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化解这个问题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说人话就行了。

    如果今天他在白板上写的公式超过了三行,明天《纽约时报》等其他更具影响力的媒体,肯定是另一种画风。

    不过现在,他觉得自己至少说服了一部分人。

    有时候陆舟发现,自己也并非对政治一窍不通,实验主义和理科思维教给他的东西,别说人心了,甚至连系统没有说明的判定逻辑,他都能加以抽丝剥茧。

    或许等到他到了十级之后,系统在他面前便不存在秘密了吧。

    他相信,他会看到那一天。

    陆舟在心中感慨了一声,轻轻放下了粉笔。

    当他放下粉笔的那一刹那。

    台下已经是掌声一片……

第248章 斯德哥尔摩的电话() 
拉尔特如愿以偿,得到了他想要的大新闻。

    只不过,不是关于陆舟。

    而是关于他,以及《华盛顿时报》的丑闻。

    报告会结束的第二天,就在他火急火燎地四处寻找不见踪影的伊诺克教授时,网上放出了一段录音。

    准确的来说,是两段。

    一段是在事务所里,他和同事们商量如何炮制大新闻,讨论如何挑唆各种权益保护组织出来站台,里面不但混杂了大量歧视性词语,更是将各权益保护组织嘲讽成了傻瓜。

    至于另一段,则是在尼日利亚,伊诺克教授的办公室里。

    【

    ……

    “最多三天。”

    “这不可能!”

    “一万美元。”

    “成交!”

    】

    如果说第一段录音只是让他惊怒,那么听完第二段录音之后,拉尔特背后的冷汗,刷的一下便冒了出来。

    不是因为他的职业生涯将面临重挫。

    而是这录音背后暴露的问题。

    如果说第一段录音还能用编辑部里出了内鬼解释,那么第二段录音,便是他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来该如何解释。

    那里可是非洲!

    那里可是大西洋对面!

    为了保密,他分明是一个人出差去的那里,不可能有人事先在伊诺克教授的办公室里安放窃听器。在他身上也不可能,不说机场的安检,他在酒店也洗过澡换过衣服……

    除非……

    这一路上都有人跟着他。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只能这么解释了。

    看着脸色苍白的拉尔特,巴斯刚走过来准备安慰他两句,结果他却条件反射似得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惶恐地躲向了一边。

    “别碰我!”

    看着拉尔特眼中的怀疑与惊恐,后知后觉的巴斯愣了下,迟疑道:“……你怎么了?”

    编辑部里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埋着头,在处理自己的工作。

    拉尔特恐慌地看着周围,视线从每一张脸上扫过,试图将那个注视着自己背后的视线找出来,然而最终只是徒劳。

    巴斯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拉尔特主编的表情,顿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无视了巴斯,拉尔特猛地拉开抽屉,将里面的文件全都翻出来,倒在了桌子上。两只手拼命搜寻着,可能藏在暗处的录音笔或者窃听器之类的东西。

    如果能找到,倒是能给他带来些许安慰。

    然而,无论他怎么搜寻,也找不到泄露录音的来源。

    也正是因此,他心中的惶恐越来越盛。

    理智告诉他,一介普通学者,绝对不可能有这种本事,这背后一定有其他人插手。

    联想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邻国的政治意义,以及邻国早就不止一次对他们捏造的新闻表示不满,甚至几次通过官媒之口表示谴责,到现在忽然完全不做理会了……

    在职业素养的推动下,借助脑袋里那些有限的材料,拉尔特彻底放飞了脑洞,脸色也是越来越苍白。

    难道……

    在此之前,他就已经被“盯上”了?

    ……

    关于《华盛顿时报》爆出的丑闻后续,陆舟倒是没有再去关注或者留意,只是通过罗师兄之口听说,这件事最终以《华盛顿时报》临时停刊以及拉尔特主编引咎辞职做收场。

    虽然制造新闻是一种手段,但一旦被拿到台面上来,而且还是以收买当事人的手段,其性质远远比那些给钱摆拍的人恶劣多了。

    这个丑闻将跟随拉尔特一辈子,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打上烙印。

    至少,继续当记者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五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随着《数学年刊》最新一期的出刊,这座经过了两个半世纪沉淀的大厦,终于封上了穹顶。

    虽然不知道会有多少相关课题和论文因此被砍掉,会有多少人因此而沮丧,但这些就不是需要陆舟去考虑的事情了。

    高等研究院,一楼的餐厅。

    为了图省事,最近陆舟的午餐都是在这里解决。

    “你干了一件坏事儿,”端着餐盘坐在了陆舟的对面,爱德华·威滕笑着说道,“不知道多少人又少了一个水论文的机会。”

    “是啊,干了一件坏事儿。”陆舟笑了笑说道。

    要说干的“坏事儿”,他干的肯定比不上威滕老人家多。

    80年代时扭结理论很火,有多少个不同的3…流型,乘上多少个不同的规范群,就可以构造多少个类似琼斯多项式的扭结不变量……结果这位学历史出身的大佬,直接给出了一套剪切流型的拓扑方法,把整个扭结不变量家族一网打尽了。

    当然了,“坏事儿”只是个开玩笑的说法,老人家干的“好事儿”也不少,比如创造的理论,夸张点说为全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解决了至少十年的课题经费问题。

    爱德华·威滕用闲聊的口吻问:“我知道你肯定闲不下来,接下来呢?你打算研究什么有趣的课题。”

    陆舟想了想,回答道:“材料学。”

    威滕愣了下,疑惑道:“材料学?冒昧问一下,为什么是材料学?”

    “准确的来说,是计算材料学,”停顿了片刻,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在金大读本科的时候,我参与过类似的研究课题,我觉得计算材料学是一门很有潜力的学科。这种潜力体现在它的可塑性和预见性上,我觉得我可以做些什么。”

    威滕竖了下大拇指,笑着说道:“原来如此,也就是说,你打算创立自己的学科?这确实是个很有挑战的想法。”

    陆舟不好意思一笑,说道:“创造学科谈不上,只是在这个学科的发展初期,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对影响这个学科的发展进程……说不好这是推动还是阻碍,也许我会干很多’坏事儿‘也说不定。”

    两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哈哈笑了起来。

    笑够了,威滕教授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对材料学我不是很懂,不过如果你对有机方向的材料学感兴趣,我向你推荐保罗·j·奇里克教授,他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陆舟点了点头:“谢谢,我会考虑你的建议。不过,还是等我从老家那边回来再说吧,忙了这么久,我也需要一个假期。”

    威滕用轻松的口吻说道:“也是,你确实该好好放松下了。”

    关于系统的任务用哪篇论文来完成,陆舟早就已经计划好了。

    他估摸着,专利代理人那边也该有个结果了。

    这次回华国,除了处理学位的事情之外,他顺便也会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就在这时,兜里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陆舟拿出手机看了眼,发现是个陌生来电。

    “我接个电话。”

    威滕随和地笑了笑说:“没事,不用在意我。”

    按下了接通键,电话那头传来了陌生的声音。

    “您好,陆舟先生,我们是瑞典皇家科学院。”

    听到这名字,陆舟先是沉默了一会儿,和坐在对面的威滕交换了一个困惑的眼神。

    然后……

    他瞬间震惊了。

    瑞典皇家科学学院?!

    握草?!

    难,难道……

    这就是传说中的……

    诺奖电话?!

第249章 去领奖()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查尔菲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你足够幸运能够做出一点成绩,人们就会对你做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他们会开始对你说:“嘿,你可能会得诺贝尔奖哦。”然后从10月份第一周起,你便会开始不断地失眠,对任何铃声极度敏感,哪怕是邻居家的电话,也会让你疑神疑鬼……

    直到,你真正接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电话的那天。

    除了瑞典式的惊喜之外,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确保获奖者不会提前到处炫耀,破坏了全人类或者说全社会科研工作者的期待感。

    通知获奖的电话一般会在开奖前的几分钟打过来。因此,诺贝尔奖的电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令人期待的电话之一,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便能让人的心情体验一场蹦极般的刺激。

    接到这个电话的陆舟,同样在短短的一分钟时间里,心脏体验了一回蹦极般的刺激。

    至于为什么明明没有期待过诺贝尔奖的他,会在短短的一分钟内,体验到蹦极般的刺激……

    因为很遗憾,找上他的显然不可能是诺贝尔……

    而是克拉福德。

    好吧,其实克拉福德奖也不差了。

    甚至可以说,很强了。

    该奖由由工业家霍尔格·克拉福德及其妻子安娜·格蕾塔·克拉福德于1980年捐款设立,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其评选,虽然在数学界的含金量稍逊三大奖,但在自然科学这个更大的集合里,却有着小诺贝尔奖的美名。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个奖项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填补诺贝尔奖的空白,无论是流程还是颁奖典礼的规格,都是按照诺奖的标准来的。

    该奖项的授予范围包括诺贝尔奖未能覆盖的天文学,数学,地球科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颁奖机制为每年评选一次,并且在天文与数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三者之间进行轮转。

    而今年,正好轮到天文和数学领域,将分别授予近期该领域中的最杰出贡献者。

    与此同时,奖金是五十万美元。

    和诺贝尔奖一样,同样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并授予的克拉福德奖,通常会在开奖之前几分钟突然告知获奖者,以至于正在和威滕吃饭的陆舟,被这突如其来的电话搞的措手不及。

    其实陆舟获得该奖项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哥德巴赫猜想,而是因为他对素数领域的一系列研究。不过几天前登陆《数学年刊》的那篇论文,却是再次刷新了他的成就列表。

    而且还是如此一个无法忽视的成就。

    于是,瑞典皇家科学院便将哥德巴赫…陆定理这一条成就,补充在了官网公布的获奖者简介上面。

    被这突然从天上跳下来的五十万美元和奖牌砸的有些晕乎乎的,陆舟连自己是怎么从食堂回的办公室都记不太清了。

    他只记得威滕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了声恭喜,然后等他回过神来,他已经坐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并且打开了电脑。

    登陆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官网,陆舟刷新了几次之后,总算是看到了公布在官网上的克拉福德奖名单。

    而他的名字,赫然在此列上。

    至于另外两位获奖者,分别是新西兰坎特贝里大学的罗伊·克尔教授,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罗杰·布兰福德教授。两人因为对“有角动量的黑洞及其影响”研究具有重大贡献,共同分享天文学奖……

    至于数学奖,自然只有他一个人。

    看到这里,陆舟这才松了口气,确定刚才接到的电话不是什么新型的诈骗手段或者迟来的愚人节玩笑,心里一颗悬着的石头,也总算是落在了地上。

    然后,陆舟便随手关掉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网页,打开了另一个网页。

    既然确定了获奖的消息,现在他好奇的只有一件事情。

    这五十万美元的奖金。

    换成rb得多少钱?

    ……

    接到电话两小时后,陆舟的邮箱便收到了瑞典皇家科学院寄来的邮件。

    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知道自己的邮箱账号的,但想到连私人电话号码他们都能弄到,区区一个邮箱账号似乎也不算什么难事儿。

    毕竟无论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官网的教授简介页面,还是在arv的个人信息里,他都是挂了自己的邮箱账号的。

    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这封电子邮件中,除了附带有一张电子档的邀请函之外,上面的内容,主要还是书面性地复述了先前电话中已经说过的东西。

    比如,颁奖典礼的时间,以及颁奖典礼之后的宴会。

    再比如,做为克拉福德奖庆祝活动的一部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还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会议,并邀请他在交流会议上做获奖者专题报告。

    至于报告时间,自然是一小时。

    就在陆舟关掉邮件,把普林斯顿那场报告会用过的ppt拿出来,准备改一改接着用时,忽然又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这次来电话的倒不是陌生人,而是老唐打来的。

    电话刚一接通,熟悉的声音便从对面火急火燎地传了过来。

    “你把哥德巴赫猜想证出来了?!”

    听到这句话,陆舟愣了下,下意识回答道。

    “嗯,怎么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轻轻叹了口气。

    “……没什么,就是有点惊讶。”停顿了片刻,老唐笑了笑,继续说道,“今天数学系里本来在开大会,会开到一半,忽然一本《数学年刊》送了进来。原本我们还在讨论今年的招生计划,结果下半场会议讨论的内容,全都变成了你。”

    虽然语气不过是轻描淡写,但老唐的心中,却是感慨万千。

    当初陆舟在食堂里问他梅森素数分布问题的时候,他建议陆舟不要去考虑这些东西,专心往泛函分析和应用数学的方向发展。

    结果命运就是这么的奇妙。

    这才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已经成长到了现在这般地步。

    对于这位学生,唐志伟很欣慰,也发自内心替他感到自豪。

    听到老唐的说法,陆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这……多不好意思。”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那篇论文最多也就干掉几篇还没写完的论文,结果没想到把母校的会议都给搅和了。

    老唐笑了笑,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而是继续说道。

    “你现在博士学位也完成了,学校虽然不急着你赶紧回来,但这边还有一本毕业证和学位证等着你。许校长和鲁主任都在催我,让我问问你。我就替他们问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把这博士学位给结业了?”

    当初金陵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签订的关于陆舟的联合培养计划,陆舟在普林斯顿完成了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做一场报告,便可以拿到金陵大学的博士学位。

    原本其实还有一份教职,不过现在看来可以稍微缓一缓了。

    关于陆舟打算留在普林斯顿当教授这件事,学校绝对是支持的。

    毕竟人才不是rb,捂在兜里也不会增值,只有政工出生的领导喜欢干这种事儿。

    其实很多科研出生的校长心里都有数,国内大学的人才培养再怎么投入,对尖端科研人员的造血能力,和普林斯顿这种世界强校肯定也是没法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