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毒麦-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余哥说:“没问题。保证掉不了。我办事,领导还不放心吗?”
领导说:“放心,放心g住,每花一分钱,都要申请审批,然后再花,否则,自己花的钱自己想办法,公家不给报销。”
领导安排完这一切之后,终于要走了,德志等一伙人去车站欢送,但表面上内心里很高兴,大姨妈在宣恩给人的压力非常大,连呼吸都带着刺痛,虽然她也做了好事,想做个好人,但是,做出来却不是那回事。
大姨妈她们上了县民委的车,那开车的司机是个大个子,脸黑,曾在部队上开过车,转业到地方,就在民委干起来,一直到现在,大概有几十年了,可能是因为他的敬业精神,让领导十分信任,就派他开车送比较重要的客人。
余哥跑在前面,在人前做出非常积极的样子,目的是讨得领导的欢心,相比较,尹懋和德志就差得远了,他俩行动缓慢,从内心里讲,德志是不愿巴结领导的,领导有手有脚的,干嘛要去帮她?还有,从省民宗委来的领导也挺健壮的,干嘛要帮他提小箱子呢?往往这样忽略,人家就认为德志和尹懋有些清高,就不太感兴趣了。当然,有什么好处和利益,就没有了他俩的份。
尹懋的鬼点子多,常常出一些馊主意,余哥没脑子,听信尹懋的话。他俩一个动嘴,一个动腿,配合默契,非常到位。因尹懋和德志看到有人动作快,就不与其争锋,让其淋漓尽致地表现。再表现,工资还是没尹懋高。尹懋再懒,也比余哥会表演,在骗人方面,尹懋的确算得上老手。手段非常狠毒,即常说的,常用杀人不见血的刀来害人。
芭比的被动一点问题都没有,因芭比的姨妈是齐老师,大不了挨一顿批,但是,批评如同一阵风,一吹就过了,没有什么,不会存留什么痕迹。
对于芭比,德志实在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说她,她学的专业,基本毁在了这个行业上,像这一群自称为社工的,从事的往往是政府部门做的事。
但是,又不是纯粹的社工,不是真正的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又不是香港人,虽机构在香港,可人是内地的,和香港的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差别。
芭比是一个比较懒散的人,当她大姨妈走之后,竟然不知道该为自己添置些什么。尹懋比较心细,就说:“一起上街看看,想想自己宿舍里缺少什么,再根据我们所添置的东西,来买东西吧。”
就这样,芭比才逐渐找回感觉,看上去,她还比较喜欢逛街,像大多数女孩一样,哪怕在街上啥都不买,也是一种心理满足,好像街道专为女性而生,商品专为女人所列一般。
像其他山区小县城一样,宣恩的街道并不十分宽敞,好像在建立街道的时候,所有山区小县都商量好了,街道要建多宽似的。但是,宣恩比巴东的街道平坦些,虽然还是小,但看得比较紧凑。
芭比在江城显得微不足道,在宣恩小城,即显得比较显眼了,因她长相和身材,和宣恩的女子有区别,人家一看就明白,加上一开口说话,立刻显露无疑,就是外地女子,可是,芭比好像永远不能融合于当地女子的队伍中,总是显得与众不同。她虽在街上的衣服专卖店里转来转去,就是不买衣服,穿的都是从江城带来的衣服。这样似乎显得更潮流一些。
买的一些东西,芭比基本不用操心,在这方面,尹懋懂得更多,都为她考虑周全了,因尹懋以前开过商铺,对商品比较熟悉,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更是清楚。
芭比虽不说话,但是已经用行动证明了,她也是人,也需要东西,不过,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她竟然自己买了大瓶的洗发水和沐浴液,放在浴室。众人不解,她也不说明。为什么把那些东西放在公共领域?难道是想让大家共用吗?这个答案始终没有答案。
直到有一天,这个谜底才揭开,原来,这里面竟有着这样的联系。
第117章 坑蒙拐骗()
人一旦自私起来,比什么都可怕,不是想不到如何去关爱,而是不愿去想如何关爱别人,而在对自己的亲人方面,要强得多校园全能高手。【///
那大瓶的洗发水和沐浴液,正是为芭比准备,到快用完一半儿的时候,芭比才宣布,大家都可以用。
德志心想,人到了这份上,真没意思。她的本意是不打算给德志他们用的。她可能受到良心的谴责,感到不安,才把这东西拿来供大家用。因这些洗发液沐浴液都是公家买的,已经报销了,领导走之前已经交代过了,她可能忘了,一直在用,后来才想起来,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一个温柔的借口。
人一般在极度自私的时候,会忽略所有人的需要的,心里眼里只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
自协议签了之后,有三条村子,分别在宣恩县境内,由德志、尹懋和芭比负责,还有一个村子,分布在恩施,自然,因领导认为余哥对水利很在行,是专家又是工程师,实际上都是自封的,什么都不是,没有拿到相关的资格证书,但是,靠着余哥的自吹自擂,领导偏偏就相信了他。
领导耳根子软,加上自己的弱点,很容易相信一个专业吹牛者,余哥正如社会上某些人一样,凭借一张嘴、一条腿,哪怕身无分文,也能活得滋润,靠的不是本事,而是会俘虏人的心。
德志不得不佩服余哥的坑蒙拐骗的伎俩,运用得非常娴熟,正如一位赌场上的老手,游刃有余,在其他新手都在苦苦摸索的时候,偏偏就能捷足先登、快人一步,踩着同事的肩膀,站在高处,突出自己,压低别人。领导利用他的这种虚荣,频频调遣之、使用之,偶尔给一些好处给他,更让他感到自己高人一等,更不把其他稍微谦虚的同事放在眼里了。
社会就是这样,在谦谦君子面前,小人往往更猖狂。迷惑人、吓唬人的,往往正是那些装作君子的小人。
当下,许多官员非常会装,反腐倡廉,廉洁奉公,实在是感人,那样的表演比演员还专业。会上讲起话来,一二三,条理清楚,此次分明,非常有水平。但是,背地里干的活动,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他们说一套,做一套,在当下十分流行,已经影响到各个社会阶层。但是,底层的老百姓无权无钱,还保持着本真,但官员不把百姓的淳朴当回事,却总认为百姓懦弱可欺,变本加厉地欺负百姓。
撒谎成了家常便饭,经常欺骗百姓,美其名曰说是灵活性加上原则性,现在只讲灵活性,根本不讲原则。不说抽象的,就是德志所在的机构,领导就学会了灵活性,常常变化,让人摸不着头脑,总是处于变数之中。
受其影响,芭比也学会了这个,还有那些跟齐老师走得近的人,都学会了,其中,就包括余哥。
好在德志慢慢长大,这些人看得越来越清,越来越明,越是小人,越要装得像君子,越是小偷,就越装得很无辜、很清白。
通过这些假象,完全可以看到真实的一面。时间越久,越能读懂一个人,越能看透一些事。
恩施那个村的预算是十六万元,因着领导的信任,余哥明知道自己将要被派往恩施,所以,给恩施的预算做得特别宽松,有钱好办事,没钱愁上愁,手中有钱,心中不慌,这个在巴东做项目的时候,余哥一而再、再而三地操作过了。白虎坡村的宫支书很有意见,先算的宽松,后来有节余,就拿走了。宫支书气得很,但资金机构有权在巴东县境内调配,他只能干瞪眼。再后来,魏家的钱用不完,就又找一个村。
这样就给了领导一个好印象,余哥做项目每次花最少的钱,照顾到最多的村,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是提出表扬,余哥非常开心。
因为钱多,自然受政府的喜欢,那些政府官员见了刘秀就说余哥的好话,从此余哥的地位又比尹懋德志高一个层次。
到了新的地方,余哥故伎重演,仍然给自己负责的村的预算算得多多的,不管别的村。傻子都知道,当下离开钱难办事,钱多好办事。余哥就是追求这个,让自己好受,让同事难受。最终都能做完项目,但是,没钱或钱少的同事,做得就比较艰难些,而余哥就做得顺当一些。
对于预算,德志不太擅长,但是,他可以借力使力,当地有技术人员,可以请他们参与进来,总比余哥强得多。毕竟,余哥只是业余的,许多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系统很全面。但会吹牛,会蒙骗,就行。
领导想不到,为什么余哥每次负责的村钱都用不完呢,又辛辛苦苦地去找新的项目村?这不是预算的问题吗?这不是私心的问题吗?但是领导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一直在袒护包庇余哥,仍然深信余哥。领导没有引起警惕,没有提醒余哥预算要算得差不多,不要差太远,那样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特别是到了最后,又要解释一大堆的问题。这就是领导所信任的余哥,将领导骗了,领导还要表扬他。
领导是人,是女人,是不懂一点技术知识的女人,余哥对付这样的女人,就跟耍猴人一样,将领导弄得晕头转向,他说要用多少钱就用多少钱,他说黑就是黑,说白就是白,说是就是,说非就非,有时候真弄不清楚他到底是人还是鬼,是好人还是坏人。
对于毛坡村,是县民委的长年扶贫发展村,基础设施良好,争取到国家民委的项目,将村内的民居农舍全部翻建成具有民族风俗特色的房子,木架青瓦,户户通水泥路,下雨也不用怕泥巴沾上鞋袜,群众基疵,方便项目推广,另外,县民委的干部正好是这个村的,父母都在村里居住,项目要事实施不好,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毛坡村是苗寨,里面居住着的人大部分都是苗族人,里面有专设的苗语学校,可以教苗语,用苗语讲课,民委的干部也懂苗语,并且是湖北民族大学的客座教授,专门讲授苗语及苗族文化。
对于芭比来说,所有项目村中,这个村是最好做项目的村,考虑到芭比是大姨妈齐老师的外甥女,这个裙带关系,血浓于水,特别是在中国,是铁定的,无法推翻。
余哥当然对芭比的很是照顾,把最好做的村交给她,并且愿意不遗余力地帮助她做好项目,对于尹懋和德志,余哥是不管的。当然,正因为没有余哥的干涉,尹懋渐渐和余哥疏远,转而与德志走得近了些。因余哥仿佛见了女的就走不动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女人那里,对须眉男儿反而厌恶起来,特别是尹懋,更是初//句话。
在选择红田村和马坡村的时候,尹懋先和德志去走访红田村。
签了协议之后,德志和尹懋前往潭水侗族乡找分管的副乡长。
副乡长姓陈,年轻,对新生事物非常感兴趣,见到德志和尹懋,非常开心。
潭水乡位于大山之间,旁边有水流过,乡政府仿佛建在悬崖峭壁上,地方非常狭小,如此寒酸的乡政府,德志还从未见过。小乡镇发展不起来,估计和地理位置很有关系。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建设乡镇不容易。
陈乡长招呼德志和尹懋中午在食堂吃饭,说实话,非常丰盛,满满一桌子菜,许多菜是德志第一次吃到,比如果子狸、野猪肉、锦鸡肉等等,陈乡长介绍说,这里在大山深处,离原始森林非常近,里面的野味太多了。有一个村,经常有野猪和猕猴光顾,庄稼被毁坏了不少。但是,那些动物是二级保护动物,不能捕杀,今天吃的是政府向猎户采购的,他们可以有计划地捕猎野生动物。
德志很搞不懂,野生动物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为何仍有那么多人愿意去品尝?
中午一起陪同的,是乡水管站的盛昌站长,他约有四十多岁,陈乡长介绍说,饭后由盛昌站长开车送去村里。
果然,盛昌很愿意送德志他们下乡。因是第一次和乡政府打交道,德志就隐瞒了会喝点酒的事实,免得陈乡长不放过他,影响他下乡工作和形象,给村民的印象不好,以后就难以在村里开展工作了。
陈乡长很随和,即不再强迫他们饮酒。饭后,由盛昌开车送他俩到红田村。
红田村在哪儿?德志不清楚,陈乡长说在山上,山下看不到,只有翻过了那座山,才能看到红田村所在的山尖。
到红田村要经过另外一条村,据说另一条村出了一名副乡长,因此到红田村必须要经过那条村,副乡长向上级申请了修建到红田村的公路,政府同意了该项目,且将项目款批下来,可是,要经过当地财政,副乡长正好在兼管乡财政,就把公路的方案更改,将直到红田村的公路改成弯道,专门将路修到自己的家门口,再将公路蜿蜒曲折地修到红田村。
那条路,就是德志现在走的路,非常艰险,远没有直达的便捷。因着私心的作用,公路改道,造成到红田村非常困难了。
先沿着河道,车紧贴着悬崖峭壁,走在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上,因雨水或山洪的冲刷,路面非常坎坷。好在盛昌站长的技术很好,开着吉普车,一路椅,如同坐着跳舞一般,朝前蜗行。
第118章 人医兽医()
在经过漫长的路途后,车终于到了红田村红楼之有匪君/红田村实际上是山顶上的一个村,空间距离没有多少,但平面距离却有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不是副乡长做好事,估计进出村子都要靠爬山才行。
山顶上的小村庄的地形还是起伏不定的,两边高山,中间山沟,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农舍。这里的奇特之处在于房屋大部分都是木架构青瓦片,屋里的地板除了厨房和堂屋,都是木板铺设而成。
德志比较喜欢这种木屋,屋里有火盆,如同没底的脸盆倒扣过来,烟囱通到屋外,烟道上贴上瓷砖,一条长长的“茶几”,可以摆放花生、葵花籽或者水果,这种较长的茶几在平时没有客人来的时候,可以放鞋垫,让鞋垫很快被热烟烤干。屋里摆放有彩电,卫星电视接受器,外形就是一口大锅,放在屋顶,只要不被大雪覆盖,收看电视节目完全没问题。
高山之顶的山村冬天显得特别长,从家家户户摆放的木柴就可以看出。山顶和山脚是两重天,山上是冬天,山脚是春天。山上的雪还没融化完,山脚的嫩草就长出来,有的花提前开放。
到达山顶平地,自然心情格外爽朗,与天接近,与地疏远,离开滚滚红尘,落了个清净世界。难怪有很多名僧,都愿意在山顶寺庙里修行,不愿落入红尘,见到那些芸芸众生。
自古名山大川都被寺庙占遍,和尚、尼姑很有眼光,他们选的地方,如今都是旅游胜地。
车所走的路非常坎坷,公路沿河道而建,夏天爆发山洪,将道路冲毁,后来经过整修,但经过来往车辆的碾压,小石头被挤走,留下大石头,吉普车经过石头时,将车轮弹起,人在车内开始跳舞,上下起伏,左右椅,如同在歌舞厅里跳劲舞一般,脑袋稍不注意,还很容易碰到车窗、车顶。
比较而言,这里的自然条件的确很差,真是穷山恶水,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风景优美。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对大自然的破坏就严重些,倒是这些条件差的地方,自然资源得以保全,才能体会造物主所造之物的奇妙。
盛昌站长将车停好后,和卢宇阳村支书打招呼,他们都属于侗族,加上是山里人,相互都熟悉,将水利项目放在红田村,是因为老乡长是这个村的女婿,现在在县民委任职,但老房子和妻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