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星空统治者-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谨慎起见,联邦指挥与帝国指挥部再次进行战术讨论,两小时后,第二轮反击舰队脱离防守区开始加速时,舰队的构成已经跟之前的会谈结果完全不同。
获取更高的战术时效性并保证低侦察失真率,必须加快战术动作,最简单的是不改变双方战力构成,直接启用规模更大的舰队执行任务。帝国方派出的是皇家舰队郁金香军团和皇家舰队飞鹰军团,另外组织了约两百艘民间战舰,联邦也派出了此时K11唯一一支主力舰队第五舰队一半的力量。
顺带一提,在K11帝国在舰队方面的综合实力是超过联邦军的,除了帝国舰队本身每个舰队有足够完善的舰型构成可使用更多变的战术外,帝国也可以更容易征用民间力量,比如参与本次作战的民间战舰就全部来自于帝国雇佣军的勋爵们,这本身就是民间武装中最强的一批。
整体规模几乎是前一轮反击战的四倍,跟风的散兵游勇们自然也就更多,约两千艘来自帝国、联邦以及K11本地的各型战舰跟在大部队后启动了超空间跳跃程序,会有K11本地舰船参与,也是因为联邦指挥部在与帝国谈判的早期就放出消息要组织第二轮反击作战。
由于联邦主力舰队与两支帝国皇家舰队的参与,第二轮针对K8的反击作战仅巡星舰就有超过三百艘之众,哪怕其中有一半都是十多年前的轻型巡星舰型,也不可否认仅仅是巡星舰的部分就已经超出第一轮反击接触的整体战力!也正是它们的存在,才让跟风者云集,看起来就像是要一口气把K8拿回来一样。
然而事实再次证明,真正的多星系战役,完全是交战各方综合实力的比拼,前线武装力量仅仅是诸多环节中的一个,也许很,但并不能瞬间决定成败。
大规模舰队跳入K8只进行了短暂的激烈交锋,刚刚完成跳跃点周边清场的行动开始加速,虫群就获得了什么信息再不给人类留下机会,在十几分钟内就从普通雷达侦察中消失的一干二净。
官方舰队里有超空间信息综合系统用于执行特种侦察,虽然并不保险,但高密高频度的扫描仍然能确认虫群进行了全面收缩,撤退方向直指K8G3!
K8的环境很成熟,其中K8E2是一颗刚刚因表面温度降低进化出大面积海洋的潜力岩质星,而气态星K8G3则拥有十多颗无大气的天然矿产星,如果不是位处抵抗阵线的特殊位置,是非常适合开发的。但是这种良好的环境现在却给第二轮反击舰队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
这群虫子很特殊,它们有一定雷达波吸收能力外还能进行物理隐身,在正常的太空环境下还能用超空间信息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识别,一旦拥有稀薄气体粒子的环境里,会更难被找出来,特别是K8G3这样的气态星,其稀薄气体粒子的影响范围往往能超过上百万公里距离,根本就是虫子天然的埋伏区。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超空间信息分析,联合舰队完全可以一点点的将虫子们找出来轰杀,就算是星球表面的,直接炸掉星球恐怕也不会有人进行追究。
可是K7虫群那巨大的数量始终是指挥官心中的不稳定因素,联合舰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甚至只是前往恒星系中心区,都可能遭遇到来自各方向的虫群狙击。
从侦查数据到K11,到守备跳跃圈的虫群开始收缩,总计时间六小时,也意味着一旦战舰群突入K8星系地区,很可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遭到虫群的攻击,八个小时或许足够数次超空间跳跃,但是对于扫平某区域会隐身的虫子却是太少了点。
风险很大,却不能什么都不做,
在帝国舰队的统一调度下,联合舰队开始进行侦查点设置,与K11设置的侦察网截然不同,本次使用的是帝国专为大规模战役中敌占区长时监视所开发的超距侦察设备,系列名字是黑暗之眼。
黑暗之眼的形状类似强力战机,长度同样在三十多米,成反雷达多边形整体棍状,实际上它在舰上也是战机编制。投放很简单,在设定保守范围和观察区后按照战机的方式投放,然后就不用管了。
根据保守范围设定,黑暗之眼会与观察区保持距离,以近设定的轨道进行定轨运动观察,通常避免碰上常规巡逻舰队会尽可能避免与黄道面水平。同时断点定向对指定地区发送脉冲压缩数据包,脉冲数据包的有效接收范围非常大,在没有大行星干扰的情况下,能超过两千万公里,在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强度偏低的战役级电磁压制下也能保证五百万公里距离内数据不丢失。
黑暗之眼之所以是敌战区侦察器,除了特殊的通讯方式,其观察模式也更近似于科研型观察器,同时使用大口径物理观察及光谱观察,定轨低速带来的稳定性让这种观察方式能辨识出两百万公里内直径五米的天体,在一千万公里范围观察大型天体群落精度也不错,类似的民用观察设备一般被用于小行星带勘探器上,当然其成本也远不是普通侦察阵列可比,甚至比强力战机还贵一点。
除了投放一定数量的黑暗之眼方便后续K11在K8跳跃圈的侦查数据采集,帝国舰队在与联邦第五舰队指挥官进行沟通后,对K8E2施行了战术区域鱼雷打击!
战术区域鱼雷可以说是太空鱼雷武器的代表,能完全与导弹类武器区分,其打击范围能遍布整个恒星系,标准弹头单发对有大气行星的内部打击效果相当于五千万吨TNT当量,五发以内就能造成地壳板块运动!要不是鱼雷的个头大速度偏低,突防不易,同样会变成禁止武器,一颗这玩意售价就要一百星币,数十倍于常规导弹。
帝国使用的不完全是标配战斗部,搭配了一半的增强型突防战斗部,增强型突防战斗部会在最后阶段放出五到十二颗导弹及六十个以上诱饵突防弹,使用五颗导弹的配置可以直接搭载太空战常规导弹的弹头,包括聚变弹头、熔融弹头、电磁干涉弹头等一系列种类。
总共发射了三百枚战术区域鱼雷,根据设置,它们会在一百小时后同时向数个预设目标发动攻击,如果效果好,应该能对K8的虫群可能驻扎区域造成重创,并且不会造成行星熔融。
在跳跃圈里做完手脚,人类对虫群的第二次反击接触宣告结束,大批舰船完好无损的回到了K11,接下来怎么做还要看虫群的反应。
;
第八十一章 发展银行的心思()
短暂的接触中人类舰队稍稍占了点便宜,还没来得及等雇佣军去侦察战术鱼雷的攻击结果,就收到了一条噩耗,一条用跨星系通讯系统反复播放的公开信息。
“因特殊原因,K14恒星提前点燃,除跨越K14地区的通讯将受到干扰,相关影响暂不明确,望各方K14后续动态。”
来了!
听到消息的潘文眉头紧锁,他并不认为K14的点燃和虫群有关系,K14是颗随时准备点燃的恒星,质量摆在那,别说是生物体,就算人类最高科技造物也不可能在核心区的压力下安然无恙,何况类似的天体内部早已开始增温,与点亮的恒星区别只是是否达到聚变临界而已。
公开信息中的特殊原因暂时无法得知,不过以K14的地理位置,短短的几个月里就会造成KT星团后续编的恒星系与星际桥方向联系衰减甚至中断……K14此刻的运动位置横向延伸零点二光年就足以挡住两侧大部分的通讯角度。
K30的虫群还没消息,如果跨星系通讯出了问题,只怕还有的麻烦。当然以潘文微弱的力量,哪怕凭威望和能力能偶尔统领K11全体本地武装,也不见得能对繁殖能力离谱的虫群造成什么重创,他所担心的还是K14本身。
他刚开始发迹那会儿,星际联合银行就试图以雇佣的方式找过他,借此机会他也知道K14的点燃时间还需三十多年才对。
星际联合银行不是阿猫阿狗,K14一直就是星际联合银行的尘状星晶产地,他们实地测试的数据发生如此重大的偏差可能性太小。另一个佐证则是联合银行与发展银行对K14恒星进行L3级工程改造,L3级工程的目的是利用整个恒星全部的能量,这项工程一动,就是按多少颗矿产星来算,工期更是遥遥无期,这种代价下他们不可能不对K14恒星进行严格的指标审查。
恒星点燃的过程是个以引力搜集物质质量逐渐增加内部受压增温的过程,真正完成启动内核之前基本上不存在过多的非常规变量,同时正在进行L3级设施建造的星际联合银行也不会允许有天体在这个阶段被吸入K14恒星,事实却是K14现在就点燃了!如果说中间没人做手脚实在有些勉强。
那么最容易做手脚让K14点燃,而K14点燃后最大的受益者会是谁?问题的答案几乎就差写出来——行星发展银行,这个已经拥有12颗自有行星的庞然大物。
12颗行星不是多大的数字,一颗气态星都可能捕捉到数十上百颗岩质行星,比如海默星就足有两百多颗卫星,其中至少有四十多颗重力在0。7G到1。5G之间。只是行星发展银行的自有行星全是已经完成开发的行星,有居民星有工业星,且不去提生产力与经济实力,单纯是12颗行星的位置分布,就使得行星发展银行在KT星团有着天然的战略面优势,极有可能在短时间里变成一个拥有十个星系的怪物。
从战略上看,此时的确是行星发展银行的天赐良机。
人类社会中有足够实力干涉到规模达到十个星系的势力仅有两个,这俩现在可调遣部队大部分都在K11和庞大的虫群僵着。除非双方握手言和并且让对方深信不会背后捅刀,否则根本不可能再抽调出足够的力量去干涉另一场规模不小的大面积战争。即便抽调出一部分战力,接下来也会因通讯不畅难以在战略面取得优势。
行星发展银行的生存策略就是贷款,并在贷款无法回收时获得行星,向国家全面转变是迟早的事情,相比自由贸易区,国家在安全、就业、税收以及团结民众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讲道理,他们在此刻搞名堂不是不能理解,只是还有个K30在那,K14提前点燃明显是便宜了那群虫子。
虽然在超规模战争中潘文没什么力量,却也不能等着水来土掩坐以待毙,理顺了条目,立刻放出舰队自带的通讯舰通知后方他们调集,在未来两个月内务必完成K21到K11的信息传递线路。
这件事收益的不是他一个人,他无需自己出多少钱,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超空间通讯已经是整个人类社会维持战略力量基本平衡的基础。可以试想如果没有超空间通讯,不需几百年,帝国和联邦两个庞然大物就能凭借自身完美的工、商、科研体系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其他势力拉开足够的技术经济差距,像坦克碾土狗一样碾平一切。那时阻碍帝国和联邦扩张脚步的,就不是敢不敢,而是好不好意思去欺负弱的过分的其他国家。当然这是个伪命题,没有超空间通讯的基础,人类根本不可能实现跨星系式的国家。
所以建立新的信息传递线路主要是联系利益相关方,大家有的出通讯船,有的相关地区港口准入,有的出人,或是只负责建立信息筛选办公室。如果K14点燃的影响如早先科学家们预期的那样,以私营公司的名义运营新的信息线路说不得还是条财路,潘文对发财不感兴趣,实际上到了现在的阶段,几十上百万星币丢到人虫战争中也只有打水漂的份,之前K7的第一次接触总成本就不低于两百万星币,他要做的只是找个合适的团体参一股,以便用最低的代价尽可能或许K14之后地区的第一手情报。
另外潘文在K11也不是干闲着做巡逻任务,早些时候去K7试水结果一艘船都没回来的情况吓坏少部分人,最近一次接触也有些本地人的舰船跟去看情况了,反馈回的情报表示人类这次面对的绝不是个各自为战只会挨打的虫群更多的人产生了动摇。
趁此机会,潘文借着自卫抵抗部队作战组长的身份,进行了几个产业的倒卖工作,扣除利润,以不到一千星币的价格到手了一座轻工厂。
虽说是叫轻工厂,但是K11并没有居民星,全是太空工、农、贸易设施,轻工业主要是相对于造舰之类的重工而言,本身主要生产多工程船、小型货柜、舰船内设以及战机/机甲、炮艇用轻量级装甲等。这个轻工厂到手的时候已经进行了少量武装化改造,潘文没有将其进行磁干涉武器化改造,只是从D21开发公司调了点人来进行托管式经营。
K11除了中间的恒星没有自然天体,工厂主要以来料加工的方式进行营利,对星系内销售的利润只能用微薄来形容,不过架不住此时需求旺盛。漫天遍地的舰队、正在进行建设的两颗要塞都需要的轻工制品,调集几百万吨金属、砂石、木料等原材料,远比调集几十万块芯片、几千公里缆线、多少多少其他单位更易于,各方都乐于将一部分物资以原材料的形式运输到K11进行本地加工以减轻后勤压力。
弄个轻工厂,潘文还是出于领导力考量。现在的情况他的舰队不离开K11就会在各业主那里逐渐建立起信任,这种信任到大战时必然比挖矿弄一两艘船更靠谱。他在K11也要花钱,一个几乎满负荷运转的轻工厂就能负担起工资外的部分日常开销如保持燃料总量不下降和补充循环损失的水。同时一个运转中的产业,也更容易获得剩下的本地业主的认同感,前面那个农场武器化后,基本只能维持舰队的日常的食品消耗,而潘文的舰队里巡星舰不只一艘舰上的营养自持区就足以应付舰队大部分食品需求,武器化的农场说是产业,不如说是个摆设。
此外,潘文收到公司转告的消息:受虫群事件刺激和K11对战舰需求的增加,MR243各战舰工厂正在筹备扩大产能,其中第一步就是加速完成已经交付造船资金的订单。
根据通知H1米沙勒会比预期提前两周完成制造,潘文也只能提前开始重新整合舰队。之前负责在K7挖黄金的舰队此时也与本地业主进行置换成了基础的推货柜的货船,多余的数十名人员经过筛选留下一半,剩余的合约被转到D21开发公司MR243事务办公室。之前在MR243军官训练基地接受训练的学员也开始分批召回舰队,提前开始实习训练、心理辅导等准备训练。
……
K11正在战术鱼雷对K8攻击结果的时候,遥远的K35某基地正在为接下来的大行动进行最后的筹备工作。
潘文猜得不错,或者说K14异常提前点燃大部分对星际关系有所认识的人都猜到是怎么回事,不过发展银行的确已经不愿意等下个机会了,天予不取也太过罪孽。
发展银行作出决定也不仅仅是因为帝国和联邦不可能抽出手来管他们,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自己的情报系统知道某些国家对K30虫群的剿灭行动已经最后准备阶段,哪怕只把眼光放在本地区,该时段也是最合适的时机。
K14的点燃的确会引起大部分人的警觉,但是这种警觉对参与剿灭行动的国家没有作用。
发展银行此刻根本就不是国家,哪怕真的找到证据证明K14提前点燃是发展银行做的,它也很容易以非法商业目的为由糊弄过去,比如想侵占K14L3工程的全部股权踢开联合银行。如此大的事情,从审判到赔偿程序的时间需以年计,赔偿执行期只会更长,足以让K14发挥作用,切断本地区与外界的高密度联络。
如果有国家选择对一个商业组织先动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