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父母相处最多的时间段,也就是这一段时间,温斯顿·丘吉尔近距离观察了父亲的政治手段,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年轻的温斯顿·丘吉尔懂得了什么是政治。
第二件事就是伦道夫·丘吉尔因为与首相的政见不和愤而辞职,最后失败的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从而使得伦道夫·丘吉尔郁郁而终。
父亲的去世使得丘吉尔失去了自己最大的靠山,正如港式老套的武侠小说所说的那样,这次大变使得丘吉尔奋发向上,凭借着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政治手段,通过炒作英布战争中的顺利脱狱,接任他父亲的担子,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政治家。
在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搞政治,政治家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己出身,还需要自己的威望和财力。
现在的丘吉尔虽然顶着老牌贵族的帽子,其实随着他的伯父马尔巴洛公爵继承人拥有自己健康的儿子以后,他与老牌贵这个称号族越走越玩,这也是后来迎娶克莱门蒂娜·霍齐娅的原因。
克莱门蒂娜·霍齐娅出身一个比较贫困的家庭,但她的已故父亲曾是龙骑兵团长,而母亲则是艾尔里勋爵的女儿,出身于爱尔兰—苏格兰著名的贵族家庭,这个家庭在丘吉尔的选区丹迪市,具有很大影响。
现在的丘吉尔已经拥有了他父亲当年的声望,尤其是他在任殖民地副大臣后成功的推动南非取得自治地位,使他的声望如日中天。
此时温斯顿·丘吉尔的母亲已经在金钱上对他的支持无以为继,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金钱的支持,他看中了在英国乃至全世界名气比自己还要高、金钱比国王还要多的杰克·徐。
此时的徐卫虽然在英国和世界上都有着很高的声望,但是他毕竟是一个黄种人,在种族歧视盛行的二十世纪初期,肤色是徐卫在英国继续发展的最大的短板,所以徐卫现在亟需以为政治上有重大影响的盟友,未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是最好的人选。
见到丘吉尔后,徐卫开门见山的说道:“丘吉尔阁下,我想要购买澳大利亚北部的皮尔巴拉地区的土地,希望获得阁下的帮助。”
对于澳大利亚,劳伦斯伯爵还是比较了解的,虽然此时的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联邦制的国家,但是为了能够得到宗主国英国的承认,澳大利亚并没有自己的国防和外交,这两方面一直是英国政府代管,并且承认英王爱德华七世为澳大利亚的君主,所以此时虽然澳大利亚已经建国,英国对澳大利亚仍然有很大的决策权。
皮尔巴拉位于澳大利亚最大的自治州西澳大利亚州的濒临印度洋的地区,主要包括哈默斯利山区及其周围,气候炎热干燥,雨量不稳定,有少的土地可以当做牧羊场,虽然此时皮尔巴拉已经有少量的金矿被发现,但整个皮尔巴拉地区除了土著不超过一百人,并且大多还在沿海的港口。
“你要皮尔巴拉干什么,那里据说是一片鸟不拉屎的地方。”丘吉尔不解的问道。
“开矿!”徐卫答道:“我认识一个地质学家,他告诉我按照那里应该会有铁矿,一个很大的铁矿。”
“你在开玩笑吗?”丘吉尔好似听到什么好笑的事情,以一种看神经病的眼光看着徐卫说道:“全世界人都知道澳大利亚是一个缺少铁矿的国家,不然他们也不会搞铁矿禁运了,你竟然想去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找铁矿,你肯定会赔的血本无归的。”
“我也只是有这个意向,先买一块地皮放着,等我有心情的时候找人勘探一下,并不是要搞多大的动静,再说那里就算没有铁矿,不是还有一个金矿吗,我先找人开采那个金矿。”徐卫解释道。
第二十二章 购买皮尔巴拉地区()
作者新人,求支持,求推荐收藏,精彩部分就在后面!!!
“你真是疯了,那个小金矿还不够你开采的成本。”丘吉尔组织了一下语言劝诫道:“那可是将近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如果买下来之后就是每年上万英镑的税收也会将你拖垮的。”
“亲爱的丘吉尔阁下,我知道你说这些都是为我好,我也非常感谢你的关心。”徐卫解释道:“你也知道我们东方人对土地都有一些莫名的狂热,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要属于我自己所有,想一想就会让人热血沸腾,为了我的这一点的嗜好,每年不过一万多英镑的税收又算得了什么。”
“你可以买一些肥沃一点的土地,那样至少不会赔钱,美国现在正在大量的出售西部的土地,虽然没有五十万平方公里这么夸张,但是十万以内还是有希望的。”丘吉尔对于徐卫的嗜好有点无语,不过考虑到这个年轻人将是自己的盟友,又做了最后的努力。
“美国排华太严重了,我不放心将产业放在那里。”徐卫毫不思索的回答道:“阁下放心,只要能够完成这次交易,我会给予阁下百分之二十的辛苦费。”
虽然皮尔巴拉地区属于鸟不拉屎的地方,但是不同于探矿权的购买,购买土地至少需要两英镑每平方公里,这也就是一百万英镑交易,百分之二十就是二十万英镑,这个价格是自己需要在商务大臣这个位置上工作七十年的工资,于是丘吉尔说道:“既然你一定要购买皮尔巴拉地区,我就将你的意向传递给澳大利亚联邦,估计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办完所有的手续。”
“谢谢你,亲爱丘吉尔阁下,我的事情就拜托你了。”徐卫高兴的说道。
现在整个澳大利亚人口不过一百万左右,而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也有少量人口,最荒芜的就是西北部和中部地区。
现在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了解决人口稀缺问题正在鼓励欧洲人移民澳大利亚,所以此时的澳大利亚的土地还是非常便宜的,很多人拥有上千亩乃至上万亩的牧场和耕地,但是这些政策只是对于欧洲的白人而言,新生的澳大利亚联邦为了取得宗主国英国的好感,对于移民政策一直坚持白人之上,将整个澳大利亚打造成白人的国度,对于移民的黄种人和黑种人则设置了很大的移民障碍。
丘吉尔此时虽然还很年轻,但是他在英国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他已经卸任殖民地事务部的副大臣,但是殖民地事务部依然非常给他面子,整个收购过程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大家只是在地图上画下了徐卫购买的区域,而徐卫为此付出了一百二十万英镑的,其中二十万属于丘吉尔,三十万属于英国政府,最后的七十万才属于西澳大利亚州政府,而洲政府还要拿出一万英镑重新安置在皮尔巴拉地区的不到一百名白人。
当然,政府撤走仅有的几十名居民后并不是说明此时的皮尔巴拉地区已经没有人了,根据西澳大利亚州政府的不完全统计,此时皮尔巴拉地区大约有一万名左右的土著,这些土著以放牧为生,而西澳大利亚州东北部沙漠中星罗密布的湖泊就是其赖以生存乐土。
与美国的开发西部相同,澳大利亚的开发就是建立在土著人的鲜血之上,所以此时澳大利亚的土著人非常痛恨移民者,而澳大利亚土著最多的地方就是这片皮尔巴拉地区。
购买皮尔巴拉地区的时候徐卫手中因为前段时间大手大脚的花钱而没有一枚英镑,不过幸亏在早先的时候徐卫买下了一座银行,通过从银行贷款才使徐卫有了源源不断的有资金供应。
说道银行,不得不说一下现在英国银行界的现状。
像英国这样的国家是不存在什么国有银行的,所有的银行都是私立的,银行的发展凭借的是信誉,就像现在的英格兰银行,它就是因为信誉良好从而获得了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货币发行权,所以英国民众选择的储蓄银行大多都是选择信誉比较好的,以防银行破产后自己血本无归。
作为磺胺专利的拥有者,有了暴利的磺胺作为保障,英国的国民大多都相信徐卫开设的徐氏银行是很难破产的,所以越来越多的英国民众开始将钱存进了徐卫的徐氏银行,所以徐卫虽然只是收购了这间银行不到半年的时间,但整个银行此时还是已经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各地的分行已经扩充了一倍,储户储蓄的金额也达到了一千多万英镑。
自己的银行自己用起钱来就方便了很多,就像这次徐卫直接从公司的储蓄内提出了一百二十万英镑,现任的银行总裁为他办理了随后的法律手段。
因为知道后世中国经历的千百磨难,此时的徐卫随着时间的流失有一种很强的紧迫感,用后世的专业术语就是有一点强迫症和焦虑症,所以徐卫做事情都比较急切,这边刚刚付完购买皮尔巴拉地区的资金,随后又收购了一间制衣厂,专门生产徐卫自己设计的比基尼、旗袍以及毛绒玩具,取名徐氏制衣厂。
由于亚历山德拉王后的广告效应,现在整个伦敦的上层社会都对徐卫设计的比基尼和旗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于穿在外面的旗袍还比较好说,很多贵妇都委托裁缝照样缝制,但是对于穿在里面的**却不是那么好仿制的,因为这对裁缝来说是既不能看也不能摸的东西,只能凭借贵妇们的描述,做的就像四不像,不仅穿上难看,穿着也不舒服。
有的商家看到其中的商机,买通王后身边的侍女,获得了旗袍和比基尼真正的制作方法,但是刚刚投放到市场上就被徐卫委派的律师告上了法庭,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徐卫设计的,并且还申请了专利。
就在大家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徐卫顺势推出了自己徐氏制衣厂制作的**和旗袍,一时间各大成衣店的零售商云集到徐卫的制衣厂,也使得旗袍和比基尼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
当然,这种时尚只是存在于上流社会,在一月的伦敦,只有在既宽敞又暖和的宫殿内才穿着比基尼和旗袍翩翩起舞,而广大的中下层妇女们还要穿着厚实的棉衣奔波在工作与家庭之间,于是在制作衣服的时候,徐卫就将位置定在了上层社会,所以制衣厂用的面料都是当时最好的,在装饰上也是按照高大上的标准设计,甚至有的花纹图案是用金丝绣上的。
一件普通的旗袍,徐卫最低的售价是两英镑,零售商则卖到三英镑甚至四英镑,而那些豪华的旗袍售价有的高达一百英镑,端的是普通的民众所承受不住的,比基尼的销售虽然没有那么疯狂,但是一套还要一到两个英镑。
除了这些衣服之外,徐氏制衣厂还生产各种各样的毛绒玩具,根据毛绒的品种售价在一个先令到一个英镑之间,由于毛绒玩具设计的憨实可爱,受到很多孩子甚至少女的喜爱。
不管是旗袍、比基尼还是毛绒玩具,作为一种新的事物进入人们的生活总是受到莫名的追捧,也使得徐卫的徐氏制衣厂一个月盈利十多万英镑,而徐氏制衣厂的疯狂敛财也让徐卫不断干瘪的钱袋沉甸了不少。
随着时间的车轮进入二月,徐卫的实验室内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在冶金部门和机械部门的合作下,第一台符合徐卫要求的汽车走下了生产线,这是一台纯手工的汽车。
整辆汽车大量的使用了既有韧性又有弹性的钒钢,并且在发动机和汽车的外观上尽量的减少了不必要的设计,使汽车不管从使用还是观看上都能显示出简洁、耐用,同时将整辆车所有的配件都按照最合适的大小设计出标准,然后委托伦敦的机械制造厂制造出模具,安放在汽车制造厂。
建造厂房不同于建造居住的房屋,建造厂房的工期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在第一台纯手工的样机还没有生产出的半个月内,工厂的实际运作则是负责安置让机械制造厂专门制造的模具和全机械运转的生产线,工厂的工程师们则是根据徐卫提出的要求一段一段的安装生产线,以便达到最省事省力的目的。
巨大的汽车制造厂被分成了两个大车间,一个车间负责生产汽车的各部件,另一个车间则是在汽车的地盘上组装整个汽车,在组装车间的每个工序后面都有一间仓库,负责安放从零件生产车间生产的本工序需要的零件,也使得这个工序的工人可以随手拿到零件,不用满车间去找。
第一台样机经过全方位的测试,得出的结论是这台汽车在性能上优于目前大多数品牌的汽车,在造型上则是要多简便就有多简便,只要能够达到前世福特t型车的生产效率,其售价完全可以达到普通汽车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
第二十三章 汽车广告中的特技表演()
作者新人,求支持,求推荐收藏,精彩部分就在后面!!!
时间进入三月后,徐卫汽车厂的工人终于适应流水线这种新的工作环境,虽然往复的工作比较无聊,但是熟练之后工作就显得轻松多了。
别的汽车制造厂制造出的汽车虽然价格高昂,但是利润却没有多少,其中大部分的成本都是花在了人工费上面,而徐卫的流水线作业基本上将人工降到原来的数百分之一甚至数千分之一,已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所以每个工人所带来的利润已经达到了指数被的增长,所以为了提高工人们的热情,也为了提高自己的口碑,徐卫将汽车制造厂工人的工资提高到英国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五十,使得工人每周大约有三个英镑的收入。
当然,徐卫的这种提高薪水并不是只是给汽车厂的福利,他麾下的徐氏钢铁公司、徐氏制衣厂、徐氏银行以及徐氏石油公司的底层员工的薪水都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当然作为徐卫起家的徐氏制药厂早在建厂之初就已经比外界高出百分之五十的工资。
徐卫麾下所有企业统一加薪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也使得徐卫成为整个英国广大贫苦大众最受热爱的人,不过由于徐卫给工人们加薪引起了各行业工人普遍要求加薪的浪潮,也使得各大工厂的资本家对徐卫恨得牙根痒痒。
不管这些资本家有多么的恨他,这些都改变不了整个英国最广大的贫苦大众对徐卫的热爱,同时由于快速发展的徐氏银行将触角伸向大不列颠和爱尔兰每个地方以及徐卫在英国高昂的名气,越来愈多的选区议员开始于徐卫接触,希望能够通过徐卫的影响力使自己在下次的议会大选中获胜,这使得徐卫能够更多的干预英国的政治,也使得徐卫拥有了发展成财阀的潜力。
徐卫给手下的员工普遍加薪引起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这时大家才发现本世纪最伟大、最年轻的科学家徐卫已经不能仅仅用暴发户形容了,经过媒体的披露,徐卫麾下所有企业的员工加在一起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两万多人,甚至这个数字随着各公司的扩建还在增长,也就是说徐卫用了半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商业界的传奇。
对于自己还没有正式出售的汽车公司,徐卫已经有了很好的赢下模式。
与福特汽车公司不同,当年福特公司推出t型车的时候福特公司已经是美国汽车产业的领头羊,即使不做广告也会有很多的顾客慕名而来,而徐卫的徐氏汽车公司则是一个新兴的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固定的顾客和优良的口碑,所以徐卫决定在开业之前对伦敦的市民进行一次疲劳轰炸。
首先徐卫花重资在伦敦繁华的路口购买了巨大的广告牌,广告牌有的是一个青年驾驶着徐氏汽车公司公司的汽车在路上疾驰的照片,广告词为帕拉丁汽车的广告语:**广阔天地,驾驭自由梦想;有的是一家四口坐在徐氏汽车公司的汽车停在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