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妤怀中空空如也,小没良心的,亏她思来想去,生怕他在老家吃苦,谁料他还乐不思蜀?真是白白浪费她感情了。

    诺哥儿经此一遭,脾性果然有所改变。对待伺候的下人,再不行自身不如意就迁怒之举。当然,好态度自然也没有,但只收敛些行为,也足以叫下人们感恩戴德的了。

    他对待食物依然挑剔,可却也不再浪费,至少,想吃什么,吃多少就叫多少,并不常见叫一堆吃不完的,或拿了点心当玩具般或扔,或砸人之举。

    赵保国对他没多高要求,品性不差就成。

    他自己也没多少时间来管教,又见儿子跟他爹回老家呆了几个月后果然是有所改变的,降得住他,索性就全托他爹管着了。

    唐妤本是有些意见的,没看吗,孩子回来都成啥样了?又黑又瘦的,心疼得她差点儿没掉泪。有心跟自家夫君说说,可谁料诺哥儿却是不领这情的,抱怨话没少说,可当她一提,却又死活不肯。

    她就纳了闷了,老家归老家,可再怎么说,也是个穷乡僻壤的,有什么值得惦记的?

    诺哥儿脾气再怎么不大,到底年纪还小,离家几月,哪怕老家好玩儿呢,还很有多小伙伴们陪伴,当然了,老家那边的小伙伴儿们,谁也不顾着他是赵家的小郎君,就事事让着他。

    见你做得不对了,或说错了,当场就给指出来,丝毫不会给面子的。

    闹?谁还能让你?反倒要被人羞上一顿。

    哭?小伙伴儿不但嘲笑,还不爱带他玩儿。

    所以,哭也没用,闹也没用。诺哥儿被小伙伴儿教做人,就老老实实下来。

    不老实不行,不老实人就不跟他玩了。

    就干带着他那俩大侄子,多讨厌?

    他也是不服输的。

    所以,有些小毛病,就这么被掰过来。

    可小伙伴们再好,那也不是爹娘,一时呆着有趣,好玩,时间久了,难免想家。

    赵二牛带着孙子回了城,诺哥儿还很是赖了几日唐妤的怀抱,撒娇耍赖扮痴的,可也就几日,又开始惦记起老家的日子了。

    在家除了有爹娘,还真没老家好玩。

    不多时就缠着要回老家去。

    这把唐妤给气得:“还回老家?”你爹娘在城里头呢,成天惦记着老家像什么?那儿吃吃不好,穿也穿不好,更没什么下人伺候着,有家里舒坦吗?

    “我想小柱子了。”诺哥儿掰着手指头,一个个念叨着:“还有狗蛋儿,大剩子,铜头他们。”都是村里头跟他玩得来的小伙伴。

    想,也没有把孩子送老家呆着去的道理,毕竟没大人在。

    他们当爹娘的,是不好长时间远离广陵的,毕竟,夫君还有差事呢。

    叫公公带孩子回去?

    唐妤也是不愿意的,毕竟,孩子不搁身边儿,她也会挂念,何况,还这么小呢。

    就哄着:“咱明年再去看他们。”又说:“到时候娘陪你一块儿去。”

    诺哥儿缠了两回,见娘实在不允,垂头丧气的,倒也没发脾气。

    倒把唐妤惊得一回,晚上就跟自家夫君提起这事儿:“这孩子脾气倒还改了?”

    往日她想过多少招,哄过多少回的,改她都没指望过,只盼他能收敛些,懂点事儿,也没用。

    可这就回了趟老家?反倒叫公公给他治住了?

    赵保国躺着,眼皮都不带睁的,只道:“小孩子吗,脾气大也是有人惯的。爹带他回了趟村子住几月,他能忍得住天天跟着爹后看木头?村子里多少皮小子呢,想跟人玩儿,就他好臭脾气,没人惯的。这时间久了,自然得改。”毕竟,你要不合群,谁带你玩儿呢?

    小孩子都喜欢跟在大孩子屁股后头玩儿。

    唐妤一脸心疼:“这得受多少委屈呢。”

    赵保国:他那脾气?不给人委屈受就不错了。

    可也没多说话,直接翻了个身,睡了。

    自地动那年迄今,已有七年余了。

    大周圣人是既惊且喜,朝庭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扩增疆域领土的好机会。

    资源大增,又不缺,所以,圣旨一道接一道,官吏们一队一队的出京。

    新城一座接一座的建起,分流百姓,开垦新田,绘制舆图,拨粮,拨物,拨款。

    当然了,最主要的,勘测路线,得再修官道。

    朝庭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直转着不停歇。

    大周盛况是蒸蒸日上,哪怕在此期间,有宁王作乱犯上,可也能闹出什么大乱子。

    圣人手段如厮,直接就叫给镇压住了。

    他也没杀宁王,平定宁王之乱后,直接把宁王圈禁在京,不使其出府,衣食还是供应不缺的。

    这一举措,还颇得天下赞同,说对人慈和宽厚,有仁君之风云云。

    宁王:有本事杀了我。

    直到今年,无论是地动当今有所损坏的城池,或是其余诸地新建的城池,还有那施工重修的官道,大周新舆图,才算正式完工。

    接下来,就是鼓励百姓多垦良田,多生子嗣了。

    这日朝堂上,有大臣进言望圣人重开科举,为朝廷选士。

    毕竟,大周忽然多了几十座新城,当年,那是没办法,道路不通,想开科举,也是困难重重,无奈之下,才捡起前朝举孝廉,以此来代替官员施政。

    当然了,重要之职上,任选的还是历经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

    可一城之官吏,需要无数,朝廷里,也没有那么科举过的官员能派的,所以,基本上一座新城,唯能有两三位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坐镇,就很不错了。

    良莠不齐不及呀。

    当年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可今现已到改变之时,也无需再将就什么。

    这提议,好得很。

    朝堂都快炸了锅了,议论争执,都有。

    圣人高坐庙堂,一言不发,但看底下的臣子们争论,等他们争完了,自然会来请他示意。

    现在吗,他没必要掺和这个。

    主要争什么呢,重开科举是势在必行的,主要是科举重开,天下士子纷纭而来,自然知道这是为新城官吏选择人才的。

    这消息,是瞒不住的。

    那新城原本的官吏要如何安置呢?

第630章 再科举() 
朝臣们主要就这个问题,在争论。

    毕竟,你要不安置好了,回头科举还没重新开办成,人才还没选出来,那三十多座新城,就得出乱子,毕竟,人心不稳了。

    人一看,我是举孝廉来当官儿的,朝庭你应接不瑕时,我一心报效,来出力了。

    现在你腾出空来了,就想着卸磨杀驴?让把让我给代替了?合着我兢兢业业好几年,权是为后来人做嫁衣?

    这是个人,都不会甘心的。

    主要,还是怕生乱。

    书生造反别说三年了,给他十年,也未必能成。

    可事儿又不是这么说的,能太太平平的,谁愿意找事儿?

    真把天下士子给得罪狠了,那笔杆子如刀似的,谁扛得住?就是圣人,那也扛不住,别说他们这些个朝臣。

    大周又不以言获罪,就是个平头小老百姓,都能骂两句圣人呢,更何况他们这些大臣,真哪里做得不对了,天下人都得骂。

    圣人还会叫好。

    所以,为了头上那戴官帽子,这事儿也不能胡来,得想个好办法,既能把这几年因人手紧缺而提上来孝廉给安置好了,还能把经历正统科举出生的读书人给调过去。

    主要是,得叫他们心服口服,自愿。

    不能叫生出乱子来,回头,人不骂圣人,光骂他们。

    最近的大朝议,就是针对这个事情。

    一时之间,也没什么好法子。

    就不停的商议,商议,再商议。

    商议讨论了半个月,期间驳回无数,最后,众朝臣才算拿出个可行之措。

    恩科,肯定得开。

    而这些年自新城建起后,任用的孝廉,尸餐裹位的,那肯定是有,害群之马吗,那肯定不能留。

    所以,干脆的,就扩大取士范围,有本事的,跟着一块儿来过独木桥。

    成功了,那官位你就坐稳当了。

    没成,你还好意思占着不给让位子?

    读书人都要个脸面,真到了那种地步,怎么着也得让。

    恩科,是定在来年三月间的。

    今年是不成的,毕竟,得给人时间做准备,会试殿试什么的,都得来京,大周十八洲,天南地北的士子,那都往京都奔,路途遥远,所以时间得放长些,不然这边消息放出去,人上来赶考,等到了,都发榜了。

    这哪成?

    京都那边,就定下了,很快,消息就流通各洲。

    广陵这边,自然也知道了。

    赵保国听林栋说过,可他现在本来就有差事了,干得还挺好,又受看重,同僚们相处得也不差,使绊子什么的,都不见有。

    所以,过得自在,就没想过还要再考一考了。

    并不在意。

    他是不怎么在意的,可架不住林夫子上心了,当场就使人把他叫过去了。

    靖亲王一开始坐镇徐洲,代圣人治理一方,也是天高皇地远,官道难行,外加朝堂上官员不够用的缘故。

    再后来一切上了正轨,接手的官员就被派过来了。

    靖亲王,自然得让位,就在徐洲呆了两年,他就又回了广陵,在封地自在得很,政事有一干子官吏呢,大事儿小事儿的,都能商量着拿出主意。

    可不用他费心费力的,他只要享受,就成了。

    哪像在徐洲,屁大点事儿的,都得往他跟前呈,指望他拿出主意。

    累得他,衣裳都空荡荡了。

    所以,这徐洲牧,有啥用来着?

    一点儿小事都得他来处理。

    是真累,所以当朝庭派来的人一到,他半点不舍也没有,立马交接完了,就直接带着人,呼哗哗的回了广陵,成日好吃闲喝的,过得十分悠闲自在。

    瘦下去的肉,又养回来了。

    林夫子自然是跟着他走的,靖亲王去徐洲,他就跟着去,靖亲王回广陵,他自然不会留在那儿,毕竟,是东主吗。

    林夫子不在广陵时,赵保国还时常想起他的好,会惦念几分,信件,那是月月都有去的,当然了,也不只是问好,公事上,有自己不明白的,无法处理的,措手的问题,那肯定得请教呀。

    问同僚?显得自己本事不济,问于清河?他还真是不太想欠人情来着。

    毕竟,这干亲咋回事儿,他心里都有数着呢。

    所以,还是去信问夫子,毕竟,古代就讲个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来着。

    用不着见外。

    所以他真没把自己当外人儿,有什么搞不明白的,就直接去信问。

    林夫子是无有不答疑的,十分详细。

    所以,哪怕几年不见,可时常书信往来,两人还是不见生分。

    这不朝庭要开科取士的消息一传来,赵保国自己不咋上心,林夫子却是惦记上了。

    于是把人叫来,给布置了许多策论,还翻出了很多,大儒的文章给他看。

    “近年你也没放下过。”林夫子道:“我再给你布置些有针对性的,你多练练。朝庭紧缺人手,想来试题是不会过偏僻的,应是能过。”

    赵保国忽然就觉得肩上一重了,有心想说他现在有了差事就很满意了,压根儿就没想过再考来着,可抬眼看到林夫子那期望的神色的,话到嘴里滚了一圈儿,硬是说不出口。

    这能咋办?考呗。

    林夫子在他身上费了不少心血,他哪有脸说自己不想考了?

    哪怕压力山大呢,也得试一试,考不上?那再说。

    夫子不是说明年试题不难吗?说不定他就撞了大运呢。

    于是埋头苦读。

    衙门那边的差事,自然就没了。

    赵保国还略微心疼了一瞬,可转眼又被如山般的策论给埋住了。

    就没精神去想。

    他想过了,就算他没能考过,以他现在的地位,夫子也不可能全撒手不管,反正,前途少不了,要多远大?那还是别想太多。

    朝堂上就算了,至少靖亲王封地这边,怎么说也能找个位子把他安插进去。

    他自问这几年在衙门办差,办得还不错,考评多是优的。

    哪怕没能取中举人呢,那也是他不擅长考试吗。

    这说明啥,说明他能办实事呗。

    林栋比他要有上进心多了,自打这消息传过来,就闭门苦读了。

    等到院试近了,俩人约好了,一块儿去徐洲参加院试。

    林家在徐洲是有别院的,所以,吃住方面,可以放心。

第631章 院试() 
至于马聪?四年前,就离开了广陵,回到幽洲去了。

    他们也没拦,毕竟,人还身负血仇呢。

    最多帮着打听打听,可他们俩又没什么人手,查,也查不出个什么。

    林夫子?那不好意思去麻烦了,毕竟人在徐洲,光是公务,都忙不过来。

    到了只能给他准备些细软,给他带走。

    提前半个月就过去了,赵二牛也跟着,过去照顾着俩人,虽说有下人,可儿子考举人呢,那可是大事儿,得重视几分。

    他是不太明白这个科举的,可心里也自己的概念,那电视上都不都这样演?秀才?那都是穷秀才,多半都是落魄的。

    所以,他还真不觉得,考中个秀才,有多了不得。

    不然人电视上能那样演?肯定是有道理的。

    可举人却不一样了,就没见过说穷举人的,这说明啥?说明举人了不得的呗,这社会地位,那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所以,赵二牛还真是有几分重视,都赶上儿子当年高考一样了。

    跟着过去,每天往外跑,就专找那新鲜的菜啊肉啊骨头的,汤啊水的给俩人进补。

    哪怕赵保国跟林栋,没日没夜的苦读,这可汤汤水水的补下来,到了进场那天,非但没瘦,脸都还胖了一圈儿。

    林栋摸了摸下巴,感觉肉都厚一层:“赵世伯,也太客气了。”希望院试这三场,能叫自己瘦下来,不然回去,爹娘估计都不太敢认。

    衣裳穿着,都有些显紧了。

    赵保国想刚刚吃那顿,一根油条,两鸡蛋。那表情就有些一言难尽了。

    油条这东西,这边还是没有的,这里的面粉,也不像以前那地界儿的。

    所以他还真没见过油条在这儿。

    可今儿一起,他爹就端这一百上来,叫他俩吃,林栋没见过这个,还特意问了问怎么做的。

    赵二牛自然没什么可瞒的,就说了。

    合着昨儿就在为这做准备了。

    说是取个好兆头。林栋很给面子的吃了。

    赵保国心说这科举,那也没有满分一说,考一百?有啥用?

    可到底是他爹辛辛苦苦做来的,还不知道试了多少回呢。

    不能不给面子,于是吃了,那味道?算了还是别提这个。

    院试考三场,每场都是三天,当然了,考完一场后,还能出来,回家歇一夜。

    连着考了九天,试题是真没什么难度,赵保国倒不觉得有什么压力。

    可关键是这些年他吃食上,还真没亏待过,冷不丁的,连着九日,都只能吃干饼子,而且天气还热,那味道,都有些变了。

    可真是有些难以忍受。

    第一场考完出来,就受不住这个,于是第二场入场时,就索性带了两斤大米进去,还有个小陶罐子,回头自己烧粥就饼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