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工科生-第5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这个时代,所有亲王都很清楚,除了长孙皇后所出,其他人都没戏唱。要拿来平衡,不是李承乾就是李治,李承乾是太子,让他去做校长,这不是搞事么。而李治声名不显,属于国朝小透明,唯一能刷点存在感,大概就是某某日又生病了。
长孙皇后所出的亲王没办法选一个,自然是从旁淘换一个,恰好吴王殿下长于“治学”,也别管他治的到底是什么学,反正“治学”就完事儿了。
好,就你了,李恪。
敲你吗……
从“贤者时间”中恢复过来的吴王殿下,夜深人静时候,默默地望天流泪。
第四章 心情复杂()
早在贞观十八年的休整流求岛北庄园时候,苏常世族就发现,一个两百人规模的庄园,一年维持的成本其实不高,大头在前期投入上。
只论吃喝,养活两百个奴工,其实一年所需大概一百贯不到。而奴工本身,一个成年倭奴的价钱一度飙升到一百贯两百贯过。
所以苏常世族跟着张德在流求岛北开辟庄园,并没有像对待自家工场中的雇工那样往死里压榨。正相反,作为价钱不菲的“牲口”,作为庄园主的私有财产,它们得到了很优质的照顾。
这就出现了一个相当奇葩的现象,某些江南世族,是“庄园主”和“工场主”双重身份。但不同身份之下,本该自由一些的雇工,除了自由一点,日子过的远不如奴工。
若非苏常严查私自蓄奴,否则甘愿“卖身为奴”者,不知多少。
死一个奴工,“庄园主”会心痛肉痛各种痛,痛不欲生。死一个雇工……掉一滴眼泪下来算“工场主”输。
维持一个两百人规模的庄园,硬件投入大头就是如何改造环境上。基本上开荒翻地选择作物都是需要大量实践的,加上水利设施屋宅房舍,各种农业工具以及大牲口。运输工具以及道路桥梁……杂七杂八加起来,一万贯,就是开发一座临近水路交通的两百人庄园的门槛。
万贯家财,从来不是说说的。
这个准入门槛,基本上把大多数“寒门”排挤了出去,玩家除了新老勋贵,就只有衣服各种地方集团而崛起的新兴商人阶层。
自贞观十八年以来,伴随着各地造船厂的兴起,加上武汉对外输出了大量“先进”技术。贸易交流、商品交换的地理空间距离范围,都得到大大的延伸。
而朝廷的“威仪”,以杜正伦“宣慰”南海为标志,正式宣告深入到了海洋,千里石塘之外,乡音依旧。
“京城这帮人,那是东海南海无从下嘴。”
“也莫要小瞧了去,北天竺那地界,着实不差。东西两河,便是信度河……侯氏在信度河,我记得掌控两国?”
“是有这么一个事情,有两个小邦,如今是侯氏私产。”
“那地界原本是荒芜了,本来以为,是甚天灾人祸。结果侯氏从碛西借了农工过去,你猜怎地?”
“怎地?”
“那二国之人,居然连个像样的河堤都没有休整,更不要说灌溉沟渠。碛西农工到了信度河以西,这几年就是打井,然后从勃律借了奴工,修了两条沟渠,引水信度河。如今有中田四万亩。”
“这……”
办公室里正在闲聊的官吏陡然听到这奇葩故事,当时就愣住了。反应过来之后,才不可思议地问道:“这怎可能?听闻那地界,乃是旧时佛国,不至于连个河堤也不知道休整吧?便是不修河堤,河岸种些树,有甚难的?”
“你有所不知,那里土王治下,因水草丰沛,气候适宜,倘使种地,多是在河滩布种,也不消如何伺候,三四月之后,自有收成。说出来还气人,玄奘法师游历彼处,几经打听,才知晓当年那里这般种地,居然折算下来,一亩地也有三石。”
“这……”
听到这里,办公室里一帮官吏一副日了狗的模样,半晌,才有个小吏幽幽地来了一句:“要是如此,换做是我,想来也是胡乱布种就算忙活过的。老天赏饭……如之奈何啊。”
“当真是老天赏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等靠天吃饭,不曾自律,乃至天灾一至,连自救都不知从何下手。此地浮屠大国,听闻旧时人口数万,如今不过一二千,可见教训!”
对中国之人来说,每一条河都是“危机”并存的。发大水自然是危险重重,可有水就能灌溉,有灌溉就有产出,有产出就能养活人……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道理。
于是中国之人,可以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不能理解这种犹如动物一般全靠老天的想法。
当年李道兴为何去交州一副死了全家准备当场自杀?就因为交州连个像样的河堤都没有,更不要说海堤,至于塘坝之类,想也不要想。
如今交州居然开始媲美广州,“交州米”每年都要出口到苏常、淮扬、登莱甚至是辽东,怎么来的?这是十年如一日,长期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大量兴修水利,改造环境,才换来的稳定高产。。。
倘若按照早先交州的行情,固然也能出口稻米,但作为一个下州,出口量可想而知。但如今的交州,即便“雄州”够不上,但“上州”是绰绰有余。
李道兴咸鱼翻身陡然变成一地“诸侯”,付出多少,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河中书》及玄奘手札中的描述,着实让不少武汉内部的官吏感觉浑身不爽。要知道他们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什么旱地陵稻,什么梯田塘坝,什么围湖造田,什么围圩造田,能用的法子都用上了,平了老命就是为了保证那口吃的。
结果扭头一看,隔壁“天竺控股”他妈的简直是有钱任性……
“若是效仿朝鲜道及流求故事,京城的人在天竺,未必不能成事啊。”
“倘若天竺成了粮仓,西域、河中,还可以增设一二十个军府。”
“皇帝有意设置‘宣政总制院’,统御四夷,布政域外。配合京城那帮人所图……岂不是很有可能成功?”
“也不止京城,长安旧勋何尝不会欣喜若狂?若依皇帝计算,怕不是只要在域外混一个‘宣政总制院’的差使,这就是把那点家当变成了传家宝。诸君也是知道的,如今的行市,中原田产想要传宗,怕不是一二代就被权贵撕了干净。”
“便是‘东风’、‘民兵’、‘白杨’……怕不是也会乐见其成。毕竟,摇身一变,也算是合乎体制。”
“谁说不是呢!”
一时间,办公室里官吏们的心情,居然有点小复杂。
第五章 抓老鼠的()
实用至上属于中原王朝官僚们的重要属性,既然好用,那就薅两下呗。
当然了,前提得排排坐吃果果。
真要是读个经典读傻了,莽起来要跟“衣食父母”怼到底,那别说做老板的,同行同事就反过来给你一巴掌。
打你的时候还要大声的骂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都是狗,因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贞观朝的“公务员”们除了每天打卡上班,精神上的自我实现其实还是比较低的。反倒是那些还没有拿到国朝编制的,倒是急不可耐地要搞大新闻。国内浪不起来就去国外浪,横竖升官发财要看机遇,这古井不波的,有个屁的机遇?
于是在工部、礼部两家忙着“借钱下乡”的时候,兵部也没闲着,豳州大混混跑李董那里浪了一圈。
没办法,让他当吏部尚书,他也治不了一帮比他还不要脸的。反倒是兵部很认他这个老领导,虽说过程有点凶险,还侯君集吓出了一身冷汗,但李董也没说什么,反而又把豳州大混混调回了兵部。
侯君集是个心思重的,当时就琢磨了老板这是要考验考验我?我得表忠心。
但表忠心也得按照基本法,得按套路,要是豁的出去,把家里的存款都贡献给李董,那肯定是忠心大大地。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老侯这个人他有一个爱好,他喜欢钱。
在钱上面不能动脑筋,老侯心思又一转,钱不行就是“名”了。总之不会是权,李董现在的权力,那是大的没边,典型的汉皇。他一个吏部尚书转兵部尚书,总不能说让老板过来当个尚书吧。
于是豳州大混混开了个脑洞,你们工部和礼部既然办学,我大兵部没理由办不了啊。侯君集一琢磨,这事情可以搞,国朝以前不是没有教授军政的,但那都是关起门来请私教,因为这玩意儿在以前涉及到江山稳固。
阿猫阿狗都懂治军之法,都知道如何排兵布阵,都知道如何行军扎营,岂不是天下大乱?
作为纵横沙场几十年的老兵,侯君集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厉害。所以他就琢磨着,老子也不让教出将军、校尉,教一批精干能打的火长、队正……应该没问题吧。再说了,皇帝老子现在招募的退伍老兵,基本就是这些老卒。
“药师公以为如何?想来陆续几年,天竺、河中都在用人之际。倘使能有精干火长、队正,便在域外,也不失灵巧机变。”
琢磨这个事情,侯君集不敢自己贸贸然就去老板胡吹。他得找顾问,这年头,有本事还没危险还不抢功劳的顾问,真心是不多的。老董事长算一个,李药师算一个。老董事长住的有点偏僻,老侯琢磨自己找不到门,还是李药师靠谱,他家都没有门的。
“侯尚书有想法。”
作为一个胖子,李靖不怎么爱动,他跟魏王李泰差不多,出行都喜欢坐车。不是不想骑马,实在是现在要找到能放下他的马,也不太容易……
下马容易上马难,还是步兵好啊。
“嗳,药师公勿要揶揄,老朽也是想给圣上分忧。西疆用兵不似旧年,若能效仿湖南湖北办学故事,于我军大有裨益。”
似葱岭一带的山地,本来就是适合小而精,侯君集并非不知道。而落实到西军建设,程处弼也是这样练兵的,基本上很少出现大规模会战。纵使有,前期也是小股力量四散,尽可能地消灭抵抗组织的有生力量。
只是西军建设过程有点特殊,因为西军且不说中下级军官,连士兵都要操练起来读书识字。而方法很粗暴,不读书吊起来打,不识字还是吊起来打。整个敦煌宫军队系统中,有且只有程处弼所在西军才是这个尿性。
作为行伍老鸟,带兵打仗是本事,军队建设同样是本事。侯君集不可能只看到“战无不胜”,而没有看到“吃苦在先”。随后从结果出发探寻原因,老侯琢磨着,变化就在这读书识字上。
具体到什么程度,老侯不清楚,但只要明白这玩意儿有用,那就不用多想。
“呵,老夫久不闻军事,域外有个甚么变化……老夫也是一概不知的。让老夫点评,这……非是老夫不愿,而是老夫不能啊。”
总之一句话,我李靖,无能。
“……”
要是从前,侯君集反手就告李靖一个刁状,说你个死胖子藏私,说不定就是想谋反。
不过都贞观二十二年了,老侯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反正老板也不觉得李靖还能有啥威胁,毕竟,老董事长都八十二了,就算东山再起,难不成爽两把就当场升天?
没有意义嘛。
“这……侯尚书不若前往茂公府上走一遭?”
李靖也是有点不好意思,别人大老远的来一趟,还是打算给皇帝尽忠。这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就把人给打发走,说不定眼前这个“小人”,转身就去皇帝那里给自己上眼药呢?
想了想,李靖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得给意见。当然了,自己不行,可以找别的专家顾问嘛。
听了李靖的话,侯君集愣了一下,心想自己跟李绩那鸟人不对付,那厮跟张公谨交情这么深,能跟老子好好说话?可转念一想,都这把年纪了,应该不至于还记那点仇吧。再说了,给皇上办事,他李绩怎么地也是“皇亲”,他敢藏私?
诶……有谱!
啪的一下,兵部尚书一拍手,露出一个微笑,冲李靖乐呵呵道“多谢药师公指点,老朽这就走一遭。”
“老夫送送侯尚书。”
“嗳,不用,不用。留步,药师公留步……”
扭动着肥胖的身躯,李靖还是送了豳州大混混离开,扶着没有门板的门框,站在门槛内的李靖看着侯君集的马车缓缓前往李绩府邸,然后转身吩咐仆役“来人,去订几扇厚实点的门板,赶紧装上。”
“是。”
不多时,在家中带孙子骑大马的李绩正趴地上爬来爬去,却见一脸淫笑的侯君集摩拳擦掌走了过来,左右还有阻拦不及的府中仆役……
一个激灵,背上的孙子被掀翻在地,摔了个狗吃屎。
。
第六章 心态()
武汉,江汉观察使府在征收夏粮之前,又开了个会,表面上是说防汛抢险工作指导。但这几年武汉因为持续投入修筑堤坝,加上公安县大量“移民”到了沔州、鄂州,每次襄州保江陵泄洪长江,也不会影响到武汉。
粮食丰收连续五年增长这种光辉成果,只是被武汉工商贸易的“过度”发达给掩盖了。
“都说说吧,工部、礼部那里传来消息,朝会公议已经过了。弘文阁拟了条陈,内府也有皇后点头。中牟县的粮商,已经把款子集中到了京城,就等皇帝一锤定音。”
“保利营造已经接手印刷票证,第一批就是五十万贯。”
“五十万贯,五十万贯都够灭突厥两回半的。”
“说这些有的没的作甚?天竺的事情,别人不知道,咱们不知道吗?自高达国王子归国为叛军戕害以来,东天竺已大不如前。‘东河’十余国混战,天竺贵种,多有前往泥婆罗及勃律避货。这些贵种有多少家私底蕴,不必多言吧。”
“嗯。”
众官僚都是连连点头,实际上武汉官商集团总体而言还是相当小心的,并没有在国内如何“兼并财富”,基本上国内的手段,都很和平,是符合法律法规的。但在国外,就是两回事,海外庄园经济的“萌芽”,就是诞生在武汉和苏常边缘土豪的手中。
想想也是正常,苏常那些有钱却没有社会地位的“地头蛇”,其扩展家族进入帝国上层建筑的通道,基本为江南世族垄断。这多么年,真正混出头的,也就是江水张氏这一支“寒门”。
可要论掌握的生产资料,积攒的现款资金,苏州陆氏再拼三辈子都没可能和张氏相提并论。
但张德他那个死鬼老爹张公义,就只能是“寒门”小宗长,最多跟长孙无忌的连襟能攀点交情。可陆氏就是典型的地方世族。
这就使得,有些和张氏一样的“寒门”,就选择了另辟蹊径,然后以待时机。
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海外搞庄园经济,一年两年看不出效果,但五年左右,做大了就有两种情况。一种么,地方为了安定,先行招安,给个编制,进入国朝序列;另外一种么,那就是上黑名单,说你是“xx寇”,这时候,就要在海边做一场。
“寒门”要是打输了,那就是进医院。
“寒门”要是打赢了,那就是进法院。
当然了,中原帝国嘛,进法院又不一定讲法律……
通常情况下,能打的牲口进了法院,那都是好吃好喝供着,然后还给个官做。扔边远山区,这玩意儿就是羁縻州县的壳子,爱咋咋。
只是因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大发展,社会关系的大变化,导致了一个微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