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盛唐当驸马-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三弟王繟是下蔡县令,治政颇有方名。其四弟王纮则是国子监太学助教。”张旭颇有感慨道:“太原王氏不愧是魏晋以来的顶级高门士族,殷殷才士何其多也。”
“我闻太原王氏,虽然乃五姓七望之一,却已经不如崔、卢李、郑。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鈒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顾元溪微微笑道:“却不想王家才士仍旧如此多也。”
“岂止岂止。”张旭摆摆手道:“太原王氏自入隋唐以来,在山东高门内,虽然已远远不如崔卢李郑四姓,但在本朝先天、开元、天宝年间,杰出人物却是极为可观。”
“哦?愿闻其详?”顾元溪问道。
张旭不慌不忙的解释道:“且当今天子原配皇后便出自太原王氏。除了王维王摩诘以外,时下被成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与作出七绝压卷之诗的王之涣都是太原王氏的大才子。”
“哦?”顾元溪心头一震,这才记起盛唐还有两位边塞派大诗人,王昌龄与王之涣。其中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与“诗家夫子”,诗名显赫无比。而另一位边塞派诗人王之涣则与王昌龄、岑森、高适合称“边塞四大诗人”。其名作凉州词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民国的章太炎称为“绝句之最”。
“可惜王季凌在天宝元年便去世了。上天无情啊。”张旭哀哀一叹,王季龄便是王之涣,对他的早逝,时下世人都是大为可惜。
顾元溪也是颇感悲凉,李适之见状便转移话题道:“顾小郎以为太原王氏仅仅出三位诗宗便错了。王氏如今在大唐军疆,也是能才辈出。”
“太原王氏,如今在军界最为活跃的便是御史大夫、陇右、河西、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的王忠嗣。”李适之脸色溢着微笑。
“王大夫也是太原王氏的子弟?”顾元溪嘴张得像鸡蛋那么大,一下子就愣住了。
“不错。”李适之点点头道:“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都是周灵王太子姬晋,也就是王子乔的后代。其中太原王氏最著名的又分为太原晋阳王氏与祁县王氏、乌丸王氏。其中晋阳王氏便是传统太原王氏的嫡宗房。曹魏司空王昶,西晋司徒王浑父子东晋尚书令王述、中书令王坦之、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祖孙都是这一脉的人。本朝有大才子王勃。”
“而太原祁县王氏,最出名的便是东汉末年使连环计的司徒王允。还有与对抗司马懿篡权的曹魏太尉王凌。”张旭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在刘宋,元嘉草草北伐的大将军王玄谟萧梁开国功臣司空、侍中王茂也都是太原祁县王氏这一支。本朝有王忠嗣。他是太原祁县王氏河东房子弟。”
“还有另外一支太原乌丸王氏,其祖先王神念其实也是出自祁县王氏,不过有身上有着鲜卑血统。王神念的次子便是与武帝陈霸先的齐名的王僧辩。另外一房,是西魏名将王思政。”李适之补充道:“王思政的孙女是高宗天皇大帝的王皇后。王僧辩的孙子是贞观名相王珪,而当今天子王皇后也是这一支。”
“太原祁县王氏这两支在大唐,贡献了两位宰相和两位王皇后。”张旭微微一笑道:“而本朝,除了四镇节度使王忠嗣外,如今的北庭节度使、北庭副大都护王正见也是出自太原王氏。”
“当今天下十大边镇,太原王氏便拥有其中五大强镇。”李适之脸上翘起一丝笑意,沉声道:“不王而王,这就是太原王氏。”
顾元溪眼睛瞪得大大的,呆滞许久后,才回过神来吞了吞口水道:“这也太牛b逼了吧。”
第八十五章 帝国与门阀世家()
顾元溪从李适之、张旭两人的口中,得知到传统世家门阀的恐怖之处。以太原王氏为代表,门格声威已经是低于“崔卢李郑”等传统四姓。
饶是如此,太原王氏却在背后隐隐操控着大唐帝国的军事马车。
十镇边军,太原王氏独领其五,不王而王,何其恐怖!
盛唐时期的正规军数量,比之其它时代,从字面上来看是不算多的。无论是府兵制盛行的初唐还是如今以募兵制为主的盛唐,大唐走的一直是精兵路线,用以式遏四夷。
如今大唐除了中央京营禁军以外,边军分别分为九节度、一经略、三经略守捉。边镇军队账面上不过是四十九万的军数。而太原王氏的子弟,居然控制大唐超过一半的军队!
而其它的门阀士族,在这方面的权势也是不遑多让。
当今天下十大军镇,军力最多的当属范阳节度使,拥兵91万人。此镇防卫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乃十镇第一强军。此镇自古民风彪悍,猛将如云,骑兵战马多不胜数,且资源丰茂,人民富庶。而且是许多山东士族的老巢,如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中山刘氏。
其二为陇右节度使,拥兵75万人,主要是对抗吐蕃,拱卫京畿,也是朝廷最为重视,控制最为严格的方镇。后世的西大荒,在此时却是农业最为富庶之地,盛产战马骑兵。所谓“天下富庶,无出陇右”,此处乃关陇门阀的虎踞之地,还有陇西李氏的大本营。
第三为河西节度使,拥兵73万人,主要也是对抗吐蕃,内镇河曲诸胡民族。此处比较贫瘠,但是战马资源极多,河西军基本是清一色各种骑兵,此镇本地军门世家甚多,还有无数的边塞民族。
第四乃朔方节度使,拥兵64万人。主要是对抗突厥与北方游牧民族,在内统领归附的河套部族,此镇亦是盛产战马骑兵,军队战力也是强悍无比,乃后世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主力之一。
第五乃是河东节度使,拥兵55万人。乃是整个大唐第一雄镇。其治所晋阳乃是大唐北都太原府,乃是朝廷控制最为严格的方镇之一。军力强大,资源丰富。盛产弓弩、利刃、铁矿,不仅是太原王氏的老巢,还是河东世家,裴、柳、薛三族的大本营。不仅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主力之一,还是五代十国地方对抗中央的龙兴之地。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以河东之地取得半壁天下后,有石敬瑭建后晋、刘知远建后汉,刘崇建北汉。即便在安禄山苦心经营之下,若论综合实力,河东与范阳依旧不相伯仲。
接下来第六是剑南节度使,拥兵39万人。此镇地势险要,而工商极为发达富庶,主要用来压制吐蕃侧翼,控制南诏等西南各蛮。也是朝廷控制极为严格的方镇之一。此处聚居着汉朝以来避难的各种蜀地士族。
第七为平卢节度使,军力37万。用以控制渤海、靺鞨、室韦,新罗等。
第八位安西四镇节度使,拥兵24万人。主要作战对象是西域、河中各国以及阿拉伯帝国,同时侧翼支援河西、陇右对吐蕃的作战。此镇人数虽少,但士兵极为精锐,单兵作战能力为大唐军队之最。因其士兵大多是主动参军以求立功,斗志极为强悍。其士兵装备先进,一人两马。普通士兵的装备甚至高于其他方镇的下级将官。
第九位为北庭伊西节度使,拥兵2万。主要防备突骑施、回纥、强大游牧部族,以及侧翼压制河中、西域、吐蕃。其镇乃苦寒之地,但单兵战力之强仅次于安西四镇。
第十位岭南五府经略使,军力15万,主要是管辖岭南山越各土族,其自治权是十大边镇里面最大的。
除此之外,又有经略守捉使三,以防海寇。乃长乐郡经略使、管兵千五百人。东莱郡守捉、管兵千人。东牟郡守捉,管兵千人。
“这就是如今大唐边军的组成。”顾元溪凝思许久,一声感慨道:“倘若以军队数量来看,王大帅节度四镇,控弦掌兵已经接近三十万。且此四镇都是天下最为紧要之地,还管辖着几百个胡人部族”
顾元溪没有说完。从后世而来的他自然知道王忠嗣是个忠臣良将,但如果抛弃先入为主的历史观点,以如今时代的观测,王忠嗣的确已经拥有可以颠覆大唐帝国的实力。这种优势,是以当了十多年龟孙子的安胖子无法比拟的。
姑且不论拥有关陇河朔四镇的王忠嗣,太原王氏还有一个北庭节度使王正见。天下边镇,十拥其五,难怪世人都说“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这种隐藏在背后操控天下的超强实力岂是普通人所能比拟的?
“顾小郎可知道当今大唐边军的情况?”李适之忽然笑着问道。
“我闻范阳大唐第一强镇,幽州铁骑天下无敌。”顾元溪略微思索后,认真回答道:“范阳处燕赵幽冀之地,民风彪悍,地广大多,又盛产战马铁器。当今边军最强者,应是范阳军。”
“呵呵。”李适之洒然一笑道:“几年前,我在河北也当过
节度使一职。那时还未改州为郡,所以范阳节度使还称之为幽州节度使。其实,范阳一地的确是像你所说的那样得天独厚。当按地缘风土来看,还是以河东最为强雄。只不过在如今那位范阳节度使安中丞苦心治理下,范阳的强盛的确已经超过河东。”
“苦心治理?”顾元溪听到李适之重点咬中这几个字的语气,眉头一皱后却也有些明白起来。
“塞北虽自古为患,然近几十年来相安无事。岂需要如此备军整战?”李适之冷哼一声,眼力闪过一丝精芒。
顾元溪恍然大悟。原来安胖子在河北苦心积虑暗地经营的事情也不是无人知晓。东北虽然自古是中央帝国心腹大患,但如今其地区的游牧民族大多已经构不成威胁。安禄山以中央不知真实情而蒙骗朝廷,以契丹、奚族桀骜不驯为由大肆整军抓权。朝廷不知道这一点,然而李适之这位曾经的幽州节度使就不会看不清楚安禄山的把戏。他在幽州任职四年的幽州节度使,如何不清楚北地的真实情况?
“这么说来,安中丞难道有什么阴谋不成?”顾元溪心知肚明,表面上却假装很紧张的问道:“莫非心怀不轨?”
“心怀不轨?”李适之蹙着眉将这四个字嚼进脑子里,思索后摇头道“那倒不至于,恐怕只是邀功媚上而已。以河北两镇一隅之地,难道想翻了天不成?”
顾元溪有点失望,心道怎么没人相信安禄山会造反成功呢?一声叹息后问道:“那是怎么回事呢?”
“恐怕还是山东士族里那些老鬼在作怪!”李适之冷笑一声道:“博陵崔、清河崔、范阳卢、中山刘,这些山东门阀恐怕不甘寂寞,想扶持安禄山来对抗关陇世家吧?”
“对抗关陇世家?”顾元溪心头一震,心道李适之告诉自己这件事,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这些世家门阀能量多大他是听说过,全力一搏的话,恐怕皇权都要震一震。
“顾子可知道王忠嗣?”李适之忽然跳出一句道。
“王大夫天下名将,四镇节度,生命如雷贯耳,小子仰慕已久。”顾元溪纳闷道,王忠嗣的名声谁人不晓,只是李适之怎么会不有此一问呢?
“那你可知道,他在陇右、河西两镇也没法待多久了。”李适之举起杯子,呵呵一笑。
顾元溪心头大惊,心里暗暗算道:“难道皇帝李隆基已经打算干掉王忠嗣了?奇怪,按理说李适之不是比王忠嗣更早被李隆基还有李林甫做掉么?这到底怎么回事?”
就在顾元溪一头雾水的同时,李适之慢悠悠放下杯子,霍然眼色凌厉的说道:“那是因为,关陇世家没人希望他继续待在那个位置上?”
此言犹如石破天惊,饶是顾元溪脑筋大条,都忍不住浑身一震,双手有些颤抖,强忍着假装镇定道:“那是为何?”
李适之忽然一叹道:“河西、陇右乃我关陇世家与大唐皇室本命之地,如何可能让王忠嗣这个太原王氏子弟鸠占鹊巢。”
“你可知道,大唐自建立节度使之制以来,以陇右节度使之位换的最为频繁?”李适之眯着眼打量了顾元溪半响后,才沉声说道:“那不仅是陇右乃长安屏障的问题,也是皇室与关陇世家共同利益的所在。”
“所以王大夫作为太原王氏之人,是无法久任陇右、河西节度的?”顾元溪强自镇定,微微笑问道。
“不错。”李适之点了点道:“在这个问题上,陛下与关陇家族的利益目的都是一致的。不仅仅因为皇权与朝廷安全的需要,哪怕是王忠嗣再得宠,再无威胁,陛下与我们关陇世家都不会让他久任河陇的。”
“王忠嗣在朔方、河东如鱼得水。那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太原王氏的人,在当地自然得到太原王氏与河东世家的全力支持。”李适之摇头笑道:“但在陇右,倘若关陇世家不支持他,即便他百战百胜,天下无敌,恐怕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
顾元溪心头大震,只觉得三观颠倒。以往从史书上看到的,王忠嗣之死的原因,不过是跟李隆基、李林甫、李亨、皇权储君之争、石堡城等这些关键字有关,却从未想到这里面居然有这么深奥的原因。
果然,一切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而他们从不会告诉你历史事实背后所蕴涵的深刻背景。
就在顾元溪沉吟之际,李适之忽然问道:“顾子是不是在想老夫为什么会把这些不为人知、不可名言的事情告诉你?”
顾元溪微微抬头,正想要点头应是,却看到李适之眼中凝聚着浓浓的精芒。
第八十六章 关陇门阀与江东世家(上)()
李适之话音刚落,顾元溪已经是攒劲拳头,嗫嚅道:“我说李少保,你现在跟我说这些话,这不是在害我吗?”
李适之嗤笑一声,毫不客气地反驳道:“臭小子,我若想捏死你,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顾元溪脸色微青,却无言以对,只得颓然道:“那你老人家这是什么意思?”
见顾元溪有恼怒之意,另外桌子一头的张旭终于开口说道:“你小子却不要着急,且听李老头说完。”
李适之捋须笑道:“年轻人朝气蓬勃,就是有一点不好,太容易冲动了。我问你,可知道如今王忠嗣领四镇,控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已经皆在掌握。自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如此军势之大者?”
顾元溪默然,心道王忠嗣已经成为这些关陇门阀的眼中钉了么?他略微思索,灵光忽闪,忽然想到一件事情。这李林甫与李适之虽然都是水火不容的老对头,但两人都是出自陇西李唐皇室。莫非在赶走王忠嗣这一点上,关陇世家的人出乎意料的保持一致?
这样一来,历史就完全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了。当今朝局如此云谲波诡,宛如一团迷雾。
顾元溪尚且看不懂这其中的玄妙,便索性毫不讳言地问道:“这么说来,关陇世家要对王大夫下手么?”
“非也非也。”李适之摇头笑道:“陇右、河西乃关陇贵戚的大本营,老家伙们哪里会那么不知轻重?”
“那这是?”顾元溪苦着脸问道。
“王忠嗣入相,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李适之慨然一叹道:“无论是天时或是人为,都已经扭转不了。我猜想,陛下有意攻打石堡城,石堡城或许便是王忠嗣的封相之战吧。”
“封相之战?”顾元溪心头暗自盘算道:“好家伙,可是历史上王忠嗣明明拒绝皇帝李隆基攻打石堡城的命令,这其中是否跟世家的角斗有一丝联系呢?”
等下,不对劲啊。天宝五年,先是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兼任河西节度使,然后没过几天就跟刑部尚书、掌握水陆转运使各大权力于一身的韦坚一起被一撸到底。东宫党左膀右臂都被李隆基与李林甫一刀截断。
可是,接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