树勋是湖南湘潭人。字海观,号抑戒,晚号抑戒老人,在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随刘坤一在山海关办理军需,次年以知府分发江西,会同上海法国总主教压制贵溪等县民众反对法国教会侵略。旋调任天津知府,光绪二十六年,为湖北荆宜施道,寻到沪任苏松太道,后宣布不准大米出口,并借用漕粮平粜,以缓和米价暴涨。
光绪二十九年,通过租界当局造成苏报案,查禁《苏报》。逮捕章炳麟与邹容,并企图引渡,未成。
年底,奉命宣布上海为中立区。照会日、俄两国,申明其军舰不得在中国沿江沿海口岸停泊、采运或作战。
次年,依美国要求。禁阻发行在上海印刷的《安徽报》,向驻沪领袖领事提出杀害周生有的俄兵由中、俄两国会审。压制上海抵制美货运动,通知上海绅商集议筹办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试行地方自治,后任江苏按察使、顺天府尹、民政部左侍郎、山东巡抚,刚刚不久上任两广总督。
两广总督袁树勋此人也算得上是一员能吏,在两广总督任内曾呼吁朝廷开国会、消祸萌,却不为清政府所采纳,而且他为官廉洁奉公,也见不得别人贪污腐败,故而治下的官员很多因为贪污被他弹劾,以至于丢了官位,甚至锒铛入狱,这重品行在此时的满清政府内却是难得的。
同盟会的革命党不同于其他造反团体,这些人在国内都有很高的威望,而且这些人还精通刺杀手段,所以很多地方的官员明明知道自己治下有革命党,在那些革命党没有出来造反的时候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他们闹得太厉害便以通缉的名义让这些人离开自己的治下,之前赵声和倪映典就是这种状况。
两广总督袁树勋从童常标和李景濂口中获知革命党拉拢新军起义的消息后,立令新军教练处长吴晋、新军协统张培爵前去弹压,随后新军协统张培爵率宪兵至革命党渗透最厉害的二标营内,集合兵士训话,同时暗中派宪兵会连同二标的官长将二标各营的枪机拆卸、子弹收检,从后门运至城内。
清政府的这些手段只是为了为防止新军事变,但是参加革命的新军士兵却不这样想,他们以为清政府想要逮捕他们,于是便蛊惑营内的其他士兵,挑起他们与军官之间的矛盾,然后一起起义。
这次起义共集合了三千多人,大家公推暂居炮兵排长的倪映典为总司令,在倪映典的指挥下随即分三路向广州城推进,但是当主力抵达牛王庙时,消防营统领吴宗禹已率所部三营在此扼守,居高临下,发炮轰击,起义军伤亡颇重。
这时,巡防营帮带童常标、管带李景濂等人到阵地前,传呼请见,倪映典以为他们是来约自己磋商反正问题的,遂释然不疑,独自一人入清营,但但实际上是两人看到起义胜利无望,要拿倪映典的脑袋邀功,于是在倪映典进营之后便将他杀害。
倪映典牺牲后,起义新军失去了领袖,造成很大混乱,但余下的部队仍坚持战斗至深夜,后因子弹罄竭,终至溃散。
在新军起义的时候,倪映典还派人到广州城城外各地,让拉拢各地民军和巡防营的同盟会员一起响应,不过这些人大多没有成功,甚至有的人还被杀害,唯独朱执信和胡毅生联络的番禹、南海、顺德之民军得以响应。
新军起义失败的入夜十分,广州城外二十里外的一处口码头上却是火把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