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着克利青教授一路来到了建筑内的核心区域,看着位于空地中央那座造型奇特的物体,陆舟忍不住感慨道“这玩意儿简直就像一块麻花。”

    用麻花来比喻可能还不够形象,还得将这根麻花拧成一个圆圈,首尾相连地无缝衔接在一起。

    至于从几何学的角度描述便是,一个在三维空间内连续变换的莫比乌斯环。

    在这个被线圈缠绕的环形轨道中,等离子体可以全部依靠外场的约束稳定运行。

    而相比之下,与仿星器相对的托卡马克装置,则是依靠外磁场与等离子体电流产生的磁场耦合。如果等离子体一旦受到干扰或者因为某种未知的物理现象而变得不稳定,整个系统将面临崩溃的风险。

    还有从理论上来讲仿星器的连续点火比托卡马克装置的脉冲点火更容易控制。

    不过虽然仿星器有着这么多的优势,但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劣势,那就是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极端的苛刻,整套设备的工程量异常复杂。

    即便眼前的运行轨道在陆舟看来已经足够复杂了,但对于整个核聚变装置而言,这也仅仅只是上面的零件之一。而光是这一项零件,恐怕除了德国之外,能加工出来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

    而这也是华国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将全部筹码压在托卡马克装置上的原因之一。

    克利青教授开玩笑道“是吗?我倒觉得更像是涂了一层奶油的甜甜圈。”

    陆舟意外地看了这位老头一眼,没想到他竟然听得懂“麻花”这个词。

    “这是从螺旋石7…x上替换下来的等离子体运行轨道,”看着眼前这台装置,克利青教授说道,“至于螺旋石7…x的完全体,在东部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如果你感兴趣的话,等报告会结束之后,我倒是可以抽空带你去看看,那边最近正好有类似的实验要启动。”

    陆舟笑着说道“是吗?那我可记住这句话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确实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可控核聚变虽然在他的研究领域之外,但对于这种通常只存在于科幻大片中的东西,他依然充满了兴趣。

    然而无论是什么多有趣的研究项目,都比不上眼前的工作重要。

    结束了对柏林马普实验室的参观之后,陆舟便返回了伯尼茨酒店,开始对即将开始的报告会做着最后的准备。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到了报告会开始的当天。

    按照原定计划中的安排,这场报告会在洪堡大学举行。

    周六的清晨,陆舟特意起了个早床,提前一个小时来到了报告会现场。

    而当他抵达会场的时候,整个会场几乎已经全部坐满,密密麻麻地人头放眼望去连成了一片。

    本着学术开放的立场,主持这场报告会的马普学会并没有限制入场者的资格,只是给确定要参加报告会的人安排了座位号,所以不只是那些很久之前便在关注这场报告会的学者,柏林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博士、硕士们,也纷纷过来凑了热闹。

    距离报告会还有不到半个小时的时候,不少人甚至坐到了走廊的过道上。

    这场报告会,已经被理论化学界期待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这究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还是意味着新的化学……

    所有人都紧紧地凝视着讲台背后的大荧幕,等待着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站演讲台的旁边,斯特拉曼会长看了眼会场内紧张的座位,吩咐工作人员去隔壁的会议室搬来一些闲置椅子,放到会场的后面去。

    做完了这件事情之后,他向正在往多媒体讲桌里拷贝数据的陆舟,投去了询问的视线。

    “准备的怎么样了?”

    陆舟语气轻松地说道“基本上ok。”

    “加油,”对陆舟竖了个拇指,斯特拉曼会长也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简单地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希望今天我们所有人都能见证历史。”

    自信地笑了笑,陆舟轻轻整了整胸前的领带。

    “这是肯定。”

    。

第357章 新的化学!() 
在场的听众并非所有人都是研究理论化学的,除了研究理论化学的学者之外,不少研究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甚至是材料学的学者,也都坐在这里。

    来自宾汉顿大学的斯坦利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就如同一名不合群的怪人,穿着长风衣的他,安静地坐在报告厅的角落。或许是为了不让自己被认出来,他将帽檐拉得很低。

    不过就算没有穿成这样,大概也没几个人能认出他吧。

    从那天之后,他一夜之间,几乎老了十岁,脸上再也看不到那意气风发的光彩。

    斯坦利教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坐在这里。

    神使鬼差地买上了前往柏林的机票,神使鬼差地走进了这间会场,他甚至不清楚,对于这场报告会,自己究竟在期待着看到怎样的结果。

    “来吧……”

    “让我看看,你究竟缘何能打败我。”

    嘴唇缓缓蠕动,斯坦利教授用浑浊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那幕布上闪过的一张张幻灯片。

    用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他小声地自言自语着。

    “让我看看,在那段时间里,你究竟在研究些什么东西……”

    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在所有人期待注视下,时针终于走到了十。

    而也就在同一时间,原本充斥在会场内的窃窃私语,如同潮水一般退去,顷刻间便安静了下来。

    就仿佛,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消了音。

    根本不需要人去维持会场的纪律,也不需要人去强调报告会已经开始。

    因为就在这一瞬间,投影在幕布正中央的ppt,翻到了第一页,展示出了那行标题——

    【电化学结构界面的理论模型】

    面对着台下一双双看向自己的视线,陆舟伸手扶正了话筒,清了清嗓子后,缓缓开口说道。

    “关于电化学结构界面的理论模型,一直是困扰理论化学界多年的难题。”

    “在弄清楚界面与界面的性质之前,我们无法从理论的角度,透彻地阐明界面上各种电化学过程的微观实质。”

    “仅从数学的角度,我尝试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所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了一套理论模型。而基于这套理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已经在anton计算机上得到检验。”

    “现在,我将对我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如有误谬之处,还望指正。”

    那声音不紧不慢。

    随着ppt开始放映,陆舟正式开始了他的演说。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在为这场报告会而准备着。

    尤其是在设计ppt的时候,他不但对理论模型中一些较为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了细致的说明,更是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复杂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不削弱理论本身专业性为前提而展开的。

    学术会议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知识得以传播。然而学术报告会不是科普性质的公开讲座,他已经为传播他的理论做出了努力,至于其它人能不能听懂,那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事情了。

    在理论的专业性上,是没有妥协余地的。

    会场内的听众们听得很认真,也很专注。

    虽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听懂,却没人愿意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因为哪怕错过了一秒钟,错过的都将是整个世界。

    “多粒子系统的所有基态性质,都是密度泛函的唯一泛函,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多粒子系统的总能量为无相互作用粒子的动能、一般库伦能、以及多体效应的交换关联势能之和……”

    “而此三者的能量,都是可以计算的。”

    一边讲解着,陆舟一边用记号笔,在旁边的白板上进行板书着。

    这一部分的理论,是通过h…kohn定理得出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难度。

    接下来涉及到计算的部分,才是他所要传达,关于理论模型的核心部分。

    面对着那支越写越快的笔,面对着白板上越来越多的公式,不少人看的两眼发直,思维运转的速度,甚至快要跟不上陆舟的语速。

    凝视着白板上的内容,搁在笔记本上的笔尖不知何时开始便已经停下,斯坦利教授皱着眉,浑浊的瞳孔微微收缩着,小声喃喃自语。

    “他在写些什么?”

    即便此前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即便此前已经将那个人的论文读过了很多遍,即便坐在这里听着那个人亲自讲解,然而他依旧无法领会到这其中的内涵。

    不过,他到底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

    虽然距离诺贝尔奖尚且遥远,但相较于一般学者而言,他的能力还是相当出众的。

    斯坦利教授皱着眉头,笔尖轻轻的在笔记本上点着节拍。

    冥冥之中,他的思绪抓住了什么……

    然而那究竟是什么呢?

    他不知道。

    也想不明白……

    除了两眼发直的人之外,也有不少人看的两眼放光,瞳孔中的神色愈渐明亮。

    比如埃特尔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身为理论化学界的诺奖级学者,他对于计算化学本身便有着深刻的见解。

    虽然对于陆舟提出的理论模型存在着很多疑问,但这些所有的疑问,主要都是来源于数学方面。

    而现在,陆舟已经将这一部分的内容,做了最大程度的细致的讲解,几乎将每一个公式的推导步骤,都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这些原本存在的疑问,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那平静中带着激昂的声音,在会场内回荡久久不息。

    一个小时的时间,恍然如一分钟,转瞬间便逝去。

    不知不觉中,陆舟已经写满了第五张白板,并将目光投向了下一张,继续忘我地板书了起来。

    在第六张白板上写下了最后一笔,陆舟向后退了两步。

    “根据上述论证过程,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

    面对着几乎写满的六张白板,正在说着的他,忽然止住了话头,陷入了沉思。

    会场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静静地陪着他,一同陷入了沉默。

    挂钟上的秒针,静静地转过了一圈。

    这最后一分钟的考验,就如一个世纪般那样的漫长。

    凝视着白板上的一行行算式,埃特尔教授喃喃自语:“毫无疑问……”

    斯特拉曼会长立刻紧张地问道:“毫无疑问什么?”

    埃特尔的脸上忽然舒展了一丝会心的笑容,捏在指尖的圆珠笔轻轻放下。

    “毫无疑问,这就是新的化学。”

    也几乎是同一时间,坐在会场一角的斯坦利教授摘下了眼镜,干枯的手指捏了捏眉心。

    毫无疑问。

    是他输了。

    而且输的很彻底……

    不,倒不如说,原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

    想到这里,斯坦利教授的心中,忽然反而多了一丝宽慰。

    那原本解不开的心结,也在恍然间解开了……

    讲台之下,骚动的声音渐渐弥散开来。

    不是因为忐忑不安,而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理解了这套理论模型中的内涵。

    同一时刻,讲台上的那人,也终于从入定中回过神来。

    面对着白板上整齐的字迹,他的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

    回头面向了会场,陆舟将手中的记号笔,轻轻放在了多媒体讲桌上。

    在最后的最后,他用肯定的声音,宣布了那句所有人都期待已久的话语。

    “……显而易见,我们的结论,是正确无疑的!”

    几乎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

    会场便被雷动的掌声填满。

    那是认同的掌声。

    是喝彩的掌声。

    同时,也是为这一值得庆祝的时刻,送上的祝贺……

第358章 诺奖大佬的推荐() 
当一个理论已经被阐述得足够清楚,当一场报告会在演说的环节便赢得了如此规模的掌声,提问的环节反而显得有些多余了。

    当然,在提问环节站起来提问的人依旧不少。

    而对于这些问题,陆舟也都一一进行了详细地解答。

    比起一个举手都没有的mrs会议来说,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进步。

    这至少说明着,在场的听众是真正的,将他的理论听进去了,而不只是单纯地为了用掌声掩盖自己的无知。

    报告会散场之后,有几个洪堡大学的博士跑上了讲台,兴奋地找陆舟要了签名,说是为了纪念这个可能被载入化学史的瞬间。

    虽然并不认为历史会记载这种琐屑的小事,但陆舟还是满足了他们的请求,在他们的课本上潦草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从台前走到了幕后,埃特尔教授向陆舟走了过来,用认真的声音说道。

    “无论诺贝尔委员会是否认同你的理论的价值,我都会向瑞典皇家科学学院推荐你的名字。”

    陆舟微微愣了下,随即笑道。

    “谢谢。”

    “不客气,”看着陆舟,埃特尔教授也宽慰地笑了笑,“该说谢谢的是我们,感谢你将这场报告会带给柏林,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过如此出色的报告了。虽然我无法保证你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青睐,但我觉得,至少被诺贝尔奖提名的荣誉属于你。”

    按照诺贝尔奖的评选规则,曾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拥有推荐候选人的资格。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毕竟每年被推选的候选人通常有1000到2000人,经过两轮筛选之后,最终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有一个。

    原则上是不能透露推荐人的,提名信息在50年内严格保密。

    不过在最初的推荐环节,这个规定并没有被严格的遵守。

    根据某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获奖感言,至少在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存在着“嘿,我向瑞典皇家科学院推荐了你”这样的玩笑话,而被调侃者通常都会在坐立不安中读过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年,直到十月份的最终结果揭晓。

    当然,和平奖和文学奖就不必提了。

    连博彩公司都能提前“猜到”被提名者的名单,并且在名单揭晓之前开盘,这两个奖项早就已经被玩坏了。

    陆舟开玩笑道:“你不应该告诉我,这样对我来说就没有任何惊喜可言了。”

    埃特尔哈哈笑了笑:“只是提名而已,别太激动。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能把诺贝尔的奖牌捧回家就不错了。”

    陆舟做了个无奈的表情。

    “这也……太打击人了吧。”

    凭借一个新颖的理论拿下诺贝尔奖确实不太现实,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去检验。

    但他觉得,即便如此,自己大概也用不着等上那么久……

    ……

    对于诺贝尔奖,陆舟并不着急,也并没有因为埃特尔教授的推荐产生任何焦虑。

    他觉得,对于自己而言,奖牌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种认可,却并非促使他去从事某项研究的动机。

    他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

    安心做自己的研究,等缘分到了,该是他的东西,早晚都会有。

    且不管陆舟如何看待自己的理论以及悬在头顶的那枚奖牌,几乎就在报告会结束之后,整个理论化学界都因此而轰动了。

    这种轰动的反响,远远比陆舟的论文最初刊登在《jas》上时要强烈的多。

    与数学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