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狩宋-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鱼鹰河实际上是耶律阮为了适应渤海王的战法的一种应变策略,那就是抽调各部族最精锐的勇士,组建由北面宫帐统一指挥的军队作战。
耶律阮其实非常羡慕汉人,汉人无论多了羸弱,他的军队总是能够按部就班,协调推进。郭威王峻是这样。符彦卿也是这样。渤海王看不懂,但是总体上也是这样。要打仗,那就是整个民族再打。粮草,器械等等准备的充分。一点一点推进,虽然慢,也很容易被铁骑撕破,可是很有韧性。战争会拖得时间很长,稍不注意就会被狠狠地咬一口。
耶律德光就是这样在大胜之后,优势一点一点丧失,不得已撤回来,并在路上丢了性命。
耶律阮尝试整合各部族。鱼鹰河的战役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可是各部族买账吗?当然不会完全服从,耶律阮把王族都没有完全整合,何况是众多的附属部族?阳奉阴违的事情多了。于是沈河与鱼鹰河一代辽军的后勤出现了问题。
只要是统一的军队,后勤给养你只能朝廷解决,你让各部族自己解决?即便是那些勇士自己带了奴仆也不行。相反更加加重了朝廷的后勤压力,因为人吃马喂,这是巨大的消耗。要么你就回到当初耶律德光时代,各部族各自作战,各自打谷草养活自己,那样朝廷就不用管了。当然战利品也归各部族。
白氏将暗线传过来的情报整理后,一点一点讲给高继冲听。
“辽主在辽东处于两难境地,统一军队。统一协调作战,粮草更不上,战争消耗到一定程度,他增兵都很难。如果各自为战,很容易被我们各个击破。辽主想要整合各部族,现在已经引起了反弹。辽主只能缓缓推行新政。”
高继冲摇头道:“耶律阮完了。”
刘铣和李辰都疑问地看着高继冲。
高继冲笑道:“我大汉族从炎黄开始整合各部族,到现在两千多年,经过了无数次战争财做到了民族和文化弥合。耶律阮要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完成整合?他不是神。”
“为什么?”刘铣问:“难道像我们这样抓教育也不行。”
王婉容噗呲笑了:“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是强势民族。我们的人口占绝大多数,自然可以融合一些小部族。契丹人不是如此。契丹本民族人数很少。他们就是一个由不同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而已。”
高继冲道:“对于辽军,这是好事。现在能够和我们打成一个相持。但是这是双刃剑,辽河整合的军队还算少的,在燕云,这种整合在加速进行。我们这里新辽军不过五六万人。可是在燕云方向,辽军要对汉军形成优势,需要至少五十万人以上。上千的部族需要整合,他还要处理好实力强劲的王族。”
高继冲笑道:“耶律阮犯了一个错误,足以致命的错误。乾佑二年,翰和公主阿不里联络明王耶律安端谋叛,耶律阮将萧翰诛杀,阿不里则在入监狱后死去。但是却把安端的儿子察割留下了朝中为近臣。耶律安端就在沈州,晋王把他赶出去了。可是这次反攻,所用的军队却是北面宫帐耶律阮的嫡系人马。耶律安端虽然有所反击,占了几个地方。可是耶律阮利用攻打女真的机会,把耶律安端的军权给夺了。”
高继冲检查土炕和火墙是否温暖:“对耶律安端的压制决定,实际上耶律屋质安排的,因为察割不是一般人,他在偷偷谋划篡夺皇位,这没有逃过耶律屋质的眼睛。耶律阮不相信察割会反叛,所以耶律屋质只能削掉察割的实力。这个耶律屋质是个人才。”
高继冲叹了口气:“辽人气数未尽,人才不少,辽河打成这样,他们的应变已经非常快了。耶律阮现在强行整合部族,就给了耶律
察割联合各部族干掉耶律阮的机会。其实这个已经有苗头了,耶律阮以前的皇后甄氏是汉人,今年被各民族逼迫,不得不立妃子萧撒葛只为皇后,这样就是两个皇后。这就表示耶律阮的一些政策已经触及到了各部族的底线,他不得不进行平衡。可是国策并没有改,反而因为我们而不得不加强。各部族的反弹会更加大。”
“您是说,辽国也会陷入内乱?”李辰惊讶地道。
高继冲点头道:“很可能,因为一旦耶律阮把各部族压到一定程度,察割篡位的机会就越大,就会铤而走险。”
“耶律察割会成功吗?”
高继冲叹了口气:“不太可能,除非耶律屋质死了。”
“要不我们去吧耶律屋质干掉?”
高继冲摇头:“这个耶律察割能如此隐忍,才干也被耶律阮看好,是个厉害人物。他上台恐怕不比耶律阮差,静观其变吧。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保持鱼鹰河防线,不要让辽军崩溃,但是也不要让他们成势。”
李锦道:“我明白。”(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 兴盛的基础()
战争其实是为了政治服务的,这个道理学院指挥系经常讲。所以大家都没有提出反对。
但是这让战争变成了一种长期行为。
前出鱼鹰河的部队纷纷返回。浑河一线也在歼灭了一个女真重要的一个营地之后后撤。长白山一线,需要女真人与晋军,高丽军的微妙的平衡。如果真的打破这一平衡,就必须花时间处理晋军和高丽军的问题。所以那边也撤了。
不过游骑兵在沈河与小辽河流域继续突袭辽军的小部队,对一些明显带有敌意的部族的打击也毫不留情,并且一度到了辽河流域。
广州和沈州的辽军的后勤被持续威胁,越来越困难,从而不得不仰仗耶律安端。
耶律安端大喜过望,因为这避免了这一系的衰落,也让耶律察割多了一些底气。
高继冲检查了每一间住房的火炕和火墙,并让吴夏无论想什么办法也要把锅炉运到大的军营的城镇。
水泥还在使用,不过需要用热水并给构筑物搭上棚子,里面生火才能让混凝土凝固,却不被冻坏。还好这些森林的枯树已经几十年上百年没有被清理,现在全部拖出来,勉强足够这个冬天的木材用度。
给军队和老百姓最好的房子,最好的村镇防御体系,足够的吃穿用度。高继冲给了总理府太多压力。还好,总理府在吴夏和奚常、王朴等人的运作下,支撑了下来。而施睿静则对官员的贪渎没有丝毫的容忍度,他记住了高继冲的一句话,那就是没有“官员”,只有公务员,就是替老百姓办事的办事员。办不好事,直接开掉。要是贪渎,按照律法。该查办的查办,该杀头的杀头。
官员的地位不高。可以说比军人差远了。要是被军队发现了贪渎,那就不是查办的问题,恐怕是直接被驱逐出境的问题。
渤海现在已经有九个县,五十多万人,军队有接近一万八千多人。所以军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高的。这是因为这五十多万人都经过了挑选,人口素质本身就高。就算高继冲实行了精兵政策,这个比例还是不低。
加上军队在大多数地方都直接参与了地方建设,所以各地方政府的官员其实也没有欺压百姓和贪渎的本钱和空间。当然最关键的是高继冲可是一直在基层跑呢。
高继冲都是这样。其它人就更加不敢摆官架子。
当然耿先生除外,耿先生眼看着王婉容和高继与民夫们混在一起,教他们在冬季使用水泥,教他们把森林里扫出来的树叶与开垦时割的各种草混在一起制作堆肥,而不是和以往一把火一烧了事。
这些民夫因为过来时间不长,对一个王爷亲自做这些,还是十分新奇。但是大部分的官员和战士们却没有任何稀奇,因为在学校或者平时的教育就是这样。
耿先生虽然喜欢这种融洽的气氛,但是她是谁?是特立独行的耿先生,穿衣服要最好看的。容貌要保护最好的,气质是要保持优雅的。就是给老百姓帮忙,也是挑选她认为比较优雅的事情。不过她不会离开高继冲太远的距离。没带面纱的耿先生十分没有安全感。
这就是矛盾的耿先生。
不过也因此,高继冲走到什么地方都不像一个王,而耿先生更加像一个女王。
当然这是在自己的老百姓眼中的感觉,在被抓起来的那些俘虏们的眼中,所有的渤海人,似乎都是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那是王亲自参与建造的啊!虽然高继冲很多只是过去指点。顺手帮忙递了一块砖石而已。至于击败自己的渤海师的战士,那是天兵天将。千里眼,顺风耳。轰天雷,千军之中,飞剑取人头。这些都是传说中仙人才会的事情。渤海师的战士似乎都会。每个战士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一两样仙器。
这些俘虏大半都是部族勇士的奴仆,有些对主人还是十分忠心,所以即便是主人死后,也都拼死作战。但是不怕作战时间长啊,渤海师的战士知道这些奴仆战斗力比部族勇士差太远,从体型,营养程度等等方面,很容易区分。所以多半会选择先杀勇士,然后再剿灭仆从。这样活下来的都是这些人。
长时间的训练和实战让渤海师的战士枪法非常准,因为子弹实在太宝贵了,浪费不起。战场上也心狠手辣,你不能举手投降,就算是伤员,伤的不能动,多半都会一刀隔断你的喉咙。所以每一场战斗下来,参与作战的不管是部族勇士,还是他们的仆从,俘虏并不多。
高继冲所在的这个营地的俘虏只有四十多人,被安排干最累,最艰苦的活。
冬天结了冰的土地非常硬,除非你穿透了冻土层。不过这些俘虏们似乎没有什么怨言。因为这里的人把他们当成敌人,但是没有当奴才和下人,吃饭睡觉大家都是一样的。甚至有一种俘虏们没有感受到的尊重。
“我们的王都不会把我们看成奴才,我们也不会把你们看成奴才,不过你们要是敢跑,敢干坏事,我会杀了你们。”
一个十四五岁的,略有些消瘦的年轻人凶狠地看着一个实在累得动不了的俘虏的眼睛道。
“不敢,不敢,谢谢你,谢谢你。”那个契丹人汉话讲得不错,年轻人虽然对他不客气,可是却让他过来坐在火堆变烤火和休息,所以他只有是感激。
这一情景刚好被耿先生看见。
耿先生笑道:“小家伙,不要随便喊打喊杀的。杀气这么重。”
年轻人笑得十分羞涩:“我是要当兵的,我已经在识字,每天都在练习跑步,我就是这个不合格才没当上。但是我今年还会去考,当兵没有杀气不行。”
跟着耿先生的一个女卫笑道:“小家伙,你错了,当兵需要杀气是一回事,但是那是对敌人。当兵还要有为了乡亲而死的觉悟。这些人现在是俘虏,不过如果表现得好,可能会成为我们的乡亲。”
年轻人昂着头道:“我可以为了乡亲去死,不过那要等到他们成为乡亲才会,现在可不是。”
在另一边,负责看守俘虏的一个年轻人走过来跟他击了一下掌。表示认同伙伴的话。然后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了。
耿先生吃惊地发现,这些小家伙们身上有了一种傲骨,全身散发着活力。
她脱口而出:“这就是继冲说的希望吗?”
女卫笑了:“是的,不过还稚嫩得很。王爷说他们起来了,才是国家兴盛的基础。”(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 残缺的天道()
因为白氏对高继冲的约束,除了少数倾听情报和处理一些政事以外。王婉容和高继冲平时的日子过得十分平凡,但是白氏不反对高继冲和王婉容东奔西走和干体力活。只是对体力劳动的强度还是有所控制,既不能懒下来,也不能超过一个孩子可以承受的极限范围。
而当渤海王和王妃就这么走动在民间,其实对于政府是非常大的压力。一些老官员活得战战兢兢,而一些新官员则不愿意留在衙门,他们也都喜欢在外面跑,毕竟现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建设期。即便是基础建设完了,还有保护区,农场,牧场,林场自身的建设,那是一条无止境的道路。
“你说得对,环境的进化和人的进化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即便是以后一些基础设施完了,也不要懈怠,可以躺下来的享福。除非你想继续这么羸弱下去。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高继冲认可了林区官员的话。
现在的森林看起来要稀疏一些,不过这部分的森林年龄都不算大,只是偶尔有几株千年大树,且都在沟谷里面。
“大唐伐高丽,曾经有一场大火在整个辽东蔓延,之后是渤海国的征战,东丹国的征战。就是现在这场战争也波及的范围也不小。战争对于环境的破坏虽然不是有意的,可是这里确实很少有超过千年的古树。甚至四五百年的也很少。火是森林的死敌。”
筹建老顶山林区的是林业司的一个官员,不过他以前是一个道士,曾经在武当山修行,是最早加入新军的那批人。三个月前在千山的一场战斗中受伤,虽然救过来,但是一条胳膊用不上力。跟不上训练强度越来越大的战友,所以只能退到林业司。他算得上是从小生活在森林之中,参加新军之后。除了训练,选的也是农学和林学。到林业司是他主动提出来的。
“有人维护的森林。发生火灾的几率很小,因为我们能够让森林始终保持年轻,始终处于进化的过程中。不过王爷,单单只是维护森林,我想还不够,因为相对于蜀山一带,这里的天道有缺,历次的大火把很多物种都烧掉了。这里的物种数量比来苏县还要少。物种过少,天道就不会完整。越不完整的天道越脆弱。森林在退化,王爷。”
这是一片针叶与阔叶的混交林,在高继冲看来,这里的物种比后世那是要多太多了。可是这个官员却说少,还是非常少。
“难道不是因为这里太冷了?”高继冲问。
“冷怕不会成为绝对的原因。因为有些树木是可以进化的,这还是您提出的理论。不过您还是出来见得少了。同一个树种,在盐碱地区和在高寒地区都会有不同的形态。有些树种很明显有着亲属关系,恐怕就是因为他们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进化的结果。而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可以稳定或者维持周边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陈陶先生提出来的风水学说。就比如这片林子。您没发现地面上雪不算多,而且气温也不算寒冷?”
这是位于山坡上的一块林地,这里岩石出露非常多。不过都长满了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地面上雪少是因为这里有十多株千年以上的红松以及冷杉,还有一种明显不是红松的松科植物。
它们能够逃过火灾,可能与生长的地方有关,背风,山石多,有一道小溪从山上留下来,巨大的冰棱下面仍然有不小的流量的溪水,不远处的小潭虽然有冰,可是只是靠岸边冻结着。更加幽深的山谷下面腾腾冒着水汽。水汽在松枝上重凝结,风一吹过就纷纷掉下来。可是山谷里面却绿意葱葱。
“这些大树替这个不大的山谷挡住了风雪。形成了一个小环境。森林中的风速比辽河平原要满多了,而且水汽也要充沛很多。草场就差了很多。到了北方的大漠,基本留不住风水,自然也就形不成小环境。”
“有些道理。可是我觉得这已经不错了啊。”高继冲很喜欢这种环境,因为后世无论如何也见不到。
“从山谷往上,这个区间,天道还不够厚实,生活在这些大树中间的藤萝和寄生植物还不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