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4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撑着椅子的扶手站起身来,陆舟走到了书房书架的旁边,轻轻拉开了放在第二排左下角的那本书。

    随着一声咔嚓的轻响,书架下方的抽屉轻轻动了下。没有停留,陆舟伸手拉开了那个抽屉,很快从里面取出来一条拇指粗细、约莫五号电池大小的金属圆管。

    准确的来说,是一个从中间被不明物体撕开了的金属圆管。

    它的中间像是被什么东西给撞上一样,撕裂了一大块儿,连带着电池本身的结构都有些弯折。磨损的表面除了两极处勉强能够看到正负极的标志之外,什么重要的信息都没有留下。

    拇指和食指轻轻摩擦着金属表面,端详着这枚细小的电池,陆舟脸上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答案应该就在它身上了……”

    这是他得到的第一块残骸。

    目前为止扫描枪从它身上扫描下来的数据,一直都随着小艾数据迁移一起搬家,现在正安稳地储存在那台来自未来某个时间点或者某个高等文明的量子计算机中。

    然而,即便是有着扫描枪的帮助,想要完全还原这个残骸原本的面貌,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他也只是从这块电池中回收了金属锂电池的前置科技——解决锂枝晶问题的聚合物材料,至于关于他推测可能存在的锂空电池技术,却是一丁点儿头绪也没有。

    说白了,连他都觉得难的话。

    他自认为,这个世界上应该也没谁能比自己做的更好。

    “如果分子交换膜有幸存下来就好了,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盯着那破损的断口,陆舟的脸上满是遗憾的表情。

    哪怕有一丁点儿残骸幸存下来,当初他的那把扫描枪都能将这部分数据给收录到数据库中,不说照抄高等文明的设计,至少给他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思路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现在麻烦就在于……

    “等等……”

    就在这时,端详着这枚电池的陆舟,心中忽然灵光一现,猛然间想到了什么。

    迅速回到了电脑前坐下,他立刻下令道。

    “小艾,帮我从数据库里调取残骸一号的扫描数据!”

    【好的,主人!๑•̀ㅂ•́و✧】

    几乎是陆舟的话音刚刚落下,一副全新的三维构成的图像,便迅速呈现在了电脑屏幕上。

    盯着屏幕中的那张残骸一号的扫描图像,无论多少次看到这幅画面,陆舟的心中都是克制不住的震撼。

    甚至于随着工程学等级的增加,此时此刻的他,比六年前的自己更进一步的领会到了这块电池在设计上的先进之处。

    “真是不可思议。”

    仔细端详着气体交换室和负极材料以及隔膜之间的精妙结构,陆舟不禁发出了一声赞叹。

    通过在气体交换室与进气口之间设置的一层分子交换膜,使得气体交换室内充满高浓度的氧气,然后用一层完全由某种聚合物材料包裹住锂负极,并通过特殊的方法从高纯度的氧气中筛选出100%的氧分子,搬运到负极上……

    以星空科技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将这一部分的设计给还原出来。

    当然,前提是他能够找到解决分子交换膜问题的方法,否则这些巧妙的设计再怎么令人惊讶,点不亮锂空电池这个科技树也是白搭。

    小艾:【主人?0。0】

    “没什么,只是稍微有点惊讶……”

    定了定神,陆舟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了关键的问题上,轻咳了一声下令道,“小艾,帮我对负极区域以及气体交换室区域的材料成分进行检索!”

    小艾:【收到!已经搞定啦!๑•̀ㅂ•́و✧】

    这么快吗?

    虽然数据都是现成的,以前通过扫描枪已经完全收录了,但小艾能够如此之快的完成对这个庞大数据库的检索,还是令他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不过,现在不是吐槽这个的时候。

    盯着呈现在面前的图表,陆舟用鼠标不断地在三维图像上设置新的标记区域,并且仔细检索着气体交换膜可能存在的地方。

    果然,让他发现了一处非常可疑的线索。

    “果然有问题……连一丁点儿硅的痕迹都没有。”

    “过高的碳残留痕迹应该是属于碳纳米小球……等等,不一定!”联想到了残骸三号那台霍尔推进器内部的那些碳渣,陆舟眼中忽然之间闪过一丝狂喜,“……我明白了!”

    小艾:【唔?°恪ā

    深呼吸了一口气,陆舟克制着激动的心情说道:“以硅材料的稳定性,不太可能在外部金属都完好的情况下,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来。如果一丁点儿硅元素残留都没有……只能说明残骸一号上使用的分子交换膜或者类似的用来从空气中汲取氧气的东西根本就不是硅基物质!”

    “……如果将硅材质替换成碳,应该就没问题了!”

    想通了这一点的那一刹那,陆舟心中思路豁然开朗,迫不及待地从旁边取过了草稿纸,重新将圆珠笔捏在了手中。

    不过就在这时,他忽然看到草稿纸上的那行黎曼zeta函数……

    皱了皱眉,陆舟咬了下牙,从旁边取过了一张空白的纸。

    MMP,不管了!

    先把这个看得到解的问题给莽出来再说!

    他发誓,这是他解决黎曼猜想之前,分心去做的最后一个与黎曼猜想无关的课题。

    等这个课题结束了,不管谁来找他,跪着求他帮忙都不好使!

    :。:

    

第961章 全换成碳!() 
所谓计算材料学的计算,不是凭空而来。

    即便是陆舟,也不可能仅仅凭借一纸一笔,算出锂空气电池的分子交换膜该用什么材料。

    运用计算材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姿势,应该是通过实验问题发现其中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并对此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借助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力,从纳观、微观、介观等多尺度研究各分子的运动情况,进而推算出研究对象的宏观性能。

    所幸的是,杨旭他们积累的数据已经足够多了。

    再结合残骸一号上带给他的启发,相当于已经知道一部分答案,再利用手中的实验数据,去推算剩下的70%的答案。

    这样一来,他面对这个问题的难度,其实已经比其他人低了不少。

    全神贯注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当前的问题上,陆舟一边一丝不苟地通过电脑检索着数据库中储存的实验数据,一边将这些数据转化成数学的语言,用计算材料学的理论,将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编织成一道张开的大网。

    一切都进行的如此顺利。

    就如同呼吸一样轻松。

    虽然自从可控聚变工程之后,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从事材料学的研究了,但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却不算陌生。

    毕竟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这套风靡整个理论化学界与材料学界的理论,本身就是他做出来的。

    而也正是这套理论,让他获得了霍夫曼奖章和诺贝尔化学奖。

    倒不是他吹牛逼,如果连他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话,这个世界上恐怕也没有人能够解决了。

    食指间翻飞的笔尖在纸上跳跃着,一行行工整的数字与算符如行云流水般地印在了草稿纸上,如同奔腾的骑兵一般,向着那片无人知晓的神秘领域,一路攻城略地。

    【通过引入Hartree方程可得到……】

    【{pi2/2m+V(ri)+1/4πε0∑∫drf|Ψj(rj)|2e2/|ri…rj|}Ψi(ri)=EiΨi(ri)】

    【……】

    已经完全进入状态的陆舟,已经彻底屏蔽了外界的一切干扰。

    那深邃的瞳孔中就仿佛连接着一片宇宙,而那凝聚在他笔尖的心智,就如同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刃,将阻拦他通向终点桎梏切得四分五裂……

    “无需去解释并描述每个粒子运动的体系波函数。”

    “只需要设法找出仅有3个变量的粒子密度的空间波函数……”

    “……当体系内的所有粒子都可以被计算,材料的物理性质便是可以被预期的!”

    “……好久没有这么畅快过了!”

    随着最后的那声感慨,胸中的浊气随之一并吐出,而酝酿在笔下的最后一行算式,也随之落下了最后一个字符。

    结果已经出来了。

    窗外的天空,也不知何时起,从黑夜转到了白昼。

    手中的笔停下,看着窗外已经蒙蒙亮起的晨昏,陆舟轻轻呼吸了一口窗外新鲜的空气。

    夹杂着晨露芬芳的清风徐徐拂过,此时此刻的他只感觉全身上下每一处毛孔,都前所未有的舒畅。

    惬意地伸了个懒腰之后,感受着因为熬夜渐渐爬上大脑的疲倦,陆舟伸手捏了捏眉心,随后从系统空间中提取了一瓶精力药剂,拧开之后一口喝下。

    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那窜上大脑洗去疲劳的清凉感,顿时让他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而与此同时,那因为熬夜而积攒的疲惫和发暗的眼袋,也都随着那股窜上大脑的清凉感一并褪去了。

    “未来的科技真是好东西。”

    看着手中的小空瓶,陆舟不由感慨了一声道。

    “要是有一天能有机会看一眼就好了……”

    只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就是了。

    将目光继续投向了那一行行填满了十来张纸的算式,以及一张张随手画出来的草图,陆舟认真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数学模型的部分已经搞定。

    这一部分用纸和笔就能解决。

    至于剩下的那部分,再没有什么比量子计算机更合适了!

    “小艾。”

    电脑的右下角,很快弹出了一串气泡。

    【小艾一直都在,主人。?^?^*】

    “帮我一个忙。”

    抖了抖手中的草稿纸,看着纸上的那一行行算式,陆舟的嘴角渐渐勾起了一丝胜利的笑容。

    “我这里有一些数据。”

    “就麻烦你帮我处理一下了。”

    ……

    金陵高等研究院。

    计算材料研究所。

    一群人围在实验设备前,脸上均带着凝重的表情。

    就在刚才,他们尝试对多孔硅基分子交换膜的孔径进行了调整,然而无论是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还是实验测试的结果,都没有得到符合他们预期的结果。

    现在看来,锂空电池的研究可能走进了死胡同里。

    无论他们曾经离这个结果多么接近,但如果没有办法解决这个最关键的氮气渗透问题,依旧是于事无补……

    “我们的思路可能是错的。”

    站在杨旭的旁边,一直摸着下巴没说过话的钱忠明,忽然打破了寂静。

    “调整孔径或许可以让氧分子对这种材料的透过性更强,但没办法从本质上改变氮气分子同样向膜内渗透的问题,或许……”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

    “……或许多孔硅基分子交换膜的技术路线本身就是错的。”

    实验室里陷入了死一样的沉默。

    这句话等于说是宣告了他们这两年来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是失败的……

    杨旭的拳头死死捏紧。

    过了好一会儿,他像是不死心似的,深呼吸了一口气。

    “再让我试一次,如果不行的话……”

    如果不行的话……

    就算一万个不甘心,他也不可能继续死磕在这条技术路线上了。无论是他身为所长的职责还是身为学者的理智,都不允许他这么做。

    或许,他应该给项目组里的所有人放个假,他自己也得抽个时间出去散散心了,好思考接下来的报告该怎么写。

    如果这个项目没有被砍掉的话,下一次他该考虑采用哪一条……

    就在他已经开始考虑后事儿的时候,一道声音却是从门口的方向飘了过来。

    “不用试了,钱兄说的没错。”

    推开门走进了实验室,看着实验室的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了自己,陆舟将一支U盘丢在了桌子上,用轻松的语气补充了一句说道。

    “……至少,对了一半。”

    被那支U盘吸引了注意力,杨旭微微愣了下问道。

    “这是。”

    “一种基于新材料的分子交换膜……”

    轻轻咳嗽了一声,陆舟打了个响指,继续说道。

    “简而言之,我需要你们把膜里面的硅,全部换成同族的碳!”

    (

    月票榜突然往前跳了一名,但为什么我丝毫没有喜悦,反而有点瑟瑟发抖。虽然咱大概率是安全的,但这也太吓人了……QAQ

    保险起见,在这里留个公众号好了,有微信的书友麻烦关注一下吧,拜托了!

    微信公众号就是我的笔名,搜索“晨星LL”就可以看到。

    立个flag先,五千粉加一更!从下个月初开始爆发!

    )

    

关于锂空电池说点题外话~() 
关于锂空电池说点题外话,也算是对于前文中部分书评的集中回应,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下章正文,章节感言不用花钱~

    其实写到锂空气电池的时候我是有点儿忐忑的,因为这玩意儿本身就是一个大坑,比锂硫电池的坑还大点,至少锂硫电池还能看到点希望,但锂空这玩意儿到现在还是个概念,我用屁/股都能猜到肯定有大手子要追着喷我,而且一定有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信以为真。

    一来现在材料方向做锂空的,已经没以前那么热门了,二来很多最新的文章也都是从机理着手,很少看到材料这块出现什么比较大的突破了。

    因为说实话,材料学想要突破,实在是太难了,这玩意儿可是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要不石墨烯的“魔角”刚被发现时,也不会那么轰动了。

    说到这里其实挺好笑的,那会儿是16年还是17年我记不太清了,我在第一本书写石墨烯超导就有大手子装作很懂的样子喷我,说的还头头是道,说石墨烯超导怎么怎么不可能。

    那会儿“魔角”这个概念还没发现,石墨烯超导只是个概念,喷我也无可厚非,但你站在19年的现在回头往前看,打不打脸呢?

    一个科学观点在提出来之后,肯定会存在正反两种观点,有的人看好,就一定有人不看好,这没什么。

    但不管锂空气电池再怎么不靠谱,也有Tarascon这样的大牛在搞不是吗?怎么现实中有人搞,科幻小说反而不能写了?

    除非您比他更牛,牛到那种能在报告会上把论文扔他脸上的那种,否则我建议您还是省省。

    非要秀的话,我也可以为您提供一条更好的思路,《Nature…Materials》上有一篇文章,名字叫《LiO2…and…Li–S…batteries…with…high…energy…storage》,我在写这块的时候,很多数据和想法也都是从这篇文章上参考来的,然后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

    是的,即便是在我这种外行看来,这篇文章对于锂空电池的概念都过于乐观了点,但他好歹是一片nature的子刊。虽然您大概是发不了Nature的,但我觉得既然锂空这个概念如果真这么不靠谱,连科幻都不能写的话,何不联系一下《Nature》,让他们把这篇文章给撤稿了?

    好避免“误导”更多的人不是吗?

    说白了,我就一个写科幻的,顶多是基于一些现有的研究成果,以我个人的理解进行艺术加工,这一点我在上架感言里就写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