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舟:“因为觉得很有意思,不行吗?”
萨罗特:“不,我的意思是,这个方向上的研究接近于空白,我们必须从头开始做起。”
陆舟:“所以呢?”
“所以很可能只有在许多个阶段性成果之后,我们才能做出一个符合申请专利标准的成果,”萨罗特忍不住劝说道,“我们为什么不继续做电池呢?行业正期盼着我们继续改进hs…2材料,给他们带来容量更大的电池。”
听到这句话之后,陆舟笑了笑。
“行业绝对没有在期盼着我们继续改进hs…2材料,事实上我们拿出的这些技术,已经足够工业界去消化一段时间了。”
“至于专利,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不会将专利作为对你们业绩考核的唯一标准,你只管照着这个方向去做就行了。”
“好吧,既然您不在意亏钱的话。”萨罗特耸了耸肩,不再劝说什么。
虽然无法理解老板的动机,但有人愿意赔钱给他做实验,这种机会他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停顿了片刻之后,萨罗特继续说道:“其实,如果您不是很在意专利问题的话,我们可以和其他研究团队进行合作,这样能加速阶段性成果产出。就我知道的,麻省理工大学有一支研究团队也是做这个方向的,我们可以与他们合作。”
陆舟:“他们的名字?”
萨罗特:“pablo·jarillo…herrero的课题组,负责人是石墨烯领域的大牛。”
陆舟微微皱眉,疑问道:“这种大牛会愿意和我们合作吗?”
“这得看提出合作的人是谁,如果是我发邮件过去,他大概率不会理我,”萨罗特耸了耸肩,“但如果霍夫曼奖章得主、电化学界面结构理论模型提出者、计算材料学界第一人发邮件找他,我想他大概也不会拒绝。”
emmmm……
陆舟忽然觉得,虽然这家伙的说法有点奇怪,但总觉得好有道理。
“那行吧,我会试着联系他。”
挂断了电话,陆舟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开始借助普林斯顿大学的数据库,搜寻pablo·jarillo…herrero课题组的信息。
学术界的圈子不大,想要知道一个人在研究什么东西也很简单,只需要调查他近期发过的大论文就可以了。
很快,陆舟查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这个课题组关于石墨烯材料的超导性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2007年他们便在《nature》上发表过一篇关于“石墨烯中双极超电流”的论文,2014年同样是《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石墨烯量子自旋霍尔态”的研究论文,而最近一篇《nature》是关于单层范德华晶体的铁磁性以及异质结构研究,也相当的有意思。
记下了通讯作者的邮箱之后,陆舟通过谷歌很快搜到了课题组负责人巴勃罗·赫雷罗教授的个人博客。
从他更新的博客内容来看,正如萨罗特所说的那样,他们正在从事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关于石墨烯在低温条件下的超导性质。
如果他们是对的,将会为关于超导材料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材料学界真是牛人辈出啊。”
心中感慨了一句,陆舟打开了邮箱,开始编辑邮件。
【……您好,巴勃罗·赫雷罗教授,我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的陆舟。在看过了您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之后,我对你们的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希望与你们就石墨烯超导性质的研究展开合作。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发送了邮件之后,陆舟没有立刻关掉邮箱,而是靠在椅子上等待了一会儿。
根据他的经验,大多数人都会用早上的时间在arxiv上追踪同行们的动态,以及检查工作邮箱,回复邮件。
不出意外的话,那个巴勃罗·赫雷罗教授此时此刻应该正坐在电脑前,并且已经看到了他的邮件。
事实上,陆舟猜得很准。
大概等了五分钟,他便等到了回复。
邮件中,只有一行字。
【我没意见,有更具体的合作方案吗?】
看到这封邮件,陆舟的嘴角勾起一丝笑意,开始编辑回信。
【当然……】
……
合作协议达成的速度,比陆舟想象中的还要顺利。
对于这种专利转化率较低的项目,大多数教授还是相当愿意和有实力的团队进行合作研究的。
根据双方的合作研究协议,陆舟这边会派一名研究员过去做访问交流,向他们指导自己的计算材料学方法,与此同时他们那边也会派一名研究员过来,在研究上互通有无。
双方共同针对二维碳纳米材料的超导性质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最终产生的论文进行共同署名。
次日,陆舟找到了在他这做博士后的康尼。
相比起还在学习阶段的杰里科来说,很明显已经在自己手下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康尼,更适合胜任这次任务。
“我需要你去一趟波士顿。”找到了康尼之后,陆舟开门见山道。
“波士顿?有什么事情吗?”正在做实验的康尼停下手上的活儿,看向陆舟问道。
陆舟:“最近我和麻省理工大学那边的pablo·jarillo…herrero课题组达成了协议,针对二维碳纳米材料的超导性质展开合作研究。我需要你去那边访问交流一段时间,这可能会需要几个星期,也可能会需要几个月,这些都说不好。当然,差旅费和开销我会给你报销,主要是看你在时间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这边完全ok,教授,”康尼咧嘴一笑,拍着胸脯说道,“这事儿就放心交给我吧……什么时候出发?”
访问交流可是个开拓眼界的好机会,尤其是跟着一个大方的老板,还不用自掏腰包。
这样的机会,任何一个勤奋的学生,都不会轻易放过。
见康尼答应了下来,陆舟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到。
“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做准备了,三天之后出发!”
第372章 需要人手()
在康尼带着合作研发协议上路的同时,巴勃罗·赫雷罗教授那边,也派了一名博士生到陆舟这边。
不过,不是来普林斯顿这边。
而是前往位于加州的萨罗特研究所。
随着合作研发协议的签署,关于超导材料的研究已经开始。两支研究团队强强联手,课题的进度就像是插上了翅膀。
不过,即便形势一片大好,陆舟也没有期望能够立刻得到结果。
科学的本质是试错,而他们需要尝试的“错误”还有很多。
超导材料只是核聚变工程中的一环,却并非是它的全部。
随着碳纳米材料超导课题的上马,陆舟这边也开始了他对等离子体的理论研究。
关于磁约束的可控核聚变,无论是托卡马克还是仿星器,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而其中最核心的三要素,便是高温、高密度、以及长时间的约束!
前者的解决方案目前来讲还是很多的,比较常见的有激光点火,也有对等离子体本身通电进行加热,也有对等离子体体积压缩放热……当然,也可以多种方案一起上。
然而,真正困难的是后两者——高密度和长时间的约束。
等离子体并不是一种很安分的东西,根据雷诺数的公式re=ρvd/μ,被电磁场束缚的高密度等离子体,拥有较大的雷诺数,任何微小的扰动都会使整个由等离子体构成的体系产生紊乱、不规则的湍流。
相对而言,仿星器在约束等离子体上具备一定的优势,比起托卡马克来说需要少考虑很多扰动因素。
然而即便是少了很多扰动因素,想要将这些不安分的等离子体约束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理论的力量,便伟大于此。
当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并且简洁的理论模型,甚至于哪怕它只是一个用起来顺手的唯像模型,都能对整个核聚变工程产生非同寻常的意义。
可以说,就现阶段的研究而言,可控核聚变技术在理论领域所面临的瓶颈之一,便是难以针对特定聚变装置中的等离子体,建立一个可靠的理论模型。
困扰着陆舟的也正是这点。
无论是欧拉…拉格朗日方程还是ns方程,这些看起来表述非常简洁的理论,当被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时,难度都会呈指数式的增加。
如果说n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是数学的世纪难题,那么满足ns方程的粘性流体的湍流现象,便是物理学的世纪难题。
而他研究的“等离子体的湍流现象”,便属于这个世纪难题中的一环。
高等研究院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的陆舟,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桌子上的玻璃钢杯,就像是在发呆一样。
杯子不大,和保温瓶的盖子差不多,里面盛着的液体就像是开水一样翻滚着,并且不断从杯口的边缘溢出白烟。
抱着教案走了过来,正准备汇报上节数论课教学情况的薇拉,好奇地看着了正在发呆的陆舟一眼。
在她的印象中,陆舟很少将时间用在发呆上。
“教授,您在干什么?”
“寻找灵感。”
显然,陆舟并不是在发呆,只是思路陷入了僵局。
盯着杯子里上下翻腾的液体,他手中的笔尖开始轻轻地在笔记本上点着。
虽然在那上面,只有短短的一行方程式。
【ρ{?v/?t+(v。Δ)·v}=…Δp+ρg+μΔ2v】
方程本身没什么难的,左边是流体单元的动量变化率,右边是作用在流体单元上的各种力。
然而,没什么难度的,也仅仅只是方程本身而已……
薇拉没有去打扰他寻找灵感,只是好奇地陪着他旁边,一起盯着桌上的杯子。
渐渐地,从杯口溢出的白烟越来越弱,连同杯子里的液体也越来越少了。
过了一会儿,杯子里的液体完全消失,薇拉眨了眨眼,凑近了看去。
“它消失了。”
“是的。”
陆舟没有解释什么,示意薇拉向后退开几步。
接着,他戴上了被他扔在桌角的隔热手套,从桌子下面提起一支短小精悍的液氦瓶,像是斟酒一样,往那玻璃钢杯里面泼去。
玻璃钢杯重新被透明的液体斟满,液面重新沸腾了起来,并且散发白烟。
将液氦瓶放下之后,陆舟保持着安全地距离,继续静静地看着杯中沸腾的液氦。
在超低温下的液氦呈现超流体现象,粘度系数接近0,雷诺数趋向无穷大,算是一种接近理想状态的流体。
虽然看起来它比“静止不动”的液体更加不安分,但从数学的角度而言,它所涉及到的运算量,反而却要小得多。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磁约束真空室中的等离子体,也是一种具有大雷诺数的存在。拥有较大的密度ρ,以及不小的直径d,只不过因为粘度系数的存在,使它不像液氦那么夸张而已。
而这也意味着,它在数学上的形式,远远比超流体状态的液氦远远复杂的多……
“教授,我为什么感觉,办公室里这么冷?”
坐在另一边办公桌的哈迪抱着胳膊打了个寒颤,向陆舟那边张望了下。
“因为我倒了点液氦。”轻描淡写地说着不得了的东西,陆舟忽然想到了什么,看向了坐在窗户边上的秦岳说道,“秦岳,替我把窗户打开下。”
“好的教授。”秦岳放下了手中的笔,去开窗子。
窗户打开了之后,办公室里渐渐暖和了许多。
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哈迪开始默默地收拾了桌上的东西,准备开溜。
注意到了他的动作,陆舟问道:“你去哪?”
提着背包的手一顿,哈迪尴尬地笑了笑,“我……突然想起来还有几篇文献没看完,得去一趟图书馆。”
“氦气又没有毒,别这么紧张,”陆舟叹了口气,用戴着手套的那只手,将玻璃钢杯子拿到了窗户边上放着,让它晒晒太阳。
相比之下,这玩意儿更危险。
若是手指不小心碰到了,冻掉一层皮那都是轻的。
回到了办公桌前坐下,陆舟忽然想到了什么,看向薇拉说道。
“偏微分方程你有研究过吗?”
认真思索了片刻,薇拉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研究过……但研究的不多,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
陆舟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不,还是算了,你继续冰雹猜想的课题。”
现在冰雹猜想的课题组里就三个人,如果将薇拉从课题组中抽走了,只靠着秦岳和哈迪两个,他恐怕是永远看不到这个课题完成的那一天了。
小姑娘的表情微微有些失落。
她很想帮上教授的忙。
但果然,她的能力还是不够……
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还有一个人,陆舟看向了坐在办公室角落,视线一直时不时地在往他这边瞟的魏文。
“魏文,你对偏微分方程有研究吗?”
似乎是终于等到了教授看向这边,魏文面无表情地推了推眼镜,嘴角却是勾起了一丝笑容。
“有,怎么了?”
偏微分方程是除了泛函分析之外,他最擅长的领域之一。
在本科阶段,他便跟着燕大的教授,参与过类似的研究。
来了普林斯顿这么久,现在终于是让他等到了这个可以大展拳脚的机会。
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准备了太久。
他会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是这个办公室里第二强的存在!
陆舟想了想,说道:“我准备再开个课题,关于ns方程。”
嘴角勾起的弧度渐渐僵硬,尤其是在听到了ns方程这个名字之后,魏文脸上的笑容看上去……似乎不再那么自信了起来。
不过,陆舟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表情。
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手,哪怕是能帮上一点忙那也是好的。
当然,光是魏文一个人是不够的,即便他的能力足够出众,那也是仅仅是相对于其他研究生而言。
食指在桌上轻轻点着,正在思索着还有谁可以帮上忙的陆舟,眼睛忽然一亮,猛地从办公椅上坐了起来。
“对啊,怎么把那个人给忘了……”
小声自言自语着,陆舟的声音有些兴奋。
如果是他的话,说不准还真能帮上自己这个忙!
第373章 拜访哈佛()
在偏微分方程领域足够权威的大牛,陆舟思来想去,也只有邱成桐老先生了。
关于邱老先生在微分几何上的成就,其实无需多言。
翻开《微分几何讲义》的序言,便可以看见这么一句话——“他是几何分析学派的奠基人”。
几何分析是什么?
便是将偏微分的方法,运动到微分几何中去。
虽然因为和燕大之间尖锐的矛盾导致国内学术界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国际学术界对这位华人学者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
而这一点,从他获得的那些荣誉就能看出来。
同时囊括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克莱福特奖三个世界顶级大奖的数学家历史上只有两位,其中一个是陆舟的导师德利涅,另一位便是邱成桐。
当时在陈省身数学奖颁奖时,陆舟和邱老先生有过一面之缘,而之后因为研究方向不同,一直没有太多的交集。
ns方程是偏微分方程领域的问题,而对于偏微分方程这个领域,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