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的正面主角对战反面主角-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传庭的表情也变得郑重起来,朝着皇上缓缓的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皇上,臣必不会误皇上所托。”
“朕封你为新军总团练,其余的官职以后再说,先将这件事情办好,挑选士兵的事情,你回去后好好想想,是从难民中挑选,还是在京营里选,再或者从西北军里撤回来的士兵里选,想好了给朕上个折子,朕也帮你参详一二。
好了,你们下去吧,孙大人刚从牢里出来,也疲倦了,都先回去歇息一下吧。”
等二人离去后,唐龙又坐回椅子,考虑皇太极的动向。
刚才孙传庭的话有一些道理,皇太极的阳谋,是无法躲避的。
就像一个十七八的大孩子,跟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打,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花招,只一拳就能将他打倒。
现在明军跟清军的战力对比,就像是一个小孩子跟一个大孩子,根本不需要耍太多的花招。
我就是来围你锦州城的,你能把我怎么样,有本事你出城,我们来打一场。
唐龙叹了一口气,只能等皇太极先动手了,看看他到底想先吃哪一块肥肉。
自己这边,还是新军跟新式火铳更重要。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唐龙三四天就会去锦州城一趟,查看锦州城布置的情况。
由于天气寒冷,挖掘工作进行缓慢,所幸人多,所以进度倒还算是令唐龙满意。
挖掘陷马坑的工具,也被一名士兵研制出来了,以前挖地的工具是方形铁铲,现在铁铲被改造成细长,略带弯曲的形状。
如果在地没有冻的情况下,一个士兵用这个新式铁铲,十分钟就能挖一个标准的陷马坑。
唐龙大喜,立刻下令工匠,开始日夜不停打造这种新式铁铲,争取做到人手一把。
由于这个铁铲是细长形,头部是尖状,如果再加上一个把手,也是一把厉害的武器,危急时刻也能拿着这样的铁铲对敌。
唐龙也没有食言,直接将这名士兵提升为千户,并且赏银10000两。
这让其余的士兵十分眼红,同时知道朝廷的话是算数的,所以训练时,都认认真真,期待在战场上,能够多杀敌,也许运气好能封爵呢?
同时命令宁远团练总兵官吴三桂,宣府总兵官杨国柱,密云总兵官唐通,带领3万精锐士兵,秘密潜入东昌堡。
洪承畴部,剩余的5万士兵,打乱重新编组,从中选取1万精锐士兵,由曹变蛟带领,改成火铳队,由于新式火铳还没有到位,所以先拿旧的火铳练习装填弹药,瞄准射击,以及射击队形。
其余的四支明军,每支明军里长枪兵和刀盾兵各半。
五支明军一边开始在松山城外严加训练,一边等待清军的到来。
锦州城的5万明军,等地道挖好后,将抽调出2万的老弱病残,投入到塔山,准备据城而守。
京师方面,杨嗣昌也带着10万士兵撤回来了,这10万士兵里,有杨嗣昌等带领的5万多人,还有边镇县城的各个守军,林林总总加在一起,才凑了10万士兵。
刚回来的时候,唐龙也去了一趟军营,看了一下这只有如叫花子一般的明军,心中感慨无比。
这些士兵比难民好不到哪去,一个个面黄肌瘦,衣甲破烂,武器老旧,而且老弱病残也甚多。
唐龙见状无奈,只能先将这些士兵的饷银发放,然后将一些老弱病残再次剔出,给他们分土地,让他们去种田,唐龙感觉,种田应该更适合这些人。
这次撤退回来,杨嗣昌显得有些垂头丧气,刚出京时的那种意气风发,天下舍我其谁的气魄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惶恐不安。
因为他没有将西北的流寇狡剿灭,才致使流寇越做越大,到了现在,明军在西北,已无立锥之地,如果皇上没有下令撤退,杨嗣昌相信,明军溃败是早晚的事情。
头发有些花白的杨嗣昌,见了皇上后,先是跪倒在地,老泪纵横,“皇上,臣死罪呀,没有将西北流寇剿灭,却让他们更加猖狂,臣死罪呀……”
杨嗣昌: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崇祯十年出任兵部尚书,当年入阁,深受崇祯皇帝信任。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镇压农民军,同时主张对清朝议和。但他的计划没能成功,最后因为镇压流寇不利,自尽身亡。
第290章 崇祯的性格()
唐龙伸手将杨嗣昌搀扶起来,口中劝解道,“杨大人不必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战非战之过也。”
唐龙不认为杨嗣昌是无能之辈,“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失利,不是杨嗣昌一个人的责任。
杨嗣昌是兵部尚书,他是以统筹全局的角度,布下“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
如果此策能够成功,西北将再无流寇。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以失败而告终。
但这不是杨嗣昌一个人的错,各路兵马如果不配合,此策根本不能成功,怪就怪这些各路兵马私心太重,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又或者想借敌人之手消弱同僚的实力,杨嗣昌根本指挥不动他们,能支撑到现在,也纯属不易。
所以唐龙认为杨嗣昌的大局观还是很不错的。
“臣死罪,皇上如果不责罚微臣,臣的心理难安呀!”杨嗣昌却依然自责不以。
“即然这样,杨大人就先回京,休养一段时间,等身体养好后,在替朕带兵,跟流寇决一死战,一雪前耻。”
历史上记载,按照原来的轨迹,杨嗣昌今年也就挂了,所以唐龙想让他先休息一段时间。
唐龙的这番话,却令杨嗣昌感动不以,按照崇祯皇帝以前的做法。
打了败仗就要砍你脑袋,这没什么好商量的,不灭你九族,就算是对你不错了。
今天却轻而易举的放过自己,还好言相劝,让自己养好身体后,再领兵作战。
杨嗣昌只觉得太阳从西边出来一般奇怪。
他是抱着必死的心情回来的,只是希望皇上开恩,不要让刽子手砍自己的脑袋,能让自己静静的死在家中,也不至于颜面尽失。
杨嗣昌怀着患得患失的心情,回到家中。
妻子王氏,已经得到杨嗣昌要回来的消息,她也知道西北战局糜烂,也知道崇祯皇帝的性质,以往的那些领军作战的将领,无论出发前,多么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可是只要一吃了败仗,那就必死无疑。
袁崇焕,总督辽东,就因为大臣和皇上猜疑,他跟皇太极有勾结。
便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并且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这可是最高级的刑法,想想崇祯得多么恨他,才能凌迟处死袁崇焕,而且家人也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想到这,王氏却又是欢喜又是悲伤。
喜的是,还能再见到丈夫一眼。
悲的是,见了这一眼之后,恐怕就是永远的分离。
杨嗣昌在西北领军跟流寇作战,虽然夫妻二人见不到面,但是却知道对方还活着,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安慰。
可是杨嗣昌回来了,夫妻二人虽然能够见面,可是过后就要分离,这次却是永远的分离,想都没地方想了。
夫妻二人怀着复杂的心情,才一见面,便不顾有外人在场,抱在一起痛哭不止,个人有个人的悲伤,个人有个人的委屈,二人在这哭声中痛快的宣泄着。
不知过了多久,二人才止住泪水,缓缓分开。
“老爷,我已经命人,做了你最爱吃的菜,今天,你要多吃点。”王氏说到这里,想到这是相公最后的一顿饭,不由得再次悲上心来,刚止住的泪水,再次落了下来。
杨嗣昌一怔,随即明白过来,不由得哈哈地笑了起来。
王夫人却有些恼怒,却又不忍斥责他,只能低声说道,“妾身已将孩子们喊过来了,老爷,你有什么话要跟他们说吗?”
“夫人莫非以为,我要不久于人世吗?”
王氏本来已经哭红的双眼,突然双目圆睁,颤声问道,“皇上,不准备杀你吗?”
杨嗣昌脸上露出感动之色,朝着皇宫方向拱手说道,“承圣天子明察,知道西北战局糜烂,不是我一人之过,又念我身体不堪,特让我休息一段时间,等身体好一些后,在带兵跟流寇决一死战。”
……
唐龙从军营回到皇宫,想了想,便直奔御书房而去,又对身边的王威吩咐道,“将这两天的奏报送过来。”
太监王威领命后,便朝着司礼监飞奔而去。
唐龙缓步来到御书房,刚坐下不久,王威便拿着奏报走进来,轻轻放在桌子上,“回皇上,这几天的奏报都在这里,”
唐龙拿起桌子上的奏报,开始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些奏报都是各部呈上来的,有的是汇报工作进展,有的是提出建议。
比如,工部左侍郎张耀祖就提出,现在京师附近没有多少木材,而建造各类房屋,这需要大量的木材,所以张耀祖建议,在京师附近建造砖瓦作坊,房屋用烧制的砖瓦建造,会减少很多的成本。
再比如户部,现在丈量土地,遇到了阻力,阻力的来源主要是回乡的地主和乡绅,他们拿出地契,证明哪些土地是他们的,不许官府去丈量。
所以户部希望,兵部能够配合他们,让他们顺利的将土地丈量完成。
……
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可是唐龙静不下心来去做这些事。
现在朝廷的官员太少,可自己又没有太多时间去选拔,不重要的官职还好说,就算是庸才,也出不了大乱子,如果是重要的官职,就会出大问题的。
而且商税的事情也要进行了,不然在没有进项的情况下,自己手里的银子很快就会花光的。
到那个时候,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国库又将空虚。
唯一不同的是,那个时候可没有这么多有钱的官员等着被抄家。
让这个时代的人主持朝政,是不可行的,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新的创举,只能循规蹈矩,慢慢的就将朝政循环到原来的情况。
看来只能把凌风抽调出来,让他来主持朝政,他的思想理念跟自己是一个时代的,应该能将朝政处理好,自己只需要随时过问一下就可以了,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想到这儿,唐龙对着身边的王威说道,“准备一下,朕要去火器局看一下。”
现在的事情都没有那么紧急了,唐龙也不能再像刚开始那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第291章 大炮的威胁()
虽然唐龙不需要太大的排场,可是做为一国之君,几名太监和几名侍卫还是要带的。
一行人来到了火器局,守门的军士见是皇上驾到,急忙进入火器局禀报一声。
不大会儿工夫,军器监监正李政和凌风,便急匆匆的从里面跑出来迎接皇上。
“参见皇上万岁万万岁。”二人同时跪倒施礼。
唐龙挥挥手,笑道,“都起来吧,朕这次来是来看火铳的,现在领我去看火铳吧。”
“皇上,火铳已经开始批量制造,而制作过程又没什么可看的,不如我们直接去试验火铳的地方,也好检验一下火铳的威力。”凌风在一边开口说道。
“那好,就听王承恩的,我们去试验火铳的地方”唐龙笑着说道。
一行人来到了试验火铳的场地,场地上正有一队士兵守护,领头的士兵见是李政和凌风,便带领着手下过来迎接
凌风对着一名军士挥挥手,命他去取出一支新式火铳,并从怀中取出一面令牌交给他,军士接过令牌,抱拳领命而去。
“这是何意?”唐龙有些不明所以。
“为了保密,没有我的令牌,任何人都休想拿到新式火铳。”凌风解释道。
唐龙闻言,也不由得赞叹该风心思缜密,对于让他主持朝政这件事,更有信心了。
二人说话的时候,那名军士已经将火铳取来,站在一边等候命令。
“李校尉听令,朝左数第三个靶子,开五枪。”
一边站立等候命令的李校尉,从那名军士手里接过火铳和弹药,开始熟练的装填弹药。
弹药装填完毕后,双手平端火铳,开始瞄准左数第三个靶子,随即扣动扳机,只听轻微的啪的一声响,击锤撞击在了火石上,随后点燃了火药,紧接着就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弹丸被弹射出铳管,一股蓝烟也随之出现在众人眼前。
左数第三个靶子,离众人并不很远,大约有80米左右,是一个大约七八十公分的圆形木板,木板上画着红色的圆圈。这个圆形木板固定在一个钉在地上的木桩上,便成了一个靶子。
唐龙应声望去,他看得很清楚,弹丸从铳管内被弹射出去后,便开始作不规则的翻滚,刚开始火药的威力十足,倒也是直线前进,只是飞出去60米左右后,便被空气的阻力,轻微的改变了飞行方向。
这颗弹丸击中了靶子,并将这个两公分厚的板子打穿,唐龙看得清楚,这颗弹丸,打穿木板后,又继续飞了大约50米,才落在了地上。
李校尉又接连开了四枪,最后的结果,只有一枪脱靶,其余的四枪分别命中靶子的四个地方。
唐龙率先鼓了鼓掌,口中称赞道,“很好,这才有了点武器的样子,如果明军士兵都装备这样的火枪,会让士兵的战力大增。”
“皇上慧眼识人,任用王公公这样的大才,才能造出如此威力巨大的火铳,是皇上之福啊,也是大明之福。”李政上前恭维的说道。
一边的凌风听到“王公公”三个字,嘴角不由抽了抽,让唐龙心中暗笑。
“王公公造出如此威力巨大的火铳,想要朕赏赐你什么呢?”唐龙在一边也调侃道。
“这都是奴才该做的,不需要皇上赏赐的。”凌风在一边恭敬的说道,心中却想道,“只要你们不喊我公公,什么赏赐都不要也行。”
“现在这种新式火铳已经造了多少支了?”唐龙正色的问道。
“由于现在又新招了不少工匠,速度加快了不少,已经造了600多支。”
唐龙对这速度很满意,如果皇太极再晚一些攻打锦州城,自己就会组建一支3000人的火铳队。
到时候有这支3000人的火铳队,跟皇太极正面干一场,应该还有胜算的。
唐龙正想得高兴,却被凌风的一句话,又将好心情拉入谷底。
“皇上,清军恐怕会有大炮。”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当年投降皇太极的时候,带走了毛文龙留下的辽东精锐,和山东的一部分兵马。
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孔有德等人曾在孙元化手下任职,投降的时候带走了绝大多数的火器。
而孙元化可以说是大明制造火器第一人,他手下的明军,是大明装备火器最多的明军。
而他本人对大炮,也有很深的研究,他手下的明军就装备了很多大炮。
这些火器大炮,都被孔有德等人带到皇太极那里,让清军的实力大增。
以前清军只能被明军的大炮压着打,现在清军却可以和明军对着打,甚至火炮的威力还要大于明军。
唐龙两手相交,不由懊悔地说道,“朕有些疏忽了,竟然忘了,皇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