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怎么解决锂负极和空气中氮气发生的反应?还有水蒸气?连我们实验室里的清洁工都知道,锂有多活泼。恕我直言,在我看来,你做的不是电池,是火箭。”
他是做锂硫电池的,而锂硫电池也是当今锂电池研究的主流。虽然锂硫电池的黑点也不少,但看起来至少比锂空靠谱点。
会场里不少人都笑出了声来,但萨罗特并没有在意。
只见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克雷尔教授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实验室的实习生也经常问这个问题,但正式研究员通常不会这么问。因为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个外行一样整天只知道大惊小怪。”
听出了话里的讽刺,原本在笑的人不笑了。
倒是原本没笑的人,笑出了声来。
因为有戏看了。
没有给克雷尔教授反驳的机会,萨罗特教授挑衅地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
“我们都知道克雷尔先生是搞锂硫电池的,但说实话,我也很好奇,他打算怎么解决多硫化物中间体溶解到电解液,穿过隔膜从正极扩散到负极导致的穿梭效应?通常境况下,就算是智障也知道,不能把正负极黏在一起。”
克雷尔顿时就怒了,眼看就要发作。
萨罗特却是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普林斯顿的陆舟教授谈过。从理论上来讲,从空气中分离纯氧是不现实,但通过一个绝妙的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推算出许多有潜力的产物,存在帮我们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顿了顿,萨罗特用充满煽动力的语气,继续说道。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能定向筛选氧气分子通过的隔膜,锂空气电池所面临的问题就能得到完美解决。”
“而这一课题,也正是我们正在致力解决的!”
陆舟:???
我什么时候和他聊过?!
随着萨罗特教授的话音落下,会场里忽然就没有人说话了。
包括克雷尔教授在内,许多从事其他方向研究的教授,脸上都浮现了若有所思,甚至是凝重的神色。
几个穿着西装坐在后排的男人,则是在小声的交流意见。
从面相来看,这几个人不太像是研究员,而且从他们的谈话中,陆舟依稀听见了“投资”、“成本”、“可行性”几个关键词。
到此为止,他知道,自己不能在沉默下去了。
有人拿着自己的知识装逼没问题。
但有人打着自己的旗号骗经费,这个不能忍啊!
轻轻咳了声,陆舟站了起来。
看到站起来的这位,萨罗特教授一下子没有认出来这位亚洲人是谁,不由皱了皱眉。
“这位先生,请问你是……”
“我就是陆舟,”陆舟轻咳了声,“我可以作证,我没说过。”
他还没说完。
一只鞋子就从后排飞上了报告台。
紧随其后的还有主办方发的中性笔和水杯,一股脑地全都扔了上去,整个报告厅里乱成一团。
“骗子,滚吧!”
“带着你的ppt滚回去!”
在陆舟站起来之前,他们还真就差点被萨罗特教授提到的那个所谓“数学模型”给唬住了,竟然怀疑了半分钟的人生。
也正是因为这半分钟的怀疑,让他们格外恼火,感觉自己受到了愚弄!
被群起而攻的萨罗特教授虽然显得有些狼狈,但很明显他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只见他身手矫捷地躲开扔来的东西,用手中那叠演讲稿护着侧脸,迅速溜出了报告厅外。
听到动静及时赶到的主办方工作人员,很快制止了这群愤怒的研究员们。
从这些工作人员无奈的表情来看,应付这种状况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坐在报告厅的后面,陆舟将这场骚乱从头看到了尾,不禁有些傻眼。
业界的画风……
这么彪悍的吗?
说起来,明天就是该他上台了。
陆舟忽然感觉,自己现在慌得一匹……
第272章 行业标杆()
次日下午,rs会议锂电池专题的报告厅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很多人早早地就来到了会场,提前等待着报告会的开始。
站在报告厅的门口,看着里面黑压压的人群,陆舟不禁一阵头皮发麻。
不知道为什么,他对昨天碰到的萨罗特教授,忽然产生了一丝敬佩之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为了实验室里十几二十个研究员的饭碗,为了成百上千万的研究经费,拿着不完善的项目,跑到这里来和同行们撕逼,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
在这行里面,同行是冤家,不同行也是冤家。
就拿锂硫电池这个方向来说,做二氧化锰纳米层的和做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乍一看来好像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东西,但其实都是为了解决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
其实,大家的技术都存在黑点,只是多少问题。
谁都想让工业界采用自己的方案,投资自己的研究,让自己的技术“活下去”。
同样的道理,陆舟的论文,虽然让锂电池概念迎来了春天,却也让不少项目组被砍掉了经费,让不少研究员为此丢掉了饭碗,相信有不少人在背后骂过他。
不过让陆舟意外的是,当他站在讲台上,往下面扫了一眼,却并没有看到那种明显是等着来找茬的人。
至少他看得见的前排没有。
反而,那一双双视线中充满了……
期待?
虽然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但报告会已经要开始了。
定了定神,陆舟走上讲台上,将盘插上了多媒体讲台,然后示意旁边的工作人员给自己拖来了三张白板。
通常的材料学报告会是用不着板书这么多内容的,但他的报告会自然是以数学为主。
面对着已经渐渐安静下来的会场,陆舟试了试话筒,言简意赅地开口道。
“关于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的各项性能以及制备方法,我在论文已经做了相当完备的描述,相信诸位在这场报告会之前已经看过,这里就不多赘述。”
顿了顿,陆舟继续说道,“而且相比起pds薄膜,相信诸位对我是如何发现它的更感兴趣。”
听到这句话,坐在台下的不少人纷纷点头。
坐在这里人并非全都是锂电池利益相关的研究员或企业代表,很多做别的有机材料领域的大牛,此时此刻也都坐在这里。
对于不同研究方向的人来说,他们更好奇的不是pds材料本身,而是陆舟到底是如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锁定这一材料的。
回应了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陆舟没有在开场白上浪费时间,直接进入了正题。
“在沉积的最初阶段,锂离子通常会获取电子并沉积在集流体上,这被认为是一种异相的成核行为。由于,这种初始的成核现象,会对最终锂的沉积模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最初的思路,便是以成核阶段的初期为切入点,解决锂枝晶不规则生长这一问题。”
“通过s电镜观察,浸润在电解液中的晶核根部,我们可以看成一个在扁平基底上沉积的球形帽状晶核,抽象来看就是一个三维球面。我们可以设θ是接触角,r是曲率半径,a是接触面的半径,γ是表面张力……”
有些东西光说是说不清楚的。
陆舟拿起了马克笔,在白板上板书了起来。
【sv=(π3)(2+sθ)(1…sθ)2】
【?t=(?f+fηΩ)svr3+γsar2+(γs…γs)πr2s2θ】
【……】
白板上的公式越写越多。
笔尖在白板上跳跃,一行行算式跃然而出。
整个数学模型就像一具精心构筑的骨架,支撑着研究结果的血与肉。
对于它的每一处细节已经了然于心,即便没有刻意背诵过,陆舟也能很流畅地进行现场推导。
坐在台下的研究人员们目光直直地钉在白板上,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然而即便如此,能跟上他节奏的人,也寥寥无几。
已经开始有些跟不上陆舟的思路,克雷尔教授深呼吸了一口气,有些焦虑的左顾右盼了下。
当他注意到,坐在他旁边的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巴旺迪教授正抱着双臂,一脸轻松地看着白板,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
“你听懂了吗?”
巴旺迪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沉思了片刻之后,他用轻松的口吻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当然,很有趣的方法。”
巴旺迪教授是研究量子点技术的,不只是化学,对凝聚态物理方面也有所涉猎。
而研究领域一旦涉及到物理,数学不好反而才会让人觉得奇怪。
听到巴旺迪教授的评价之后,克雷尔教授一脸的无奈。
报告会进行到现在这个阶段,白板上的很多东西,他已经开始看不懂了。
他倒不是不懂数学,只是没这么深入的研究过。毕竟材料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大多数的数据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算出来的。
然而现在有人告诉他,计算材料学在材料学实验室的地位不仅仅只是打辅助,还能凯瑞全场。他除了怀疑人生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或许,他得抽时间好好研究下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进入状态的陆舟,仿佛回到了普林斯顿的课堂,而台下的听众们,都是他的学生,正在用心倾听着他的学说。
对于那一双双求知的目光,陆舟也回应了最大的热忱,将自己的学说传播出去。
【ts=πd(02j)2({a+}a)……】
当最后一行算式写出,陆舟停下了手中的笔。
后退两步,他上下打量了一眼面前的白板,没有说话。
盯着这并不高大却异常伟岸的背影,台下一片寂静,鸦雀无声,生怕呼吸声大了点,打断这位大佬的思考。
就这样过去了五分钟。
陆舟终于转过身来,将手中的记号笔放在了多媒体讲台上。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了。”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会场内依旧是一片寂静。
没有人起立,没有人举手,甚至没有人吭声。
即使是最刻薄的专家,此时此刻也缄口不语,让人不禁怀疑这里是否真的是rs秋会的现场。
渐渐的,寂静终于打破。
回过了神来的人,开始鼓掌。
“啪啪啪……”
有了第一个,便有了第二个。
很快雷动的掌声便填满了会场,如同席卷的狂风骤雨。
看着台下鼓掌的众人,陆舟微微愣了下。
让他意外的不是掌声,而是竟然没有人站起来提问。
想到这里,陆舟的表情不禁有些古怪。
姑且……
就当他们全听懂了好了。
反正会议结束后美国材料学会会印刷一本厚的像砖头一样的论文集,如果他们感兴趣的话,自然会把他讲过的东西细细研究。
至于该他做的,他已经做完了。
陆舟向旁边的工作人员示意会议结束。
然而就在他准备拔掉盘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哦对了,差点忘了,ppt还没放完。”
刚才讲的太嗨,差点把“正事儿”给忘了。
陆舟按了下激光笔上的按钮,把ppt剩下的内容快速过了一遍。
“关于改性pds薄膜,没什么好说的,这两个半月我这里做了六组实验。分别是1000到2000圈库伦循环之后,电池内部的宏观情况以及微观下负极材料截面的s图像。”
这个实验不难,但很麻烦,尤其花时间。
但为了打消工业界的顾虑,这项实验却是必须的。
ppt定格在倒数第二页,停止放映的陆舟,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相信,应该有不少人对这个更感兴趣。”
确实有不少人感兴趣。
当看到2000圈库伦循环之后,那纤尘不染的电池外壳内侧图片时,坐在后排交头接耳了快整场报告会的企业代表们,盯着ppt的眼睛都快直了。
通往新大陆的航线,就画在那张图上,他们梦寐以求的“宝藏”,从未如此接近过。
那里,就是未来。
现在,已经有人替他们指明了航向……
第273章 其实,这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在报告会开始之前,陆舟考虑过很多种情况,唯独没有料到会是这样。
当他离开会场的时候,身后再次响起了掌声,将他送出了门。
其实,大牛们虽然喜欢在rs会议上撕逼,但即便是撕逼,也是建立在了解的前提上。所谓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点无论是数学学会的会议还是材料学会的会议都是一样的。
陆舟的报告会虽然是锂电方向,但其理论是建立在新兴学科计算材料学上,而这门学科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到在座的研究员们别说是深入研究,认真了解过的都没多少。
隔壁的计算化学好歹能找到dsha这样的大神,但计算材料学,可能陆舟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发了篇论文,开了场报告会,俨然已经成了这个冷门学科的“标杆”。
即便有人对他的数学模型感到困惑,却也没有人有那个底气站出来。
因为成果摆在这里,而且还是如此大的一份成果。
就好像马芸说自己不爱钱,其它人就算不信也只能闭嘴。
因为成果,是无可辩驳的。
停止了鼓掌,坐在报告厅靠后位置的刘波,盯着黑板装模作样感慨道。
“妙啊……”
然而还没等他说完,坐旁边的李荣恩教授便给他打断了。
“妙你个头,你听懂了?来讲讲?”
被老板给喷了,刘波讪讪一笑,闭上嘴不皮了。
和钱忠明、李荣恩教授不同,他本科读的应化,相比金大物院那些做凝聚态的大佬们来说,数学本来就稍逊一筹。
很明显,老板都没看懂,他还是不装模作样了。
坐在他旁边,钱忠明停下了手中的笔,盯着讲台上的三面写满的白板沉默了许久。
良久之后,他终于感慨了一声。
“很强……”
对这位的态度明显不同,李荣恩教授笑着问:“看懂了?”
“懂了一半,等于没懂。”
钱忠明摇了摇头,合上了笔记本,站起身来。
李教授:“去哪?”
钱忠明:“有几个问题想不明白,我打算去问问他。”
李教授笑了笑,摇头道:“等过两天吧,这两天他估计忙的不可开交,怕是没时间和你讨论这些。”
钱忠明微微愣了下,没明白是为什么。
李教授也不解释,笑着站了起来,“走吧,该到饭点了,带你们去吃波士顿龙虾。至于咱们金大的陆教授,过几天我在带你们去拜访下他。”
这种说法也没错,虽然陆舟目前在普林斯顿任教,但挂着荣誉教授的头衔。虽然有给自家大学贴金的嫌疑,但谁能站出来说,荣誉教授就不是教授了?
至于另一点,不得不承认,李教授确实很有先见之明。
此时此刻陆舟确实腾不出手来,去讨论什么计算材料学的问题。
前脚刚从报告厅里出去,还没走出几步,他便被追上来的人给团团围住了。
“陆舟教授,请问您现在有没有时间,我想和您讨论下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