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毒麦-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志、尹懋进入办公室,做了自我介绍,办公室主任一看,一听,马上明白,赶紧说道:“没错,县民委已经打电话来说了,我们清楚。请问你们需要我们为你们做什么?”
尹懋说:“谢谢你们的招待。我们要去牛场村,需要乡政府派人前往。”
主任说:“没问题。我们请副乡长陪你们前去,只是不要花费太多时间,我们现在的任务挺重,需要人手,不要耽误他时间太长好吗?”
德志说:“没问题。带我们见面后,副乡长就可以回来了,不会耽误你们的工作的。”
主任说:“既然如此!中午我们略备一顿便饭,你们吃了饭再下乡好吗?”
尹懋说:“这,这,这不好吧!”
德志想,尹懋很虚伪。
第137章 正宗荷渣()
德志心想尹懋的虚伪,明明心里想吃,嘴上却不承认,这个客套话,在中国这个环境下,适合成长最强后/
正说着话,主任好像悟出了什么,赶紧起身找出两个纸杯来,放入一些茶叶,说:“不好意思,现在挺忙的,连内勤都下乡去催促村里工作了。”
德志不好意思问是什么工作,既然这样,肯定乡政府实在没有人手,这位办公室主任倒好,一人兼几职,既负责接待工作,又负责乡政府的日常接待工作。
德志和尹懋均接了茶杯,茶水上面,有一层飘渺的水雾,绿茶的清香扑鼻而来。
晓关地处高处,县城在低处。这好像是所有城市相似的地方宝贝芳邻。大多数城市在低处,越大的城市,越是这样。因水往低处流,不往高处流。低处的水,养活了低处的许多人。但人多的地方,就不干净,空气和水都受到了污染。高处条件差,气候寒冷,但能喝到好水、呼吸到新鲜空气。
副乡长此时回来了,他是参加签订协议的那位,在一起合影吃饭,多少都有点印象,他赶紧上来和德志、尹懋握手,说:“对不起,对不起,早晨接到电话,本来应该在家等你们的,但最近乡里太忙,有任务,不得不离开。还请多包涵。”
德志心想,这位乡镇干部倒也客气,为何见不到一把手呢?不过,官巢等级,我们不够格,见不到也正常,见到副职就很不错了。
尹懋对此可能不懂,久在乡间,难免不懂官场,这个和德志的经历有关。作为官员,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司法官员,包括首长、法官、检察官,等等都是讲职务等级的,不够级别,不在一块,不服不行。
强勉在一块,就是不对,这是潜在的规则。
喝着茶,是因德志、尹懋多少算是官场有一点瓜葛,这个脆弱的瓜葛,就将德志、尹懋不得不和层级政府发生了关系,做工作,和政府合作就成了德志所在机构领导认为可行的方法和方式,并且形成了这个模式,不这样做,就不行。
副乡长盛情相邀,请德志和尹懋中午在一起吃一顿便饭,办公室主任说:“早已安排了,就在门口田家。”
副乡长请德志和尹懋前往就餐。德志说:“多谢乡长,我们还想乡长派人下午和我们一起到村里引见引见。”
副乡长说:“没问题。现在实在抽调不出人手了。下午我陪你们去一趟吧。”
田家实际上是一家餐馆,在乡政府大门左侧,非常方便。
德志很清楚,从田家门前走过去,即是可以乘坐麻木车或面包车去到牛场村。
田家的荷渣很有名,荷渣又是晓关的一道特色菜,是晓关的标志菜,乡政府将招待客人的饭馆定在田家,有一定道理。先不说乡政府是不是和田家有什么关系,单凭荷渣的味道,就足以吸引外地慕名而来的人的青睐,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办公室主任早就定好了菜的,他们四人一进屋,老板娘即招呼他们里面坐。
对于饭馆的布局,德志见得很多了,大同小异,只不过有的收拾干净敞亮些,有的稍逊一筹。菜以辣为主,炒菜时对厨师说少放点辣椒,厨师就少放,但做出来仍然很辣,少放辣椒是以厨师来定的,他决定辣椒的多与少,说少放实际是少放了,但厨师总觉得顾客会骂他,说吃得不过瘾,一点都不辣,厨师跟着受气。
不想吃辣椒,尽早对点菜的幺妹(他们称呼女服务员为“幺妹”)说不放辣椒,这样才能确保所炒出的菜不辣。
当地的饮食文化就是这样,以辣为美,不辣不成席。
德志不清楚辣椒所含的热量有多少,但吃了辣椒,身上发热是真的。这和山地人的特殊气候有关,吃辣椒、喝包谷酒可以御寒,身上暖和了,才觉得自己能在山区生存。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火炉和辣椒,是人们家居所必须,至于包谷酒,则是山区男人的最爱。
火炉,只有在夏天特别热的时候,闲置不用,过了盛夏,其它三季都要用火炉。哪怕偶尔天气还暖和,晚上仍要用火炉,这个习惯,也延续了几千年,不容易改变,影响深远。
菜上来了,其它的菜,德志都见过,大同小异,因办公室主任交代了老板娘,少放点辣椒,故,所有的菜都不是那么辣。
受人关注的就是荷渣,传说中的小吃,在发源地吃荷渣,再不正宗就没有正宗的了。荷渣上来后,副乡长介绍说:“这里是荷渣的诞生地。其他地方的荷渣都不能和这里的相比。请尝尝。”
德志用汤勺舀了一勺,放在碗里,慢慢地喝,慢慢地品,的确,没有黄豆的怪味,倒是充满清香,汤里有瘦肉丁,切得很细、很小,几乎是肉末,但全是手工所切,并非从绞肉机里出来的。还有青菜叶,也是切碎了,在荷渣里,如白玉汤里点缀着绿宝石,但香气扑鼻,这青菜的味道,在常常吃肉的人们看来,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非常醒目。
吃着吃着,德志就感到身上发热起来,头上也冒出汗珠,看看尹懋,也是这样。这里海拔高,比宣恩城凉快,吃火锅,吃荷渣,真的是一项好运动。
副乡长及办公室主任倒还好,他俩早已习惯了这里的风味,饮食大概如此,胃从小就养成了某种喜好,伴随人的一生,不容易改变。
老板娘跟他们都熟,在味道和数量上,都还对得起人,大家吃得都很满意。饭后,办公室主任问德志和尹懋:“吃好了吗?”
德志和尹懋都点点头,德志说:“多谢你们热情招待。”
他们摆了摆手,办公室主任说:“不用谢!下午我就不陪你们了,副乡长辛苦一下吧。”
副乡长说:“没问题。”
看来,副乡长好像还服从主任的领导,德志看出里面有这么点意思。
但按照等级,副乡长应该高一级,不用听从办公室的安排。果然,吃完饭要结账,是由副乡长在菜单上签字,等于说,副乡长还是要大一级,否则,就轮不到他签字,而是办公室主任签字。说是主任,实际就是负责接待工作的,没有实权,只是做一些行政管理工作,一般的迎来送往、收发文件等都是主任的份内之事。
德志他们和主任道别,主任说:“从牛场村回来时,再到乡政府来,觉得荷渣好吃,我们再吃一顿如何?”
尹懋说:“多谢主任好意!再说吧,我们这次去牛场村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到时候我们再联系吧。”
主任当然没意见,也可能是一种客套,不必当真,谁知道呢?
主任直接回乡政府,副乡长说:“我去看一看,有没有车回来,如果有,我们坐车下去。”他说着,就进了乡政府。
没过多久,一辆吉普车从政府大院里开出来,副乡长从车窗里往外招手,说:“请上车吧。”
德志和尹懋就上了车。司机是个酗子,从后视镜里冲德志笑了笑,然后开车出发。
副乡长介绍说:“牛场村是烟叶大村,也是粽叶大村。”
德志问:“乡政府这么忙,是在忙什么?”
“忙种烟。山区土地少,种包谷喂猪,浪费了土地。政府号召种烟,和烟草公司合作,将烟农的烟叶全部收购,评定烟叶的等级,然后按照等级和重量收购烟农的烟叶。”副乡长说。
“还有,就是山上到处都有粽叶,农民们收集粽叶卖。”副乡长接着介绍说。
“那粽叶是干什么用的?包粽子吗?”德志问道。
“出口的。主要卖给日本。日本喜欢吃料理,这粽叶刚好用得上,不是单单吃粽子才用这个叶子。”副乡长介绍说。
德志印象中的粽叶是棕黄色的。只有在五月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才碰这东西,没想到小小的山村里,竟有这个宝贝,用来出口赚外汇,真是上天的恩赐,给偏远农村的人们带来福气。
吉普车在路上飞驰,司机显然熟悉这里的路径,怎么拐弯,怎样上下坡,司机都挺熟悉。
总体上来说,整个宣恩,除了长潭乡地势险峻外,其他地方稍微好一些,比较平坦。还有一座山,听说是比较大的,东西走向,不知道是哪里,需要进一步了解。
七拐八拐地,吉普车终于到达村里。车停在一所木房子前面,这木房子在山区,特别是交通欠发达的地区,随处可见。
木房子比较破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刚好在公路边上,下车就可以进屋,非常方便。门口站着一个人,副乡长下车后,立即伸出手向其问好,说:“九书记,您好!”
德志一听,觉得奇怪,怎么叫九书记呢?
九书记也伸出手,乡长和村书记将手捏在一起,算是见面礼,总比过去跪拜要强得多,这样简便,也比较文明。
九书记说:“什么风把乡长大人吹来了?您不是在联系村抓烟叶生产吗?怎么有闲工夫来我这穷乡僻壤来呢?”
副乡长说:“这两位是dashing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您还记得吗?”
九书记说:“有印象,好像在县里签协议时见过的对吧?”
副乡长说:“没错,你的记性真好,是在那里见面的。他们来村里,先看看情况,具体事宜你们再慢慢谈吧。”
九书记问:“你们下午才来,那么今天就别走了,这里到县城还有点远,到晓关再转车比较麻烦。从晓关到县城恐怕要一个多小时。你们今天晚上干脆就住在我家。我们再商量工作好吗?”
第138章 辣酒辣肉()
德志没有看到想象的那样群众夹道欢迎的场面,也没有看到到村支书热情洋溢的态度,仿佛这些是理所当然的援助,是必须的神算/副乡长说:“两位先生就交给九书记了,好好照顾,今晚不走。我还有事,要先走一步。”
“怎么刚来就走呢?村里又不是管不起饭,吃了饭再走。”九书记说。
“不,刚才吃了,不饿,我还有事。”副乡长说。
“什么事啊?不就是催促烟叶生产吗?”九书记问。
“是啊,这个任务很重,恐怕我不能完成,今年有点惨,要扣分扣工资了,奖金也没了。”副乡长说。
“那好吧,我不挡你的财路,等二次你再来的时候,我们好好叙叙旧网游之彪悍小牧师。”九书记说。
副乡长电话响了,他接听后说:“我马上就到,现在在路上了。”
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还没上车,就说在路上,对方如果是千里眼,就很容易识破骗局。这个简单的谎言很多人在用,且对方大多数都不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几近于零,但骗局仍在继续,每天如此,每月如此,每年如此。
副乡长关闭了电话,对德志和尹懋说:“对不起了,现在任务重,时间紧,‘一把手’非常严厉,弄不好就扣分,扣奖金,罚款,你们还不清楚,以后会慢慢了解的。我先走了一步了。记住,回到晓关后,跟我联系。”
说着,副乡长上了吉普车,车子发动,一溜烟地跑了,因这里刚下过一场雨,地面比较湿润,公路上没有扬起漫天的尘土。即便是晴天,这里的公路也比较干净,车子跑过去,也没有多大的灰尘。
九书记说:“欢迎二位先生,我们盼着你们早点过来。”
九书记一边说着,一边拿了钥匙开门。
这是一幢小木屋,但是功能齐全,左厢房、右厢房,中间算是中堂,还有厨房,房子后面是厕所。但是,进去以后,才发现,里面有些凌乱,似乎很久没有人住了。
九书记介绍说:“这是我的家,后来让给我弟弟住,我们住在山上的房子了。我弟弟打工去了,这里就空闲下来。”
德志发现,木屋里有许多报刊杂志,还有奖状锦旗啥的,琳琅满目,东西多,没有摆放整齐,即便是宝贝,猛地看上去,不值钱。
九书记说:“把背包放下,把贵重东西带上,我们先去村委会看看,然后再找个地方吃饭。”
德志说:“都听九书记安排。”
德志和尹懋放下背包,除了钱包、相机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德志和尹懋很放心地跟着九//记将木门关上,用小铜锁将门锁了。
德志问:“这里治安怎么样?”
“还行,我是养成习惯了。临出门就要给门上锁。这里是公路边上,来往的人多,我们村里的村民倒没什么,但有些是路过这里的,还有一些调皮的小学生们,常常下了课到处跑,有时候就喜欢到这小木屋里来,不上锁不行。房子后面的厕所上面的瓦,就被谁弄破了。”九书记说。
的确,小小铜锁只锁君子,不锁小人,小人想偷东西,极容易进来,得手后也极容易离开。这里并非是想象的那样,人人都自我约束、自我管制,遵纪守法。
九书记边走边说:“牛场原来是个小乡,这里是全村最集中的地方。前面是小学校,白色的两层楼是办公楼,旁边是供销社,再就是散居在周围的农户。供销社就有两三家,都是由国家办的转给个人承包,现在都是私人在开商店了。”
在小木屋和办公楼之间是一块空地,种上了一些菜和包谷,顺着弯曲的公路绕过这块地,拾阶而上,就是村委会办公室。
九书记说:“不要以为村委会很大,其实只有一楼。二楼是乡政府工作队的在楼上办公。刚才介绍了,这里以前是个小乡,后来撤乡合并成为大乡,这楼就空了。但是,这块地方又非常大,村民办事到晓关很不方便,乡政府要村民办事,也很不方便,所以就重新设了工作队驻守在村里,轮流值班,然后,定期向乡政府报告工作。”
九书记言语不多,但是介绍这里的情况,显得比较积极,也仿佛他对撤乡这件事不太满意。到底怎么不满意,德志和尹懋都猜不透,只是感觉到九书记隐藏着很多问题,压抑着许多感情。
这座小楼外面看着漂亮,实际做得比较粗糙,看着像摇摇欲坠,真让人担心有一天会坍塌。
楼梯在背后,完全没有遮风挡雨的,不过,很敞亮,看得到很远的地方。水泥墙壁已经斑斑驳驳,长满青苔,这里是背阴的地方,日照不足,加上高山寒冷,长这些苔藓,理所当然。只是没有人打扫到这个地方,显得有些寂寞,但是保存了这里的原始状态。
楼上除了工作队使用的三间房外,其余的房,完全没有了人气。房子是需要人住的,长期没人住的房子,注定是荒凉的。
工作队的人今天不在,尹懋看了看楼上的房间,说:“九书记,我们要搬过来住,你看怎么样?”
九书记说:“搬过来住?这里可是好久都没人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