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8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过程中,一旦出现伤亡,土地自然又成了无主之地……

    若非皇唐天朝缺少人口,严格控制人口流失的情况,关陇军头之家,可能会做得更加狠辣更加隐蔽。

    好在“天竺地”的竞争对手不少,一旦落人口实,对他们也不利,所以贞观一零后的日子,总算比老前辈强得多。

    “凡事总有高低比较,这‘天竺地’总不乏有成功之辈吧。”

    已经大为意动的李震,追问着张大象。

    回忆了一下之后,张大象对李震道:“此间成功,指的甚么?”

    “开枝散叶,家有余财。”

    “有,还不少。”

    张大象点点头,“凡入‘天竺地’之少年,大多都在敦煌宫登记造册,自是受朝廷约束。故中国鼓励生产之奖励,‘天竺地’之少年,亦可享受。”

    “噢?如此说来,是因为生儿育女甚多?”

    “这他娘的下得去?”

    “……”

    “……”

    吐槽归吐槽,但日子不能因为吐槽就不过。

    张大象翻了个白眼,抬手指了指程处弼:“你们问问三郎看,这出生入死的汉子,再丑的女子……熄了灯照样硬的起来。”

    “是吗三郎?”

    “别问!”

    程处弼瞪了一眼,脑海中顿时又许多在西域当兵时候的记忆,真糟糕啊。

    美女终究是少数啊。

    “因‘天竺地’连年征战,加上瘟疫数年,女子极其廉价。故而一个关中少年,最少能养活五个以上‘天竺地’女子。”

    “一百亩地?”

    “一百亩地。”

    张大象连连点头,“有口吃的,那就不错了。不要用京城、武汉来衡量‘天竺地’。若论吃相,侯君集那老货都比‘天竺地’的土王土公强得多!”

    这一点张德不否认,实际上老张非法穿越之前,那地界的土霸王,吃相也还是不如已经算人渣的侯君集。

    现代社会中的奇葩,空有文明国家的外表,内里简直残暴到了极点。

    老张非法穿越之前跟电力口的老铁一起前去考察交流,说是考察交流,主要就是指导电力设施的设计安装调试。老张当时是陪太子读书,主要是在机电这一块帮点小忙,跟那地界的同行有过接触,这些个同行家中,居然还有奴仆……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还是城市中的奴仆,因为在同行的老家,一个乡村中,还有比奴仆更下等的。

    这是彻底让老张shok到了,然而同样接受了高等教育,还在国外深造过的同行,却不觉得这又什么问题,还表示这些奴仆以及贱民,他们自己也愿意选择这样的人生。

    逻辑无懈可击……但也算是让老张接受了一次思想再教育。

    “现在‘天竺地’几个大庄园之间,都在修路,这些个关中少年,大多都在中国有过见识,工地上用起来也熟练,所以除了家中田地产出之外,工地上的工钱,也够贴补家中。”

    “加上生儿育女的补贴,这算下来,的确可以维持一个五口之家。”

    “这算个屁的五口之家,上无老,下无小。一个男人四个女人,这算家?”

    “怎么不算?”

    “好了好了,争这个无用,这有甚么好争的?只说这‘天竺地’行情,便不能用中国道理去揣测,各地自有其变化。如今‘天竺地’,便是女多男少,地多田少。”

    “不错。三郎此去天竺,行事首重,怕是还在这些个新五口之家身上。”

    程处弼不置可否,他心中自有计划,更何况,还有张德相助,“天竺地”的运作,他是有底气的。

    只是毫无疑问,这一回去做天竺都护府都护,要打交道的各色人等,远比西军之时多得多。

第六十五章 诱之以利() 
“兄长,若在北天竺修建铁道,百里造价……三百万贯够吗?”

    “不够。”

    张德摇摇头,程处弼为什么这么问,他是知道的。“汉安线”是个模范工程,既显露了武汉的真正实力,也勾起了无数资金雄厚巨头的心。

    只不过,想要修建铁路,绝非是凑点人头就能解决的。从论证开始到正式动工,就隔了一个“昆仑海”的距离。

    仅从工人素质上来讲,虽说封建王朝的底层大多散漫无知,但因为文明成熟度的不同,皇唐天朝的刁民,也比“天竺地”的顺民好用。

    究其原因,“天竺地”的贱民,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有没有产生“冒犯”。

    这是枷锁,无形的,看不见的。

    而在“天竺地”的不少地方,唐朝内部山头,还要通过扶持代理人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天竺奴”,这是两难的地方。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想要通过暴力手段,替代“天竺地”的代理人,那就是直接去做贱民的新主人。这并非不可行,但随之而来的,要么换一种体系,要么就是顺应旧时的天竺制度。

    前者成本高昂,后者换汤不换药。

    所以进行“天竺奴”贸易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贱民彻底转移出去,离开原先的土地之后,没有主人的贱民,就只能靠自己,或者抱团取暖。

    当然唐人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高效的方式,那就是把“天竺地”的种族全部屠戮干净,进行彻底的种族灭绝。

    贞观二十五年的唐朝暴力机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毫无意义。

    “眼下修铁路无甚意思。”

    张德对程处弼说道,“天竺诸地想要四方通衢,靡费不比中原要少。但彼处汉胡比例失衡,倘使要修建铁路,须三十年积累。”

    “两代人?”

    “两代人。”

    不管是“减丁”还是“迁民”,本质都是为其服务的。

    以往羁縻统治的原因,是受限于技术条件,而不是统治意愿。但随着路桥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上更加先进的通信技术,以及更加超前的管理手段,“羁縻统治”通常情况下,只有针对废到不能再废的地区,才会施行。

    哪怕是剑南地区,随着龙昊、冉氏等等势力带来的另类产出,比如奢侈品,仅仅满足于“羁縻统治”,这不符合帝国上层建筑的需要。

    在豪奢挥霍上面,谈什么满足个人需求都是假的。就好比,李皇帝只需要一条白老虎皮就够了,但他会嫌一百条白老虎皮太多吗?哪怕他拿白老虎皮用来擦鞋,那也是他的事情。

    再比如一个新式庄园主,他明明给奴工一天多加一餐,也不会损失太多,但庄园主会介意自己多压榨几滴奴工的血汗吗?

    一旦利润追求成了终极目标,那么其他的一切人性,都是为其服务的,都是要为其让步的。

    “三十年积累,除了调整汉胡比例之外,一应技术上的人才,都要培养累积。一个合格的铁路劳工,培养起来也要一两年。但是,培养一个管理这些合格劳工的监工,则需要五年以上的新式教育。”

    纯粹出卖劳力的劳工,只需要靠疯狂地扩大生育,就可以做到。

    但是,管理这些劳工,让劳工不要自由散漫,有序地在工段上出卖劳力,就需要合格的基层管理者。

    铁路建设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不是从封建王朝的土壤中挖掘出来的。

    “三十年太久。”

    程处弼摇摇头,“不瞒兄长,我是想要给西军子弟谋个出路。五年十年不打仗,当兵的日子就不好过,难捱啊。”

    “眼下要修,也是先修官道。铁路之事,可以先放一放,不过测绘论证诸事,可以先行。”

    言罢,张德又对程处弼道,“五年之内,尽量都迁徙蕃人、獠人、旧时西域诸国百姓南下,如此也是可行。”

    “分其田亩?”

    “总要诱之以利。”

    “也罢。”

    兄弟二人也只是先行讨论,涉及到具体的天竺大政,若是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这是万万不能的。

    而且敦煌宫方面,在消化西域之后,其职能会迅速衰退。尤其是商人把握市场规律是最敏感的,商屯的利润在衰退,“粮食换产本”的业务虽然还在进行,但很显然敦煌宫对于粮食的需求在降低。

    兵部已经有心把西域驻军的总后方,从敦煌迁徙到北庭,至于朝廷会不会继续盖个什么什么宫,那就不得而知。

    从翼国公府撤了之后,张德、李奉诫、程处弼三人又找了个地方讨论。李奉诫对于天竺的事情兴趣不大,他更加感兴趣的,就是“国族”概念在他的推动之下,有了新的转变。

    淮扬、苏杭的地方巨头,又非常欢迎这种概念。

    既能削弱皇权,又能动员更多的底层为他们服务。

    “兄长的意思是,最好让东南世族愿意投资天竺,从旁协助处弼?”

    “朝廷威严用起来虽好,但也要看时局变化。万一换了个皇帝,新皇登基的当口,怕是诸事停当,就难以为继。反倒是东南世族,如今实力恢复不少,自改元贞观以来,丁口增长甚是可观。”

    这几年南方的大型家族,人口增长率都相当喜人。如果碰上好机遇,直接就膨胀为一流世族,典型就是湖州徐氏。

    原本就是个小门小户,但有了徐孝德和徐惠,直接成为太湖望族,哪怕是传统的老大世族沈氏、虞氏,也发展大大不如。

    若非被李芷儿一巴掌打回原形,只怕膨胀的还要厉害。

    “只怕山高路远,大部分人不愿意冒险。”

    远海航行,如果经验不够丰富,死亡率高得惊人。早先探索期,往往十个探险队的船,失踪的就有九个,最后一个能回来的,都是运气好到惊人。

    即便是度过了探索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也要看运气。天气、海流、风向、疾病……每一个变量突然剧烈变化,可能就是全军覆没。

    东南沿海的豪门,正因为清楚这些,所以远比内陆豪强更加谨慎。

    无知者无畏,这才是常态。

    懂得越多,越是敬畏。

    “同样诱之以利。”

    张德对李奉诫道,“给钱,给人,给船,给土地,给农具,给天竺女子……只要肯去,什么都可以谈。”

    除了这些,还有一样是张德无法亲自下场的,这需要用到李奉诫。

    那就是“国族”这个概念,李奉诫说大唐的青少年们为了大唐帝国的千秋万载咱们下海,远比张德来说要有用。

    老张高喊“为了帝国”,那是中二病发作需要电疗。

    李奉诫喊“皇唐兴废,在我在君”,那就是正义的吼声,忠诚的呐喊……

    总之,区别就是有这么大。

    在扬子江下游和南运河两岸,李奉诫就是“国族主义”的伟大导师,江湖地位非常的超然。

    李狂人绝非只会披头散发耍帅,他手底下还有一票悍不畏死的“战斗编辑”和“战斗记者”。

    “便是如此,怕也是难,此事,还需要跟进奏院的人议论。兄长还需约谈东南世族,不让点好处出来,他们是不肯出力的。”

    讲白了,在贞观朝通过新方法重新振作起来的东南世族,想要让他们切割一部分家族子弟或者家生子出去,没有足够的利益,顶天就是效仿吴县陆氏,搞个分家即可。

    可要是张德给足了好处,那么大宗干掉小支,根本毫无压力。

    “分家”就应该为了“宗家”去死,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分家”或许也会为了搏一个出路,彻底跟“宗家”分道扬镳。

    但不管是何种选择,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利益。

    通常让一个大姓豪门的分支,愿意“家于”某地,那必须是在某地有足够的社会资源供应他们开枝散叶。

    历朝历代以来,最少也是个xx太守。

    也就是说,普通的百里侯,是不能够满足豪门胃口的。

    “我有一个想法。”

    兄弟三人在讨论的时候,程处弼往往都是听,不过这一回,他突然想起了张大素,看了看张德,又看了看李奉诫,“不若将波斯湾大‘塔巴’一事,于彼处宣扬一番?”

    “嗯?”

    李奉诫一愣,本想说这是无稽之谈,但是转念一想,出神道,“处弼此言不是没有道理,此举……有类‘分封’啊。”

第六十六章 难也不难() 
说有类“分封”,那是绝对不为过。

    国朝体制之下,对于海外新土不可能像对待中原那样看重。自汉以来的顶级精英,对于直接统治一块地区的需求,是有很清晰看法的。如果直接统治的投入成本远大于产出,那么,就不必直接统治,而是简介统治甚至只是影响。

    典型就是漠南漠北,直接统治的回报率为零,对古典时代的帝国来说,直接统治就是个无底洞,半点产出都不会有

    所以不管汉朝以来,主要工作就是在草原搞分化,或者说扶持代理人。

    同样的,面对现在的“河中地”“天竺地”以及过去的扶桑、朝鲜道、苍龙道南北,也都是属于直接统治意愿不高的地区。

    但伴随着人口密度增长,以及利益产出的极大提升,直接统治就有了经济人口基础。于是也就出现了类似“广交会”扶持地方代理人,乃至扶持地方小邦傀儡国主的现象。

    利益使然,很正常的事情。

    而“广交会”这种行径,就正如李奉诫所说的那样,有类“分封”。

    因为广州、交州的地方势力,等于说掌控了一个海外邦国,一应制度都是健全的,除了一个傀儡国主之外,剩下的一切,都是由“广交会”把控。

    对冯氏、冼氏、李氏而言,这是长久的基业,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利润。

    南海、苍龙道可以这么搞,“天竺地”地域广大,又邦国林立,再加上摄入其中的敦煌宫军头多不胜数,自然也可以这么搞,而且规模还可以比苍龙道还要大。

    最最重要的一点,海外新土按照现行政策,税赋极低。

    大贵族不但不要缴税,理论上还是从别人那里抽税的。

    仅此一项,就足够让大贵族拿出一部分的资源去投资海外新土。

    举族搬迁的可能性不大,但分化出一支两支,则是毫无压力。

    比如现在的广州冯氏,其根脚,其实是渤海冯氏,两地相去一万里,但冯氏的的确确在南方扎根下来,还做成了地方大族。

    帝国高层的大贵族,需要分化出来的资源,可能只有整个家族的百分之一,但百分之一的资源,在海外也已经是相当恐怖的能量。

    像侯君集这样的贞观新贵,手指缝随便漏一点出来,漏个几万贯、几百丁口出去,根本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几万贯、几百丁口,在海外已经可以称作小邦。裹挟土著仆从的话,最少可以扩张为“胜兵千人”的中等国家。

    而侯君集这样的贞观新贵,国朝有几十上百个。至于在野大族,除去已经覆灭的二崔一卢,依然还有七八十家。

    这七八十家任意一家,分个十分之一的人口出来,就是万人规模。抛开各种变量因素,这样的万人,层层裹挟的话,规模比传统的西域大国还要强得多,可以做到“胜兵两千”甚至“胜兵一万”。

    只是这些都是理想状态,正常而言,远离中原,就等同于“流放”。只是以往由中央政府执行,现在变成了大贵族豪门来执行,甚至可能是“自我流放”。

    “诱之以利,也不是那般容易啊。”

    “也没那么难。”

    李奉诫和张德眼中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