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1985-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买卖的那些人,现在来看的话,他们可能都有家有业,能回去吃家里的热饭,就不会在外面吃的,但这里毕竟是整个密州最繁华的地方,也是交通最拥挤,人流量最多的地方。”
一边说着,俞铮一边领着李国政又回到了刚才他们去过的十字路口。
这是两条东西南北走向的四车道马路组成的十字路口,用未来人的眼光来看的话,这样的两条狭窄的道路,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看的,实在是太过于简陋了。
但在这年代。
一个县城里面能有这么几条横平竖直的柏油马路,还是挺值得称耀的,密州的经济算不上发达,但仅仅是在潍安地区来看的话,这里的经济也是数一数二的,在当年困难的时候,潍安地区还有一个顺口溜,说‘待要吃饭密安二县’,这里说的密指的就是密州。
李国政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搞不明白俞铮为什么要让他来这里。
“你看,从这里往东,有两所小学,从这里往北,有三所初中,从这往西,有棉纺厂,被服厂等很多家厂子,几个大厂的家属院也是在这边的,而往南,就是百货大楼跟农贸市场,甚至市委市府的驻地也是在这个方向上的,而这个路口,就是这四个方向上面的一个交汇点,在下班时间,人流量会特别大。”
听到俞铮这么说,李国政还是有点不懂,他疑惑着问道:“哪又怎么样呢?农贸市场那里的人也很多啊,而且还集中,但是我们问了一下那里的人,他们都说了除非特殊情况,否则是不会在外面吃晚饭的”
“目标不一样的,农贸市场的人大多是有家庭的,而我们在这个路口做的话,主要做的是行人的生意,尤其是那些放学的孩子跟那些还没成家的年轻人的。”
俞铮依然是耐心的解释着。
“孩子跟年轻人的生意?”李国政一时之间有些转不过弯来,他有些理解不了,做孩子的生意?但是那些孩子有钱吗?还有年轻人的,年轻人没成家是不假,但是他们有父母啊,能回家吃父母做的饭,谁还会在外面花钱买饭吃?
“哎!”
见到自己的朋友这么不开窍,俞铮也是无奈的叹了口一起。
“这样吧,等一会我们一边卖我一边跟你说,事情没你想的那么表面化,你觉得学生一群小屁孩有什么钱,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里五六所学校,加起来两三万学生,就算是从这个十字路口走的只有一半,也有一万五千人,你觉得一万五千人都没有钱吗?而且孩子花钱是不理性的,他们喜欢为没吃过而且好吃的东西花钱,他们喜欢为了他们没见过的玩具花钱,他们会为了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花钱,孩子的钱恰恰是最好赚的,因为他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是没有智商的。”
说着,俞铮也笑了笑,他觉得他这么说小孩子有点不怎么厚道,实际上,他当年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还有年轻人,这些人有工作,手里有钱,他们是最喜欢新鲜事物的,只要你做的好吃,他们就不会拒绝,而且,这些人怕麻烦,如果你卖炒菜之类家里食堂天天吃的,他们兴趣不大,但是你卖的是他们平时家里不会去做的,那就不一样了。”
说完,俞铮便向着李国政招呼了一下:“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买了东西先回去吧,鸡蛋什么的等来了再买也可以,不过这些芝麻我还要炒成芝麻盐才能用,还要和面,还要把家伙事什么的都搬到这里来,我们要在四点半之前把我们的摊搭起来才行。”现在是五月份,一些学校五点就要放学,很多单位都是五点半下班。
昨天具体卖了多少个俞铮也没数,不过按照收到的钱来说的话,大概六十五到七十个应该是差不多的,当然,今天在县城里面卖,面对的人流量至少会大十倍。
当然,人流量多了十倍不代表销量就会多出十倍。
实际上,也不可能多十倍。
就算是真的多出了十倍,那俞铮估计自己一个人也不可能做得出七百份那么多,按照昨天只是做了七十份不到的量就累的要死的体力,真要做七百份的话,那可就真的要死了,虽然说李国政可以帮忙,但首先他也只是刚刚开始学着做,打打下手还可以,真的让他去做这个,可能是要砸掉招牌的。
想了一会,俞铮便准备和大概可以做三百份到三百二十份的面,这个数量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字。
虽然比昨天多了差不多四倍多的数量,但自己咬咬牙应该还是能做出来的。
这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尽管累了点。
在面对多出十几倍甚至是二三十倍的人流量的时候,这样的一个数量应该也很容易卖,不出意外地话,应该是剩不下面团的,就算是剩下,想必也不多。
到时候自己做着吃了就是。
和三百多份鸡蛋灌饼用的面还是挺累的,一份鸡蛋灌饼一两八到二两,一共就需要六七十斤面,而标准的一袋面的重量是五十斤。昨天和大概七十份的面俞铮和了两次,实际上也是他没想到生意火那么火爆,一开始和面的时候和少了,也幸亏就在家门口,现和都来得及。
但今天是到县城里面去,在和面的时候就要算好重量。
不然和不够或者和的太多都是麻烦。
从两点半左右一直到快四点,俞铮啥也没干,就一直在和面。这事李国政也帮不上忙,鸡蛋灌饼用的面和的时候需要一点技巧性,不是随便和一下就能用的,自己也没时间教他,所以只能够自己来了,不过李国政也没闲着,像是到时候要用得到的蜂窝煤炉子,摊饼用的黑铁鏊子还有案板,以及其他的诸如油酱调料之类的东西他也都搬到了他家的那辆破旧的木板三轮车上。
当俞铮累得够呛,把晚上要用到的面和完的时候,那辆木板脚蹬三轮车也已经被李国政给装的满满当当的了。
第六十一章 小学生里也有大款()
临走前。
俞铮又跟李国政仔细清点了一下要带的家伙什的数量。
毕竟是第一次干,什么都不熟悉,唯恐遗漏了什么东西,而且摆摊的地方也离着远,到时候再回来拿也有点不方便。
一切都准备妥当,一切无误之后,两人终于开始了这一次的试水之旅。
这年代的路边其实没什么沿街的商品房,基本上都是一些城中村的民房,而且也不像是七八年后,这些沿街的民房通常会在面向马路的这一边开出一个门来做点小生意。
这年头在北方自己做生意的是很少数。
在密州县城人流量最多的这个十字路口附近,在下午四点半左右的时间点上面,也就只有俞铮跟李国政两人在摆摊而已,甚至在他们整理各种家伙什的时候,还引起了一些在附近住的老少爷们大爷大妈们的围观,他们还好奇的看这两人到底是要干什么,如同昨天在酒厂的家属院里面经历过的情况一样。
当俞铮把今天用白布红笔刚写的鸡蛋灌饼的横幅挂出来之后,很多人也都交头接耳的讨论了起来。
有人在讨论鸡蛋灌饼是什么,也有人在讨论一个三毛钱是不是太贵,而事情不多李国政也耐心的跟他们解释着,还不断的进行着很朴素的产品推销,说着诸如鸡蛋灌饼很好吃,希望大家到时候尝尝的话。
不过面对一个自己从来没见过,甚至是没听过的东西的时候。
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观望。
更何况现在在这里围观的也大多是一些年纪岁数比较大的,他们的想**比较守旧,都是经历过最困难的苦日子,对于那个岁月深有印象的,特别的节俭,根本不舍得乱花钱,让他们花三毛钱来买一个鸡蛋灌饼,估计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所以俞铮就没怎么在意,只是一门心思的对面团进行着正式制作之前的预处理。
顺便也跟李国政传授一下自己的制作经验。
教他怎么**蛋灌饼。
毕竟,如果两个人都会做的话,那就能卖出两倍的数量。
也就代表着能赚两倍的钱。
说起面团的预处理。
其实也挺简单的,就是需要把和好的面剂子分成大小的两块,然后在小面剂子的表面上抹上一层油,这样有这层油的隔断,在烙饼的时候,才能让饼的上下层分离,变成中空。当然,最好的选择是用猪油,因为猪油格外香,但猪油这东西需要自己用肥肉来炼油,太浪费时间是其一,肥肉不好买也是其二,现在可不是几十年之后。
几十年之后的人割肉的时候喜欢割肥肉少一点的。
因为那时候的油脂摄入量早就超标了,但这个年代不同,这年代的人割肉的时候恨不得肉全都是肥的,这样就能炼出更多的油。
没有足够的油脂摄入的时候。
人是很不容易吃饱的,未来的一些饭量小的,尤其是娇滴滴的女孩子,一顿饭吃一点点,连一两都不到的米饭或者是一筷子面条,甚至是一小块馒头就说自己吃饱了吃不下了。
其实就是平时的油脂摄入以及营养跟上了,不容易饿,或者说是更加顶饿了。
在这个年代可不行。
这年代的人饭量特别大,哪怕是一些女生,一顿饭吃两个馒头也是很寻常的事情,就是因为肚子里没有油水,只靠粮食是很难顶饿的,只能靠多吃。
女生都这样,更不用说男人了。
在五点多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俞铮计划当中的第一批顾客,一些刚刚放学的小学生跟初中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格外好奇。
在天天上学放学都经过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个自己之前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如果不围观一下,那就不叫孩子了,好奇心旺盛这几个字可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尤其这个东西还卖一个一看起来就很好吃的东西的时候,那孩子的兴趣也就更大了。
吃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孩子的。
再加上鸡蛋灌饼烙制的时候很有观赏性。
尤其是在鏊子上面烙烤的面饼突然受热膨胀,像是气球那样开始膨胀起来的时候。
对于孩子来说。
这样的场景如同魔术,在那两个同时鏊子上的面饼开始膨胀的时候,正在围着看的那些小孩子们纷纷的露出了惊奇的目光。
就像是看到了什么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
其实不用说是这些小孩子了,实际上,就算是在前世,俞铮在自己的朋友面前给他们当众烙制鸡蛋灌饼的时候,他们看到面饼会像是气球那样膨胀起来,也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之后,随着面饼的麦香,夹杂着鸡蛋的清香,葱花受热炙烤后的浓香的味道飘散开来。
很多小孩子也都禁不住美味的诱惑,纷纷的舔了舔嘴唇。
眼睛里也都露出了渴望的神色。
他们凭借着他们朴素的经验就可以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眼前这个第一次见的,叫**蛋灌饼的东西,似乎是很好吃的样子。
但看到横幅上写着的三毛钱一个的,他们也是纷纷的露出了一副苦瓜脸,因为这个价格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有点太贵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就算是家里给一点零花钱,也不过是几分几分的给,多的也就是一毛两毛,而这一张鸡蛋灌饼就要三毛钱,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了。
虽然这样。
但很多小孩子还是恋恋不舍的看着那金黄色的香气扑鼻的鸡蛋灌饼,挪动不开自己的脚步。
他们是真的很想吃啊。
也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没有钱。
在俞铮的头两个鸡蛋灌饼快要烙熟的时候,一个十岁左右的小胖墩从后面挤开了人群,耀武扬威的拿着一张一块钱的大钞,递到俞铮的面前,然后他得意的环绕了一下四周,很豪气的说道:“给我来两个!”
李国政闻言顿时一乐。
他还真没想到这群小屁孩里面还真有大款。
连忙接过那张一块钱的大钞就给这小胖墩找钱,而俞铮也没闲着,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将煎饼鏊子上的两个烙熟的鸡蛋灌饼给铲到了案板上。
然后就是芝麻盐,辣酱之类的调料一撒一抹,用他今下午刚买的包装纸将其一卷,就将两个刚烙好的,还热气腾腾的鸡蛋灌饼递给了那个早就等的不耐烦的小胖墩的手里,而那个小胖墩显然也是个馋鬼,一接过来也不嫌烫,对着鸡蛋灌饼就是一大口咬了下去。
第六十二章 忙不过来()
“好吃!”
这小胖墩狼吞虎咽的只是几口就将第一张鸡蛋灌饼吞下了肚,吃完之后甚至还舔了舔沾了些油的嘴唇,脸上也是一脸满足的神情,同时嘴里也不忘记牛气哄哄的对着旁边的其他人炫耀了几句。
然后意犹未尽的拿起第二个又吃了起来。
一边吃着,还一边言语不清的说道:“大哥哥,这玩意还挺好吃的,你们明天还来不来卖啊。”
李国政马上笑着接话道:“卖啊,怎么不卖?我们这一段时间下午都会在这的。”
其他的人也都是眼馋的看着正吃的津津有味的小胖墩,不断的咽着口水,一些人肚子里的馋虫也开始蠢蠢欲动,有些按耐不住了。
馋是小孩子的天性。
跟昨天的局面一样,有了第一个人做师范之后,局面也就打开了,三毛钱一个的价格不便宜,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吃不起的,但俞铮要卖的鸡蛋灌饼的数量也不多,从这么多学生的群体里面,卖出一百份也就差不多够了,剩下的二百多份自然会有其他人来进行消化。
一个学生要拿出三毛钱确实比较困难。
但是两个学生一凑,那难度就下降了很多了,有了第一个小胖墩当带头吃螃蟹的,而且还吃的那么香甜,那其他人更是没什么顾忌了,一些有钱的也纷纷的直接拿出三毛钱喊着‘给我一个’,一些钱不大够的就跟自己认识的同学一人出一半来购买。
只是短短的几分钟。
竟然就定出去了二十多份,速度比昨天在酒厂的家属院里面卖的还要快。
而且在后面排队的人至少还有二三十个,李国政怕自己记混了,也没敢收钱,只好是让他们先等一下,等前面的人买完了再继续卖。
中间也有一些小孩子等的不耐烦离开。
但总归是有更多的人递补过来,排队的人数没少反而越来越多。
俞铮几乎是停也不停的在做着鸡蛋灌饼,今天他觉得做起来要比昨天做的要快,或许是毕竟昨天做了几十个,手熟练了的缘故。
他跟李国政的分工也很明确,他把面饼擀好,而李国政负责将他们放到鏊子上面。
俞铮会接着继续擀新的。
而把鸡蛋打到搪瓷缸子放上葱花搅拌成鸡蛋液的活也属于李国政。
火候差不多了的时候俞铮会负责把鸡蛋液灌进面饼当中,然后过个十几秒,火候熟的差不多了,就由李国政将面饼从鏊子上铲起了,加上各种调料,用包装纸包起来递给顾客。包装纸其实就是那种草纸,未来吃一些外表油腻的食物的时候,也会经常看到有人用这种纸垫着吃。
这样分工明确的工作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劳动的效率,而且也格外的省力,虽然顾客要比昨天的要多上不少,但效率竟然还比昨天快上很多。
这里围了这么多人也很容易的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一些五点半下班从这里路过的不约而同的也会向着这里望上几眼,大多数人可能也就是直接过去,并不会停下,但总归是有一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