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全场目光与镜头的簇拥下,穿着正装的他走到台上,从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席森重文的手中,从容地接过了菲尔茨奖的奖牌。
这位老教授和陆舟握了握手,代表国际数学家联盟送上了祝贺。
“恭喜你,来自华国的学者。”
陆舟微笑着点了点头:“谢谢。”
随着第一位获奖者的揭晓,颁奖典礼继续进行。
没有任何悬念,第二位获奖者是来自德国的彼得·舒尔茨。
这位一篇博士论文开创了一门“状似完备几何学”、平均两篇论文一枚世界级大奖的牛人,在算数代数几何领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陪跑两届菲奖只是因为大家对他的“p进类完美空间理论(p。s理论)”并不了解,而在他利用p。s理论对朗兰兹纲领做出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之后,已经没有人能怀疑这项理论工具的出色。
相比起前两位众望所归的获奖者,往后公布的两位获奖者稍显逊色了几分,但毫无疑问也是数学界顶尖的强者。
其中一位是来自剑桥大学的伊朗裔学者考切尔·比尔卡尔,另一位则是斯坦福大学的澳大利亚学者阿克萨伊·文卡特什。
前者是极具传奇色彩的库尔德难民,而后者是唯一一位同时在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均获得奖牌的澳大利亚人……并且,当时他只有十二岁。
当四位学者的名单全部公布之后,会场内再次响起了掌声。
看着台上的四人,索菲·莫雷尔的表情有些落寞,轻咬着下嘴唇,一句话也没有说。
坐在她旁边的莫丽娜轻轻叹了口气,安慰了自己的导师一句:“……您还有机会。”
会场的另一侧,同样望着台上,久久不语的张玮忽然叹了口气。
站在他旁边,许辰阳安慰了老朋友一句:“……这太可惜了。”
张玮摇了摇头:“没什么。”
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再等到四年之后的下一届数学家大会,他就过了四十岁的年龄限制了。
虽然很遗憾此生与菲尔茨奖无缘,但他的心中也不禁有些安慰。
无论如何,首位华国籍菲尔茨奖学者依旧诞生了。
即便这份荣耀不是由他带回……
看着台上的四位菲奖得主,张玮忽然开口说道:“24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许辰阳微微愣了下:“在普林斯顿读博,还能干什么?”
“那一年我也刚到哥伦比亚大学……”说到这里,张玮忽然停住了话头,摇了摇头,语气带上了一丝释怀,“输的不冤。”
……
颁奖之后。
四位获奖人坐在了一起。
坐在陆舟的旁边,彼得·舒尔茨趁着摄像头没对着这边,戳了下他的胳膊,向他挤了挤眉毛。
“嗨,咱们又见面了。”
陆舟笑了笑:“是啊,好久不见。”
两人最初认识是在15年的美国数学家大会上,而且说来也挺巧的,当时两人也是同样站在颁奖台上。
只不过一个领的是柯尔数论奖,一个是柯尔代数奖。
在那之后,因为学术上的交流,两人一直有过邮件的往来。
上次去德国的时候,陆舟原本就打算到波恩大学拜访他的,结果不巧地赶上他外出访问交流,于是便没有去成。
舒尔茨笑着说道:“恭喜你,最年轻的菲尔茨奖得主,你把让…皮埃尔·塞尔的记录几乎刷新了一届大会的时间。”
陆舟笑着说:“谢谢,也恭喜你!”
这个记录原本舒尔茨也是有机会打破的,因为“完美空间”的理论诞生于他22岁那年,而次年正好是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当时的“完美空间”并没有得到代数几何学界的普遍认可,仅仅只是帮他拿到了博士学位。
舒尔茨:“ns方程已经被你搞定了,接下来呢?你打算研究哪个方向?”
陆舟想了想,简单地回答道:“关于l流形在等离子体物理问题上的小应用。”
“依然是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吗?”舒尔茨叹了口气,做了个无奈地表情,“说真的,你就不打算考虑下代数几何这个方向吗?”
代数几何是纯粹数学中主流方向之一,而且单就影响力而言,说是最主流的方向也不为过。然而让很多人遗憾的是,出身于格罗滕迪克学派的陆教授,似乎唯独对祖师爷的研究方向并不感兴趣。
陆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已经有这么多天才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了,也不差我一个吧。”
舒尔茨笑了笑说:“你听说过一个传言吗?”
陆舟:“什么传言?”
不知道是在模仿谁的口吻,舒尔茨用开玩笑的语气继续说道:“如果你在研究中碰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让陆教授对它感兴趣。”
第426章 菲奖还行陆教授()
就在陆舟与舒尔茨从代数几何聊到了朗兰兹纲领的时候,旁边另外两位菲尔茨奖得主也在小声交流着获奖的感言。
“……从库尔德逃出来的时候,我根本没想到会有今天。初进诺丁汉大学的时候,我甚至不会英语。”看着手中那枚奖牌,回忆着本科最后一年逃离伊朗前往英国的经历,比尔卡尔唏嘘不已。
从背井离乡和语言不通,到成为双有理几何的主要贡献者,他证明了fano簇的有限性,以及对极小模型纲领(也称森重文纲领)的许多难题的解决有着杰出贡献,而后者也是他获得菲尔茨奖的主要原因。
“这很不容易。”坐在旁边的文卡特什安慰了一句,“澳大利亚从来没发生过这么悲惨的事情,相比起你的过去,我们太幸运了。”
八十年代正是两伊战争时期,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保持对数学的热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没事,这些都已经过去了,”将奖牌放进了公文包里,比尔卡尔的脸上挤出一个笑容,“库尔德是一个不太能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地方,我希望这个获奖的消息能让4000万人的脸上露出笑容。”
在此之后,国际数学家联盟还颁发了纳瓦林纳奖。作为计算机科学数学领域中的最高奖项,获奖者是麻省理工大学的达斯卡拉基斯教授。
在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开幕式也进入了尾声。
里约热内卢当地艺术团体,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带来了独具巴西特色的文艺演出。
看着打扮成印加土著,还有那如同孔雀开屏一般的头冠,陆舟总觉得比起舞蹈,这玩意儿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
至少他是完全感觉不出来,这有什么好看的。
可能,这就是文化差异吧。
……
文艺演出之后,联盟主。席森重文宣布了开幕式的结束。
大部分与会者都尽兴离场。
从座位上离席,陆舟正准备离开会场,去餐厅享用午餐的时候,很快被等有已久的记者们围住了。
最先发问的是tv的记者。
只见记者小姐姐的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彬彬有礼地问道:“您好陆教授,请问作为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华国籍学者,您此时此刻有何感想?”
这个问题有点难。
激动?愉悦?如愿以偿?
好像都有点,但又不怎么准确。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此刻的心情。
看着对着自己的镜头,陆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感觉还行吧。”
听到这句话,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小哥险些没把镜头扛稳。
可以的……
菲奖还行陆……陆教授!
这采访播出去,只怕明天就得变成段子吧。
记者小姐姐手中的话筒也抖了下,不过很快恢复了正常,换了个问题,笑盈盈地继续问道。
“听说您在金陵大学很有名气,不少年轻学子都将您视作奋斗的榜样,请问站在这个国际化的舞台上,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的吗?”
陆舟笑了笑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被记者包围的不只是陆舟,另外三名菲奖得主也是备受关注。
尤其是比尔卡尔。
虽然相比起另外三名获奖者在学术上的成就稍显逊色,但特殊的身份标签让他意外地更受西方媒体的欢迎。
虽然这种受欢迎,对他来说并不一定意味着好事就是了。
被记者们纠缠的有些烦不过了,比尔卡尔正准备找给机会开溜,然而就在这时,却是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等等,我的奖牌呢?”
一声惊呼的响起,让附近所有镜头都对准了比尔卡尔这边。
无视了那些镜头,比尔卡尔焦急地四处寻找刚刚到手还没捂热的奖牌。
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维亚纳教授走了过来,看着一脸着急的卡尔比尔问道。
“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奖牌,它刚刚还在我的公文包里……”用难以置信的语气说着,正要去找公文包的比尔卡尔忽然愣住了。
因为他很快发现,不只是那14k的奖牌没了,他那装着手机、钱包的公文包整个都没了。
维亚纳教授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旁边的秘书相视一眼,叹了口气。
“报警吧。”
那秘书点了点头,从兜里掏出了手机。
虽然身为会议的主办方,他们并不想把事情弄大。
但此时此刻除了联系警察之外,他们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
菲尔兹奖被盗的消息很快传开,并且在会场内引发了不小的骚动。
虽然公文包很快在酒店附近被找到,但里面的手机、钱包还有奖牌却全都不见了。
本着公开交流的原则,数学家大会本身并不限制入场者的身份,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学术观点,并且与大会上的人交流学术上的问题。
然而,谁也没想到,大会中竟然混进了小偷。
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国际数学家联盟的发言人对里约热内卢的治安状况表示了失望,并且同时表示如果奖牌最终找不到,会举行一个特别的仪式为这位不幸的获奖者重新颁奖。
刚刚摆脱掉记者的陆舟,也是从哈迪那里听来了比尔卡尔的遭遇。
在为这位库尔德兄弟深表同情之余,陆舟下意识地摸了下自己兜里的奖牌。
还好,他的奖牌还在。
听着旁边议论纷纷的的声音,哈迪脸上的表情有些难受。
“……教授,虽然我不想这么说,但里约热内卢的治安确实不怎么好。如果您打算出门,请一定得记得保管好自己的奖牌和钱包。”
看着哈迪脸上罕见不像是开玩笑的表情,陆舟默默点了点头。
“……我会的。”
从举行开幕式的大厅内出来之后,陆舟决定在大会现场四处逛逛。
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报告通常质量都很高,除了固定时间开始的1小时报告和45分钟报告之外,还有面向一般学者的10分钟报告会,任何与会学者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分组上申请。
大会上的学科分组一共有二十多个,再细分的话可以分得更多。
对于这种可以直观了解到学术界最新研究动向的机会,陆舟自然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
刚刚来到走廊的时候,就在陆舟思索着先去哪个学科分组的报告厅转转时,忽然从旁边传来了熟悉而热切的声音。
“陆教授,好久不见啊!”
第427章 导师这么牛,学生能不抢手吗?()
循着那声音看去,当看到向自己打招呼的那位人时,陆舟眼睛微微一亮,立刻将他认了出来。
华国数学学会理事长王诗成院士!
15年的华国数学家大会上,他与这位王院士有过一面之缘。
陆舟还记得当时是在京师大,还在读硕士的他是和卢院士一起去参加的会议,并且还在会上领了个陈省身数学奖。
和国际上的陈省身奖不同,国内的陈省身数学奖并非终身成就奖,而是类似于菲尔茨奖,专注于年轻学者。不过年龄的限制有所不同,放宽到了五十岁。
“好久不见!”笑着握住了王诗成院士伸来的右手,陆舟接着看向了跟在王院士旁边的三位男人,继续问道,“这位是?”
王院士笑了笑,先从距离自己最近的那位开始介绍道:“这位是华国数学学会秘书长,程大岳。”
陆舟笑了笑说:“程教授好!”
“我哪里是什么教授?张教授和许教授才是教授,您叫我程秘书就可以了。”程大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
听到张教授和许教授,陆舟眼前一亮,立刻猜出了旁边另外两人的身份。
“二位是张玮和许辰阳?”
张玮还没来得及开口,王诗成院士便笑着说道:“我正准备和你介绍呢,没想到你倒是猜到了。”
看着两位学者,陆舟笑了笑说道:“我也是没想到这么巧,两位大神竟然也在这里,实在是幸会啊。”
再加上一位云神,以前在金大读书那会儿,他总能听到几位大神的名字,只是遗憾一直没有见过。没想到今天却是有这个机会认识了。
“不敢当不敢当,玮神到是真的,我的神格还差了点。倒不如说我这边才是,久仰陆神大名了!”和陆舟握了握手,许辰阳笑了笑,客气地说道。
张玮有些局促地轻咳了一声,“……这个称呼就别叫了,怪不好意思的。”
看着几位相谈甚欢的年轻学者,王诗成院士笑着提议道:“不知道陆教授一会儿有没有时间?”
陆舟:“有什么事情吗?”
王诗成院士笑着说道:“没什么事,就是我想要是你不忙的话,要不咱们一起去吃个饭什么的。我知道附近有一家不错的餐馆,至少比酒店提供的午餐肯定要好很多。”
酒店提供的那些“巴西风味儿”的午餐确实不怎么样,正好陆舟也不打算在这里吃饭,于是便爽朗一笑,答应道。
“没问题,那咱就出发吧!”
……
另一边,华科院数学研究所。
位于研究所一角的办公室,看着电视中放映着的央视记者的采访,向华南忍不住感慨道。
“以前我只是觉得那小子有本事,未来定有一番作为,没想到他这么争气,连菲尔茨奖都拿到了。”
40岁以下的数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便是菲尔茨奖,能在24岁拿到这个荣誉,在这个奖项成立的近百年来是绝无仅有的。
至于陈省身奖、沃尔夫数学奖,这些都是终身成就性质的奖项,和40岁以下的年轻学者也没什么关系。
毕竟,对一个连40岁都不到的人,去评价并感谢他这一生对数学事业的贡献,怎么听都像是在咒人英年早逝……
看着电视中放映着的新闻,坐在办公室沙发上的王熹平院士,原本也是笑着的,由衷地为陆舟感到高兴。
不过没一会儿,忽然想到了燕大的几个学生,他的表情又是有些惆怅,叹了口道:“可惜了。”
向华南瞟了老朋友一眼,笑着说道:“有什么好可惜的。”
摇了摇头,王熹平表情甚是遗憾。
“八零后的一批学者中,属2000年毕业的那一批最出类拔萃,其中张玮和云之袆二人尤为是其中的佼佼者。还有已经回国的许辰阳等等……原本在我们看来,这些青年才俊都是有希望冲击一下菲奖的,结果没想到却是全军覆没了。”
尤其是张玮,博士期间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