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舟叹了口气道:“学业繁忙,暂时没那个时间考虑。”

    这话倒是没有假。

    以前是总觉得找不到合适的,现在是没时间找,以至于就这么一直搁置了下来。

    否则的话,陆舟觉得,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以自己的条件,想要找个对象应该还是随随便便的事情吧?

    “哈哈,说的也是,陆教授毕竟时间宝贵。不过,科研工作固然重要,终身大事也不能马虎啊。你要是没时间的话,要不要我替你介绍个?”胡大使用开玩笑的语气,不像是开玩笑地继续说道,“比如,你觉得胡莹怎么样?”

    陆舟微微愣了下一下,干咳了一声:“这个……婚姻毕竟是终身大事,就不劳烦祖国替我操心了。”

    包办婚姻可是旧社会的陋习啊,这个可要不得。

    不过,国家要是打算提前替他解决未来的婚房……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用的上,但这个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见陆舟对自己的女儿没兴趣,胡大使虽然有些遗憾,却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笑了笑说道。

    “哈哈,我就是这么随口一提,陆教授也别放在心上。”

    虽然刚才他那语气,完全不像是随口一提的样子。

    停顿了片刻,胡大使将先前的话题放在了一边,轻轻咳嗽了一声,收敛了脸上不正经的表情,继续说道。

    “不知道陆教授有没有关注过今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陆舟有些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说起了这个话题。

    “倒是没有过……怎么了?”

    “没有关注的话你倒是可以期待一下。”

    说到这里,胡大使笑了笑。

    紧接着,他用稀松平常的口吻,抛出了一个不得了的消息。

    “我也是从朋友那里听说来的,明年一月份的大会上,可能会有你的名字。”

第363章 我只是一个数学教授() 
上京,二环内,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房。

    红原木的办公桌前,一位老人坐在那里,正阅读着手中的信件。

    虽然信上的东西他看不太懂,但他的助理已经帮他标出了其中的重点。将那些专业性太强的段落抛开不去管,只挑重点看的话,他还是能看懂的。

    就在这时,走廊外传来脚步声,办公室的门轻轻叩响。

    老人放下了手中的信,开口说道,“进来吧。”

    门推开了,一位穿着正装的老人走了进来,表情恭敬的说道。

    “长老,您找我?”

    “有件事我拿不定主意,想咨询下你,”看着走进门的吴老,坐在办公桌后面的老人,缓缓开口说道,“关于那个年轻人,你觉得是一等奖好还是二等奖好?”

    虽然老人没说那个人的名字,也没说究竟是什么一等奖,但吴老立刻猜到了老人所言的那人是谁。

    迟疑了片刻,吴老开口说道。

    “我认为无论是一等奖还是二等奖都不合适,比起国家自然科学奖,还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更加合适。”

    国家科学进步奖虽然也是国家最高五大奖之一,但比起国家自然科学奖稍微低一个层级。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大概类似于市三好学生和区三好学生之间的差别。

    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老人思忖了片刻,像是自言自语一样说道。

    “八十年代的时候,陈先生因为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照这个道理,他理应配的上这份荣耀。”

    仿佛猜到老人会这么说,吴老心中苦笑了一声,劝说道。

    “八十年代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国内学术界落后世界一大截,那时候的哥德巴赫猜想不仅仅是哥德巴赫猜想,它更是一面旗帜。但现在不一样了,哥德巴赫猜想仅仅只是哥德巴赫猜想,它只是一个数学命题而已。”

    老人笑了笑,说道“那锂硫电池呢?这总算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成果了吧。”

    根据原先一三五规划新能源发展战略白皮书中做出的规划,要在2020年将电池的容量提升到300…350wh/kg,同时在造价上达到1元/wh的成本目标。

    而现在,随着锂电池相关技术的连续突破,市场上电池容量比预期中的数据已经翻了几倍不止,这一目标毫无疑问已经被超额完成。

    作为“锂枝晶问题”以及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难题的解决者,在华国整个新能源发展战略布局中,那个年轻人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可以记上一笔头功。

    对于这个有能力、又敢为人先的年轻人,老人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喜欢。

    大概猜到了长老的态度,身为科技部一把手的吴老,一时间也是不禁犯了难。

    其实出于情理,他也认为陆舟配得上这个荣誉。

    但由国家机构颁发的奖项,毕竟和学术机构颁发的不同,需要考虑的东西也不仅仅只是学术上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尤其是其它人的反应。

    沉默了片刻之后,吴老换了个委婉的角度,开口劝说说道。

    “您现在将这份荣誉颁给他,若是等他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又该怎么办?难道把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颁给他吗?”

    老人并不在意地笑了笑,“若他真有这本事,又有何不可?”

    吴老轻声叹了口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平均年龄超过八十岁,若是颁给一个年轻人,恐怕难以服众……”

    犹豫了下,他继续说道。

    “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他来说,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未必是一件好事儿。

    这回老人倒是没有说话,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似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沉默了大概一分钟之后,老人开口说道。

    “你先忙你的去吧,这事儿我再考虑考虑。”

    吴局长松了口气,点头道“是。”

    说罢,他转身向门口走去。

    然而就在他刚走到门口的时候,老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等一下。”

    在门口停下了脚步,吴局长回头看去,恭敬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老人从办公桌上捡起一封信,食指将它轻轻推了出去。

    “我这里有封信,你拿回去琢磨下。”

    吴局长立刻将那封信纸拿了过来,展开之后往上面看去。

    然后,他微微愣了下。

    只见在那信上,写着一行标题。

    《论计算科学在前沿研究领域的应用与未来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

    ……

    此时此刻,远在德国的陆舟并不知道,自己寄往金陵大学的那封信,被一层一层地往上送到了哪里,最后又被谁交到了谁的手上。

    相比起政治方面的事情,还是纯粹的科学更能引起他的兴趣。

    从大使馆回来之后,他便和克利青教授前往了德国东部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

    这座人口不到七万人的小城,几乎就是为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而存在的,安静地坐落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一角。做个不恰当的比喻,这里就像是德国版的普林斯顿,远离城市的喧嚣,很适合读书以及养老。

    不过,陆舟和克利青教授此行的目的地,却不是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而是位于小城郊区的螺旋石7…x研究所。

    走进了研究所,克利青教授带着向陆舟来到了一间实验室,找到了这里的负责人,并且向他介绍道。

    “这位就是我和你说的拉尔夫·克雷伯教授,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十年,大概是这里资历最老的研究人员兼工程师之一了。”

    “没错,我可是看着这台小家伙长大,包括它的父亲,”摘下安全帽夹在了胳膊下面,留着络腮胡的克雷伯教授咧嘴笑了笑,向陆舟伸出了右手,“欢迎!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很高兴你对这个伟大的工程产生兴趣。”

    说起仿星器这个东西,和普林斯顿大学还有着不小的渊源。虽然如今在这项技术上领先的是德国,但这个概念最早却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莱曼·斯皮策lyan·spitzer教授提出的。

    只不过这一想法在当时被认为过于超前,无论是从材料学还是工程学的角度来看,都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的。

    直到十多年后,第一台仿星器的雏形才真正诞生。然而直到五十年后的今天,仿星器也仅仅是个雏形,距离完全实现那张理想化的蓝图,依旧还有不知道多少个五十年要走。

    握住他的手晃了晃,陆舟不好意地笑了笑,谦虚说道。

    “我只是一个数学教授,对核聚变没有任何研究,来这里打扰主要是为了满足我个人的好奇心,恐怕帮不上你们什么忙。”

    “哈哈,有什么关系?在我看来,普林斯顿的数学教授比物理教授更了不起,”克雷伯教授哈哈笑了笑,毫不顾忌地当着一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说了一句对物理学家很失礼的话。

    并没有给克利青教授反驳的机会,停顿了不到半秒钟之后,他将安全帽重新戴在了头上。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今天正好有一场实验安排。跟我来吧,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小家伙。”

    说罢,他招了招手,带着两人向门外走去。

    。

第364章 一次六秒?() 
这座实验室是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旗下的“产业”,不过这种全球性质的研究,肯定不只是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一家单位在做。

    陆舟看过合作研究单位的名单,光是那些研究单位的名字便足以写满一页a4纸。如果这里论文的署名原则和一样,只要参与研究人人有份的话,只怕论文的头几页纸都得腾出来写署名。

    不过,相比起这个庞大的合作研究团体来说,作为被研究对象的仿星器,却显得“小巧”许多。

    跟随着克雷伯教授的脚步,陆舟和克利青教授两人来到了防辐射隔离室内,终于见到了螺旋石7…x的全貌。

    安静地坐落在防辐射隔离室的中央,高约35米、宽约16米的仿星器,看上去就像是《星球大战》中走私货船船长汉·索罗的“千年隼”号。

    只不过刚刚经历一场大战的它,此刻正停靠在“星港”中,只能由着技术人员在它身上修修补补。

    走近了过去,陆舟可以清晰地看见,各种尺寸的设备密布在装置的表面,无数电缆从装备上蔓延到各个方向,看似杂乱无章地纠缠在一起。

    “这玩意儿……造价多少钱?”

    “据说超过十亿欧元。”看着这台装置,站在陆舟旁边的克利青教授,有些羡慕地感慨了一句,“如果将研发成本一并算上,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经费,尤其令搞物理的同行们羡慕。

    明明同样是马普学会,明明同样是物理研究所,但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的经费却比他们少上一大截。

    我羡慕归羡慕,克利青也理解这种情况。

    毕竟这种多国参与的合作研发项目,出资的不仅仅是德国政府,世界各国都在往里面砸钱。

    “这么贵吗?”

    陆舟砸了咂舌。

    原本他还有些膨胀地想着要不要搞一台过来研究研究,但现在看来,还是搞台超算更现实一点……

    “好了,别管多少钱了,预算不是我们需要去操心的事情,”拍了拍陆舟的肩膀,克雷伯教授笑着说道,“最后的调试已经完成,马上要开始实验了,现在我们去观测室。”

    ……

    和在工作时的经历不同,强子对撞机自始至终都是运行在百米深的地下,除非持有专业资格证的工程师,否则根本无法进入管道内部。

    呈现在理论物理学家们面前的,只是屏幕上的数据,以及经过进一步处理的图像而已。

    而现在,呈现在陆舟面前的,除了连接在仿星器上各个部位的探测器之外,他甚至能通过一个类似于摄像头的东西,肉眼观测到轨道内部的状况。

    观测室内,所有工作人员严阵以待。

    “轨道密封性检测正常!”

    “充填保护气体!”

    “保护气体充填完毕,开始测压程序!”

    “……”

    “达到超导临界温度,电路充能完毕!”

    “磁场运行状况确认正常!”

    听完了各研究组的汇报之后,克雷伯教授立刻下达了实验启动地命令。

    “点火!”

    磁体电流达到15ka的瞬间,晶闸管快速开关关断,磁体电流转移至第一级耗能电阻上,产生2400v电压,使真空室中的气体被击穿,从而产生等离子体。

    陆舟通过屏幕看见,一层淡红色的膜状物质,在扭曲的环形轨道中结成了一条扭曲的圆环。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幅景象还挺美的。

    “……这些等离子体的温度在达到峰值之后将突破上亿度,几乎相当于恒星的内部。没有任何一种材料能阻挡这灼热的能量,即便找遍了太阳系也不可能有。”同样站在屏幕前看着,克利青教授在旁边轻声说道。

    陆舟随口问道“那仿星器是如何做到的?”

    “依靠扭曲的磁场,”克利青教授解说道,“我们用磁场来约束它们,将它们束缚在有限的空间内,让他们远离轨道内壁。不过即便如此,它依然坚持不了太久……”

    两人正说话间,实验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随着二级耗能电阻,晶闸管的开关闭合,电压下降到了1000v,与此同时电流上升至峰值,整个轨道内骤然被灼热的光芒填满,哪怕是隔着屏幕陆舟也感觉到了有些刺眼。

    不过,这光芒并没有持续很久。

    不到短短的六秒钟,那光芒骤然一松,就如同被掐灭的火苗一般,消失在了屏幕中。

    运转中的仿星器渐渐停下,观测室内却是像沸腾的开水一样,迅速忙碌了起来。

    站在距离两人不远处的位置,克雷伯教授向观测室内的研究人员下令道“立刻收集数据,检查设备状况,动作要快!”

    与此同时,防辐射隔离室的大门打开,穿着防辐射服的工作人员拿着各种工具迅速走进了隔离室内,开始从物理层面检查轨道的状况。

    看着摘下安全帽的克雷伯教授,陆舟微微愣了下。

    “这就结束了?”

    “没错,结束了,”将安全帽丢到了桌子上,从旁边走过来的克雷伯教授笑着说道,“现在它一次放电的时间只有几秒钟,最长一次我记得大概是6秒,最短的时候,只有几皮秒。”

    陆舟一脸无语的表情。

    “……我还以为它的表现会更惊人一点。”

    克雷伯教授咧嘴笑了笑“理论上它放电时间还可以做得更长,但现在偏滤器靶板还没有安装好,放电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过高的热负荷损害第一壁的材料。等再过个两年,水冷偏滤器安装完成,就能尝试30分钟的脉冲放电了。”

    这里的放电时间指的是一次放电中能维持基本磁场位形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一次放电的脉冲时间。

    30分钟是螺旋石7…x在设计之初定下的目标。

    如果真能做到的话,对于整个核聚变工程的影响无疑将是巨大的,甚至将影响国际社会关于核聚变工程主流技术路线的选择。

    毕竟现在主流的选择是托卡马克装置,但托卡马克装置在放电时间上却是陷入了瓶颈。

    目前最长放电记录的保持着是华国的“east”的102秒,这几乎标志着托卡马克装置这条技术路线在“放电时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